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格爾的小故事

才智咖 人氣:2.5W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時代略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黑格爾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黑格爾的小故事

哲學家黑格爾辦報

黑格爾是德國著名的古典哲學家。他出身於一個官僚世家,35 歲被提升為那拿大學教授。

1807 年春天,黑格爾移居班堡。當地有一份《班堡時報》,缺乏編輯人員,黑格爾便自告奮勇,當了該報的一名編輯。他精心編寫,改換了一些專欄,使得報紙的面目一新,銷路比以前大暢。黑格爾本來就有在新聞界大幹一番事業的雄心,這下子更是雄心百倍。於是,他給老朋友們寫信,請求賜稿,報道版面也不斷擴大,有關國家,政治、經濟、戰爭方面的稿子部歡迎。

正當黑格爾幹得起勁的時候,麻煩的事接踵來了。有一天,《班堡時報》上刊登了一條巴代利亞軍隊進駐紐倫堡等地的訊息,黑格爾被傳上法庭。幸好黑格爾是一個雄辯家,說得法庭無法定他的罪,官司只好不了了之。過不了多久,黑格爾又遇到了另一樁官司。這回是指控他“公開了國王的私下祕密”,有損於國王陛下的“形象”。法庭知道黑格爾善辯,因此對他的申訴束之高閣,來個“拖而不決”。黑格爾看到官司不知拖到何年何月,兼之紐倫堡專科學校又要聘請他當校長,於是,他便辭去了報紙編輯的職務,心安理得地當校長去了。

黑格爾只幹了 21 個月的新聞工作,後來便到大學裡繼續擔任哲學教授。他的許多重要哲學著作,都是在這後一個階段撰寫的。因此,有人評論說,假如這位大哲學家當年不因碰壁而離開新聞崗位的話,可能他就無法把他的辯證法研究出來了!

黑格爾的認識論

認識作為整體看,具有三元運動。認識始於感官知覺,感官知覺中只有對客體的意識。然後,通過對感覺的懷疑批判,認識成為純主體的。最後,它達到自認識階段,在此階段主體和客體不再有區別。所以自意識是認識的最高形態。當然,在黑格爾的體系中必得如此,因為最高一種的認識一定要是“絕對”所具有的認識,既然“絕對”是 “全體”,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沒有任何東西要它認識了。

依黑格爾的意見,在最好的思維中,思想變得通暢無阻,水乳交融。真和假並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樣,是判然分明的對立物;沒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們能夠認識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我們能夠多少有些錯誤地去認識”;我們將絕對真理歸於某一件孤離知識時便發生這種情況。像“凱撒是哪裡出生的?”這種問題,有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這答案從某個意義上說是真的,但是在哲學的意義上不真。按哲學講, “真理就是全體”,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黑格爾說:“理性即對全部實在這種有意識的確信。”這並不是說分立的人是全部實在;就他的分立性來說,他不是十分實在的,但是他的實在處在於他參與整體的“實在”。隨著我們變得日益理性,這種參與也相應地增大。

《邏輯學》末尾講的“絕對理念”,是一種像亞里士多德的“神”似的東西。絕對理念是思維著自身的思想。很明顯,“絕對”除思維自身而外什麼也不能思維,因為除對我們理解“實在”的偏狹錯誤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東西。據他說,“精神”是唯一的實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識向自身中映現。定義“絕對理念”的實際原話非常晦澀。瓦勒斯譯之如下:絕對的理念的統一,就是理念的概念,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為物件,而且從這一概念看來,客觀世界即是一理念——在這客觀世界裡一切規定均統一起來了(德文原文更難懂)。

不過,問題的實質並不像黑格爾說的那麼複雜。絕對理念是思維著純思想的純思想。這就是神古往今來所做的一切——真不愧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他接著說:“因此這種統一乃是絕對和全部的真理,自己思想自己的理念。”

如今來談黑格爾哲學的一個奇妙特色,這是他的哲學與柏拉圖或普羅提諾或斯賓諾莎的哲學的區別。雖然終極實在是無時間性的,而且時間無非是由於我們沒能力看到 “全體”而產生的一種幻覺,可是時間過程卻跟純邏輯的辯證法過程有密切關係。事實上,世界歷史一向就是歷經從中國的“純有”(關於中國,黑格爾除知道有它而外毫無所知)(此句與前文道家老子對他的影響前後矛盾)到“絕對理念”的各範疇而進展的,絕對理念看來在普魯士國家即便沒有完全實現,也接近實現了。根據黑格爾自己的形而上學,我不能瞭解世界歷史反覆辯證法的各個轉變這一看法有什麼理由,然而這卻是他在《歷史哲學》(Philosophy of History)中所發揮的論點。這是一個有趣的論點,它使人間事務的種種變革獲得了統一性和意義。這論點也和其它歷史理論一樣,如果要想說來似乎有道理,需要對事實作一些歪曲,而且相當無知。黑格爾同他以後的馬克思和施朋格勒一樣,這兩樣資格都具備。奇怪的是,一種被說成是宇宙性的歷程竟然全部發生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

並且,假若“實在”是無時間性的,也沒有任何理由說這歷程後來的部分要比在前的部分體現較高的範疇——除非人當真要採取這樣一種褻瀆不敬的假定:宇宙漸漸在學習黑格爾的哲學。

據黑格爾說,時間歷程按倫理和邏輯雙方面的意義來講,都是從較不完善到較完善。確實,這兩種意義在他看來並不是真正區別得開的,因為邏輯的完善性就在於是一個密緻的全體,不帶高低不平的邊緣、沒有獨立的部分,而是像人體一樣,或者說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樣,結成一個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趨向單一目標的有機體;這也就構成倫理的完善性。引幾段原文可以說明黑格爾的理論: “理念正如同靈魂嚮導默久裡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領袖;而精神,即這位嚮導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歷史的種種事件的指導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這種指導職能來認識精神,便是我們當前的工作的目的。”

TAGS: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