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精選7篇)

才智咖 人氣:1.33W

愛迪生是著名的科學家,醫生髮明過很多東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的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精選7篇)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1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讓人們生活倍感不便,那時候的愛迪生內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於是愛迪生在實驗室裡面不斷地進行各種材料試驗,使用了一種碳條進行試驗可是這種材料十分的脆弱,根本難以作為燈泡材料,失敗之後又開始使用了釕和鉻這些材料進行試驗,當燈泡亮起來時候他非常高興,認為這種材料十分適合用於製作燈泡的燈絲,可是大約幾分鐘之後燈絲也燒斷了。

幾年之後愛迪生失敗的經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並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於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籤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真空花,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興奮不已了,他已經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2

愛迪生是世界有名的“發明大王”。他一生髮明的東西大約有兩千種,像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愛迪生對人類的貢獻可大啦!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顆明亮的星,永遠閃耀著光輝。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

他小時候,身體比較瘦弱,也不愛講話,很文靜,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總是充滿著一種好奇心。他常常一個人坐在村莊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樹怎麼冒出了綠芽,看秋風怎麼染紅了楓葉。他還久久地思索著:為什麼清晨太陽總是從東方慢慢升起來,傍晚又躲到西邊的山後去?為什麼藍色的天空裡會有朵朵白雲在飄浮……

在他5歲那一年,有一天,愛迪生突然不見了。爸爸急得四處尋找,最後發現他在雞窩裡蹲著呢!

“你在這兒幹什麼呀?”爸爸奇怪地問。

“我在孵小雞呢。”愛迪生認真地回答著。原來前一天,他看見母雞臥在雞蛋上孵出了小雞,就想自己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雞來。

爸爸又好氣又好笑地拉起他來,對他說:“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快走吧!”

小愛迪生皺起眉頭,不滿意地問:“為什麼我不能孵出小雞,母雞能呢?”

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好奇的孩子,他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親自試一試。

還有一次,他發現花園的籬笆上有一個野蜂窩。啊,這裡面有什麼奧祕呢?他小心翼翼地探頭往裡看了看,似乎蜂兒都不在家。真是好機會!他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窩裡部有些什麼東西。他抄起一根棍子就往裡邊捅。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聲從窩裡飛出,直向他撲來。頓時,愛迪生的臉就腫得跟麵包一樣,痛得他丟了棍子就跑。

他常去鄰近的鋸木廠、船廠,對那裡的各種工具特別感興趣,他總愛纏著工人師傅問這問那,有時問得別人無法回答,只好說“不知道”。他還不罷休,非追著問“為什麼你不知道”。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愛迪生7歲的時候,全家搬到密執安州的休倫港。在那裡,他上學了。

當時學校裡只開讀書、寫字、算術三門課。在課堂上,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卻常用木板懲罰學生。偏偏愛迪生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經常問得老師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老師惱羞成怒,常常當眾罵他是“傻瓜”。

愛迪生受不了這樣的侮辱,眼淚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媽媽訴說自己的委屈,並表示再也不進學校的大門了。

他媽媽當過教員,比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兒子的處境,生氣地說:

“老師不能這樣對待學生!”她拉著兒子的手,找到學校,責備老師說:“你教不好這樣的學生,只能說明你自己無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讓你看看,他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媽媽一怒之下,給愛迪生退了學。從此,愛迪生就離開了學校。

回到家裡,媽媽叫著他的小名,嚴肅地對他說:“湯姆,從今以後,我教你讀書,你有沒有決心學好?”

媽媽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愛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嚴肅神情,回答說:“媽媽,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

愛迪生非常勤奮好學。他在媽媽的具體指導和耐心幫助下,認真學習了英語、算術、化學、地理、歷史……其中最吸引他的還是化學。他想方設法找化學書看,並且把自己攢下的零用錢全去買了實驗的儀器和藥品。

家裡的地窖,成了他的“實驗室”。在他自制的木架上面,有二百多個瓶子,裡面裝著各種的藥品。每天他在媽媽那兒上完課以後,便飛快地跑進地窖,做他心愛的實驗。這對愛迪生來說,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有一天,愛迪生抬頭看見飛鳥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於是,腦子裡就浮現出一個念頭: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讓人也飛上天去?他思索著,忽然想到:如果人的身體裡充滿了氣體,不也會像氣球一樣升上天去嗎?經過仔細觀察,愛迪生髮現,有一種藥粉能產生氣體。他高興極了,就去動員小夥伴米吉利來做一次試驗。愛迪生把一份大劑量的藥粉讓米吉利喝下去,不多一會兒,米吉利肚子痛得在地上直打滾,大聲哭喊著,把全家人都驚動了。爸爸媽媽問明瞭情況,非常驚慌,趕緊請來醫生,搶救了米吉利的性命。爸爸氣得用柳條鞭狠狠地抽了愛迪生一頓。可是愛迪生一邊捱打,一邊心裡還在想:“米吉利已經試驗到一半,但他不肯忍耐,真可惜!”

愛迪生的魯莽,使媽媽很惱火,她想,這些化學藥品,大都有毒,隨便吃下去會有生命危險的,小湯姆太胡鬧了!於是,她生氣地責備說:“這地窖不許你再用了,也不許你再搞實驗了。”愛迪生一聽急得都要哭了。他感到自己是做錯了,怕媽媽真的不讓做實驗,所以他苦苦地哀求媽媽:“我要是不做實驗,怎麼能研究學問?怎麼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呢?”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不禁暗暗地吃了一驚。原來孩子的誓言,不是隨便說的,這是他銘刻在心裡的志向。媽媽收回了禁令,愛迪生的第一個化學實驗室就這樣存在下去了。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3

愛迪生很喜歡瞭解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成績可就不是那麼理想了。他8歲那年上學,當時他家剛搬遷到另一個大湖旁的休倫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裡,他感到太沒意思了。

那個時候老師信奉棍棒教育,愛迪生十分害怕藤條,於是很努力的學習,但是他還是學不進老師教的那一大堆知識。而每次他老是問問題,老師感到很煩。

就這樣,愛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學生,一連3個月都是如此。後來他聽見老師議論他,說他有毛病,說他“addled”。愛迪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addled蛋就是壞的、變質的蛋。一怒之下,他衝出了教室,再也不願回去。

在家裡,他的母親南茜站在他一邊。有一段時間愛迪生時斷時續地去過一些別的學校。但大部分時間裡是母親親自教他。或者不如說,她任由他去自學。在她的鼓勵下,他如飢似渴地讀書:莎士比亞、歷史、《聖經》。在他9歲那年,有一天,她給了他一本科學方面的書,這是他第一次看這種書。書名叫《自然哲學的學校》,它讓讀者們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從那時候起,艾爾的生活就起了變化。

他如痴似醉地將這本書讀完,做了裡面所有的實驗,然後他做起了自己的實驗。他買來化學制品,四處搜尋電線之類的邊角料,在臥室裡建起了一個實驗室。他做的實驗之一是將兩隻大貓的尾巴擱在電線上,將它們的毛相互摩擦,試圖產生靜電。唯一的結果是他被兩隻貓抓得鮮血淋淋!

他的另一項早期實驗是讓一個朋友服用大劑量的起泡粉,希望這種粉在人體內產生的氣會像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將他送上天。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4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佈要發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6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在愛迪生那裡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於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訊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裡,當時下著大雪,竟有30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麼,然後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明出來。”有人說,發明是命運的產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400本詳細記錄發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麼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並且還要這樣繼續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5

愛迪生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一千多項發明專利熠熠閃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他的一生光輝而燦爛。

然而,當讀完《中外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本書時,我才知道,原來在他“成功”的光環下,他也曾飽受“失敗”的折磨:他在發明電燈的試驗中失敗了幾千次;他在進行科學計算時也有過健忘和失算;他在開採礦山、經營水泥的那段時間,遭遇了起起落落……他的一位好朋友曾經對他說:“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做了這麼多大量的工作,可都失敗了。”他微笑著反駁道:“怎麼能說失敗了呢?至少我已知道了幾千多種辦法是不能用的。”正是愛迪生正確對待失敗和成功的科學態度,才成就了今天他在大眾心目中的“巨人”形象。

“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思考:失敗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意味著開始,失敗從來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從我們出生起,我們牙牙學語,我們蹣跚學步,需要不斷地嘗試,經歷一次次失敗,最後我們才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行走。如果我們沒有失敗,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說話和行走。

每當想起去年的期末考試,我心裡非常委屈,甚至一度失去了去努力獲取成功的信心。但是,讀完愛迪生的故事之後,我幡然醒悟,一次失敗算什麼,千萬次失敗又奈我何?關鍵要自己正確面對失敗,把失敗當作財富並從中找到失誤所在,尋找對策,迎難而上,這樣你才有機會去收穫成功!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遊戲叫“憤怒的小鳥”,很多人喜歡這個遊戲。他們一關一關地闖,雖然經常失敗,卻樂此不疲,失敗激發了鬥志,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最終成功通關。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幾人在經歷失敗後,能夠最終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為什麼愛迪生能做到這一點,而一般人卻做不到?我想,那是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們往往會被外界因素所羈絆,而偉人卻是將失敗當作墊腳石。

讓我們永遠銘記愛迪生的話:“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因為只有直到我知道一切失敗的方法之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請記住: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6

愛迪生髮明燈泡的艱辛歷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新增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覆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讚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裡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于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訊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瞭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裡,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裡,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製的抽氣機,儘可能地把玻璃泡裡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鐘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麼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閒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裡,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訊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髮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髮明電燈一百週年。

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 篇7

自從我讀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篇記錄愛迪生一生的書,我知道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明白了無論小時候雖然成績不好,但只要勤學苦練,一樣可以成才的。

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都是講述了愛迪生從小到大的故事,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吧:愛迪生在很小的時候,非常愛提問題。正是因為愛提問題,在上國小的時候,數學老師教1+1=2,2+2=4時,愛迪生問為什麼,數學老師卻疑惑地問:“1+1就是=2,2+2就是=4,這還用問嗎?”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愛迪生因愛提一些沒頭沒腦的問題被學校開除了。此時,愛迪生的媽媽南希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長大後,愛迪生不停得讀書,看書,做實驗,發明了1000多種東西,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自己。記得小時候,我又哭又鬧的吵著不肯上學,討厭那老師枯燥的話語,覺得很沒意思。後來聽了媽媽說讀書的種種好處時,才心不甘,情不願的被託進了教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變的懂事了,懂禮貌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有所收穫啊!

愛提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它會讓我們有所發現,有所收穫,有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