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7.59K

些學生在讀書和默寫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現不錯,但由於害怕寫作文,幾乎放棄堅持了幾年的中文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歡迎瀏覽。

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一

當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國小生不喜歡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無話可說。可是,寫不出又不能不寫,無奈就拿起《作文選》搞移花接木,改頭換面。那麼,如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呢?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實踐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積累材料。

我在作文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做好寫作前的材料積累,即閱讀積累和觀察積累,它不但是寫作入門的重要前提,還能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閱讀積累。我充分利用每週安排的課外閱讀課,指導他們閱讀課外讀物,學生從《兒童文學》、《國小生作文選》、《優秀作文》、《國小生學習報》、《國小生週報》等書刊中,摘錄下好的詞、句,記錄了寫作思路、技巧等。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多看方能博採眾長,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積累中,我讓學生把認為比較好的詞語、段落收集記錄下來後,還定期召開閱讀演講會,讓他們說說自己近日來積累了哪些材料。

觀察積累。如到野外遊玩;欣賞公園美景;參加義務勞動;參觀商店、工廠;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觀察一個人的表情,兩個人的對話等。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及時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從而增強了學生髮現、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學生鍛鍊成為一個小觀察家,並且及時記下來,寫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斷。

二、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首先講明道理,引起興趣。生活離不開作文:如學校要評選“每月一星”,我就在班內開展了評選活動,選出每月一星,然後讓同學們討論他為什麼是“每月一星”?最後我提出一個作文題目:記一名“每月一星”。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了,也覺得寫文章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興趣和自覺性。

開展活動,培養興趣。國小生好奇心強,樂於表現自己,因此,經常開展師生共同參加的有關本次習作內容的實踐活動,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如:在語文園地一我們進行了一次題目為《我的課餘生活》的習作訓練,作文前,我引導學生親自參加了大課間活動。由於這次活動給學生的印象深刻,加上我親臨現場指導,所以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習作,而且多數學生的文章內容具體,重點突出。

嚐到成功的甜頭,激發興趣。教師應及時鼓勵、表揚學生作文中的優點,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對於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更要看到他們的進步,哪怕是點滴進步,比如有一詞用得很恰當,或者一個句子寫得非常生動,也要在改中加以表揚,使他們增強自信心,願意進一步努力。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對高年級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教授。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老師要因人制宜,採用多種形式,對症下藥,鼓勵學生自己沿著“自然入門(積累)---想寫(興趣)---自由寫(技巧與技能)——成功地寫(創作)”的路線前進。

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二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師生頭痛的事。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還是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對於我校的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作業。為了讓學生愛寫作文,寫好作文,我們曾付出許多努力,但收效不大。面對作文教學,語文老師們感到很茫然,不知所措。本學期,XX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在領銜人張XX老師的領導下提出了國小中高段語文“寫讀結合”實踐研究,此項研討活動猶如雪中送炭,倍受語文老師們的喜愛和支援。通過本學期的聽課、上課、評課、議課、反思,我看到了我們點點滴滴的收穫,我們感到很欣慰,現將本學期的學習研討活動作一個簡單的小結。

一、 聽研討課,借鑑方法

本學期,我校工作室學員分別參加了縣名師工作室在XX國小、XX國小、XX國小、XX國小、XX國小舉行的一系列作文教學研討活動。在實實在在的課堂觀摩學習中對中年級的起步作文教學,趣味活動寫讀作文教學,單元主題作文教學方法有了一個從無到有的認識。在活動中,還有幸聽取了張XX老師的作文講座《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作文教學》和《遊戲作文教學》。通過學習,我們收穫了作文教學應努力做到兩點:1、減難度(由易到難,低起點,小步子,緩坡度),其中仿寫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只有千篇一律,才能達到一律千篇。我常告訴學生,作文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2、增興趣。(創設情境,努力調動學生的寫作動機。)寫作之前語文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湧起寫作衝動,讓學生們樂意寫,願意寫。有了興趣,學生表達的興趣之火極易點燃,樂於寫,其他問題的解決就有了希望,有時還能收穫教學之外的驚喜。

二、 親自實踐,運用提高

老師們只有學以致用,學生才能受益匪淺。為了推廣運用縣工作室的課題研究《國小中高段語文“寫讀結合”實踐研究課題實施方案》,踐行好課題中提出的習作素材呈現課;主題閱讀分享課;趣味活動寫讀課;師生共讀經典課,我校通過集中與分散、學習與實踐、反思與交流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研討活動。如:新教師入門引領教學活動;《我的課堂這樣做》語文教學評比活動;送教下鄉活動等。在研討活動中,我校學員通過指導與示範的方式,引領了一部分年輕的新教師,使他們快速地成長起來。為了提高工作室學員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按照工作室的計劃,學員們也上了研討課:如查XX老師上了一年級的《荷葉圓圓》、《四個太陽》,她的課堂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她努力創設良好的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提問,並且她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課堂充滿了活力;衛XX老師上了五年級的《口語交際習作二》、《發言稿》,她帶領學生回顧值周領導在國旗下的講話,讓學生初步瞭解發言稿的格式。因為學生每個週一都聽,所以對此比較熟悉,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另外,讓學生以競選班長為內容來寫發言稿,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寫起來容易一些。王XX老師上了六年級的《我的理想》、《難忘的“第一次”》, 上課伊始,她就舉了一個小時候被騙的的例子,以“第一次上當”為主題進行了說話,在說話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猜測,不僅激發了學生說話的'慾望,也拓寬了學生說話的思路……每次活動我們都全員參與,模式基本和縣名師工作室相同,採取學員上課、說課、聽課教師評課、議課的方式進行。每節課後均要求上課教師寫反思,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發揚優點,克服不足。每次活動均有圖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痕跡記錄。總之,通過親自實踐,5位學員也成熟得非常快,課堂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 指導遷移,注重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的源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嘗試著以“寫”為驅動,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1、結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們語文教學練習說話、寫話,到寫作的最好模板。結合教材、活用教材,注意句子、段落、課文的仿寫訓練,會讓我們的課堂說話練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2、注重平時積累。學生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並非一日功夫,必須經過常年博覽與積累。為此,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定閱讀與寫讀書記錄卡的具體要求。課內交給學生讀書方法,引導他們在課外精選讀物,運用學到的方法閱讀賞析,並作好讀書記錄卡。一學期下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有一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我校每期的少先隊大隊報《春芽》上,都會出現許多來源於實際生活、別具一格的好作文,如:《家鄉的小包豆腐》、《家鄉的春節》、《走失小插曲》、《熱鬧的菌子節》、《寒風中的溫暖》、《我最好的老師》、《快樂的遊戲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

(1)老師的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本學期由於課時緊,學校活動多,老師們都擔心自己的教學任務被耽誤了,縣名師工作室的研討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縣名師室的課題在我校也難於鋪開。

(2)老師們自身水平、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感謝石屏縣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讓我們漸漸成長,更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及時領悟工作室的精神,把工作室的理論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國小作文教學工作總結三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教師從以下幾方面抓起,嘗試了一些新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道理,我們認識到要想寫好文章,佔有材料是第一步。平時教學中我校語文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從“觀察”和“閱讀”兩個方面下功夫收集寫作材料。

(一)觀察。觀察是通過視覺對客觀事物取得比較細緻的、深入的瞭解,是從生活直接攝取寫作材料的重要手段。有時要讓學生養成細緻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能力。老師想讓學生寫什麼,就事先讓學生觀察什麼,從觀察中獲得真實感受。再把這種感受加以引導,就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感性基礎。例如:在綜合性學習《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校的部分教師就讓學生走進自然界,親身去觀察、體驗,在此基礎上醞釀、整理後形成書面文字。事後證明這樣的作文,顯得更真實、豐富,更有價值。另在觀察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的技巧。觀察要講究順序。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性。觀察總是從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實踐證明有順序的觀察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時言之有序,層次清晰。

(二)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應多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以及各類報刊、雜誌,還要了解一些地理、歷史方面的知識。同時,對一些短篇佳作,不但要熟讀以致於背誦,還要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多思,以便理解文章的表達技巧、結構、語言等方面的特點。我校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有些班級的圖書角,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積累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能力。

二、培養學生勤練多寫的習慣

我校語文教師平時指導學生從以下做起:

(1)寫日記(或週記)。日記(週記)是學生每天耳聞目睹所思所感的記錄。篇幅可長可短,內容靈活,形式多樣。既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利於對寫作興趣、情感和意志的培養。我校基本做到班班有日記(週記),週週有檢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利用我們所學課文進行聽寫、擴寫、改寫、仿寫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校規定平時教材規定的作文訓練任務必須保證完成,各教師每學期詳細批改的學生作文不可少於規定篇數,許多教師大大超過規定任務。

(3)開闢第二課堂的作文教學。帶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我校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徵文、總結、感受等形式的作文訓練,如寒假的為父母獻一次愛心活動,三月的學雷鋒活動,四月的遠足活動等學校利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包括完成作文的訓練。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遊覽,以班為單位辦班級小報,讓學生當小記者、小編輯等,培養其寫作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通過學生自己修改文章,力求使文章達到內容充實,主題鮮明、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用詞準確、語句通順、文字工整、標點正確。我校教師十分重視這一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作了正規的嘗試,其做法如下:(1)自查自改。魯迅先生說:“我做完以後,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的順口。”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完後,讀它十遍八遍,從中發現不中足之處。(2)合作互改。請教別人修正,別人的建議往往會對自己有所啟發,促使自己去推敲、斟酌。各教師組織學生形成作文評改小組,組員之間互評互助、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這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效果有時也好於教師的一般性的講解,有利於更快地培養學生的能力。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作文反映了學生駕馭語文工具的能力和水平。在強烈競爭意識的今天,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師的這一重要職責,相信經過努力,一定可以走出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

TAGS: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