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可申請國家公派留學

才智咖 人氣:2.31W

30日,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佈了2015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選拔計劃。國家留學基金委負責人就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本科生可申請國家公派留學

新的舉措

具本科招生資格院校

納入交流專案選拔範圍

問:請介紹2015年選拔計劃,與今年相比有哪些新的舉措?

答:按照《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實施出國留學資助計劃,到2015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規模達到2.5萬人”的規劃,明年計劃選拔各類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25000人。主要舉措有:

一是有關專案選派規模繼續擴大,如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增加1000人至8000人,其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3000人,聯合培養博士生5000人。

二是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支援非通用語種人才的海外培養。

三是繼續加強管理,在對博士生學業進展進行年度稽核的同時,依託派出單位加強對訪問學者、聯合培養博士生、本科生等的管理。

四是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專案選拔範圍擴大至所有具有本科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專案的博士生、碩士生將面向在外留學人員選拔。

五是完善了訪問學者外語合格標準。

六是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專案及地方合作專案被錄取人員的資格有效期將從兩年縮短為一年。

七是被錄取人員即使經批准同意放棄資格,2年內亦不得再次申請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以進一步提高派出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八是擬以成班形式,全額資助教師出國研修,重點在提高教學法、雙語教學等方面,期限為3-6個月。

選拔方式

個人申請、單位推薦

專家評審、擇優錄取

問:錄取人員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採取“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專家評審、擇優錄取”的方式進行選拔。評審方式主要包括材料稽核、通訊評審、會議評審及面試。專家主要從申請人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擬留學單位和留學專業、國外導師或合作者的水平,出國留學的必要性及國內單位推薦意見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確定錄取人員。

申請人應有學成回國為祖國建設服務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須身心健康、有較強的工作業務能力、學習科研能力和交流能力。有關專案的具體選派辦法、申請條件、外語要求和申請程式等,請於11月上旬登入國家留學網(http://)進行查詢。

問: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須承擔哪些責任和義務?

答: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實行“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管理辦法。留學人員須與國家留學基金委簽訂《資助出國留學協議書》並辦理公證、交存保證金後派出。留學人員有按期回國服務的義務,服務期為兩年。學生回國後如再次出國進行更高學位學習,服務期順延。據新華社

今年預計資助總人數達4.8萬餘人

2014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情況截至目前,已錄取各類留學人員20400人,全年預計錄取23000餘人。已資助46000餘人在85個國家學習,全年預計資助總人數48000餘人。

設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專案,支援優秀青年人才赴國際組織實習。今年7月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協議,首次有計劃地向教科文組織選送青年研習人員,培養和儲備能夠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青年人才。實施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專案。今年,經專家評審將支援22家單位的26個專案,規模為126人。

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進行年度稽核,根據學業進展決定是否繼續資助或終止學業,保障選派的質量和效益。訪問學者、本科生須每三個月,聯合培養博士生須每學期向國內單位提交研修、學習報告並同時提交駐外使領館。據新華社

出國留學

怎樣才能不“坑爹”?

一方面是斥資百萬送子“留洋”耗盡半生積蓄卻“一事無成”,另一面是留學中介宣講會的喧囂和美、澳、歐高校越來越多的黃臉龐。留學那些事兒究竟怎麼看待?怎樣的留學才能不“坑爹”?

面對求職大軍,留學歸國的學子再次面臨尷尬。出國留學花費不菲,一些人畢業後卻“一職難求”。

不少“海歸”失望:就業競爭激烈,工作選擇和收入優勢不如以前。

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生董梓民從愛丁堡大學管理學碩士畢業回國後奔波於廣州各大招聘會。留學經歷讓他信心滿滿,而現實“非常骨感”:用人單位給出的薪資並未顯示出他的“海歸”優勢。留學一年學費50萬到100萬元人民幣,董梓民說,“本以為可能會比國內畢業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實上薪金也只能持平在5000元。”

學費、中介、簽證、寄宿、交通、購物……這些成本需要留學生父母“掏腰包”。

董梓民算了這樣一筆賬:英國碩士學制短,一年學費20萬元左右,美國、澳洲2至3年制碩士學費在50萬至80萬元;租房或寄宿人家每月4000元至6000元不等,一年多大概要10萬元;飲食及其他費用10萬元;留學中介費1萬至3萬元不等;寒暑假往返機票1萬至3萬元,英國或者周邊國家地區旅行3萬至5萬元……

隨著中西方交往更加密切,出國留學會更普遍。怎樣才能避免留學斥資百萬送子“留洋”耗盡半生積蓄卻依然“一事無成”的“坑爹”尷尬境地呢?

同樣是“海歸”的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高雪蓮認為,“海歸”薪水逐漸與同等學歷的國內畢業生持平的情況已很常見。西方文化產品在中國大量出現,增加文化多元性的同時,對西方高等教育的盲目崇拜讓一些學生和家長陷入一種“集體出國無意識”。

接觸了數以千計留學生的方艾林認為,選擇留學更多是去接受不同的教育,瞭解不同的文化,而非功利性的“鍍金”。因此,留學前一定要全方位評估學生自己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當然也有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不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