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6.15K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又到一年一度的年末時刻,回顧這一年的工作歷程,一定經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年終總結了。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年終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 篇1

本年度,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頒佈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有關醫院管理的法律法規,強化環節質量管理及全院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嚴格質量監測及考核,降低了醫院感染髮病率,有效的控制了院內感染,確保了醫療安全。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科室規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充實了感染監控小組成員,成立了感染質量檢查小組,負責每月的感染質量檢查,完善了三級管理體系,將任務細化,落實到人,每月在科週會上及每月的質量控制反饋會上通報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問題,質控組長負責整改,逐步落實各項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續改進。

二、加強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

1、質量控制:每月進行一次大檢查,每週隨即檢查,系統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有關醫院感染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整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2、強化衛生洗手:手部清潔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手上攜帶的致病菌不僅潛在威脅著醫務人員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過各種操作極易傳染給病人,為此為醫務人員提供洗手設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質量,減少了院內感染。

3、每月進行院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醫務人員掌握傳染病報告種類、報告時限、報告程式,使我院的法定傳染病報告率達到100%。對傳染病患者實行有效的隔離措施,未發生院內傳染病的區域性流行。

4、加強對新上崗人員及實習生培訓管理,做到即上即培訓,即培即考核原則。

5、抗菌藥物的管理: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並與藥劑科共同監督執行。

6、一次性使用醫療物品的管理:杜絕了重複使用,醫療廢物的分類、焚燒,達到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標準。

7、針對20xx年院感反饋鮑曼不動桿菌制定整改措施,細化呼吸機清洗消毒流程,加強呼吸機清洗消毒監督檢查,每月進行呼吸機部件細菌培養,對不合格部件及時與院感主任分析討論整改,查詢原因,直到合格。20xx年鮑曼不動桿菌得到控制。

三、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及監管,提供安全的醫療環境

1、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監測物件以重點部位為主,每月對空氣、常用儀器裝置,醫護常接觸環境、醫護人員手、物體表面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進行彙總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並嚴格執行。

2、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了監測:嚴格要求醫務人員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儘量避免職業暴露,並對職業暴露進行監測登記。20xx年無職業暴露發生。

3、開展了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對科室人員進行多重耐藥菌知識的培訓,每週不定時瞭解致病菌檢測結果,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及時採取隔離措施,加強工作人員自我防護,避免交叉感染。

四、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對醫療廢物暫存處進行了整修,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專人回收,登記。對醫務人員及保潔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知識培訓,使工作人員提高了認識,落實了各類人員職責,使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儲存、交接等做到規範化管理。

五、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感染意識

通過培訓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感控意識和感染知識,把一些新觀念、新思想吸引了進來,使科室感染工作規範化。

通過一年的努力工作,使醫院感染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降低了感染髮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員素質,為醫務人員及患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及就醫環境,總之,院內感染涉及科室各個角落,貫穿於自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貫穿於治療和護理的每一細節當中,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項監測統計指標,達到醫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標準,為科室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和醫療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 篇2

20xx年在中心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員工的大力協助、支援和配合下,根據院感工作的相關要求,做好環境衛生,消毒滅菌效果,手衛生消毒,加強對醫療廢物和廢水的管理及醫院感染知識培訓。重點工作是加強手衛生宣傳及重點科室的管理,不斷加強重點環節質量控制和持續質量改進,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全年無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爆發事件。20xx年院感工作如下:

一、教育培訓

1、 組織兩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宣傳培訓。

2、 組織全院工作人員參加院感相關知識考試及7步洗手法操作考試各一次。

3、 指導相關人員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各執行人要求明確消毒、滅菌劑的濃度、配置方法、更換時間。

二、落實臺賬登記與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 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據效能按時更換,器械按規定及時消毒滅菌,合格率達到100%,並及時記錄。

2、 定期檢查各類消毒物品是否過期,紫外線燈管擦洗與登記。

三、嚴格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儲存、外運管理,杜絕洩漏事件

1、 做到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分類防滲放置。

2、 醫療廢物按要求分類放置,密閉,包裝袋有標識,出科有登記,回收有簽字。

3、 醫務站填寫醫療廢物轉移單,並儲存存根備查。

4、 垃圾房做好垃圾房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等安全措施。

四、加強重點科室消毒管理工作

1、 化驗室:督促化驗室人員靜脈採血無菌操作,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洗手,做好消毒隔離臺賬。

2、 換藥室、門診室:做好中心服務站消毒物品消毒工作,與中心意思共同做好紫外線消毒、體溫計消毒、換藥室衛生工作。指導服務站醫生做好服務站消毒隔離工作,並做好臺賬記錄。

3、 輸液室:與護士共同做好溼化瓶壓脈帶等每天按規定要求消毒更換,保證一人一針一管一用,滅菌物品經開啟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註明開啟時間下班後做好紫外線燈消毒工作,並做好各類臺賬記錄。

五、加強職業防護,防止銳器傷

1、 加強個人防護意識,在輸液室、化驗室、換藥室放置銳器盒。

2、 及時處理被汙染的銳器。

3、 銳器盒及時處理。

雖然本年度,我院院感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但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

1、 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意識有待加強。

2、 無菌物品消毒最好選用一次性。

3、 服務站體溫計消毒執行情況有待加強。

4、 全院工作人員院感意識有待加強。

希望在20xx年我院院感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第一季度醫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領導和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範》、《消毒技術規範》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檔案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並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髮生率控制在較好的範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現將第一季度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管理體系,發揮體系作用

1、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今年1月重新調整充實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臨床科室感染監控小組,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三級網路管理體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協調和配合時,及時彙報主管領導解決問題。

2、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倡議下和院領導的支援下,醫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醫療護理質量督察中,制訂了嚴厲的獎懲辦法。

二、醫院環境監測方面

醫院感染管理科與遊仙區疾病控制中心、區衛生監督所簽訂了醫院感染監測協議,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彙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20xx年4月2日,遊仙區疾病控制中心對我院手術室、供應室、注射室、換藥室的空氣、物表、器械、消毒液等共抽檢了十三個樣品,所取樣品經檢驗,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率在92%以上,在今後應監督各科室嚴格按照消毒操作規程,採用正確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率達到100%。

三、病歷監測

20xx年1—3月份感染率監測: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292人、未發生一例感染,對全院1—3月份406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未發生1例感染,感染率為0。

漏報率的監測:20xx年第一季度,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未出現一例醫院感染病例漏報,漏報率為0。

四、積極參與醫院建築設計

1、根據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範(20xx年版)》要求,配合醫院及科室完成對胃鏡室、支氣管鏡室建築改造工作。

2、在新建病房樓時,建議使用感應性水龍頭、重點科室配備幹手紙,院領導同意並正付諸實施。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建議治療室和換藥室的空氣消毒全部採用動態紫外線迴圈風消毒機,同樣得到支援並正積極加以落實。

3、積極參與新建消毒供應中心建築及流程的設計。

4、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條的有關規定,對我院的醫療廢物暫存地進行了選址,並將具體方案和建築要求提交院領導,得到院領導的批准。

五、加強醫療廢物管理,規範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部門產生的醫療廢物確定由指定人員下收工作的最終實施,並完成對下收專職人員進行必要的法律、法規和個人防護方面的培訓。使得醫療廢物的管理過程更符合實際,減少了汙染和醫護人員受傷害的機會。

2、重新設計醫療廢物回收登記本,利於回收存檔。

3、在3月份,區衛生監督所的醫療廢物專項檢查中,為我院加強醫療廢物管理,規範下收制度,提出了進一步的整改意見,我科正在積極加以落實中。

六、重點科室、重點部位醫院感染管理

1、定期抽查重點科室的感染管理,發現問題,主動與科主任或護士長溝通並督查改進。

2、定期檢視中心靜脈置管及留置導尿病人情況,要求醫務人員根據病人具體病情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減少導管留置日。

4、通過感染管理委員會,協調製定了CSSD與手術室的之間器械交接具體操作程式,修訂了CSSD各區職責和標準作業程式以及清洗、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5、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通過衛生廳網站下載重點科室、重點部位醫院感染SOP,並下發到相應科室並對照執行。

七、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1、新職工培訓對近三年新上崗職工進行了醫院感染概論、醫療廢物管理知識培訓與考核,考核合格率為100%;對新入院見習醫生、護士進行了醫院感染知識培訓,使他們對醫院感染概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採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床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

3、籌劃並組織一次“手衛生宣傳月”活動。活動的主題為:“感染防控,“手”當其。通過宣傳月活動,使大家認識到: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樹立正確的觀念,改變行為的模式,提供安全的服務。

八、完善醫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訂了醫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標準,完善對重點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導檢查,每月到各科室進行打分考評,做到及時發現問題並逐步整改。通過1—3月份的幾次檢查,發現院感控制重點科室各存在以下問題:

1、外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病房環境整潔度有待提高,醫務人員掌握院感知識需進一步加強,空氣培養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時未使用速乾性手消毒液,拖布無分開使用的標記等。

2、內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婦產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4、婦產科產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樣的問題外,還存在每月無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監測培養及記錄。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換車。

5、供應室:供應室的建設及佈局流程、基礎設施裝置的配置還達不到“兩規一標”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滅菌效果還未進行生物學監測,預蒸鍋未進行每日一次的BD測試及登記備案,操作各流程的質量控制體系記錄未健全,無衝眼設施、防滲漏圍裙等職業防護用品裝置,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存放條件不達標,無每月空氣培養、醫務人員手塗抹、滅菌物品採菌培養。

6、庫房: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採購登記賬冊資訊不全,未專門設定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庫房,庫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庫房登記制中度不健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存放條件不符合要求。

7、口腔科:佈局不符合功能流程,無專用的器械清洗池,未配備洗消裝置和速乾性手消毒液,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室內環境的清潔消毒及終末消毒未達到要求,無齊全的個人防護用品,口腔科器械滅菌未達到要求,消毒鍋未做每週一次的生物學監測,滅菌器械的清洗流程及質量不符合WS310—2的要求,清洗時工作人員未按規範著裝,無清洗培訓上崗證,牙片室無門,無法進行放射防護,拖布無標記示分開使用。

8、檢驗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環境整潔度有待提高,操作檯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衛生及個人防護,未備有衝眼器。

9、輸血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試劑許可證未建檔登記,環境清潔還未完全達到要求,儲血冰箱消毒未做到每週一次,儲血冰箱內壁未每月進行生物學檢測,未建立定期體檢制度,無每月空氣培養、物體表面塗抹、醫務人員手塗抹培養,拖布無標記。

10、注射輸液室:治療車物品清潔區、汙染區分割槽不明顯,未配快速手消毒劑,未做到每日更換床單或輸液椅罩,做到有汙染時隨時更換,每月空氣培養未做,拖布無標記。

11、手術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組活動記錄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換車,每月未做手術間、無菌物品存放間等空氣、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塗抹培養及滅菌物品抽檢培養,未及時清潔消毒機濾網並有記錄,無麻醉劑消毒器。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 篇4

院感辦在領導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做好染管理這項工作,我認真翻閱有關資料,外出參加省內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不斷吸取新的院感知識和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使自己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控制醫院感染管理上,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完善我院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及時向科室宣傳學習上級部門下發的新知識,《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資料,《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醫院隔離技術規範》。強調重點部門重點部位的管理要求和醫用垃圾的分類及處置,重審了我院關於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的各項規定。

二、完善醫院感染日常監測

定期到各科室進行各種標本的採集,包括無菌物品、消毒滅菌劑、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等進行細菌培養,對於細菌超標的科室即使給予指導,幫助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並督促各科室監控人員做好本科的院感監測及院感病歷的上報工作,對全院紫外線燈管每年二次監測,對不合格的燈管及時通知護士長進行更換,在高壓蒸汽滅菌鍋的監測中,按安徽省供應室管理要求,做好每項監測記錄,對手術器械、口腔科器械及換藥室、胃鏡室的器械統一使用酶洗、除鏽、潤滑三步操作執行,從而保證我院的滅菌物品合格率100%。

三、完善出院病人醫院感染監測

在病例方面,採取回顧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方法,調查院內感染病例的'填寫,經常到病房翻閱病例,檢視病人,看院感調查表的填寫情況及抗生素使用情控制將要更加法制化、規範化和科學化,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在院領導的支援,逐步按規範化發展,20xx年的院感管理工作況,防止漏填漏報,發現問題及時向領導反映,使問題得到及時改進,因而杜絕醫院交叉感染的暴發流行事件的發生,目前1—11月份,我院出院病人數共5872人,感染例數是8例,感染率0.14%,完全在二級醫院要求範圍以內。

四、教育培訓

隨著醫學知識不斷提高,院感知識的不斷更新,我們不定期組織全院醫護人員進行院感知識培訓,對新上崗人員進行培訓並進行問卷考試。

以上是我在20xx年一年做的一些工作,雖然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績,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但是離院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今後還要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希望各位領導和科主任、護士長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院感工作做得更好,為我院的進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根據衛生部印發關於《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行動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衛醫政發〔xx〕63號)要求,對照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結合醫院年初工作計劃要求,為切實維護廣大醫務工作者及病員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以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為主導,堅持“科學防控、規範管理、突出重點、強化落實”的原則,依託護理部進行消毒隔離質量督查、無菌技術督查並反饋,協同醫務科、護理部共同完成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目標,現將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根據院感防控要求細化院感質量管理措施

20xx年進一步完善了醫院感染的質量控制與考核制度,根據科室特點簽訂目標責任書,在實際工作中全面檢查和梳理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加強日常督查及指導,發放院感整改意見書144份,特別是對於醫院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加強管理工作,對手術室、口腔科、胃鏡室、血透室、檢驗科等重點部門制定了風險評估方案,並根據存在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及整改,今年胃腸鏡室增加胃鏡、腸鏡各一臺,並規範了術前傳染病檢查流程及消毒流程,進一步控制了血源性疾病傳播的風險,血透室進行了區域性流程改造及管理流程再造,使之更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要求。

二、院感全面回顧性調查及現患率調查工作

1至11月份,全院共出院的9555人,院感科全部進行了回顧性的調查,醫院感染髮生人數為39人,發生醫院感染41例次,醫院感染率0.41%,例次感染率0.43%。外系科室完成I類手術切口病員424例,感染2例,感染率為0.47%,診斷為醫院感染病例,微生物樣本送檢率達58.54%,對臨床診斷及用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本年度現患率調查工作於20xx年9月12日開展,實查率為96.3%,現患率4.17%,與本院年度醫院感染率有較大差距。

三、傳染病的院感防控

本年度門診及住院均發現多種傳染病,傳染病共計報卡291例,其中手足口病141例、乙肝65例,丙肝23例,梅毒20例,HIV感染17例,諾如病毒陽性2例。在各類傳染病流行期間,進一步規範門診預檢分診流程、對兒科門診、內科門診、發熱門(急)診等重點場所加強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手足口病、甲型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等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對發熱門診重新進行佈局設計,使之更符合院感控制要求,並按要求準備數量充足,品種齊全的防護、消毒用品,保證隨時備用。對全院醫務人員、工勤人員,進行了多次傳染病防治和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及演練等,嚴格落實了院感防控和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並積極配合縣疾控、縣衛生部門,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情況

為規範全院各項消毒滅菌工作,預防院內感染,20xx年度院感科加強院感取樣監測,對全院各科室進行了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同時加強對手術室、胃鏡室、口腔科、血透室、微生物實驗室等高危部門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測。全院共取樣484份,合格數為481份,合格率99%。不合格樣品全部為手衛生監測不合格。

五、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以及《大邑縣20xx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等規定,為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管理,院感管理部門積極參與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每月對各科室治療用抗菌藥物微生物樣本送檢情況進行督查考核,並協同藥劑科、檢驗科每季度釋出《細菌耐藥情況分析與對策報告》,通報季度細菌分佈情況、多重耐藥菌檢出變化及感染趨勢、重點部門前五位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等,為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幫助。全院抗生素使用情況如下:1—10月份共出院8665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5689例,微生物樣本送檢率為46.37%,其中接受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為51.05%,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率2.71%,接受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治療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為80.85%,均達到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目標。監測多重耐藥菌59株,重點監測科室為肛腸科20株、老年病科10株、外科6株、骨傷科4株,均按相關管理要求進行接觸隔離督導,未發生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

六、醫療廢物管理

本年度繼續完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類人員職責,落實責任制,針對各科室保潔工人頻繁更換的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培訓,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整改。對醫療廢物暫存點進行了重新的修繕,做到防蚊、防蠅、防蟑螂、防盜,警示標識齊全、醒目、雙鎖管理,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交接、轉運等符合管理流程,全院共產生醫療廢物44018公斤,未發生醫療廢物的遺撒、遺失等事件,未發生由於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發。

七、醫院汙水管理

按二級生化處理要求,我院汙水處理設施正常一直運轉,由院感科每日監督餘氯排放指標,做到達標排放。20xx年下半年,按照相關檔案要求,為加強對汙水中COD、氨氮、流量的管理和監控,保障廣大群眾的健康與安全,我院成都xx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簽訂安裝線上監測裝置合作協議,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建改造,裝置安裝除錯,並已實現與縣環境保護部門的資料傳輸,後期工作為環保驗收,專人管理,保證裝置正常運作,汙水達標排放。

八、院感培訓及考核

全年完成10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3次理論考核、2次應急演練。參加人員包括全院醫務人員、新聘人員、工勤人員,共1047人次參加。培訓及考核內容包括:院感基礎知識培訓,傳染病與醫院感染防控法律法規,職業安全與防護培訓、工勤人員的職業防護及消毒隔離知識培訓、手衛生培訓、埃博拉出血熱的認識及診療方案、埃博拉出血熱防護及消毒培訓,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培訓等。應急演練內容包括職業暴露處置流程、埃博拉出血熱醫療救治演練,均取得較好效果。

九、健康教育工作

本年度與基層指導科、健康促進中心聯合開展多次健康教育工作,在手足口病高發季度在兒科門診發放手足口病衛生宣傳資料500餘份;11月發放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宣傳資料300餘份,12.1發放艾滋病防控宣傳資料400餘份,接受群眾諮詢50餘人;製作H7N9禽流感宣傳專欄一期,製作抗擊埃博拉出血熱宣傳專欄一期,起到了普及健康知識,防控疾病傳播的作用。

醫院院感年終工作總結 篇5

本年度,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頒佈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有關醫院管理的法律法規,強化環節質量管理及全院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嚴格質量監測及考核,降低了醫院感染髮病率,保證了醫療安全,全年醫院感染率為0%。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有效的控制了院內感染,確保了醫療安全。現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完善管理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感染管理小組成員,成立了感染質量檢查小組,負責每月的感染質量大檢查,完善了三級管理體系,將任務細化,落實到人,感控組長負責整改,逐步落實各項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續改進。

二、加強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

(一)質量控制:每月進行一次大檢查,每週隨即檢查,系統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有關醫院感染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整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二)環節質量控制

1、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兒科病房、新生兒科病房、高壓氧等感染管理,每週不定時檢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點,專項專管,制定科室感染質量檢查標準,按照醫院感染質量檢查標準對手術室重點檢查手術後各類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內消毒效果監測,對新生兒科督查環境管理,工作人員管理,各種物品的消毒等,降低醫院感染髮生率。

2、強化衛生洗手:手部清潔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手上攜帶的致病菌不僅潛在威脅著醫s務人員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過各種操作極易傳染給病人,為此為醫務人員提供洗手設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質量,減少了院內感染。

三、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了監測:嚴格要求醫務人員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儘量避免職業暴露,並對職業暴露進行監測登記。

四、全年兒科及新生兒科病房無院感發生,兒科仍繼續加強院感的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