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材料

才智咖 人氣:2.84W

春天是美麗的,但春季氣候多變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我們要提高春季防疾病知識,本文由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材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材料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汙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託 兒所、幼兒園、國小校等容易發生區域性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後約90%會傳染髮病,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幹面板、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併發面板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併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二、流感

(一)什麼是流感 ?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感的症狀有哪些 ?

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渾身痠疼無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統的症狀,比如流鼻涕和乾咳。

流感也可能引起腹瀉和嘔吐。流感還能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繼發細菌性肺炎或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後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三)流感的潛伏期有什麼特點?

流感的潛伏期為 1-4 天,平均為2 天。成人流感發病前一天和發病後一週左右都可以傳染,兒童流感傳染性更強,最長髮病後10天仍有傳染性。

(四)流感的傳染源有哪些 ?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自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3天內傳染性最強,輕型患者在傳播上有重要意義,隱性感染者排病毒的數量較少而時間短,故傳染意義不大。

(五)流感是怎樣傳播的 ?

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播。流感病毒存在於患者或隱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說話、咳嗽和打噴囔等方式噴出飛沫,散佈在空氣中,被易感人群吸入到呼吸道里,則侵入其上皮細胞中,使其壞死、脫落,引起發病。另外流感還可以通過被病毒汙染的手帕或衣物傳播。

(六)流感的併發症有哪些?

流感併發症有肺炎、支氣管炎、心肌炎、心包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因流感引起嚴重併發症而入院,甚至死亡。

(七)預防流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安全有效的方法,對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現併發症 的人尤為有效。藥物金剛炕膠鹽酸鹽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易產生耐藥性,一般僅用於治療。此外,還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2、勤洗手 ,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 , 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 ( 如打噴嚷後 ) 應立即洗手。

3、打噴囔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 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 以免傳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避免過度疲勞。

5、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在流感高發期, 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不得己必須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

(八)得了流感後有藥物治療嗎?

沒有特效藥, 主要靠對症治療。病人早臥床休息, 多飲水、增加營養。 給予易消化飲食, 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潔衛生, 防止繼發感染。

(九)流感和感冒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普通感冒 (common cold), 俗稱“傷風”,屬於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由各種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而流感則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從典型症狀看,流感起病急,伴發熱(多以高熱為主,常達39℃)、頭痛、全身痠痛、疲乏等症狀, 全身中毒症狀顯著(可影響正常工作), 也可伴發咳嗽、流涕及咽痛等呼吸道症狀。流感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傳播,傳染性強,一旦有病例出現, 常迅速傳播。感冒的症狀沒有流感嚴重, 但比較多樣化, 以呼吸道卡他症狀為主, 如噴嚷、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一般患者少有高熱, 全身症狀不顯著。

(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與流感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一般只發生在禽類動物中的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了人類而引起的疾病,而流感是人類中常見的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由於同屬一大類病毒,因此所引發的臨床表現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人流感病毒長期存在人間,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播。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通過人與禽類動物及其排洩物接觸而感染。從流行特徵上,人流感的流行相對較快,通常從大城市開始流行,在人員密集的地區易造成大流行。從臨床表現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狀比流感輕,但下呼吸道較早、較嚴重,病死率也較高。

(十一)我國流感的高發季節是什麼?

我國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地域和時間特點,北方流行多發生在冬春季,南方則有冬季和夏季兩個流行高峰。

三、流行性腮腺炎

此病為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腮腺腫脹帶有疼痛感為其特徵,多數患者有發燒和輕度全身不適感。少數病人腦膜、肝、心、胰腺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此病潛伏期一般平均為18天,多數患者先發現耳下部腮腺腫大,也有的患者先出現發燒、身體不適、食慾不振,過數小時或2天后發現腮腺腫大,2~3天達高峰,腫脹部位有疼痛,開口咀嚼時更明顯,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腫脹可持續 4~5天,以後逐漸減退,整個病程約7~12天。

預防措施:

患者必須隔離,直至腫脹完全消退後一個星期方可解除。腮腺炎患者需臥床休息,吃流質食物,可用硼砂溶液漱口,發燒高者可吃退燒藥,嘔吐重、不能進食者,可採取輸液治療,採用中藥療法主要以清熱解毒為主,也可用中藥西制的方法制成腮腺炎注射液,肌肉注射,區域性冷熱敷均可減輕疼痛,患處敷上如意金黃散效果較好。

四、手足口病

1、何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2、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該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在患兒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於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週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

極少數患兒患手足口病後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合併症,如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弛緩性麻痺、心肌炎等,這類患兒大多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多在發病後3-5天內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嚴重併發症,並可引起死亡。

3、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傳播的?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於自身免疫機能的'完善,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4、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目前該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生。

①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等,要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完全加熱後再食用。

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儘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③注意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還要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晒晒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長要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養,避免人、畜混住一處,尤其要減少兒童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徵;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國小及幼兒園容易發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出疹前後5天內為本病的傳染期。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病。患病後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

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慾減退,有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頰粘膜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脣粘膜上也有發現,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

麻疹患者一般第4天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後、頸部、髮際出現,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幹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面板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中毒症狀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腹瀉。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和肝脾腫大。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並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五退、七淨。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併發症,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併心力衰竭、敗血症、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生生命危險。

由於計劃免疫的開展,目前相當一部分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變得不十分典型,易與風疹、幼兒急診、病毒疹、蕁麻疹以及水痘、溼疹、猩紅熱、藥物疹等混淆,應注意鑑別診斷。

麻疹的預防主要有:

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後5天。託兒所、幼兒園要設定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症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後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後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④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⑤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後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

⑥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能免於患病或減輕病情。

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之後的症狀與禽類表現出的禽流感症狀有所不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流感中心研究員郭元吉介紹,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狀與人流感症狀極為相似,在臨床識別上有相當的難度。患者潛伏期一般在7天以內,早期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有噁心、腹痛、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還有一些病人會併發眼結膜炎,患者的體溫大多持續在39攝氏度以上。病情發展後,一些患者會出現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有胸腔積液。少數患者病情可能惡化,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胸腔積液、腎衰竭、敗血症休克等多種併發症而死亡。郭元吉說,由於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已經出現並顯現出很高的死亡率,近年國際上已將禽流感視為人類新出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並列為國際反生物恐怖內容之一。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預防:

首先是不與活禽接觸。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存活很久,在禽的糞便中能夠存活105天,在羽毛中間能存活18天,所以接觸病禽的人感染的機會要大得多。專家建議:要養成接觸禽類、禽蛋和生冷禽類製品後勤洗手的習慣,用洗手液和清水徹底洗淨雙手,兒童尤其應該避免與活禽接觸。

由於禽流感病毒對燒鹼、醛類、氧化劑類、氯製劑類、雙季胺鹽類等普通消毒劑都敏感,所以平時對工作、生活的環境要經常消毒;保持地面、天花板、傢俱及牆壁清潔;確保排水道通暢;使用可清洗的地墊,避免使用不便清洗的地毯;養鳥者更要加強對鴿舍鳥籠的消毒。另外,高溫及紫外線都可以消滅禽流感病毒,60攝氏度下10分鐘、100攝氏度下1分鐘以及長時間日照均可殺死禽流感病毒,所以,應保持室內有充分的通風和日照。

目前還沒有可用於人類的禽流感疫苗,加上冬春季節又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所以人們應當加強鍛鍊,多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儘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最好掩住口鼻。一旦發生原因不明的肺炎,必須進行禽流感排查。

專家還特別強調要改變採購和飲食習慣,要到正規的賣場和商業網點採購經檢疫過的包裝好的禽肉,在目前這段時間裡不要自行宰殺禽類。吃雞肉、鵝肉、鴨肉等禽肉時一定要煮熟後食用,在廚房中務必將生熟分開。不熟的動物血液製品不要吃。

此外,羽絨服、鴨絨被等是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最好不買小商販提供的廉價羽絨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