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範文-課改中的師生關係

才智咖 人氣:1.52W

2011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我們來到了位於成都的南大門——新津。新津縣教育局下面有中學15所,國小19所,而直屬教育單位就有5個。規模不小,而教學質量也是非常好。所幸的是,當時正好趕上“課改”。現將實踐的幾點體會和感受梳理、整合如下:
一、 “課改”的主題要求明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全國的教育系統進得課程教學改革(簡稱“課改”),其主題是以人為本。教育是社會的折射和縮影。所以要讓學生在受到文化教育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素質,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實現自身價值。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全面推行數學課程改革縱深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而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以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師角色做認真的研究,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正確、深刻的認識。
二、 “課改”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課改”中要認清學生和老師的地位和關係。
“課改”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要認清教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和地位。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主要是應試教育,單純強調基本知識、技能教育。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授和學生被動地接受。忽略了學生在整個活動中是主要角色,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皮亞傑說過:“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他們。”因此,現在,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始終要意識到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經歷、體會、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而且在實踐中,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老師是一個引導。讓學生去調查、研究。模糊老師與學生的界線,建立完全平等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而老師的尊嚴必須通過老師自己的努力,而學生對老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的認可而得到自然的表現。
“課改”中要求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必須推崇創新、樂於創新、敢於創新,要打破傳統觀念,樹立全新教育理念,善於觀察、分析,有敏銳地洞察力,使思維和想象具有超前性和獨立性;要創設有創新空間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要具有現代資訊素質、有廣闊的視野,善於創造新的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而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該是:資訊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直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都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教育發展的需求。
作為教師除了對本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對跨學科知識有所瞭解,還要不斷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利於教學。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還應注意有關現代化技術應用的學習,以便使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 結論
在“課改”中,做得比較好,比較有成效的仍是那些在傳統教學中教育成績顯著的教師,因為這些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比較注重教學方式,注意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的提高,把學生放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課改”也是在對多年的教學中的經驗總結,更好地普及和推廣這種好的經驗,讓更多的老師來利用這種現成的資源,共同來提高。
最後,祝“課改”走好,祝“新津課改”走好!

社會實踐範文-課改中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