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十大旅遊景點

才智咖 人氣:1.46W

衡水,河北省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衡水十大旅遊景點,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衡水十大旅遊景點

1.衡水湖

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華北平原中南部的衡水市境內,東經115°27′45″-115°42′6″、北緯37°31′39″-37°42′18″之間,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以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和國家I、II級鳥類為主要保護物件。高貴的仙鶴、美麗的天鵝、靈巧的鷗鳥、輕盈的白鷺,翩翩起舞、悠然嬉戲,衡水湖是人間的仙境,鳥兒的樂園。

自然保護區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0℃,年降雨量518.9mm。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區內有植物370種,昆蟲194種,魚類26種,兩棲爬行類17種,鳥類296種,獸類17種,浮游植物201種,浮游動物174種,底棲動物23種。在眾多的野生動植物中,尤為突出的是鳥類資源,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鶴、黑鸛、東方白鸛、大鴇、金雕、白肩雕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天鵝、小天鵝、灰鶴等44種。每年在這裡營巢繁殖的夏候鳥有數十萬只,以須浮鷗、黑翅長腳鷸等為主,越冬的灰鶴有3000多隻,雁類上萬只,遮天蔽日的灰椋鳥更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線。

衡水湖自然保護區不僅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位於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古城建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為首”之稱。漢城牆、明城牆、眾多漢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飛昇上天的許多傳說再現了衡水湖的自然、歷史、人文景觀,讓人無不感慨衡水湖的神奇與秀美。

2.武強年畫博物館

武強年畫博物館是1985年建立的全國第一家年畫專業博物館。它坐落在華北平原滄石路邊的武強縣城,館舍古樸典雅,富有傳統民族特色。既是年畫之鄉的特徵,又是展示、研究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的藝術殿堂。是河北省和衡水市命名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強,1993年被文化部譽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出版研究會”會址就設在武強年畫博物館。

武強年畫博物館是目前我國年畫專業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而且陳列形式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佔地總面積25100平方米,陳列面積2500平方米,共有9個展廳和兩個畫廊,還有傳統工藝復原展示車間和民間工藝品服務部。

館藏明清以來歷代年畫精品3788件。陳列分四部分:①武強年畫的歷史沿革;②武強年畫的傳統藝術風格及特點;③武強年畫的傳統工藝;④武強年畫的傳統經營。陳列以原作件為主,兼有復原陳列,形式多樣,達到歷史與現實、藝術與政治、傳統陳列與現代技術的協調統一。整個陳列新穎別緻,富有時代氣息,又有濃厚的民族、民間特色。有較強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參與性。開館以來,深受國內外專家和參觀者的好評。

3.衡水靈秀山莊

靈秀山莊為國家AA級景區,分三個部分:前部為玄門、慧目街、購物區、遊船碼頭;中部為懸空島、紫微山、長城、迷宮、鎮海塔;後部為北島度假村、旅社等。懸空島與北島皆四面環水,隔水相對,使水面形成了一個“8”字,故此這裡的水面稱之為“8”景湖。

在靈秀山莊入口處,高16.7米,主樓飛簷斗拱,金碧丹漆,莊嚴雄偉。樓上是文物展室,陳列有古陶、青銅器、瓷器,供遊客參觀。

慧目街:位於玄門內以北,街兩旁皆為紅立柱、木隔扇的彩繪仿古建築,系經營工藝品、紀念品、古玩字畫、兒童玩具的商業街,可供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欣賞角度的遊人選購中意之物。

懸空島:位於靈秀山莊中部,島上的主體部分是名剎竹林寺古建築群。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鎮海塔、放生臺等。環懸空島南部,建有十八層地獄,內建閻王、判宮、鬼卒、鬼魂等塑像,用現代科技操縱,並以聲控、光控和配音置景,環懸空島西北部,是起伏的長城;東北角是鎮海塔,塔下為迷宮。

紫微山:坐落在靈秀山莊的東北角,與玄門遙遙相望。山高17米,長40餘米,山上樓臺亭榭,飛瀑流泉,有小路供人攀登。山基內有人造溶洞,洞中高低曲折,清幽深廣,置有燈光音響,入內宛如身臨仙境。相傳紫薇山為古冀州一景,舊志曾記載:“嘗聞此山每當初旭,微霞或水雲相映直上,隱隱有樓閣人物之狀,居民相傳為竹林寺現。”明代參政石九奏曾寫詩曰:“紫微山下客,繫馬夕陽斜,半醉尋歸路,花深不認家”,道出了紫微山名氣之盛。

度假村:位於靈秀山莊的北部,四面環水,靠渡船供人往返。度假村的建築,為西班牙風格,有舞廳、餐廳和會議室。舞廳為長方形,廳內燈光、音響顯示著現代氣息。其他裝飾古樸典雅,體現了西班牙的古代文明風光,餐廳和會議室可接待70餘人,穿過拱形門是清新秀麗的街心花園,花園內的.彎曲小路,可通向四周錯落有致的六棟兩層別墅樓。別墅樓的居室,有臥室、會客室和衛生間,還有儲藏間及廚房、炊具、餐具一應俱全,來此度假者可到餐廳就餐,也可自己動手烹炒。此地沒有市井喧鬧,白天舒適淡雅,入夜輕歌曼舞,充滿異國風情,是度假消閒的好去處。

4.衡水聖姑廟

聖姑廟位於河北省聞名全國的中國絲網之鄉衡水市安平縣,其廟宇位於安平‘閆會沃’村西。安平古稱博陵,位於冀中平原腹地,取“眾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漢高祖置縣,至今已歷悠悠兩千年,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交通便利。

聖姑廟相傳是漢光武帝劉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廟東側築高臺重建,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而成。據史料記載,“燕趙齊魯之民,雖千百里之遠,致香火者如織”。聖姑廟毀於1945年5月抗日戰火之中,現僅存高大的臺基,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姑廟由牌樓、碑亭、蹬道、門屋、工字殿、寢宮殿、觀稼亭6個主體建築組成,佈置在一條明顯的中軸線上。鐘鼓樓和配殿左右對稱,為比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寺廟佈局。

據1935年營造學社調查,牌坊重建於1932年,位於廟南25米的方形臺基上,面南而建,為三間四柱歇山頂琉璃牌坊。四柱為方柱,金柱粗290,次間柱粗230,南北都設有圓戧柱。四個夾杆石上有精美的浮雕和獸首。牌坊設11踩斗拱,施彩繪。瓦黃琉璃瓦,安正吻、垂吻,正脊中設塔剎,垂脊安仙人、走獸。牌坊正中橫匾刻五個大字“孝感聖姑廟”。穿過牌坊,沿著石甬路向北5米就是碑亭,與牌坊同位於一個臺基上。碑亭為青磚青瓦硬山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正脊設瓦片拼成的花脊。碑亭內東西各有四座石碑,石碑高大雕刻精細,石碑上帽雕有盤龍雲海,龍體透花栩栩如生,立體感極強。石碑兩邊雕有八仙,人物凸出碑面生動活潑。碑亭外東西還各有一個白色巨大的石碑,因為年代久遠,碑面凸凹不平已看不清字跡。走過碑亭,迎面就是高大巨集偉的聖姑廟臺。臺寬23米,長68米,高5.3米。臺階向外凸出近10米,由條石砌成,兩邊垂帶上設條石女兒牆。登上30級臺階是聖姑廟的門屋。門屋僅一間,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門屋南,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配房,面闊進深均為一間,佔地面積僅有4.6平方米,屋面為捲棚硬山布瓦頂,內供土地、蚤王。過門屋,是鐘樓和鼓樓,與門屋平齊,而且大小也完全一致,面闊2.9米,進深2.8米。鐘鼓樓外觀是二層,一層面北開門,一、二層層間設磚簷出挑,二層四面設磚券窗採光。屋面為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正脊中間設寶頂。但由於鐘鼓樓開間很小,樓內不可能設樓梯,所以樓內僅為一層。鐘鼓樓北面東西兩側設配殿,面闊3間,進深1間,也是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廟門正北是高高的天燈杆,後面有一個2.6米長的香池,上廟的人多時,香客進不了廟殿,就把香投入池裡。再北為正殿,殿的平面,繫於前後二殿之間,以柱廊連線,成為工字形。前後殿都是面闊三間,進深顯三間,上覆單簷歇山頂,面積外觀完全相同。柱廊平面正方形,進深顯二間,即

今日俗稱的穿堂。工字殿所有闌額、普拍枋及昂嘴形狀,都和定興縣慈雲閣一致。唯昂系假昂,後部秤桿乃撐頭木所延長。上部樑架,因為平面採取工字形的關係,結構比較複雜。樑架有兩點特徵。一、樑架富於變化。二、儘量利用天然木材不加斫削。關於後者,如稍間的順爬樑,外端置於外簷斗拱上面,比內側置於四椽栿上者,約低半米,乃選用天然彎曲的木料,以當其任。工字殿外東西兩側在廟臺上設有磴道,可以下到廟外。工字殿北是寢宮殿和觀稼亭。寢宮殿面闊三間,進深3間,後出廊,為捲棚布瓦頂。東西山牆上有腰牆和腰門把前後院隔開。觀稼亭面闊三間,進深2間,前出廊,為捲棚布瓦頂。

5.衡水周窩小鎮

武強縣璐德音樂小鎮位於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由武強縣政府和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聯合打造。全村共256戶,959人,居住用房297套。通過對周窩村進行包裝改造,將小鎮內沿街店鋪承租,統一包裝,新建音樂吧、咖啡屋、音樂飾品屋、專家別墅、音樂製作室等娛樂休閒場所,吸引國內外音樂家長駐周窩。同時,通過每年固定時間組織開展國內、國際音樂交流活動,如麥田音樂節、吉他文化節等,帶動音樂人才輸出、音樂創作、樂器銷售、餐飲酒店等相關產業發展。

6.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位於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西南的饒陽店村東。

慶林寺塔原屬慶林寺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遠,現其他建築已蕩然無存,惟有寶塔獨立,亦稱饒陽店塔。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遊人題的詩詞。早期出的《武城縣誌》和《故城縣誌》,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築。直到1990年,中國科學院的張馭寰教授,對慶林寺塔進行了實地考察後,根據該塔的建築風格和特點,確定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7年和於1976年,兩次進行修繕,該塔至今儲存完好。

慶林寺塔為九級八面,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闢一拱狀門。塔是用青磚砌成,下為塔座,塔身高六層,為樓閣式磚塔,總高35.67米,建築面積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築精巧,每層之間砌有雙層塔簷。塔為純磚結構,塔身、心柱、內廊、梯級、腰簷等均為磚砌而成。塔二層以上各層的四面,均隱出直櫺窗形。慶壽寺雙塔,塔的底層是近澀式腰簷,二至八層均是平座迭澀式腰簷。二至八層,外壁內繞以走廊,中砌八邊形塔心柱,內設磚砌梯級。第一層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層在南首,第三層在西北首,第四層在東北首。再往上,各級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層無磚柱,無走廊,內部易為八邊形磚室,上置八角形藻頂,再上層就是塔剎。塔頂有一銅葫蘆塔剎。一層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層以上,每層各在東、西、南、北有一個券門。門上有窗,窗上裝有菱紋、雲紋天蓮花紋的窗櫺。花飾精美,各不相同。塔簷為45度斜拱。塔內為穿心式和壁內折上式相結合,可拾級而上、到達塔頂,四壁還有大小不同的佛龕、燈龕等。該塔精巧玲瓏,造形美觀,獨具一格。

2006年慶林寺塔作為宋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7.逯家莊壁畫墓

1971年,在安平縣逯家莊發掘了一座東漢多室墓。在後室頂部有白粉書寫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隸書題記,為該墓的確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內,均發現彩繪壁畫,室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

中室四壁繪的室墓主人“出行圖”,上下共四層,每層均有大量車、騎及伍佰(武官)、闢車(文官)之類的導從,和一輛主車。最下一層主車的乘者室墓主人,後面室墓主人的妻子。

中室南耳室墓門旁繪守門卒;南壁繪墓主人坐在帳中,帳後有二侍女拿著香薰,帳左側有二近侍;東壁繪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繪一建築圖,房屋櫛比,層層進深,後部有座高聳的望樓,其上有伺風鳥、測風旗和報警鼓。

前室南耳室會有守門卒、侍衛及一些內櫞的官吏。

壁畫內容豐富,場面很大,僅“出行圖”就繪有車馬60多輛。壁畫線條簡練流暢,顏色鮮豔。這些壁畫侍研究東漢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車馬制度、建築等的寶貴資料。

此外,在前室的北耳室、中室北耳室、後中室及北耳室、後室、北後室的頂部,都寫著《孝經》、《論語》、《急救篇》上的一些句子,書體為漢隸,筆畫秀雅而剛健,工整而不77滯板。這些發現,對研究《論語》等古文獻和漢字的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從壁畫和文字等材料分析,這座墓的主人可能是東漢安平國的最高統治者。

8.寶雲塔

寶雲塔為磚木結構,高35米,底座周長25.6米。第一層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龕,龕裡原有一尊石雕蓮花坐佛。另在塔頂有一葫蘆形塔剎。與景縣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層建築風格各異,或為鴛鴦斗拱,或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層八面稜錐體,雄渾古樸,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建築才能。

塔的第一層,雙層塔簷,並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門。第二層東面和西面開有券門,第三層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門,到第四層以上,則四面各有一門。由底層至第七層,塔內有磚階盤旋而上,但塔底部為穿心式,在塔內拾級而上,可到二、三、四層,每上一層,必須由塔外沿塔簷轉半圈後,從另一券門進入塔內。若要再上一層時,仍需從券門走出塔外,轉半圈進入塔內……以這種形式,攀援登塔,不知出於何種設計原理,但身臨其境,頗有驚險之感。身在塔外,方圓數十里內,雖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但,貼塔而行,塔簷雖也是二尺多寬,仍然心中惴惴不安,直到下到塔底,才輕舒一口氣,慶幸安全落地。不過,一種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塔的第五層以上,為空筒式,在塔內拾級而上,無須步出塔外。

9.冀寶齋博物館

冀寶齋博物館:籌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2008年主館體破土興建,2009年底全部竣工,201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冀寶齋博物館位於在衡水湖畔南端,冀州市旅遊區湖濱大道北側中段,由冀州市冀州鎮二鋪村投資6000萬元建設,佔地60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屬二鋪村集體所有,是中國文物學會團體會員單位、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河北省少先隊實驗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AAA旅遊景區。

冀寶齋博物館擁有各類藏品4萬餘件,展出陳列2200件,主要以歷代官窯瓷器為主,另有古今名人字畫、唐三彩、青銅器、玉器和金銀器等。藏品的時間跨度由遠古至明清,其中上等級的文物眾多,有一批藏品被專家譽為“國寶”級文物,是展示我國傳統文化文明古國光輝歷史的重要實物場所。博物館設有12個展廳,其中瓷器展廳8個,字畫展廳2個,唐三彩、玉器展廳1個,青銅器、金銀器展廳1個。另有多功能廳1個,面積329平方米,擁有座位218個,可用於召開中型學術講座和會議。

珍貴的歷史文物,證實著中華民族5000年古老文化的源遠流長,講述著中華民族的不凡歷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佳場所。

10.衡水寶雲寺

衡水寶雲寺位於衡水市區西南部。碑石記載始建於隋,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此處已有寺廟。相傳,在其鼎盛之時,"寺域廣佔三十畝,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樓鐘聲驚千里,成年累月擁香客"。

寶雲寺內有一塔,高36.5米,塔體為八面稜錐體磚木結構,自四層以上四面有門,塔的各層建築風格各異,或成鴛鴦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渾古樸,氣勢磅礴。若登塔頂,需有一定的 勇氣,因為每登一層都要繞塔沿半圈,找到另一側的入口。 來寺內一遊,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歷史的滄桑,也不啻是一種享受。"千年不死草"屬蘭科,又叫馬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內這株是由唐朝大詩人王之渙所栽。

唐開元二年,26歲的王之渙深得宰相張九齡賞識,並被推薦到當時的衡水縣當主簿。臨別,見相爺府前有墩馬藺草,觸景生情,遂向相爺說:此草不貪肥水,千載永綠。賢明的相爺既然信任我,學生也一定要像這無所貪圖的馬藺草,在為國為民的仕途上,不怕風霜,永持文人的正義本色。並討得幾棵栽于衡水,留得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