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高中生:我的美國高中留學生活

才智咖 人氣:1.01W

2009年,國中畢業,赴美,田英人是聖瑪麗男子高中招收的首批中國學員之一。經歷各種“文化衝撞”,分明又與父輩的受難心態不同,田英人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告訴我們一個未成年人遠遊深造的遭遇,奇遇。

15歲高中生:我的美國高中留學生活

距離會考結束才一個多月,父母和我商量,讓我去美國讀高中,並且已和留學中心聯絡好,給我找了密歇根州的聖瑪麗男子高中。一個月搞定簽證、入學,我至今難以想象,留學這件事,以如此快的速度降臨到我的頭上。

我從沒有想過我是以這種方式赴美的。8月17日晨,我還差一天才滿15週歲,按規定不能獨自乘機……我的手上被套上了一個圓牌子,一路由工作人員“監護”,我被美國西北航空公司“託運”到底特律三角機場。

找不到教室!第一次上課就遲到了

美國的中學,對我來說陌生而神祕。下了飛機,坐上學校的接機校車,我無心觀看窗外的景色,腦子裡想的是學校的環境、宿舍的樣子,以及與美國老師和各國同學如何相處。

聖瑪麗男子高中是一所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密歇根名校,位於底特律郊區,由於比鄰五大湖,學校有自己的森林、湖區,像是一個大公園。

說來慚愧,儘管我事事謹慎,但第一次上課還是遲到了,原因是花太多時間尋找上課的教室!

為找上課教室遲到,在國內簡直不可思議。從小到大,開學前我們就分好班級,然後班主任給你分好座位……班主任是固定的,教室是固定的,座位也是固定的。

到了美國情況完全不同,這裡的高中實行學分制,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因此學生開學後,根據各自的課程計劃,走進不同的教室,找到不同的老師。在中國,是學生坐在教室裡等老師;在美國,是老師等學生。

因此,你會看到每年開學,總有學生揹著書包匆匆找教室的情景,特別是剛來美國讀書的外國學生,如果沒有學長帶領,很難在第一天找到教室。

那天,我七轉八轉好不容易找到了教室,課已經上了三分之一……

犯難,第一次決定自己要學什麼

到美國讀高中,最先面臨的難關是什麼?有人說是語言關,有人說是生活關。我覺得,是,也不全是。在我看來,一個許多人不曾提及的難關是制定學習計劃

與國內“所有人一張課程表”不同,美國高中從9年級開始,必修課和選修課全是自己選擇的。說實話,對我們這群剛到美國讀高中的小留學生來說,長這麼大,突然要自己決定學什麼,不學什麼,有點犯難。

沒人和你商量,你需要想清楚未來想幹什麼,然後決定課程計劃。在美國,英語人文是必修課,此外,必須選擇一門以上的數學、一門外語、一門科學(例如物理、化學、生物等)。

由於聖瑪麗是教會學校,所以神學也是必修的。我想想,希望以後學醫,所以必修課中選擇了生物學和電腦學。此後的10年級、11年級,我每年制定一份學習計劃和目標。

犯罪現場學,匪夷所思的必修課

這裡有許多意料之外的課,印象最深的是“犯罪現場學”,還是必修課!

第一次上課,同學們拿到的講義是:一張佈滿紅點的白紙上,那是飛濺的血跡。老師要求學生通過血跡飛濺的大小、方向、形狀等還原犯罪現場;再配合模擬屍體,觀察體溫和瞳孔,判斷死者是怎麼死的、什麼凶器致死、死亡時間。據此,寫出調查報告,包括你的推理結果和理由。

犯罪現場學,更像是針對公安刑警人員的課程。沒想到,在聖瑪麗高中,它被列為10年級必修課,美國人似乎認為給中學生上這課很有必要。

跟我們上課的老師名叫Jude,年輕的女老師——本以為上這課的老師是個強壯的男老師……不過,Jude小姐的這門課不像她的人那樣,溫柔可親。上課時,我們需要不停地記筆記。犯罪現場學理論性的東西很多,有一堆公式要背,比如計算血跡飛濺公式,人死後幾小時不同的生理變化;血跡飛濺程度暗示不同的凶器等等……

我們不僅每週要看《CSI》這樣的美劇,定期還要進行小組實驗。有一次,老師用假人和道具,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凶殺現場,讓我們通過提取指紋、毛髮、血跡,以及各種有用的材料,判斷這是第一犯罪現場還是第二現場,如果是第二現場,第一現場又可能出現在哪裡……為了尋找證據,我們需要翻找各種材料和書籍。

很多人不解,美國中學為什麼要開這門必修課,其實這是一門多學科課程,包括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化學、環境學等。我想,學校顯然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警察,而是為了培養大家的綜合素質。

別惹校規,我的中國同學被開除了!

正當我逐漸適應了美國高中的生活時,一個訊息傳到我們中國學生的耳朵裡,一個12年級的中國同學被開除了。學校不但宣佈開除他,還讓他立即搬出宿舍,理由是,從宣佈開除之日起,他已經不是聖瑪麗男子高中的學生,沒有理由繼續住在學校裡。這個同學只能立馬搬出學校,在校外租住旅館,以便和家人聯絡,或回國,或選擇其他學校。

學校之所以如此無情,是因為他觸犯了校規:在學校抽菸。他第一次抽菸,被老師發現,給予警告;第二次發現,他沒有認錯,還對老師豎起了中指……老師認為這是侮辱動作,憑這兩條,開除了他。

人們總說,美國學校管得很鬆,到這裡才體會到什麼叫“有條件的寬鬆”。記得進校報到時,校方就讓我們在一份《聖瑪麗學生守則》上簽字。在國內上學,有“國小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它們貼在教室裡,或印在成長記錄冊的首頁。守則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不過,像美國這樣做成一份正式檔案,一入校就讓你細讀,還要在上面簽字,還挺新鮮。

因校方要求我們在簽字前必須“認真閱讀上述內容”,讓我發現這份守則與國內的有些不同。它從衣著、學校和社會的誠實正直、性騷擾和其他非法騷擾、武器、酒精、菸草和藥品、出課、逃學、機動車等各個涉及學習生活的細節做了規定。

有些我還是為所未聞,比如“必須吃早餐”。我剛進校時,就因為沒吃早餐受到處罰。我們都知道,一日三餐早餐很重要,但這終究是個人的事情,沒想到美國從學校層面強制這一行為。美國人強調身體素質,並且認為你的身體素質不好,不健康,關係到學校教學理念的落實,或許因為以上種種,才有了這個強行規定。

與國內的學生守則大多是原則性的不同(比如“保護環境,珍惜資源,講究衛生,愛護公物”),這裡規定極其細緻,比如“不能在校園裡扔雪球”,還羅列了具體處罰,比如“任何在學業、功課上的不誠實行為都被視為嚴重違規,在程度最輕的情況下,該作業測試會被記0分,在此違規或嚴重違規,將導致這學期這門課掛科,甚至被開除。偷盜財物等個人不誠信行為,第一次犯就會被開除……”

美國學校的氣氛固然是寬鬆的,老師同學間關係隨和,但有些東西不容侵犯,校規是一條,它提醒著我們,你可以享受寬鬆的環境,但是不能為所欲為,從簽字那天起就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全職牙醫,兼職教師神奇的生物老師Dan

說到這裡,許多人好奇,美國老師到底是什麼樣?就我觀察,大部分老師很隨和,偶有“神奇老師”,令人驚豔。

第一次見到副校長Rychcik先生印象很深,他身材高大,特別是那個光頭,讓人過目不忘。Rychcik先生是專管學生的,每天上課時,總會看到他站在校門口,大聲地喊著讓學生趕快跑去上課。有一次,我正趕著去上課,忽然看一群學生飛奔起來,回頭一看,Rychcik先生正駕駛著高爾夫球車追趕慢吞吞的學生!他邊追,邊喊著讓學生走快點,不要遲到。

我們學校很大,從宿舍到教室要走好長一段路。Rychcik先生追趕學生也在清理之中。但別看Rychcik先生平時對我們很“凶”,其實他很關心我們。記得我們外國學生剛到美國後,他自掏腰包帶我們去遊樂園玩;每逢節日,只要他有空,就和我們一起過節。

化學老師Morrison先生則不同,是個幽默感十足的黑人。第一次上課,簡直不敢相信這是我們的老師,他身高近兩米,不僅高大,而且體態肥胖。從門口望去,他坐在教室裡等學生的情景,就像一個大肉球擱在椅子上。聽高年級的同學說,教室裡的椅子已經被他坐壞了好幾把。

話說回來,Morrison先生的課是我讀10年級時覺得最有趣的。他從不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活躍。當然,最厲害的是他的“爆破試驗”。他會把同學們帶到圖書館後面的湖邊,讓同學們退後,站在一邊觀察,他則戴上面具,邊做爆破試驗邊解釋……相當具有“獻身精神”。

平日裡,我們還和一位非典型教師接觸甚密。凡上過寄宿學校的同學都知道,那就是宿管。在國內,我們通常管這些人叫“阿姨”,因為這個崗位通常由女性擔任。在聖瑪麗,宿管長是Vukelic先生。

Vukelic先生最讓人難忘的是他每天精心梳理的頭髮,以及標誌性歐式笑容——他曾是塞爾維亞足球甲級聯賽的球員,退役後到美國讀大學,然後留美就業。因此,他的工作可不僅僅是每天叫我們起床,催促我們熄燈,他還是校足球隊教練,常常會組織宿舍活動,比如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當然,輪到宿舍衛生檢查時間,他會一間間仔細看,沒有私情可循。

最後,我要說說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生物老師Dan。他的經歷夠傳奇,在當中學老師之餘,參加了美國名噪一時的真人秀《bigbrother》(老男孩),他的體育很棒,機智幽默,最後得了冠軍,獲得百萬美元獎金,被雜誌評為“美國10年來女性最想親吻的男性”……如此活躍的選秀明星,居然在比賽結束後,選擇回到校園。我後來才知道,他的全職工作是牙醫,業餘時間來給我們上生物課。

到美國久了,發現不僅是老師,其實美國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學生都有許多興趣,競技體育、社團、俱樂部……生物老師Dan或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成了我的奮鬥目標。我將來想學醫科,有一部分就是因為他。

給同齡人的建議:參加社團,和美國同學交朋友

許多人問我,小小年紀一個人到國外讀書,最難的是什麼?

心理關。有的男孩到了一年都適應不了,一直哭,說想媽媽。我的經驗是,選擇國外高中,至少得有5箇中國學生。剛到美國,你會有各種不如意,甚至有外國學生來“欺負”你——跟他們熟悉後,你會發現,他們惡作劇,是想親近你。

但起初,你不會這樣認為,有人就因為受不了同學“欺負”,中斷學業,回國。我感覺,如果身邊有5、6箇中國學生,至少你心理上會有支撐,能幫助你度過最初的低潮期。

當然,也不能有太多中國學生。這兩年,學校裡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有些低年級中國學生開始“抱團”,不利因素不言而喻。

如何和美國同學交朋友?社團是個好機會。美國中學的社團文化濃郁,放學後,同學就進入各自的社團。我報了足球社,此後許多美國朋友都是由此獲得。

具體來說,許多社團是體育類的,涉及冰球、橄欖球、籃球等。美國中學的體育文化盛行,放學後健身房永遠是最火爆的,大家都在搶機器,拼命鍛鍊!起初,我們幾個中國學生想去鍛鍊,看到別人的肌肉,真有些不好意思。

在美國,身體好,似乎是和學習好同等重要的,這點在大學申請時也有明顯體現。所以,參加體育社團,鍛鍊身體,結交朋友,不失為融入美國校園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