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開學老師寄語

才智咖 人氣:4.47K

大學新生開學時間到,老師們會給同學們送上開學寄語!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新生開學老師寄語,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新生開學老師寄語

大學新生開學老師寄語1

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對學生提出三點期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先生也曾叮囑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關乎為學、為人,關乎為國家、為社會。老先生們的寄語樸實無華,卻體認著時代精神與社會價值觀,成為關於大學理念與風骨的雋永之言。

可後來一段時間,大學校長的新生寄語逐漸“變味兒”了,成了“走過場”的儀式。千篇一律的套話,讓大學校長的寄語,少了幾分風骨、多了些形式主義。直到最近幾年,隨著話語表達方式的變化,隨著大學的特色越來越鮮明,大學校長們新生寄語的形式與內容也悄然發生變化。校長給新生的“第一堂課”,正越來越關照現實,個性而精緻。

你會獨立思考嗎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出了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艱深命題,也是整個中國社會必須直面的疑問。

哲學家馬爾庫塞曾提出“單向度的人”這一概念。強調一種人內心只保留了肯定性的一面,而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這種人一味認同現實,對社會缺乏反思與批判精神,因而喪失了創造力。有人認為,中國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了許多“單向度的人”。

對於這種情況,大學校長們自然有憂慮,也有期許。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曾在開學典禮上與新生分享了自己的趣事:“在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和復旦的鄧景發教授一起去工廠,解決工廠的實際問題。就學術問題我和老師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於爭論一直延續到工廠的大眾浴室裡面,我們衝著澡還在爭論。我想這就是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一種體現。”

20xx年的開學典禮上,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就將“獨立精神,批判創新”這八個字寄語新生。在他看來,“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在於大學具有獨立精神,大學之所以被稱之為‘象牙塔’,並被人們寄予厚望,是因為大學崇尚批判,追求創新。”他殷切希望:“同學們在繼承傳統,承接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學會批判和創新……大學生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對於社會的各種失範和各種流弊,我們絕不可以隨波逐流,更不可以推波助瀾。”

陳寅恪曾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趙校長對大學新生的囑託恰與之相契合。

而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對大學新生也有相同的期望:“只有學會了獨立思考、具備了獨立人格,才能幫助你們激發好奇心、啟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維,才能促使你們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著你們可以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他希望學生能夠實事求是,遇事不跟風,不盲從,不依附他人和權威。

你的內心寧靜嗎

有人慨嘆現在的大學變了,行走校園,總會覺得有些吵。車水馬龍、遊人如織、人聲鼎沸,這些“熱鬧”的形容詞常被用來描摹校園景象;剽竊造假、考試作弊、惡意競爭,這些社會現象現在也出現在大學校園。這不免引人憂慮,而今大學裡學生們的心還能靜下來嗎?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言曰,“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學是紛雜世間一方知識的淨土,學子們身處象牙塔雖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卻也應多讀讀“聖賢書”,守住內心寧靜。

“只有看淡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只有身心寧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上海交通大學張傑校長曾這樣囑託新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以修身為始,作為新一代交大人,我希望大家志存高遠的同時,也要注重德行的培養和內在品格的塑造,不被眼前的名利虛妄所矇蔽,守護內心的淨土,在不斷修身的過程中走向成熟,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不是存在於真空當中,社會上的功利之風難免令大學校園沾染浮躁。但大學校長在孩子們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就告訴他們,名利並不能成為奮鬥的方向,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注重內心世界、關照精神生活,足見用心良苦。

“大學是喚醒奇蹟的地方、超越功利的聖地和飛揚理想的疆域,期盼你們以一顆寧靜之心,遠離浮躁喧囂,浸淫中外經典,錘鍊‘修齊治平’的情懷,鍛造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能力的批判性思維,成為求真問實的提問者;以一顆赤子之心,吸吮知識,探索真理,培育有職業適應力、社會責任感和理性品質的健全人格;以一顆擔當之心,創新創造、竢實揚華,開啟豐富多彩的壯麗人生。”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用“寧靜之心”“赤子之心”“擔當之心”關注著新生的內心世界,把“遠離浮躁喧囂,浸淫中外經典”作為寄語,展露著大學不變的寧靜與追求。

帶領年輕一代堅守精神的沃土,才能讓大學恢復純粹,進而為整個社會注入寧靜與理想的力量。

你有擔當精神嗎

對祖國和民族使命的承擔,這歷來是大學校長新生致辭的共同主題。1932年,烽火頻仍,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就曾用“大學不要因自己環境之舒適,而忘懷園外的情形。在中國今日狀況之下,除安心讀書外,還要時時注意到國家的危難”勸誡新生。

直至今日,時代變遷,語句變化,但那份情懷不曾動搖。

翻開南開大學2014年新生錄取通知書,龔克校長的寄語便映入眼簾,“‘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之校訓是南開文化的核心,是南開人終生恪守與踐行的信仰……惟‘公能’兼濟且秉‘公’盡‘能’,方為真正之南開人……張伯苓、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這些偉人先賢是南開人的驕傲,自是你們做人做事之榜樣。南開園是英彥蔚起、人才輩出的搖籃,但南開人的‘功成名就’從來就不為‘垂史冊’,只因‘傳遺志’。一代代南開人默默無聞地做著這個民族的脊樑和基石,惟懷此抱負且矢志不移,方為真正之南開人。”

他把南開大學的精神核心傳達給學子,正是為了將大學的責任代代傳承。

有人曾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道出當今某些大學生的問題,一番論述引起四方譁然。的確,為了自己的未來努力固然無可厚非,但若滿心只存“小我”,甚而不惜損人利己,那麼這樣的大學生即便是針對社會需求把自己打造得異常“精緻”,也不會是社會所需要的。我們不能苛求每個大學生都必須做大事,但心中必存大志。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曾在開學典禮上說的,“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是社會的良心和成才的搖籃,是同學們涵養心智、錘鍊意志、放飛理想的地方。希望同學們都能充分地利用大學的好時光,刻苦、刻苦、再刻苦,拼搏、拼搏、再拼搏,實事求是,成為敢於擔當、忠誠國家、熱愛人民,紮根文化沃土,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領導力的棟樑之材。”

這實在關乎大學的責任。“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代先賢口中的“大學”是指“大人之學”,是指不拘於物、不拘於己、不拘於時的“大學問”。我們如今的最高學府自然也要教“大人之學”,不為一己之私,心胸廣大,為社會帶來風氣的變革,成為國家的錚錚風骨。

培養優秀學子、建設一流大學、推動社會進步的步伐,這是一校之長的責任。而新生寄語中的深思與期盼,正折射出一校之長的擔當、品格與風骨。

大學新生開學老師寄語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能夠和全體師生員工一起在這裡歡迎你們加入北京語言大學。

寫了一輩子北平的老舍先生說,他想來想去,覺得最好的就是春天住在杭州,夏天住在青城山或青島,冬天住在成都,而秋天,是一定要住在北平的。在北京最美的季節,北語以其所有的大氣、澄澈、包容和秀美迎來了在座的同學們。

歷經燈下苦讀,用盡洪荒之力,同學們以傲驕的成績殺出重圍,進入北語,這是同學們的驕傲,是父母的驕傲,也是我們北語的驕傲。從你們的臉上,我看到了北語的未來。

昨天的夢想已經實現,全新的征程即將啟航,如何從一個優秀的高中生,真正蛻變成為卓越的北語人,這是接下來我們要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

進入北語的第一課是軍營生活。經過為期兩週的艱苦訓練,同學們在結營儀式上展示了閱兵式、分列式、對抗賽、擒敵術,當我看到大家擺出的BLCU陣形時,眼眶頓時溼潤了。鏗鏘玫瑰,尖刀鬚眉,進入大學的第一課充分培養了同學們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掉皮掉肉不掉隊的意志。希望大家把這種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一直帶到以後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去。

此時此刻我想大家都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憧憬著美好的大學生活。我認為,大學期間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件事,那就是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左傳》中講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做人就是立德,做事就是立功,做學問就是立言。以下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共勉。

第一,立大志。大學是邁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走好這一步,是決定我們將來走得快、走得遠的關鍵,因此,儘早確立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是第一要義。“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望得遠要登高,聽得遠需順風,行千里憑車馬,渡江河靠舟船。大學期間就是我們打造“千里馬和車、船”的`階段,也許你的遠大目標還沒有確定,也許已經確定的目標還存在無數種可能,但我們一定要就如何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做好充分的準備。立大志者成中志,法乎其上得其中。我相信同學們在北語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人文環境薰陶下,都能打造好自己遠行的車馬舟船,到達風光無限好的人生巔峰。

第二是修聖德。學習書本知識僅僅是開始,修成得道才是目標。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同學們都知道,從生存、安全、社交,到最後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講得也是同樣的道理。今天,同學們已經實現了“大學夢”,算是從“求道”到“入道”了,但從“問道”到“悟道”、及至“得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這中間的道路並不是一片坦途,甚至會充滿挫折和痛苦。當這些挫折真正來臨時,不必恐慌,也不必沮喪。這些挫折向你指明瞭當下的短板,是磨礪意志、考驗修養的最佳契機,是激勵你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節點。所謂“卓越”,並不等同於成績或排名,並不在一時、一事的得失,而是在挫敗面前,如何堅持正能量,竭盡全力,超越自我。我們要知道,一切幸福並非沒有煩惱,一切逆境也絕非沒有希望。英雄不問出處,看後天努力程度。只有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體會到“問道”和“悟道”的樂趣。學習的路程沒有盡頭,進取的願望亦不可須臾懈怠,畢生好學才能成就大事。大學不同於中學,每節課都由老師跟蹤督促,而更多的是自覺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儘快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體會大學階段的教學特點,勇於探索、善於質疑,做一個獨立思考、創新進取的大學生。

第三是不忘本。“本”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懂得感恩。積極心理學理論說獲得幸福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意義,而感恩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認知方向。同學們,今天我們能坐在北語的大學講堂,聆聽大師、教授們的諄諄教誨,你們的個人努力至關重要,但同樣離不開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師的孜孜不倦和親友的支援鼓勵。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並常懷感恩之心,只有感恩的人才能獲得更多幸福感,才能更有成就。不能因環境、地位變化而自視清高,妄自尊大,或者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永遠記住那些愛我們、支援我們和幫助我們的人,一有機會就要加以回報,做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

不忘本的第二層含義是不忘初心。我們所處的社會是由多元的價值觀組成的,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不能正確看待個人得失,不能正確看待挫折和機遇,不能正確看待事物發展規律,從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每年都有一些社會驕子和精英,因為迷失自我而自暴自棄,成為父母親友心中的痛。毛主席一生遵循“自盡其性、自完其心”,我把這八個字送給大家,希望每名同學都能把內在的心性完善和外在的學業成功統一起來,把自我的價值與社會的價值統一起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同學們,從今以後,美麗的北語將成為你們新的家園。讓我們一起來定個小目標: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非要拼實力。希望有一天當大家回憶起北語,心中滿滿都是愛。登五嶽然後知山,浮海澳然後知海。我相信,北語一定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會被北語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