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環保局社會實踐總結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8.03K

我們將從河源環保局這一視窗探看河源的發展思路,解開我們心中一些疑惑。走進環保局的大門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接著我們被領進了會議室,映入眼簾的是滿牆的獎牌和獎盃,多是因為環保工作突出而受到的表彰。為我們介紹情況的是一位很年輕的辦事員,無意中發現她還是我們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呢,原來是師姐啊,對原本就很溫柔的她又拉近感情。我們也不浪費時間,剛坐定沒多久就各就各位開始切入正題。一個個疑問在問與答中得到滿意的回答。

暑期環保局社會實踐總結報告範文

問:在廣東奔向全面小康的急促步伐中,河源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巨大壓力。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河源市為何制定了“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發展方針?

答:首先河源這個地方具有其特殊性: 加快經濟發展與加強環境保護,是河源面臨的最突出、最集中的矛盾。河源市處於東江中上游地區,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境內坐落著華南地區最大的兩座水庫——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和楓樹壩水庫,這兩“盆”水以及東江,是下游惠州、深圳、東莞、香港等地400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主要水源,環境保護任務十分繁重。

為保護好生態環境,河源市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絕不為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努力探索一條汙染少、效益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舉例來說,浙江農夫山泉公司投資河源10億元的萬綠源飲用水專案,利用萬綠湖優質水資源開發飲用水,像這樣低汙染的專案,河源市還專門邀請省環保專家和惠州環科所進行多次論證和環境影響評估,並報省環保部門批准後才上馬。

呵護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同樣會變出“金山銀山”,而且是造福子孫後代可持續發展的“金山銀山”.這兩者是矛盾的辨證關係,不可孤立地割裂開來看。河源生態環境優美,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理想之地。世界四大模架製造商之一的香港龍記集團,投資河源8年連續6次增資擴產,河源龍記公司負責人曾坦言,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之所以從珠三角擴充套件而來,主要是河源的綠水青山和優質的空氣、環境吸引了他們,加上低成本的投資環境,使外來投資企業獲得了比在珠三角投資更佳的效益,河源龍記公司用自身的經歷生動地為河源招商引資做宣傳廣告。目前,河源龍記公司是河源市最大的工業企業和第一納稅大戶,年繳稅逾5000萬元。

同時河源具有後發的優勢,開發時間晚,開發程度低,土地、水等生產要素很充足,環境容量很大,可以吸收和借鑑先法地區的經驗和教訓,選擇符合科學發展觀、適合河源實際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可以避免“先汙染後治理”、拉美地區“工業化陷阱”。河源堅定的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增值增效不增汙”,“絕不為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 ,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的發展理念。

問:廣東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策略,珠三角的主要大城市,都在提出進行產業轉移,大批的重汙染、耗能大、用工多、純出口的企業紛紛向後發展地區轉移。但河源市對搬遷進來的企業嚴格把關,拒絕汙染嚴重、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案。抬高環保門檻對河源高新區招商引資,對河源經濟發展影響如何? 在加快工業化程序中,河源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園區式、低汙染、好效益的專案,嚴禁引進生產工藝落後、能耗高、汙染環境的專案,對新建設專案堅持環保前置第一審批權,建設專案主體工程與防治汙染工程必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如華嘉紡織城專案,投資4500萬元建設了日處理8000噸廢水的汙水處理中心,對紡織城內所有的工業廢水集中處理,使廢水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在河源,環保是一道最基本、最苛刻的“選資”門檻。“沒通過環評的企業,別想進來;被環保部門否掉的企業,別想立足。”是的,不發展工業,河源就沒有出路。可發展工業,要是不注重生態保護、造成汙染,那又是一條死路。河源市環保局無疑是省內在地方上說話最有分量的環保機構。在專案審批上具有不容挑戰的一票否決權自不消說,平時嚴格執法也不受干擾。

問:河源怎樣才能做到在不汙染環境的情況下加快經濟發展?

答:河源人在總結髮達地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的發展理念,並從河源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園區式、低汙染、好效益、帶動能力強、技術含量較高和投入產出規模較大”富有河源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旅遊特色化,推動經濟加快發展。20xx年以來,河源人把園區建設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新辦工業專案全部集中進園,走統一管理、集中治汙、降低成本的集約發展與迴圈發展之路。同時,在工業園區建設中把好入門關、日常監督關與出口關,對新上專案入園,堅持環保前置審批,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

產業也要選型,拒絕汙染專案。“汙染轉移”先前有過教訓。幾年前,有一批陶瓷企業從佛山轉移到河源,市裡曾提出要建設一個“陶瓷城”,專案可能帶來可觀稅收,但也招來了群眾投訴。很快,市裡叫停了“陶瓷城”計劃,還立下規矩———從此不再審批引進新的陶瓷專案。河源提出,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要走“園區式、汙染低、用地省、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打造“五大基地”(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廣東新興製造業基地、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休閒旅遊度假基地、泛珠三角商貿物流基地),做大做強手機、電子資訊、鐘錶眼鏡、食品飲料、特色旅遊產業等“八大產業”。 “選型”過程中,最受河源人青睞的則是零排放、高效益的手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