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才智咖 人氣:5.34K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太原晉祠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晉祠現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的遊覽勝地。這裡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蹟很多,比較著名的有: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樑、難老泉等。

侍女像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築。殿內,除聖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儘管她們職務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聖寺

全稱十方奉聖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裡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於院中。奉聖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為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並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杆,正中設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聖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為次年所鑄,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為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為1913年補鑄。據《太原縣誌》載,祠為晉水源頭,故鎮以金神,為防水患。

魚沼飛樑

在晉祠聖母殿前,北宋時與聖母殿同建。魚沼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樑”,亦稱“板橋”,其結構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樑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線聖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勇猛,造型逼真,鑄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岩層,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並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讚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水母端莊秀麗,據甕而坐,她束髮未竟,神態自若。

齊年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於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幾百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於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獻殿

在晉祠內魚沼飛樑之前。原為祭祀聖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建立,經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頂,琉璃雕花脊,樑架為徹上露明造,斗拱簡潔,出簷深遠,前後當心間闢門,其餘各間在檻牆之上安置櫺柵欄,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構輕巧穩固。

《晉祠之鉻並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是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並書寫的。碑高1.95米,寬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書法骨格雄健,筆力奇逸,含有王羲之書法之神韻,是書法藝術中的珍品,可謂行書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