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環江將辦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三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

才智咖 人氣:5.26K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官方8日介紹,2017年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三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將於5月28日至30日在環江縣舉行。

廣西環江將辦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三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

當地將藉助節慶活動全面展示環江的自然、文化、民俗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挖掘、傳承和弘揚神祕的毛南族文化,提升環江世遺旅遊品牌和毛南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環江是毛南族發祥地和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38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萬人,全國60%的毛南族聚居在環江境內。毛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毛南族民歌、毛南族肥套別具一格,內容豐富;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毛南族“肥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毛南族分龍節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自2009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被評為“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節慶”,是廣西十大民族節慶品牌之一。

2014年6月23日,“環江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環江境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11559公頃,是地球同一緯度唯一儲存完好的喀斯特峰叢地貌,森林覆蓋率達96.7%,譽為“石頭上的森林”,富有多種珍稀動植物,極具科考價值和美學價值。

當地官方稱,2015年,因世界自然遺產這一殊榮,環江成功獲得了“首屆國際地學遺產大會”舉辦權,極大地提高了環江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環江緊緊依託“世遺”品牌,全面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休閒養生、文化絢麗的區域性國際性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唱響世界自然遺產和神祕毛南文化兩大品牌,深入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攻堅戰。

中共環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楊哲稱,環江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交通區位優勢也越發凸顯,設計時速350公里每小時貴陽至南寧的高速鐵路途經環江並在環江設站,於2016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環江從此跨入高鐵發展時代。高鐵建成通車將會為環江今後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她稱,環江將毛南族分龍節與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聯姻”,並以神祕毛南文化和世界自然遺產風貌兩大王牌為契機,搭建起高品質、高視野的旅遊產業規劃,進一步加大環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推薦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環江“世遺時代”與“高鐵時代”兩大超級引擎,將環江社會的綜合發展推進快車道。

據介紹,本屆分龍節暨文化旅遊節以“世遺環江·神祕毛南”為主題,節慶時間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吻合,環江縣將通過舉辦毛南族分龍節納牛儀式、毛南族分龍節祈福儀式、毛南族“分龍”民間傳說演繹、龍舟挑戰賽、獨竹漂比賽、神祕毛南儺面舞匯等民族活動,大力弘揚毛南族傳統文化。

本屆分龍節暨文化旅遊節提出了“還戲於民、還遊於民、還樂於民”的辦節思路,特別設定群眾參與性很強的互動活動,如遊客自由體驗專案,遊客可以盡情遊覽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古賓河景區漂流,參與川山鎮瑞良洞景區觀光體驗活動、中國醉美瀑布群旅遊觀光體驗活動以及思恩成雙移民新村的民族體育競技、篝火晚會,體驗環江旖旎的喀斯特風光、濃郁的毛南族風情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官方8日介紹,2017年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三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將於5月28日至30日在環江縣舉行。

當地將藉助節慶活動全面展示環江的自然、文化、民俗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挖掘、傳承和弘揚神祕的毛南族文化,提升環江世遺旅遊品牌和毛南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環江是毛南族發祥地和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38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萬人,全國60%的毛南族聚居在環江境內。毛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毛南族民歌、毛南族肥套別具一格,內容豐富;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毛南族“肥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毛南族分龍節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自2009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被評為“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節慶”,是廣西十大民族節慶品牌之一。

2014年6月23日,“環江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環江境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11559公頃,是地球同一緯度唯一儲存完好的喀斯特峰叢地貌,森林覆蓋率達96.7%,譽為“石頭上的森林”,富有多種珍稀動植物,極具科考價值和美學價值。

當地官方稱,2015年,因世界自然遺產這一殊榮,環江成功獲得了“首屆國際地學遺產大會”舉辦權,極大地提高了環江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環江緊緊依託“世遺”品牌,全面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休閒養生、文化絢麗的區域性國際性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唱響世界自然遺產和神祕毛南文化兩大品牌,深入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攻堅戰。

中共環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楊哲稱,環江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交通區位優勢也越發凸顯,設計時速350公里每小時貴陽至南寧的高速鐵路途經環江並在環江設站,於2016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環江從此跨入高鐵發展時代。高鐵建成通車將會為環江今後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她稱,環江將毛南族分龍節與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聯姻”,並以神祕毛南文化和世界自然遺產風貌兩大王牌為契機,搭建起高品質、高視野的旅遊產業規劃,進一步加大環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推薦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環江“世遺時代”與“高鐵時代”兩大超級引擎,將環江社會的綜合發展推進快車道。

據介紹,本屆分龍節暨文化旅遊節以“世遺環江·神祕毛南”為主題,節慶時間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吻合,環江縣將通過舉辦毛南族分龍節納牛儀式、毛南族分龍節祈福儀式、毛南族“分龍”民間傳說演繹、龍舟挑戰賽、獨竹漂比賽、神祕毛南儺面舞匯等民族活動,大力弘揚毛南族傳統文化。

本屆分龍節暨文化旅遊節提出了“還戲於民、還遊於民、還樂於民”的辦節思路,特別設定群眾參與性很強的互動活動,如遊客自由體驗專案,遊客可以盡情遊覽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古賓河景區漂流,參與川山鎮瑞良洞景區觀光體驗活動、中國醉美瀑布群旅遊觀光體驗活動以及思恩成雙移民新村的民族體育競技、篝火晚會,體驗環江旖旎的喀斯特風光、濃郁的毛南族風情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相關新聞】

精準扶貧”思路下的廣西紅色旅遊扶貧和生態扶貧

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關鍵要抓住精準扶貧這個“牛鼻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此成為近年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問題。實踐證明,紅色旅遊是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生態扶貧是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對於有著深厚紅色資源和豐富森林資源的廣西來說,紅色旅遊扶貧和生態扶貧無疑將成為“精準扶貧”的有益補充,在廣西扶貧脫貧攻堅戰佔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廣西在同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要走好精準扶貧這一關鍵之步,就應當發揮優勢,做好、做大、做強廣西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這兩篇大文章,讓紅色旅遊“紅”起來和“火”起來,讓綠色生態“綠”起來和“富”起來,為廣西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任打下堅實基礎。

紅色旅遊扶貧是廣西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廣西紅色旅遊資源深厚。紅色革命歷史是指中國共產黨建立和發展中國工農紅軍的歷史過程;紅色旅遊扶貧則是指在紅色旅遊資源條件較好的貧困地區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進而改善經濟社會狀況的一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紅軍在廣西活動是以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建立紅七軍為起點,以桂西紅軍游擊隊改編為終結,中間還包括紅軍長征過廣西。紅軍在廣西長達9年的.革命活動積澱了獨特的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據2009年廣西革命遺址普查統計,全區共有1982處革命遺址。其中紅軍在廣西活動中所積澱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有:鄧小平等領導百色龍州起義建立紅七軍紅八軍活動中的史事和相關的遺址、文物,如紅七軍軍部舊址、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東蘭列寧巖、紅八軍司令部舊址、龍州起義紀念廣場等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這些紅色資源構成了百色、河池、崇左乃至廣西深厚與獨具特色的現當代名人文化資源;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桂北地區,又給廣西各族人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記,如“紅軍堂”“紅軍樓”“紅軍洞”、新圩阻擊戰戰場遺址、懷念朱毛紅軍石壁詩等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這些紅色資源構成了桂北獨具特色的現當代名人文化資源。據2015年6月國家公佈的普查統計顯示,廣西的左右江地區(紅七軍紅八軍的主要活動地區)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中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等7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紅七軍軍部舊址等8處為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點,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湘江戰役舊址等47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色起義烈士碑園等10處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紅色旅遊是廣西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紅軍在廣西活動的主要地區百色、河池、崇左、桂林多為“老、少、山、窮、移”於“一體”的貧困地區,其中百色、崇左還是邊境地區。這說明,廣西革命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光榮而艱鉅,把發展紅色旅遊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廣西這方面有著積極的探索和基礎,比如,相繼制定和實施了《2005至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廣西區紅色旅遊發展規劃(2011-2015年)》,極力打造左右江紅色旅遊區、桂北紅色旅遊區、南寧紅色旅遊區等六大紅色旅遊區,鄧小平足跡之旅、重走紅軍長征路、中越邊關紅色之旅等七條精品線路,促使紅色旅遊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據統計,2004-2014年,廣西紅色旅遊接待遊客達1.65億人次,紅色旅遊直接就業人數12.6萬人,間接就業人員65.7萬人,2013年、2015年廣西紅色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132億元、182億元。

採取系列舉措推進廣西紅色旅遊扶貧。實踐證明,紅色旅遊的快速發展成為廣西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但廣西同江西、山東等地發展紅色旅遊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江西發揮紅色旅遊帶動旅遊扶貧、旅遊富民的作用,從紅色旅遊的策源地,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發展紅色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實現了紅色旅遊扶貧“雙豐收”;山東臨沂市踐行紅色旅遊精準扶貧,2015年實現紅色旅遊總收入306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600元。因此,廣西紅色旅遊扶貧的空間極大,要以新理念把發展紅色旅遊品牌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一方面要用紅色旅遊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五大發展理念。重要的是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指引下,實施紅色旅遊精準扶貧,即創新發展推進紅色旅遊精準扶貧、協調發展均衡全面進行精準扶貧、綠色發展保障紅色旅遊精準扶貧可持續、開放發展打造精準旅遊扶貧平臺、共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發展目標,從而使紅色旅遊成為帶動老區整體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要採取系列舉措促使紅色旅遊精準扶貧出成效。結合區內外的已有經驗,可以採取四大舉措使紅色旅遊的發展為革命老區帶來人流、資金流、資訊流,從而使紅色旅遊成為振興老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這四大舉措就是堅持政府主導,形成部門合力;強化規劃引領,加大政策扶持;創新扶貧模式,發揮示範作用;做好“紅色旅遊扶貧+”文章(如 “紅色旅遊扶貧+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扶貧+旅遊商品”“紅色旅遊扶貧+新農村建設”“紅色旅遊扶貧+新型城鎮化建設”“紅色旅遊扶貧+休閒農業”),強化綜合帶動。

生態扶貧是廣西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生態扶貧是美了生態富了百姓的造血式扶貧。從扶貧歷程看,我國扶貧經歷了5個階段:1978~1985年的體制改革推動扶貧、1986~1993年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1994~2000年的攻堅扶貧、2001~2012年的整體規劃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從扶貧方式看,扶貧分為5種類型:資金型扶貧、專案型扶貧、對口幫扶式扶貧、精準扶貧、生態扶貧。這裡的生態扶貧就是要在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環境保護+產業帶動”的扶貧開發新模式。在這一意義上,生態扶貧也是扶貧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但這並不能說“生態扶貧”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黨和國家在貴州畢節等地搞了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試點,其方針就是“開發扶貧、生態保護、人口控制”,由於當時的扶貧任務比較重,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飢不擇食,只要能脫貧什麼專案都上。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開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航程,生態建設成為重要議程,所以我們的扶貧也要適應新的變化、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扶貧專案不僅要停止破壞生態,而且還要有利於生態的修復,在這個加減法當中找到利益平衡點。對此,地處中西部連片貧困地區的貴州、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為了避免重走發達地區高速發展、嚴重汙染的老路,先後提出了生態扶貧的新觀念,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作為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也就是說,廣西是全國較早提出和探索生態扶貧的省(區)。

廣西實施生態扶貧有著良好的基礎。廣西森林面積達2.2億畝,人均4.6畝林地,森林覆蓋率達62.2%,居全國第三位;2015年廣西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雙雙名列全國第一;2016年新增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185個縣(市、區、旗)中,有廣西的陽朔、灌陽、恭城、蒙山、德保、那坡、西林、富川、羅城、環江、金秀等11個縣。同時,廣西生態扶貧還有政策優勢和先行實踐探索。廣西實施生態扶貧的縣(市、區),多位於西江、湘江等較大河流的上游,實施生態扶貧有國家政策傾斜優勢。近年來,廣西積極探索生態扶貧新路子,其中2013年開始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就是一項重大活動和有益探索。在生態扶貧觀念的引領下,廣西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推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促進了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的良性互動, 2016年廣西林業產業年產值突破4300億元、森林生態服務總價值達1.23萬億元,生態優勢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無疑生態扶貧已成為“精準扶貧”的有益補充成分,為扶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的生態扶貧也還面臨一些問題。從生態產品的生產端看,有些貧困地區具有先天優勢,適合綠水青山的生態扶貧模式,但這種模式不一定適用於極度缺水的石山乾旱地區特別是西北乾旱地區,在生活條件艱苦、生存環境惡劣的乾旱地區如何實現生態扶貧?從生態產品的流通端看,還存在產品流通渠道不暢通、規模效應低等問題,使得生態扶貧前行之路有艱難。為此,需要有一系列政策措施來確保生態扶貧的有序有效持續推進。在生態產品的生產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總結廣西、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陝南等地的生態扶貧經驗,提煉形成國家政策,正式向全國推廣;同時,立足精準扶貧,精心布點選點,關注少數民族地區和乾旱地區,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援,培育一批生態扶貧試點區和示範區,逐步向全社會推廣。在生態產品流通端,實行國家“生態扶貧產品認證書”,為生態產品順利走向城鎮和市場貼標籤、開綠燈;同時,建議國家制訂優惠政策,打通生態產品與市場的流通環節,在生態產品的品牌優勢和規模效應基礎上,形成價格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