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過程與技巧

才智咖 人氣:3.15W

大學生活要接近尾聲了,畢業論文是大學生都必須通過的,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比較重要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什麼樣的畢業論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過程與技巧,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過程與技巧

一、畢業論文答辯的程式

(一)畢業答辯的一般過程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就要正式進入答辯程式。按照一般的規則,答辯委員會由5~9人組成,下設若干答辯小組,由3~5人組成。答辯的具體步驟如下。

(1)學生必須在論文答辯會舉行之前半個月,將經過指導老師審定通過的畢業論文一式三份連同提綱、草稿等交給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的主答辯老師在仔細研讀畢業論文的基礎上,擬訂出要提的問題。

(2)答辯開始,由答辯委員會主席或答辯小組組長宣讀答辯紀律,答辯主持人宣佈答辯學生的姓名和論文題目,並檢驗答辯人的學生證。

(3)指導老師介紹答辯人的政治思想、學習態度、科研能力、課程考試成績以及論文工作等情況。

(4)答辯人先做15分鐘左右的論文自述報告,要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5)主答辯老師將預先準備好的3~5個問題提交答辯人。答辯人必須集中精神,認真聽取教師的提問,並可以做簡要的筆錄。如果對提出的問題沒有理解清楚,可以要求重說一遍。

(6)答辯老師提問完畢,答辯人退出答辯席。有約15分鐘時間做準備。

(7)準備時間已到,聽到答辯委員會主席點名後,答辯人再回到答辯席開始答辯。

(8)答辯委員會主席在各答辯人答辯完成後宣佈答辯會議暫時休會。答辯委員會舉行會議,宣讀指導老師對論文的評閱意見,然後討論答辯情況。答辯委員會通過對論文的評語,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論文是否通過和是否建議授予學位進行表決,做出決議。決議須經三分之二的答辯委員通過,方可生效。

(9)答辯委員會主席宣佈答辯會議復會。

(10)答辯委員會主席公佈答辯委員會對論文的評語和表決結果。

(11)答辯會結束。

(二)成績評定

答辯結束後,答辯小組根據論文的質量和答辯水平,進行合議來評定成績,寫出評語(包括對論文文字部分和答辯情況進行評價,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論文成績由文字部分成績和現場答辯成績組成。文字部分成績是在答辯前集體研究確定的,佔總成績的70%,要求恰當合理,不會以答辯的優劣去決定文字成績。現場答辯成績佔30%,若答辯不及格者,則整個畢業論文成績不及格。可見,論文答辯和寫作一樣重要,二者不可偏廢。

以下介紹的是論文及答辯成績評定的標準,供老師和學生參考。

優(相當於百分制90分以上)

(1)論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及學術價值。

(2)對所分析的問題佔有豐富的材料,論點鮮明,論證充分,能綜合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比較全面、深人地進行分析,有一定的獨到見解。

(3)觀點正確,中心突出,層次明晰,結構嚴謹,文字流暢。

(4)答辯中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

良(相當於百分制80至89分)

(1)對所分析的問題掌握了比較充分的材料,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觀點正確,中心突出,條理分明,邏輯性較強,文字流暢。

(3)答辯中能較好地回答問題,思維比較清楚。

中(相當於百分制中70至79分)

(1)對所分析的問題掌握了一定的材料,基本上能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中心明確,主要論據基本可靠。

(2)觀點正確,條理清楚,文字流暢。

(3)答辯中回答問題基本清楚。

及格(相當於百分制中60至69分)

(1)能掌握一些材料,基本上說清楚了所寫的問題。

(2)觀點基本正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

(3)答辯中經過指示能正確回答問題。

不及格(相當於百分制59分以下)

(1)政治觀點有明顯錯誤。

(2)掌握的材料很少,或對所蒐集的材料缺乏分析、歸納,不能說明所寫的問題,或未經過自己的思考,僅將幾篇文章裁剪拼湊而成。

(3)文字不通,條理不清,詞不達意,字數大大少於規定。

(4)抄襲或由他人代筆的。

(5)答辯中經過提示仍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

二、畢業論文答辯的策略

(一)答辯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答辯不同於平常的考試,對於每一個答辯者來說,缺乏答辯的平常經驗,所以會在答辯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鍛鍊,自信不足

答辯的場合對於答辯者而言是經歷甚少,甚至從未經歷過的。嚴肅的答辯場、威嚴的答辯委員都直接影響到答辯者自我表現的情緒。因此,在答辯場上經常會看到答辯者口齒不清、臉紅心跳、結結巴巴地回答不出問題的尷尬場景。即使在回答答辯委員問題時也總是顧慮重重,擔心自己回答得不合適會貽笑大方。這種種的顧慮,實際上已成了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影響了答辯成績的評定。

其實,古時就有詩云:"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所以,每位答辯者要樹立充足的信心。此外,要正確認識答辯的意義。答辯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演講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是一次給學生提供鍛鍊能力的機會,是一次能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專業知識的機會,這樣就會緩解答辯者的緊張情緒,只要能以一種正常、平穩的態度參與答辯,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今後要經歷的挑戰和競爭是我們所未能料及的,自信從容的心理素質是立足社會的基礎,"自我包裝,自我設計,自我推銷"越來越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選擇趨勢。作為現代大學生,不僅要學會面對書本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知識,從容面對各種複雜局面。因此,答辯時不要有過重的心理壓力,在緊張的時候可以自已做一些深呼吸練習,以此作為緩解。此外還可以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自己給自己鼓勁加油。

2、準備不足,倉促應答

答辯之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熟悉論文、預測答辯論題,以及必要的答辯心理準備,其中前兩個環節是基礎,它們會直接影響到答辯的心理。

如果不熟悉論文的內容,不對論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結構、提要做深人的瞭解和分析,抱著投機和僥倖的心理,再加上平時基礎知識不紮實,勢必會造成被動局面。如果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再有些難度,一問三不知的尷尬局面也是在所難免的。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論文答辯的過程中,只有熟悉瞭解自己論文的'各個環節,包括立意、定義、概念、要點、邏輯關係、結構,哪些是自己的觀點,哪些是引用、借鑑別人的觀點,自已的論文在目前學術研究中的定位是什麼,以及在此基礎上還能對論文中的問題做哪些更為深入的思考,那麼才能在答辯過程中胸有成竹,應對自如。知彼,就是要了解答辯老師,分析可能提問哪些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已在前面有過專門論述,請參閱提示的角度予以把握。此外,未畢業的同學,可以旁聽畢業答辯會,熟悉答辯程式,讓自己事先對答辯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

3、答非所問,生拉硬扯

答辯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面對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些答辯者或許是賣弄自己的知識,或許是不知該如何回答,但又為了避免冷場的局面,會答非所問地給出其他一些毫無關聯的答案。比如,一個學生寫了《論張愛玲的小說》,老師問她如何對張愛玲的小說進行評價。學生回答說:她是繼魯迅後的一個偉大的尋求者,她尋求的是女奴時代謝幕後,女性角色的歸宿所在。實際上,在回答問題時,針對老師的提問展開回答就行了,不必談作家的貢獻,因為老師要求的是對作品的分析,而且每個人答辯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答辯的過程中,切莫生拉硬扯,要仔細分析思考後再做回答。

4、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顧此失彼,漏洞百出的原因:一是知識積累的侷限所致,由於知識積累缺乏,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經不住答辯老師的再三追問。二是由於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許多知識雖然學過,但難以運用自如。三是由於知識之間的銜接和轉化能力較弱,一涉及比較分析就不知所措,難以將書本知識靈活運用。當答辯老師提出一些靈活性較強的問題時,答辯者不能全面、系統、辯證地說明自己的觀點,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

(二)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要想順利地通過答辯關,在答辯的過程中就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1、聽明題意,緊握題旨,限制題目,緊扣要害

答辯者在自述論文主要內容之後,就要集中精力注意聽清主辯老師的提問,明確提問的意向,緊扣題旨。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較大,題意範圍較寬,答辯者可以巧妙地通過"設想"或"設問",對題目加以限制縮小,抓住主要方面做出回答。如:"我想,老師提的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就著重談……"。

2、先易後難,條理分明,簡潔明快,切中要害

一般而言,答辯教師會提出好幾個問題,允許答辯者做一定時間的思考和準備。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逐一回答,不必一定按老師的提問順序作答。這樣,有助於增強答辯者的自信心,克服緊張情緒而趨於從容流暢,也避免了因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問題給答辯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回答複雜的問題時,要力求做到條理分明、簡潔明快。可將自己的回答分成幾個步驟一一作答,闡述時可以用"首先、其次"等字眼加以強調,也可用適當的語氣停頓以示區別。同時還要注意的是,答辯時間是有限的,回答時要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地導向主題,不宜隨意發揮、護充話題,以致言多必失。

3、坦誠直言,失者莫辯,把握分寸,善於進退

對於自己論文中的不足之處,應直言相告,當答辯老師指出時,更應當坦率承認。小小的失誤是不會影響論文成績的評定的。如果遇到較難的問題,或是自己只做過粗淺研究並未有深思熟慮的問題,或是很有啟發價值但是自己難以在短短几分鐘內回答的問題時,答辯者可以坦誠而委婉地告訴答辯教師,如你可這樣說:"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對我很有啟發,但是我一下子難於回答,容我以後對問題研究後再和老師一起探討。"這樣,不僅避免了冷場的尷尬,也顯示了你敏捷的應變能力,同樣會給答辯委員留下良好的印象。

答辯者在答辯中還要注意把握分寸,如內容上什麼可講,什麼不可講;哪些內容要強調,哪些要略述,都要把握好分寸。答問中涉及對他人研究成果的評價,尤其要注意分寸,力求客觀公允,切勿狂妄自大。

4、巧妙應對,謙虛大膽,勇於探索,求同存異

如果遇到特別困難的問題,切莫自暴自棄,可採用迂迴戰術,旁敲側擊,爭取老師的提示,疏通思路。一般而言,如果問題難度較大,只要答辯者一開口,老師必將設法進一步指明回答方向,或從另一角度重新發問,給答辯者以提示、引導。此時,答辯者當特別注意領會老師的意思,一旦從中得到相關資訊,立刻抓住關鍵,發表見解。特別是老師提出的啟發性相關問題,雖然答辯者回答得不是很好,但是他這種謙虛大膽、勇於探索的精神會給教師留下好的印象,顯然不會影響對答辯論文的評分。對於疑難問題,應當求同存異,既表現答辯者對老師的尊重,又表現了自己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學術研究的良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