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和平宣言全文

才智咖 人氣:1.72W

國家公祭儀式上,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以下是本站就業指導網為您蒐集整理的《國家公祭和平宣言全文》。

國家公祭和平宣言全文

  和平宣言全文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屍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餘萬,生靈塗炭,煉獄六週,哀哉國殤。舉世震驚,九州同悼,雪松紀年,寒梅怒放。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百年悲嘆,警鐘鳴響。積貧積弱,山河蒙羞,內憂外患,國破家亡。民族覺醒,獨立解放,改革振興,國運日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七十七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二零一四,國家公祭,中外人士,齊聚廣場。白花致哀,莊嚴肅穆,丹忱抒寫,和平詩章。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

  【相關閱讀:國家公祭詩經體《和平宣言》震撼全場 作者是揚州人】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昨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用飽含熱情的聲音朗誦了一首《和平宣言》。這是首次以詩經體寫作的《和平宣言》,以情動人,文采斐然,而這首《和平宣言》的作者——74歲的南京市作協顧問馮亦同,正是咱們揚州人。

之前寫過5次《和平宣言》

今年首次嘗試以詩歌呈現

“這是首個國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是第13份為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而作的《和平宣言》,也是第一次採用詩經體寫作的《和平宣言》。”馮亦同說,之所以採用詩經體寫作,意在用先賢智慧表達時代主題,將悲壯的歷史追溯、莊嚴的和平祈願,濃縮於240字的宣言中。

對於馮亦同來說,這已經是第六次寫作《和平宣言》了。從2002年開始,他先後五次應邀執筆為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國際和平集會撰寫《和平宣言》,而在這次寫作的過程中,因為今年是首個國家公祭日,所以顯得格外意義重大。

“之前都是以政論體撰寫的,這次我接到任務後,就想到換一種方式,要以詩歌的形式進行呈現。最終,我決定參考《詩經》的韻文體,四字一句,這樣既能彰顯南京歷史文化特色,也契合國家公祭儀式這樣莊重的場合。”馮亦同說,選擇詩經體,意在用先賢智慧表達時代主題,將悲壯的歷史追溯、莊嚴的和平祈願,濃縮在宣言之中。既要考慮韻律和節奏,也要考慮內涵和氣勢,能向世界展現中國人的文化傳統與卓越智慧。同時,《詩經》誕生於民間,詞語也要接地氣,琅琅上口,適合朗誦。

 《禮記》《周易》中選句

形成十六字宣言主題

馮亦同介紹,宣言從《禮記·禮運篇》《周易·條辭傳》分別選取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兩句經典,“中國人講究道與德,天地之間最偉大的道德是愛護生命,這是中國先賢的智慧,中國人歷來是熱愛和平的”。

馮亦同以這兩句經典名句為主幹,在《和平宣言》中寫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十六字,“和氣致祥四個字是我創作衍生的,這個意思非常明瞭,以和為貴、只有和平才能帶來祥和與幸福,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馮亦同解釋說,《和平宣言》要表達的就是為全人類祈福,遠離戰爭、珍重生命。

一天時間就寫完初稿

前後經歷五次刪改

馮亦同說,自己是在今年國慶節前接到寫作任務的,在國慶節當天,他就來到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天,他看到廣場上有上萬人,自發地來到這裡,緬懷77年前的遇難同胞。

這個場景讓馮亦同感到非常震撼,他覺得,這些參觀者本身,就是一首“萬言書”,而他只需用手中的紙筆,將這首“萬言書”寫下來。回家之後,他用了一天時間,就寫出了400字的初稿,並把秦淮風光、寶船遺址、天下文樞等有關南京的內容都寫了進去。

“因為這次規格很高,所以稿件交上去之後,也經過了好幾輪的修改。”馮亦同說,比較大的修改前後就有5次,最終240字。昨天,當77位朝氣蓬勃的青少年,齊聲朗誦時,馮亦同也感到難以自已。

 父親拒絕汪偽政權

在揚求學才情四溢

馮亦同是揚州寶應柳堡人,父親馮立生,曾是上海交大的'高材生,在抗戰爆發後,拒絕汪偽政權邀他回南京編教材的拉攏利誘,寧可在鄉間捱餓受窮。

應家鄉失學青年之請,馮立生先生以一人之力在水鄉柳堡辦起了“馮氏補習團”,學生來自四鄉八鎮,從開始的十幾位,到後來近百名。在極端簡陋的條件下,教出來的學生不乏考入西南聯大、北方交大者。在寶應縣兩次解放後,他兩度出任寶應縣中學校長。

而馮亦同的中學時光,是在揚州中學度過的。他回想,當時語文課程改為《文學》和《漢語》兩門。其中,《文學》這門課,就是從遙遠的《詩經》講起,由此奠定了他對於文學的熱愛,也從此走上了寫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