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詳解

才智咖 人氣:1.35W

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自2005年開始對試卷題型的結構做了修訂,把題型規定為選擇題(含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含選做題)三種類型,名師解讀:考研政治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以下就這三種基本題型及其命制加以具體分析。

考研政治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詳解

1、 選擇題

選擇題雖然最後只要求選擇備選項中的一項或幾項,但必須全面審視所有的選項,比較分析後再作選擇。這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從內容上看,就是要看選項與題幹之間在內容上的適應程度,簡稱“符合度”或“一致度”。完全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視為不正確選項,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視為不正確選項。

1。單項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的佔分比例約為16%,其優點是分值小,評分客觀。保證它在試卷中佔有一定的比例有利於確保知識考查的覆蓋面,減少試卷的評分誤差。單項選擇題基本上是為實現“考試大綱”第一項評價目標即準確地再認或再現有關的哲學、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識而進行命題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有關哲學、歷史、經濟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實的掌握和認知情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是由概念題演變來的。從考生的答題情況來看,該題型的正確率比較高,但得滿分的比例不足10%。由於單項選擇題的指向是明確的,不存在干擾選項,因此在各題型中是難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對於單項選擇題在複習時要注重以下兩點:一是注意對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之間關係的把握。二是由於單項選擇題強調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題時要充分發掘題幹中的關鍵資訊。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種“限制”條件進行區分。如談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標誌性的

術語:第一、前提、中心內容、關鍵、說到底、根本點、本質、基本特點、顯著特點等,如2004年第1題: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第4題: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是“Ⅰ(V+M)>ⅡC”;第6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第10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第11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裡的“本”、“基”、“源”,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 ”等。另外一些在試題中出現的關鍵性的術語,如:集中到一點;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從根本上說;最大的任務;根本原則;集中體現等。這些詞語規定了答案選項的惟一性、確定性。

2。多項選擇題。

多項選擇題佔分比例約為34%,也屬於客觀性試題。基本上是為實現“考試大綱”的第一、二項評價目標,即正確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有關範疇、規律和論斷,以及運用有關原理,辨別理論是非,分析、論證某一觀點的正確或錯誤而進行命題的,但要求層次不高。從形式上來看,題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較靈活,時常在給出不同於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論等情況下,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於該題型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所以其難度要比單項選擇題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準確掌握了有關的理論範疇、規律和論斷或是否對相關內容有較深層次的理解辨別能力。如果考生沒有真正理解有關的範疇、規律和論斷,就不能準確地把正確項與干擾項區別開來。在各種題型中,該題型的得分率是較低的。該題型的答題情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的總分值。

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多選了選項是錯誤的主要表現。因此,考生在該題型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不在於少選了正確選項,而在於多選了錯誤選項,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擾項難以作出準確的辨別,正確選項選了,錯誤選項也選了。從直接反映出的問題來看,是考生排除干擾項的能力不強,但從深層次上看,是對基本範疇、規律和論斷等沒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政治理論課的命題總思路是突出重點、覆蓋大綱考查的知識點,而這兩個方面的任務是分別由兩類題型來承擔的,大題如分析題的主要任務、功能是“突出重點”,而小題如選擇題、辨析題的主要任務、功能是覆蓋考試大綱。多項選擇題的命題內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對著名人物的主要觀點、理論的`評價和語義的正確理解。對一些相關概念,諸如: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同一性和鬥爭性、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和超額剩餘價值、商品資本和商業資本、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等這些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項選擇題命題的首選,考研政治《名師解讀:考研政治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

2、 分析題

自2003年起,“考試大綱”將以往試卷中的論述題與材料題合併,統稱為分析題,其佔分比例在試卷中約為50%(含選做題10分)。之所以取名為分析題,意在考查考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絡具體情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以往無論是論述題還是材料題反映的情況看,這種題型的分值較大,可實現對考生多層次能力的考查,但缺點是知識覆蓋面窄,考查知識點比較集中,且有較大的評分誤差。論述題和材料題合併為分析題後,今後將逐步加大材料在題目中的應用,主旨在於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又要有根據具體題目情境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命題形式接近於以往的材料題,但與以往材料題不同之處在於,選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圍繞某一主題設定的一組材料,也可以是蘊涵深刻含義的某一句、某一段話。針對設定材料的題目,考生需要讀懂材料回答問題;而對於一段或一句話的題目,則需要考生以自己所學的知識的底蘊,結合材料作適當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通過設定材料,給出了回答問題所需要的多數資訊,大大減少了知識的記憶量,給那些知識記憶能力差,然而分析問題能力較強的考生提供了展示其才華的機會。與問題設定的相對開放性相適應,今後此類題目的答案要點的設定也應逐步探索它的開放性問題。分析題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認識、評價或論述某些社會現象或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否根據所提供的材料、所掌握有關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生活的背景給予綜合、歸納,並進行科學的評價。題型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一是要閱讀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意思,並從所給材料中獲取有關資訊、對材料進行鑑別、比較和綜合概括。

二是要運用有關的理論或原理來分析問題,要從理論上進行說明。

三是要對某些社會現象或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指出錯誤是什麼,為什麼是錯誤的,即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回答分析題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不要離開材料,要運用有關的知識,對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觀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分析。

四是要適當聯絡實際,要從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的認識來理解一些理論觀點。由於分析題所含的資訊具有隱蔽性,其選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態度或立場,有一定的時間、空間差別,增加了這種題型的難度。考生要能根據材料和題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關基本知識或觀點。

從近年來考生答題的情況來看,較普遍地存在著以下兩個問題:一是相當多的考生對材料本身不能很好地閱讀理解,歸納不出材料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因而對一些就材料本身提的問題也不能圓滿地回答;二是對有關的國內、國際的背景材料缺乏全面的瞭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關的背景,這樣對材料本身反映的一些問題就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三是有些考生對基本理論和知識沒有掌握,對一些觀點的評價和分析就顯得有些無的放矢,當然,對要求引申的問題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因此,考生首先要善於從提問和材料中提取資訊。分析題雖然很靈活,但是,其提問和材料卻提供瞭解題的線索,這就要求在解題時,不能徑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認識去答題,而是應從材料本身中提取資訊。其次,要善於歸納、引申。從提問、材料中獲取資訊只是為解題提供了思路、素材,但是,分析題還要求對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概括,考生要運用所學原理和材料“對號入座”,加以歸納和概括。

總之,政治理論科考試,是對考生的一次全面考核。根據近年來試卷評閱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以下三個方面應引起重視:

一是必須著重掌握各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從考試的角度來講,考查考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始終是考試所要達到的最主要的目標;從命題的指導思想看,突出的是對基本理論的考核;從題型看,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日趨減少,需要做理論分析的內容日益增加;從題目形式看,出題的方式越來越活,角度越來廣。從答題的要求看,基本理論的比重越來越大。所有這些都說明,考試的基本導向是要考生著重掌握好基本理論,而不是靠臨時的死記硬背。考生在答卷中所反映出來的情況是: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不紮實,沒有真正理解,對整個問題的分析缺乏理論基礎。因此,考生必須在對基本理論的掌握上多下一些工夫,只有具備了比較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在考試中才具有發揮能力的基礎。如果在平時學習期間不能掌握好基本理論,到臨考前去鑽研數十萬字的考研複習資料,這往往造成所花的時間與所得到的收穫不成比例。

二是必須著力提高邏輯分析水平。政治理論科目考試具有的一大特點是主觀題目的比重比較大,強調邏輯分析和文字表達,因而如果邏輯分析和文章組織能力不行,就會直接影響到對已掌握的基本理論的運用和發揮。一些考生在回答分析題時,邏輯分析混亂,前後重複,顛來倒去,就是說不清問題,答不上要點。結果文字寫了一大篇,分數卻很低。有的對問題的分析前後矛盾,一看就知道沒有理解問題。因此,對考生來說,應該把提高邏輯分析水平看作是使自己掌握的知識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一個基本要素。

三是必須著力提高文字組織能力。文字組織能力較差是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又一個突出問題。一些考生在回答問題時,語句不通,文字不順,心裡想的意思不能表達出來,甚至把要說的意思表達錯了,這在答卷中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因此,考生必須在平常的複習過程中加強對邏輯分析水平和文字組織能力的訓練,否則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