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3.01W

開題報告是一個課題研究工作的正式開始,需要我們認真撰寫。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

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一

一、論文題目: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我國上市公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我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佔城鎮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截止2001年底,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佔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資產的富區,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在我國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現象嚴重,據瞭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問題而受到證監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嚴重失真,虛增業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和社會的監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全面淨化證券市場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我國國有企業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並正在逐步推開,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於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二)有利於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於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於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於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於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一)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我國上市公司現有的基礎比較好,更適合效績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政府有關部門、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比較支援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論證,說明我國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提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設計方案。設想從五個方面構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框架。這五個方面是: 字串7

(一)全面闡述和分析效績評價體系六個基本要素的內容、作用。

(二)重點研究效績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效績評價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參照國有企業效績評價體系指標體系,結合上市公司現狀和特徵,設計上市公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權數配置。

(三)確定評價標準採用行業標準和評議參考標準。

(四)制度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考慮採用工效係數法和綜合判斷法。

(五)提出組織實施的方法。建議在起步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四部分是例項分析。運用本文設計的效績評價體系對某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度效績進行評價。

四、本文研究的結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為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三是從理論和實踐老感兩個方面提高本人的專業知識水平

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二

一、題目來源及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沒有現代的金融市場也就沒有現代的金融經濟,現代金融市場是現代金融經濟的核心,金融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由於金融市場的存在,資金從資金富餘方流向資金短缺方,從不能投入生產性用途的人手中轉移到那些能夠將其投入到生產性用途的人手中,通過這一過程經濟效率得到提高。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的地位與作用更是越來越重要。自從1982年第一張股票股指期貨合約問世以來,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股指期貨已成為僅次於利率期貨的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貨本身是一種風險管理的工具,它集中了股票市場的風險,並在固定的場所加以釋放和轉移。但由於股指期貨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具有高風險的特徵,一旦運用不當,就將會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演變成金融災難。因此,在發展股指期貨的同時,如何防範股指期貨帶來的市場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穩定一直是國際金融介面臨的重大課題。

進入一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國際資本流動日益全球化,同時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力量,從而對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下,發達證券市場和新興證券市場竟相開設股指期貨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貨交易熱潮。中國股票市場建立才十餘年,市場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規範使得國內股市的股價在過去的十年中經常劇烈波動,股票現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很大。因此,中國股票市場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種能有效規避股票現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金融工具一一股指期貨。

2002年以來,沉寂了數年的期貨市場重新活躍了起來。大品種的全面活躍,期貨經紀公司牌照審價飆升,國際期貨巨頭頻頻造訪尋覓合作等等,無不顯示出我國期貨市場的勃勃生機。而近期新華社授權釋出的《政府的工作報告》中也多次強調要穩步發展股票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由於開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場風險的加大,社保資金開始不斷進入證券市場以及加入WTO等原因,使得市場對推出股指期貨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我國是否應該推出股指期貨?國內對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現實條件等等方面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了。有的學者認為股指期貨的開設有助於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平抑市場波動等;有的學者則認為股指期貨的開設可能使得股市風險放大,現實條件還不成熟。但我看來,由於中國已經加入WTO,經濟全球一體化正在曲折的發展,種種金融產品進入中國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面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推出股指期貨是順勢而為的選擇。

既然發展股指期貨是順勢而為的選擇,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研究發展股指期貨對商品期貨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貨帶來的種種正負面的影響?我想這些問題都是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和完善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及研究動態綜述

1.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對股指期貨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後於實踐的發展,研究相對分散,缺少系統的研究。國內對股指期貨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這中間有1993年海南證券交易中心對股指期貨6個品種交易的嘗試,但幾個月後由於諸多的原因而關閉。

在早期的研究中,國內對股指期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股指期貨基本理論和基本運作知識上的介紹。汪利娜介紹了英國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監管特色,歸納總結了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作者認為,期貨市場的發展必須正確處理金融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關係,建立獨立的清算機構和系統,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監管體制。於磊和樑國勇對股票股指期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功能、特點等問題進行了具體介紹。朱孟楠以國際金融期貨期權市場的發展為實證,分析了金融期貨期權交易以及現代期貨市場發展的總趨勢,提出了我國為重開境內期貨試點交易積極作好理論和實務準備的觀點。胡懷邦系統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場發展及其影響,提出指數相關交易和動態套頭交易不是股災的罪魁禍首,股災真正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股災前股票價值的高估、以及經濟資訊的過度反應。作者還進一步指出,衍生產品交易不是泡沫經濟形成的直接原因。

進入2000年以後,關於股指期貨的研究重心已經轉移到可行性、必要性等問題上。傅強對國內開展股票股指期貨交易限制條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我國股票現貨市場上還沒有做空機制,以中小散戶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以及濃厚的市場投機氣氛將使套期保值功能很難實現。同時,我國目前上市公司不進行現金股利分配的現象非常普遍,政府實行較為嚴格的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進一步制約了套利交易發現股指期貨合理價格功能的發揮。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作者認為我國尚不具備開展股指期貨的條件,開題報告《金融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王拴紅對中國推行股票股指期貨交易的現實意義、可行性條件和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們認為中國現階段推出股票股指期貨交易存在著較多的有利因素,但不能否認仍有一些不利的制約因素,因此在中國推行股指期貨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是在於該金融衍生工具能否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鄒新月在回顧已開發國家股指期貨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作者認為,股指期貨交易具有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和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兩大職能,是一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開展股指期貨交易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發展股指期貨有助於投資者規避系統風險,使股市波動趨於平穩,促進中國股市健康有序發展;有助於推動券商承銷業務的發展;有利於增強我國股票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和活力;有助於經濟、金融資訊的傳遞,增加股票現貨市場的透明度;有利於增加需求,促進股票市場均衡發展。徐曉光認為,推出股指期貨的不利條件的確存在,但有利條件及市場的需求卻使我不能再對股指期貨交易採取迴避的態度,機構投資者佔的比重日益增加,投資者逐漸成熟,規避風險的意識增強,都為股指期貨的推出提供了機遇。鮑建平、劉文財在《規避系統風險需要股指期貨》一文中提出要加快股指期貨的推出。他們認為ETFS的出現能夠提高股指期貨的定價效率,從而提高股指期貨市場的效率,使股指期貨的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反過來投資ETFS也需要股指期貨來規避市場系統風險。2005年9月26日,證監會主席尚xx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金融衍生品論壇上演講時指出:由於存在股權分置問題,客觀上制約了股指期貨的推出。隨著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逐步解決,客觀上將消除推出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的制度性障礙,為資本市場產品創新拓寬道路。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也掀起了國內學者對股指期貨研究的熱潮。肖輝,劉文財在《股票指數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關係研究》一書中對股指期貨的發展的狀況進行了介紹,並比較了存在交易成本和現貨市場賣空限制條件下的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的微觀結構,豐富和發展了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同時也就如何控制股票指數期貨市場風險問題進行了研究。

總的來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對於股指期貨相關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往往是實踐迫使理論研究的發展,而不是理論去指導實踐,因而缺乏系統的研究體系。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些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股指期貨並積極推動了相關問題的研究,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國內理論界對於股指期貨必將會有更深入的討論和研究。

2.國外相關研究:

相對於國內的研究而言,國外對股指期貨的研究是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者從多種角度對股指期貨的發展動因、股指期貨合約的定價、股指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發展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許多文獻都採用了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為股指期貨的發展提供了比較科學的依據。

Cornell和French在1983年最早對股指期貨合約的定價進行了研究。Cornell和French發現,股指期貨合約的實際價格明顯的低於完美市場模型計算的價格,他們將這種現象歸因於投資者納稅時機的選擇。Santoni研究了從1975一1986年的SP500股指的日和週數據,發現在1982年4月推出股指期貨前後股指變化的方差沒有大的變化。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股指日波動的增加不是由於期貨交易的存在引起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股指期貨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到期效果,有使股市波動性增加的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市場參與者持有相對於期貨的現貨部位時,在期貨合約到期前,由於期貨與現貨價差的拉近,套利者和避險者都要考慮是否持續避險,或者將原先已避險的部分了結,因而使得兩個市場的交易增加。若此時股票現貨市場不能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則交易不平衡的情況將會發生,使得價格波動較為劇烈。Brennan提出了最優的指數套利策略。他運用模擬分析進一步說明了如何使用該套利策略。Subrahmanyam運用一個詳細的理論模型解釋了股指期貨巨大的流動性及其資訊作用。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股指期貨交易為不知情流動性交易者提供了一種完美的交易媒介,因此相對於個別股票的交易而言,在股指期貨市場中不知情交易者因與知情交易者進行反向交易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將會降低。Kuserk和Cocke等人對美國股市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後,由於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

引進股指期貨之後,許多文獻對引進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的影響進行了研究。1987年股災之後,許多報告均將矛頭指向了股指期貨,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國的布雷迪報告。由於1987年10月19日當日開盤的SP500價格就比現貨價格低,所以布雷迪直指股指期貨的程式化交易,而當時報告中多處提到程式化交易造成的瀑布效應。由於股市下跌,組合避險者賣出股指期貨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貨的賣壓使期貨合約低於理論價格,計算機程式認為有套利機會,進而買進股指同時賣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繼而又觸發了避險者的期貨賣壓,如此惡性迴圈,最終使股市大跌。同時,他還證實在危機中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之間存在脫節現象。換句話說,在危機出現時,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儼然像兩個獨立的實體分開運作。隨著價格的急速下跌,套利活動變得風險很大,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之間的經濟聯絡已經被打破。當兩個市場之間的聯絡中斷後,期貨市場很難再執行風險管理的職能。

近年來,國外許多研究開始引入了不同的方法來研究股指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包括簡單的方差分析、線性迴歸分析。研究者們除了對已開發國家市場進行研究以外,一些已經開始關注新興市場,如馬來西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