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有哪些旅遊景點

才智咖 人氣:3.27W

明天是6月7日,大學聯考要開始了。這麼重要的日子會有人去寺廟燒香祈福,儘管知道大學聯考與這些無關,但是也是為了求心安。如果你現在在上饒的葛仙山,麻煩你為明天所有的考生祈福,祝福明天的考生能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學。

上饒有哪些旅遊景點

特地選擇端午長假之後來到江西旅遊,而對於江西印象最為深刻的便就是上饒婺源,粉牆黛瓦馬頭牆,古老徽州的景象在春秋兩季顯落得更為驚豔。因此盛夏之際,一個人揹包爬了一座山。葛仙山是江西有名的道教聖地,但我對道教並不瞭解,就連道觀也很少去過。

爬這座山的最初的理由只為了一覽眾山小,再聽說山上有一處古老的建築群,就毫不猶豫的開始爬山了。

不過這座山真的是我有史以來爬得最困難的一座山(高原除外),陡峭且一直向上延去的階梯讓我想起了泰山的一段十八盤,陡峭的讓人在下山的時候雙腿直抖。只是沒想到的是葛仙山的整個石階都亦如泰山的十八盤。這讓我在爬的過程中倍顯困難。

但教人意外的是在爬整座葛仙山的時候,幾乎心無旁騖,一直低著頭愣著堅持著體力往上爬。沿途中,它沒有多少風景,攜帶著的相機一直背在包裡,只願在山巔的時候可以拍到絕美的風光。

不知是否因為葛仙山是道教聖地的原因,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山中突然起霧,恍若仙境一般。居住在山上的村民說葛仙山每天都是這樣仙霧繚繞。但奇怪的是,路邊上擺放著許多佛像神仙,在它們跟前各放著一個小籃子,籃子裡還擺著一塊石頭。

這難道是葛仙山上的某中風俗?不少遊客會朝裡頭丟零錢。而這一景象幾乎跟所有的名山大川都不一樣,是葛仙山獨有的風格。這讓我倍感好奇,山中雲霧愈發嚴重,幾乎是看不清前面的路,甚至是沒有盡頭。

當我走到娘娘殿的時候,還以為這就是山頂了。可繞過娘娘殿,眼前又是一條蜿蜒曲折朝上的山路。這時候一個挑山夫突然出現眼前,在他的後頭還跟著一個男人,看著好像是專門為山頂上的道觀而來。

幾句閒聊中發現果真如此,他是專門來還願的,買了許多香燭爆竹——跟前的挑山夫所挑著擔子上就是這些,幾十斤重。據說這葛仙山特別靈驗,每年有許多遊客香客前來許願但實際上我對於許願這件事情並沒有興趣。我只想趕緊抵達山巔。

蜿蜒曲折的石階對於香客而言算是一種考驗和磨難,而葛仙山在今年八月就要開通索道,現如今索道已在緊張施工中。只是對於誠心的人而言,索道對於他們並不太感興趣。

路上,還真聽到一個婦女累得滿頭大汗的跟著她的孩子說道:“索道就要開通了,但還是自己爬上去才顯得心誠。”這是香客的內心世界,但對於我而言,為什麼索道不能早點開通呢?

這山爬得實在折磨人。尤其是在下山的時候,近乎痛苦。膝蓋和腳掌都承受著莫大的壓力,但那些上山下山的香客卻覺得沒什麼。有的甚至是在凌晨四五點就上山許願了。

葛仙山當真如此靈驗?

等我終於爬到山頂,來到葛仙祠前的時候,不得不折服這座道觀在香客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不能理解的是,他們在燒香拜完之後都會在門前的左邊放爆竹。

使得這一塊地光禿禿的,盡是爆竹的紅色殘留。而整座葛仙祠周圍瀰漫著的煙霧當真分不清是香和爆竹,估計是兩者聚集在一起了。我聞著鼻子受不了,但香客們倒是生態自然。尤其是在大殿之中,一群年輕人跪在地方十分認真甚至是痴迷的求著籤。

但我好奇著他們不斷著扔著到底是什麼東西,走過去一看,才知道原來自己小時候也玩過。

沒錯,是玩——放學的時候路過土地公土地婆廟的時候,都會進去拿著一對形似彎月一般的東西放地上扔。當時還不知道這東西叫做聖笅。一正一反是最好,一陰一陽,在道家叫做“卜有杯”。

兩個都是正的,也就都是陽面,叫做“笑杯“,意味著求籤的`結果吉凶參半。但如果兩個都是陰面,則就說明自己的願望不會實現。聖笅一般可以投三次,也就是為什麼眼前這些跪著年輕人如此認真執著,寂靜的大殿上傳來霹靂嘩啦的聲音。不過除了年輕人,也有很多中年男女前來求籤跪拜燒香。

有的甚至是買一種特別長又粗的香,然後在葛玄行像、坐像的燭火前誠心點燃。意外的是,大殿還有一口古井,相傳為葛玄所築。

但井內已不見水源,其深多少也不知道,裡面堆滿了硬幣,多得讓人不敢相信。而這口井裡依舊不時會有香客丟錢幣進去。

求完籤的香客們還會特地前往大殿左側,那裡有專門的道長為遊客解籤。當中有不少父母是為了即將大學聯考的孩子而來的,他們紛紛爬山葛仙山,就為了求一好籤。但葛仙山似乎對於生兒求子更是靈驗。一個母親去年的時候來此求子(二胎),今年便來還願,同時也為大女兒的大學聯考祈求著。道長有板有眼的幫他們分析著,而這些遊客也是聽得專注,但有的滿面春風,有的一臉愁容。

葛仙山的簽到底有多靈驗,實在不知。但人們紛紛而至,也足以說明對它有對敬仰。

站在葛仙山山頂,一眼望去,並沒有多少出眾的自然風光,這座仙山的名氣全來自於這一處道觀。但在這處道觀的後面竟然還有一個慈雲寺,位於玉皇閣之北,寺院規模很小,不見僧人,就像是葛仙祠不見仙風道骨,卻是香火旺盛。

寺院建立於明朝,據傳是當年大葛仙殿有萬眾香客,因怕人滿為患,生出事端,於是道觀的一道長請來鵝湖峰頂寺的僧人前來設立分院,共理廟會。而這僧人後來建立了如今的慈雲寺,在葛仙山形成“一山兩教”“道釋共處”的宗教文化特色。

只是比起葛仙祠,慈雲寺倒顯得清冷。

香客們祈願燒香之後,再吃個素齋,就基本都下山去了。

雖然葛仙山以道觀為名,但整體風光依舊是仙霧繚繞,不虧是一座仙山。而在不久的將來,山腳下即將有一個葛仙小鎮,將葛玄和道家文化融入其中,不過最讓我期待的是這個葛仙小鎮看起來到底是純粹道家風格還是結合徽派建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