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1.15W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要解決的問題

自主學習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由接受性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主動學習對新課程的實施具有極其重要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狀況並不容樂觀。

2.我校教學實踐的需要。

根據實際,我校提出了“綠色教育”的課改設想,所以構建 “綠色課堂”成為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和諧、高效、可持續”的課堂教學發展方向,向我們提出了教學過程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新性質,這也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的智慧、潛能迸發出來,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與創造者,這樣才能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得踏實。如果學生的學習建立在此基礎上,將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知識,並將此種意識形成為一種具有長期性特徵的學習品質,就能提高學習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質量,最終促進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

基於上述情況我提出了“自主學習三步走教學模式的實驗與研究”這一課題,旨在認真研究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的智慧、潛能迸發出來,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與創造者,將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知識,並將此種意識形成為一種具有長期性特徵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習的效果,為今後持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圖解決以下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參與、自主、探究的理念落在實處,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用新的教學模式來引領教學。使我校教師的素質有一個整體的提升。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切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知識需求與心理需求展開,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主動參與、探究,滿足每個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從而培養要功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優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設計。使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優化對學生的評價方法。重視對學習學習過程、參與程度、合作態度、合作能力、創新意識、學習結果的評價。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於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著的《學會生存》提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物件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或“學生主動學習”是世界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題,並在理論上取得進展。20世紀60年代美國北海卡羅萊那大學的約翰?卡羅爾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的布盧姆加以發展完善,提出了以“為掌握而教,為掌握

而學”為主要思想的學校教學理論。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的《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指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魏書生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傳統教學,不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為此,他不斷總結教學實踐,創造出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六步教學法。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由普遍厭學到樂學願學,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創新之處

本課題的研究,能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意識,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與我校正在進行的“綠色”課堂教學研究相結合,充分體現其“和諧、高效、可持續”的課堂教學特色,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新性質,使課堂教學煥發出靈動的異彩。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還可以培養後進生的自學能力,一旦自學能力形成了,他們進步的幅度就會加快,就會在較短的時間趕上班內的中游學生。使課堂成為每位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陽光佈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實踐意義

研究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夠開拓學生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習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進行研究性學習,開放性學習,逐步達到離開教師會學習,離開教室會學習,離開學校會學習,養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感。

2.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對中學生滲透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傳統的偏重單項灌輸知識的教育轉變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上來,滲透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保證。由於課堂教學自身的侷限性,學生不可能只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課堂教學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開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要。它表現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認真聽課、主動識別老師的教學目的與內容、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老師、參與各種活動、取得最大程度的輸入和內化。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1.科研價值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選擇和探究最佳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適合我校學情的師生共同成長的實踐策略,構建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教學流程。

2.育人價值

建立平等新型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創新精神。

3.工作價值

通過實驗研究,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出一批富有創新和科研型的中青年教師骨幹,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發展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同時使減負增效落到實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遵循的原則

(一)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的創始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師作用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2.課標強調:“課堂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3.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又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英國的斯賓塞也說過:"在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現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已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認為:"學校中的求知識的目的,不在於知識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已獲得知識的方法。"

4.系統科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的動態系統,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進行綜合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二)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處於指導的地位,教師的教代替不了學生的學,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把知識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原則,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整體性原則。實驗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著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監控等方面的培養。要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各個學科中全面展開。

3.實踐性原則。這一原則的提出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多彩的探究發現,個體各異的實踐體驗,能夠克服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中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為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鍛鍊開闢渠道。

4.興趣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很大的積極性,併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中要實現教學形式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儘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5.反饋性原則。教學是一個雙向的活動過程,存在著反饋的機制。對學生來說,反饋能使他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學習行為進行調控、修正。對教師來說,反饋可瞭解教與學的效果,對教學過程不斷做出調整,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效能。

6.科學性原則。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現代教學理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在問題的設計中,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定一定的坡度,形成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另外,評價性的標準的設定上也要注重層次性,從而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部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推進新課程的實驗和改革,提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倡導建構的學習,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所有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現實指導作用。

2.我校教育科研氣氛較濃,有一支科研能力極強的教師隊伍。主管教學副校長任課題組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中有1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2位市級骨幹教師。他們在學科中都經過錘鍊,是一支工作認真踏實,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教師群體,這樣的結構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內實施。

3.課題組將定期聘請專家、教研員來校作理論講座,並指導實驗研究工作。

4.建立有效的課題研究制度。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研究的具體情況進入教師的工作業績考核,做為教師晉級評優的依據,保證課題的研究有效開展。

5. 對於本課題的研究,學校提供資金保障,加大課題立項與研究的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從而保證課題研究的必要開支,調動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 因為有了以上條件,我們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