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答辯指南

才智咖 人氣:1.93W

論文答辯是學校考核學生實際處理課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學位論文答辯指南,歡迎閱讀檢視。

學位論文答辯指南

 1. 學位論文答辯是論文工作的最後一個環節,事關論文是否通過,是否授予你學位

你費盡心血,寫出一篇學位論文。如果在答辯環節出現嚴重差錯,功虧一簣,遺憾終身。學位論文答辯會,也是你初出茅廬展現研究能力和學術才華的舞臺。希望你認真準備,把答辯會開得精彩,圓滿完成論文工作。

2. 你要準備8-10鐘的論文陳述

要有一個文字稿,以備不時之需。論文陳述要交待論文選題的由來或背景、論文研究的問題、論文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關於該問題論文提出了哪些基本觀點或形成哪些基本結論或取得了哪些發現、其基本依據是什麼、論文還存在哪些問題或還有哪些問題。最前一點和最後一點可以簡要說明,中間各點要重點說明。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重點突出。你要琢磨一下在緊張的答辯會中、事先已經閱讀過你的論文的答辯委員們最想知道什麼,就會比較得體地處理論文陳述。如果不放心論文陳述,可以傳給我,讓我看一看,提提意見。

 3. 注意把握時間

在不到10分鐘之內,要說清楚自己的論文,是不容易的。你們可以私下預演一遍,以便找到把握時間的分寸和感覺。務必記住,論文陳述時,只說必要的部分。一些自己覺得非常得意但比較細節的內容,放在論述陳述裡講,未必妥當。你們可以把這樣的內容留在答辯時說,巧妙地把它們組織到對委員會質詢的答辯之中。藉助PPT,也可以幫助你們部分解決時間不足的問題。有PPT時,口頭陳述應當與之相配合。你要重點上說、展開說的,PPT顯示概要、關鍵詞;你想簡要交待的,PPT則詳盡地顯示材料、資料、證據等。總之,不要照著PPT念。但做不做PP,由你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

4. 除準備論文陳述外,還要對答辯內容有所準備

請你以作者的身份,熟讀自己的論文,做到能夠用嘴把自己寫的`東西熟流利地講出來。再請你以讀者的身份,審閱所寫論文,從論文答辯委員的角度設想,他們會提出一些什麼疑問。圍繞所預計的問題,準備簡明有力的答覆。你也可以請讀過你論文的同學提出問題,事先預備一些答辯。你們還可以事先在內部進行答辯的預演,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對一二年級的同學也是一種鍛鍊。

 5. 在答辯委員評論和提問時,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疑問上

如果不清楚對方的意思,可以懇請老師再說一篇。你要相信,就你論文所涉及的問題而言,你就是專家,至少是一個博學者。但在答覆提問時,態度請務必謙虛謹慎。要把答辯委員會提出的問題綜合起來回答,不要一個一個點名去回答,不必每個老師的每個問題都予以答覆。答辯時,對每一個準備系統回答的問題,首先亮出自己的基本觀點,然後再展開。千萬不可狡辯強辯,不可強詞奪理。你們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或者考慮到了卻考慮不深的問題,要坦率承認,並真誠把它們當作後續研究努力的方向。只有那些你確有思考的問題,才給予系統、深入的回答。

6. 答辯決議宣讀之後一般會讓答辯者說幾句話

你們也要有所準備,不要事到臨頭不知所云。時間關係,話不能多說。可以推舉一個同學代表五位致謝(或者你一句我一句合起來說),然後分別簡要講一講有關三年求學或論文答辯的感言。致謝時,你們可能想得到答辯委員及指導老師,同時請你們不要忘記,感謝系裡的領導和其他教導過你們的老師,感謝答辯祕書的辛苦工作,感謝其他同學熱情參與。

 7. 多印一些論文,自己保留幾本以備後用,亦作留念,並且送給其他同好,至少我所指導的研究人應該人手一份

如果你想得周到,你還會把論文呈送給系裡那些沒有參加你論文答辯但對你論文主題感興趣的老師,請他們指教,亦是一種留念。前來參加你的答辯會的人,手中應該都有你的論文,至少有你的論文答辯陳述稿。這些都應該事先想到,並且有所準備。

8. 一切準備都應該及早進行,在答辯前一天的晚上必須完成

答辯前的晚上應早點休息,養精蓄銳,以良好的狀態出現在次日的答辯會場。

 9. 一二年級的同學應該儘可能參加三年級同學的答辯會,這是重要的學習機會

如果有心的話,會為自己將來的論文答辯積累許多經驗教訓。參加論文答辯會的一二年級的同學,要適當做一些服務工作。一年級同學負責出答辯海報、佈置答辯會場以及現場的茶水服務等,二年級同學負責答辯祕書工作(填寫相關表格、呈送論文、根據論文評閱意見草擬答辯委員會決議、準備答辯委員會審查材料、作答辯記錄等)。答辯會記錄可以用手記,也可以直接用電腦記。不必句句話都記,只記大要(提了什麼問題,作了什麼回答)。如果有現場錄音,可以避免重要的遺漏。

10. 如有可能,對自己的答辯過程進行全程錄音

事後要根據錄音,回味自己論文的缺陷以及人們的建議。在正式提交論文紙質稿和電子稿之前,務必對論文進行最後的修正、補充和完善。論文交出去了,就會存放在你的檔案中、國家圖書館中、母校圖書館中、碩士學位論文電子資料庫中,世世代代都有人會查閱。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