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寫作技巧與方法

才智咖 人氣:1.34W

論文的寫作將就一定的技巧與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文的寫作技巧與方法,歡迎參考!

論文的寫作技巧與方法

01、文科論文和理科論文的聯絡與區別

什麼是研究?所謂研究,都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在前人理論或實驗的基礎上,把研究物件的真理性、客觀性向前推進一步的工作。

我們的研究,都只是整個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後面也有人的接力運動。

有人以為,進行理科研究不用翻閱前人的文獻資料,有實驗室就行了;其實,在進實驗之前和進實驗室之後,進行理科研究對文獻資料的依賴同樣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論文,要在大量調查和統計數字的基礎上揭示事物內部的規律。說花“ 好看還是不好看” 的並不是文科論文( 有人誤認為這就是文科論文了) ;文科論文應該研究花是“ 什麼顏色的,為什麼是這種顏色的” 。譬如楓葉,到秋天顏色漸漸變紅。楓葉為什麼到秋天顏色變紅呢?這和花青素有什麼關係?花青素變化與土壤、氣候、溫度有什麼關係?文學研究是一種追問的研究,不僅應該和歷史、哲學不分家,也應該和地理、天文、生物、環境等科學交叉起來。其實,許多研究都有一條潛在的“ 研究鏈” 。譬如,我們從“ 化學” 這條道路出發,從“ 無機化學” 走到“ 有機化學”;再從“ 有機化學” 走到“ 生命科學”,此時,人和人腦便是“ 生命科學”的核心,而人腦產生的“ 意識” ,又是“ 生命科學” 中最奇特、最珍貴、其複雜性可與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 意識” 中, “ 文學” 又是其中最鮮麗的花朵之一;研究“ 文學”,就是研究人類特有的“ 意識花朵”,不僅很有意思,而且也與“ 無機化學” 在同一條“ 研究鏈” 上,從這個角度說,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

文科論文和理科論文,就科學性來說應該是一樣的,真正的研究論文,都應該有很強的客觀性。

02、寫作文科論文的原則與方法

寫作論文,特別是寫作學位論文,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既是態度,也是方法。

文史專家王運熙老師對我們說,以前郭紹虞先生(古典文學家、語言學家)寫《中國文學批評史》,以他這麼大的學問,他也只寫他所熟悉的詩文部分。不寫小說、戲曲。後來周揚一定要求他寫,他寫完一點,就請專治小說、戲曲的趙景深先生看一點,最後請趙先生把關,才敢拿出去。

實事求是還表現在對研究物件的態度上,文學研究因為有“ 人” 在,有“ 情” 在,就容易把“ 研究物件”看成是“ 崇拜物件”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研究物件看作是“ 調查物件” 和“ 解剖物件” 。

古代詩人、作家經常受到貶謫,而我們往往站在詩人、作家一邊,因為喜歡他的詩歌或文學作品,就以為該詩人是受了誣陷,非常同情他們。其實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從當時的法律來看問題,要區分受誣陷打擊和確實是犯了經濟或其它錯誤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

譬如對蘇東坡的經濟問題,辛棄疾的經濟問題和對下級過於粗暴的問題。又譬如,范仲淹《岳陽樓記》裡寫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確有貪汙問題才被貶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為他說好話的意思,我們要實事求是地對待。

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方法是一種傳統的理性精神。乾嘉學派的研究者為了探求真理,有時甚至會批評自己父親的文章,說: “ 家大人之說非也。” 這種精神是研究取得創造性成果的首要條件。

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必然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裡提出,他的研究是“ 即山鑄銅” 式的,即是從深山開採礦石提煉精銅,以備鑄造鼎彝或錢幣之用。這句話被不少學者引用。清代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把他們自己的研究歸結成一句話:即後人的研究繞不開他們的成果。因為他們的研究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這是“ 二王” 不被人忘記和他們引以自豪的原因。後人前進,必定要在他們的基礎上起步,這樣事業才會趨新,研究才有價值。

我們是後來者,應該繼承前人的一切優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開創新氣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學派那樣重視材料,認真細密、實事求是的方法和風格( 由此派生出日本的“ 京都學派”) 以外,我們還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時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說過:學術也像體育,也有記錄;作為學者,不僅要打破前人的“ 學術記錄” ,創造“ 新的學術記錄” ;還要打破自己創造的學術記錄,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理科的論文往往是世界性的; 文科的論文, 也應該是世界性的。隨著在世界範圍內不同國家, 不同民族在意識形態、心理特點、文化方式上互相滲透融合, 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精神財富都在迅速世界化, 中國文學的研究也已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對中國文學的研究, 早已不是中國學者的專利, 故當今之世, 要把過去視為國粹的中國文學研究, 放在“ 漢字文化圈” 的平臺和世界漢學的大背景下進行。這種開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

03、寫作論文前,先問幾個為什麼

寫一篇論文前,先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第一,你為什麼要寫這篇論文?

第二,你這篇論文解決了什麼問題?

第三,對這個問題,你解決到什麼程度?解決得可靠不可靠?

第四,你寫這篇論文的意義在哪裡?

筆者多次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或論文評獎,以上幾點,都是評委評審優秀論文的標準和要問的問題。

寫一篇文科論文,就像做一道幾何題:已知什麼?求證什麼?已知條件是你收集來的文獻材料,你的結論就是論文要證明的問題。做幾何題時,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論;推理要符合邏輯, 得出的結論要可靠。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論文至少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其然”(該事物是怎麼樣的); 二是“其所以然”( 為什麼是這樣的); 三是這篇文章意義何在。

04、文科論文的選題

在復旦大學時,我的導師王運熙教授反覆對我們說,寫好一篇文科論文(這裡以中文系為例),第一步是選題,題目選好了,論文就成功了一半。

論文的題目有大小之分;有巨集觀、微觀之分;有生、熟之分。我對研究生的希望是,題目先小一點,微觀一點,生一點;以小見大,先微觀,後巨集觀。

題目有很多型別: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種文學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體、文學集團的研究;某一體裁、題材、主題、型別的研究;專書研究;某一文論範疇、概念、術語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較研究(有影響比較或無影響比較) ;跨學科交叉研究( 如歷史與文學、地理與文學、天文與文學、文字學與文學、語言學與文學、哲學美學與文學等等)。

選題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定,有人擅長文獻考證,有人擅長理論分析,選題時有所側重,才可以揚長避短,把論文寫好。

題目的來源,可以是導師上課,你突然有了心得,產生靈感。最好的方法是劃定一個讀書範圍,在閱讀中積累心得,做成讀書札記,然後整理札記,寫成論文。寫作論文的時候,不必全面展開寫,而應重點寫自己的見解,凡是別人說過的、別人寫過的,就不必再寫。立題的技巧也不能忽視,要把你論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觀點放在論文題目裡,表述的時候要新穎、要陌生化,讓人看了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05、文科論文收集資料的方法

寫好一篇文科論文,收集材料很關鍵。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資料很困難,為什麼?問題出在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會不會在網際網路上查詢各種資料上。

工具書分好幾類:如版本、目錄類工具書,如書目解題、年譜綜錄、論文目錄索引、類書、方誌、家譜等等;網上有各種書籍、期刊。

收集材料也有學問:收集材料時,不能單一收集某種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間的聯絡。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與彼作品、不同體裁作品間的聯絡。注意一個作家與其他作家的聯絡,尤要注意朋友、師生、親戚等關係,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謝靈運的時候,同樣要注意顏延年的材料;研究蘇軾,更要看看他們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與同時代評論之間的材料;要將作品和當時的理論互相參讀;將文、史、哲互相參讀;將地下出土的材料與紙質的文獻材料互相參讀。注意作家、作品與當時社會、時代風氣、當時審美意識的聯絡;注意時代橫的聯絡和歷史縱的聯絡,如與前後時代作家、作品和理論的聯絡。

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論文寫得單薄,沒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為你在收集材料的時候,沒有注意以上幾種聯絡。

06、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據地”

真正做學問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時候,還有一個訣竅,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據地。前人的體會是熟讀一種書,你的許多學問都和那一本書有關,隨時可以回到那一本書裡去,找你要的材料。

陳寅惜雖然博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還是新舊《唐書》。他的許多重要研究成果,都與新舊《唐書》有關;直到他晚年雙目失明後,寫文章、做學問的時候,還經常對女兒說,某段話在兩《唐書》中哪一段,叫女兒幫他校對。

楊樹達熟讀《漢書》,他就以《漢書》為根據地做學問,寫了《論語疏證》( 漢代人對《論語》的看法)、《婚俗考》(漢代人婚嫁習俗) 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兒楊伯峻,也從楊樹達的讀書方法中得到啟發,寫了《論語譯著》、《孟子譯著》等系列著作。

熟讀的書不必是僻書,可以是常見的書,但應該是處於學問要津上的書,或歷史,或哲學,或文學,最好是材料資訊豐富,又是文、史、哲結合的書。所以,餘嘉錫說:“要讀常見的書。” 西方諺語說:“ 要注意對一本書讀得很深的人。”

07、對材料要正確讀解

對收集來的材料,要正確讀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這就要注意查前人補正的書。二十五史、《四庫全書》都有補正、辨偽的專書,後者糾正了前者的錯誤;國外材料也一樣,譬如,黑格爾的美學固然是權威,但是在德國,辯證、補充黑格爾書中錯誤的著作,也成了經典;讀黑格爾,要了解這一情況,並讀一讀辯證的書。再如美國理論家韋涅克·沃倫寫過《文學原理》,裡面有幾處錯誤,他在第二本著作《詩學》裡已經作了訂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詩學》,就不知道他錯在哪裡。《詩學》尚未翻譯成中文,要看英文原版書才行。所以,文科學術研究也是艱難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國文藝理論只看譯本,看中國古典著作也只看白話文翻譯就進行比較研究,實在是很危險的事情;有條件的同學,應該儘可能地看原版書,至少核對原版原文。

08、創新思維加文獻實證

寫好一篇論文,第一種功夫是努力發現新材料,儘可能讓新材料說話;第二種功夫是運用新思維,讓常見的材料說話,讓舊材料出新觀點。發掘新材料靠文獻學功底;在常見材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靠創新思維;這是新與舊的辯證法。文科論文在用文獻學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時,還要學習新理論,特別是國外的哲學、美學等等。20 世紀王國維用尼采、叔本華的理論研究中國詞學,發明地下發掘與典籍記載互證的“ 二重證據法”; 陳寅恪“ 以詩證史” 和“ 以史證詩” ,都是創新思維和文獻實證的典範。現在,有人用榮格的原型理論研究曹植的《洛神賦》,有人用弗洛伊德的“ 戀母情結” 研究《孔雀東南飛》,都獲得了成功。

09、寫作的語言和技術性問題

初寫論文時應先立個提綱,再分段論證;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幾句話小結一下,歸納一下;一篇論文完成後,最後再用幾句話總結一下,就像實驗完畢填好資料、報表,讓人看起來眉目清楚、主題突出。

論文的語言可以風格多樣,什麼樣的語言都可以,但要簡潔、明白、暢達。“ 達” 就是“ 語言到位” ,這其實是寫作中一種很高的境界。

寫科學論文,追求的應該是論文的邏輯意義,在文字上不必作過分的修飾,有文采當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簡單的道理用很“ 深” 的語言來表達,讓人看不懂。

論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規範;要儘可能用第一手資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對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學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