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2.93W

自20XX年11月11日抵雅加達,乘飛機到麻裡巴板正式開始志願者教學工作,屈指算算已經六個月了。這裡暫將這段時間裡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所感所想,如實彙報。

志願者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一、教學工作

由於簽證問題本應七月份來到印度尼西亞的我們十一月份才到,在我們沒來之前的華語課堂是由當地華語老師替我們上的,這中間有的老師這節有課不能過來,有的老師那節沒課可以過來,這就造成了學生接受華語知識感知的機會不均等,同樣的,水平和興趣也都或多或少地有了落差。據學校要求,從中國來的華語老師,語音面貌好,所以由我來負責整個高一年級,即一共八個班的課程。開始上課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班每個人都有華語課本的,但上課的時候兩個人看一本基本也可以跟得上教學進度。但是一年五班和一年八班,整個班級都沒有一本書,一邊督促學生買書的同時一邊我就必須把所學的內容用筆抄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一來一去耽擱了不少時間,進度緩慢,而且沒有華語課本另外一個難題就是,留作業的時候特別不方便。假如我留抄寫生詞一個寫五遍,但是學生抄在本子上的字並不可能完全如我所寫的標準,小小的誤差並沒有關係,但是寫到後來不經心地誇大,就變成一個錯字了,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寫在黑板上的內容不能夠過多,因為過多學生看著多就起厭學情緒,必須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學得還不錯,可以看得到學習的效果他們才會起勁學,感覺到學習華語的樂趣,不會再看到漢字就頭疼。相應的問題就出來了,有的學生抄寫過程中並不是按照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順序,而老師本身寫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一節課下來也都是兩次三次,讓學生準確理解作業的範圍也成了一個小難題,每次我都是一個個指著學生的作業本給他們劃定範圍,如果你不這樣做,學生有了藉口,作業就寫得很亂。兩個沒有書的班級裡五班的情況又特殊一些,在我沒來之前這個班只上了一節華語課,別的班都學完了第三課準備學習第四課了,而這個班卻還在預備課打轉,連拼音都沒有學全。國立學校的華語課是每個星期才只有一大節即一個半小時的華語課,我來給這個班的學生上了兩次課就期會考試了,考試範圍是從第一課到第四課,於是幾乎整個班的華語分數都淪陷了。09年新學期開始,每次上這個班的課我都相應地降低難度,再儘量趕齊和其他班教學進度差距的同時,將預備課以及前幾課的內容分成小模組一點點地加進來,化整為零。在四月初的期會考試裡,五班成績終於提上來了,全班都及格了,倍感欣慰。

雖然我教的都是高中學生,年齡上也沒差幾歲,但仍然覺得他們是孩子,好勝、自尊、敏感、渴望被關注,回答問題正確了,一個“好”字就可以讓他們雀躍半天,小小的獎勵哪怕只是一小盒餅乾也高興得手舞足蹈,簡簡單單的快樂也溫暖著我。一個班級四十多名學生,水平不能一概而論,經常下課之後我都會留在教室裡給稍差的同學補習,力爭讓學生能夠做到當堂課的內容當堂課消化。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三種教學法非常實用,一是提問法。教學實踐中,提問法的使用是貫穿始終的。剛一上課學生可能還處於課下放鬆的氣氛中回味不已,這時適當的提問就可以讓大家回覆到上課的狀態,提問內容是上節課學過的東西,正好做一個複習回顧,用以瞭解學生對於所學內容掌握的真實情況,如果感覺哪個地方學生學得不夠好就再用別的方法讓學生吸收,重新講解一遍,然後再進行提問檢查。開始新課,將整堂課教學的內容分成一個個的小模組,進行模組教學。完成一個模組的教學內容後立馬進行提問檢查,確定內容學生掌握之後再時行下一個模組。課堂結束要提前幾分鐘針對所學模組內容進行總的提問複習,讓所學內容在學生腦海中過兩遍這樣才便於學生記憶。提問法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問物件的選取。

一般先是讓全班回答問題,這樣給所有學生一個準備的機會。然後再單獨叫學生來回答,有重點的抽查。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有些學生學得不是特別好,信心不太足那就儘量選取簡單的問題給學生來回答,增強信心讓他們更有興趣。學得很棒的同學就提難度大一些的問題,也讓其它同學通過他的回答瞭解更多功能知識。同時,對一些相對簡單的小問題也可以先叫一個同學來回答,提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注意力,再過渡到新的知識。但要注意一點是選取的提問物件應該是能夠做答的,如果第一個學生回答不出來後面的學生可能就會有畏難心理,再加上從眾心理作用,提問就很難進行下去了。

(二)、提問中及時反饋

學生回答問題要及時給予反饋,回答正確的學生一定要給予肯定,簡簡單單兩個字“對了”,或者用手勢在空中打一個對號,還有點頭微笑示意都可。有的學生回答不出來也一定不要橫眉怒目,那樣只會讓剛接觸華語的學生產生牴觸心理。有三種方法,一是再問一遍,提醒並鼓勵學生自己改正。二是請學生再說一遍,學生自然明白剛才是說錯了,再說一遍就會說對了。三是由老師領著學生大家把正確的句子說一遍,跟說是全班的集體活動,這樣不會使個別學生緊張。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微笑引導他說出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尋求外援。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尤其是回答得相當出色地要給予表揚,這樣會最大程度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提問時點面結合

記憶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通過反覆不斷的操練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個別學生回答問題,如果回答對了,要記得讓全班跟著他一起再說一遍。這樣回答問題的學生有當小老師的感覺,洋洋得意之餘對華語興趣提升了,自己印象也更深了,同時其他沒被提問到的同學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了進來。如果回答錯了,老師引導或者其他同學提醒,讓他自己再重複一遍,然後全班一起重複一遍。這其中強調的是所有學生的參與,最大程度的集中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提問內容由淺入深

提問的時候提問內容要由淺入深,先是相對簡單的生詞、短語,再到句型的問答。可以將課文裡的句型提出來,打亂順序提問,最大限度開動學生的腦筋。然後還可以寫幾個關鍵的生詞在黑板上,引導學生一起背誦課文,再進行提問檢查。

(五)、提問方式靈活

相同的內容,不同的語速語調就會帶給學生不同的聽覺衝激。所以在提問的時候要經常變化自己的語速語調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特別在對新學內容的檢查提問中語速和語調的變化就更為重要。剛開始語速略慢,慢慢加快,再多加一些語調的變化。同一個句子也可以做一下處理,或短或長,來詢問學生,讓他們理解這些都是可以表達類似的意思。比如說,課本上有這樣一個句子:“請問,現在幾點了?”,我們可以這樣提問,也可以將句子直接縮短成“現在幾點了?”,甚至直接問“幾點了”。

二是翻譯法。雖然在對外漢語教學法中翻譯法算是元老級的古董了,但是事實證明教學活動中適當運用翻譯法還是很有必要的。教生詞的時候,每個新生詞的右邊都會有相應的印尼語翻譯,但是如果你不強調的話,學生跟讀的時候也只是跟著你的讀音,對於這個生詞是什麼意思,許多學生根本無瑕顧及。結果讀了許多遍學生似乎也讀得挺不錯,但是完全不知所云,成為了沒有絲毫意義的語音片斷。對此,我常採取的一個辦法就是領讀齊讀學生個別讀之後,開始由我來說華語然後讓學生來說印尼語,最開始的時候是按照生詞的順序來由學生集體翻譯,慢慢開始變換順序,並獎勵第一個回答正確的學生。幾遍下來讓學生至少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再讓學生齊讀生詞,加上右手邊的翻譯。再步入課文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能夠齊讀甚至齊背課文之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將課文翻譯成印尼文。這樣可以複習剛剛所學的生詞以及課文中包含著的已學過的生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拿第四課《你家住在哪兒》第一篇短文為例,其中有兩個重點句型,分別是“你家住在哪兒?”“你家有幾口人”及其回答,只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翻譯轉換成自己語言系統裡所能夠消化吸收的東西你才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我家住在balikapapan”,“我家有九口人”等。再拿第七課《你們去哪裡》第一篇短文為例,其中有兩個句子,“我的華語課本呢”“在你的書包裡嗎?”,我在讓學生翻譯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學生並不能夠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學生並不知道第一句話是領略了“在哪裡”這三人字,顯得很困惑,順帶也就不理解下面的句子是作何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於他們而言是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增強了學習華語的自信心。

另外,情景教學法也是非常有效的。還拿第七課《你們去哪裡》第一篇短文為例,叫兩個學生上來分別扮演王雲龍和哈山,要求能夠流利說出對話並做出相應的動作。先準備好道具——華語課本和書包,然後要選擇地叫兩組學生上來表演。在這之前要確保全班同學都能將這個對話流利背誦,還有選取的教學物件能夠配合你來進行表演,如果扭扭捍捍磨磨蹭蹭就會起反作用了。我是在八班首先進行這個會話表演的,第一組上來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是殘疾人,他沒有手,嘴也有缺陷,說話有時候會吐字不太清楚,但是每次他都會很認真地大聲跟讀,每次他大聲回答問題並且答對了的時候就表揚他,。上來表演的時候他不知道是緊張還是什麼原因,在說最後一個句子“哦,真的在我的書包裡”這個句子時不知道配合動作,底下的同學們就一起告訴他要拿一下書包,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順利完成了這個情景對話的表演。同時底下的同學也參與其中,大家都把“書包”這個生詞和實物聯絡了起來。這種到講臺前面來做會話的教學物件選取很重要,一個班一節課上一般也只就選兩到三組學生來進行此類練習,次數太多學生也會感覺到無味。其實還有很多方式來讓學生扮演角色,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每一大組的學生說相應角色的句子,兩大組合起來就是一整篇短文。然後再從兩大組中每組隨機選取一個學生站在各自的座位上進行對話,或者由組員推薦進行口語比賽皆可。

華語課堂一定也要靈活多變,教學當中多種教學法結合在一起,翻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