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大資料成果公佈

才智咖 人氣:1.29W

近日,國家旅遊局資料中心聯合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京舉辦國家旅遊大資料成果釋出會,釋出了中國旅遊大資料APP、旅遊大資料指數等主要成果。

國家旅遊大資料成果公佈

中國旅遊大資料APP主要提供三大市場、節假日、旅遊貢獻、大資料、調查指數及其他版塊的月度資料釋出和歷史資訊展示。其中,三大市場版塊主要釋出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市場的年度及月度接待人數、旅遊收入、增長幅度和主要客源市場等資料;節假日版塊,主要釋出春節、“十一”長假及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長假的每天和總體遊客量、旅遊消費及增長幅度等資料;旅遊貢獻版塊,主要接入世界旅遊旅行業理事會資料,統計我國及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GDP佔比及增長幅度等資料;調查指數主要釋出企業家信心指數、消費者出遊意願、旅遊經濟執行指數等資料。

旅遊大資料基於中國電信數億級的使用者資料,釋出了鄉村遊、自駕遊、都市遊、周邊遊、週末遊的總體情況及分省統計資料,主要展示遊客流向、年齡結構、出遊距離、出遊時間及停留時長、熱門目的地及主要客源地分佈等即時和歷史資料,並通過資料動態展示和分析挖掘,對重點人群進行了重點畫像,為各級旅遊部門和企業市場行銷決策提供資料支援。

【相關新聞】

評論:旅遊城市空間體系結構嬗變中的新動力

因高鐵的出現,我國旅遊經濟發展大轉型,遊走群體的流向和流量對旅遊城市未來命運都起著決定性影響。僅用城市吸附指數和接待人次數兩個變數,就能描摹旅遊經濟發展的“S”型軌跡。

暑期將至,年輕人的旅遊黃金時節又到了。日益完善的鐵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網路增加了國人出行的便利性和選擇性,隨機漫步在路上的.旅遊需求得以釋放。近10餘年來,旅遊經濟大盛,而高速公路和鐵路則加劇了稟賦型城市的分化。

來自《2016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的資料顯示,作為人口大國,我國的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人次和國內旅遊、境外旅遊消費、就業崗位創造數均跑在世界前列。2015年,在全球由旅遊業帶動的產業綜合增加值中,我國佔了六分之一;旅遊業創造的就業崗位,我國貢獻了四分之一。2011年至2015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次增長了10倍,2016年達到1.22億人次。看旅遊客源地分佈,依然呈現東、中、西三級階梯狀空間格局特徵,比值長期穩定在7:2:1。出遊人群主要集中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都市區,這些地區多數年份都佔全國50%以上。出遊地域分佈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導向性,比如東部沿海發達省市民眾有能力出遊,出遊人群較多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旅遊目的地,也主要是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遊客數量一直穩定在6億人次/年。1999年,超過7億人次,2002年超過8億人次。2004年後,年均增量一直都穩定在3至4億人次左右。去年,國內旅遊人數44億人次;其中城鎮居民3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萬億,增速15%。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92億人次,鐵路28億人次,約佔15%左右。

大城市的市民選擇國內旅行去向何處?一份題名《城市出行半徑大資料報告》揭示出,北京市民的出行半徑較長,主要集中在華北和東北地區,去向兩地區的比例分別為58%和11%。廣州、上海和深圳市民出行半徑較短。上海市民去向主要是華東地區,高達63%,再就是華中地區,佔比為17%。廣州市民主要去向華南地區,佔比為70%,其次華中地區,佔17%;深圳有所不同,華南地區佔53%,華中地區佔29%。2017年春節期間,京滬穗深四城市的人口出行率分別為52%、57%、61%和69%。比例最高的東莞市佔69%,排序第二的佛山也達到63%,中部地區的武漢、長沙和鄭州三個省會城市流出率也較高,分別達到48%、57%和46%。京滬穗深四城出行方式,選擇火車(普鐵和高鐵)出行的人群居多,北京佔比達到67%,其他三城都是55%。人口流向資料顯示,春節前北京的流出目的地主要是河北、河南和山東,三省合計佔比達52%;上海人口流出目的地主要是安徽、江蘇和河南,佔比達53%;廣州人口流出目的地主要是廣東、湖南和廣西三省,佔比達70%;深圳人口流出目的地主要是廣東、湖南和廣西,合計佔比為60%。

因高鐵的出現,旅遊經濟發展大轉型,遊走群體的流向和流量對旅遊城市未來命運都起著決定性影響。筆者整理了32個旅遊重點城市旅遊經濟發展資料,涉及58個5A級景區,僅使用城市吸附指數和接待人次數兩個變數,就能描摹旅遊經濟發展的“S”型軌跡。對於吸附指數低於20或高於50的城市,吸附指數越高,其旅遊虹吸能力越強(旅遊人次和旅遊業總收入),此樣本組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重慶等;對那些吸附指數介於20至50之間的城市,兩者的相關性程度較低(窪地城市),這些城市有杭州、南昌、長沙等。那些吸附指數高於30的城市,被關注熱度和吸附能力高度相關。更有趣的發現是,尚未開通高鐵之前(以2007年和2015為例)旅遊業已發展起來的城市,貫穿東西南北主要城市的高鐵開通之後其旅遊經濟增長能力變得更強。

以武漢為例,2007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88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4億;旅遊景區31個,5A級1個,4A級8個。去年旅遊景區數量增至37個,其中5A級景區3個,接待國內旅遊者23096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2398億。分別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和第二位,旅遊收入僅次於廣州。全市客運量2.9億人次,鐵路客運達1.6億;武漢鐵路客運量首次超過北京、廣州,排序全國第一。再說廣州,2007年接待遊客達1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798億。2013年,遊客接待人次達1.5億,旅遊業總收入2202億。2014年之後,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增速穩定在5%左右。2007年,長沙市接待國內外遊客286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9億;2016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24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535億,增長14%。

描述2007至2016年旅遊經濟的十年鉅變,必然會將高速鐵路建設和旅遊業發展兩件事聯絡到一起。筆者不否認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某城的4A和5A景區數(服務產品供給)、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閒暇消費需求)、可達性程度、城市吸引力提升、國民出行半徑等等,綜合考慮這些變數,都會逐步增強更多人想出去看看的意願。因高鐵網路建成,基於三天兩夜、四天三夜、五天四夜、七天六夜的時間約束,在500至1000公里中長距離的各大中旅遊城市半徑之間穿梭更為便利。

TAGS:國家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