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

才智咖 人氣:4.38K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體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體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

體育培訓心得體會1

我是一名在職五年的國小數學教師,在單位一直兼任兩個年級的體育課,對於體育方面主要是大學期間積累的一點體育常識,對於如何上好體育課沒有什麼教學經驗,更談不上精通。這次有幸參加縣薄弱學科(體育)暑期培訓班,我十分珍惜。

這次的學習時間是七天,總共有七位教育前輩給我們授課,他(她)們冒著酷暑,每天給我們認認真真地上課,我很是敬佩。下面就幾位專家的授課簡短說說自己的體會。

李亦麒的授課主題是《體育與健康》,其中關於體育教學以及健美操的有關內容讓我產生了共鳴,十分精彩。比如她講解的體育教學的要點:

1、以學習內容和學習物件為依據。

2、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3、精心選擇教法和學法。

4、合理設計學習過程。

5、進行有效的評價。

讓我很自然的想到數學教學,這跟數學教學是一樣的。讓我們非專業的體育教師感受到專業的待遇,體育課不是很複雜嗎!又比如她精心準備的健美操視訊,以及不時的恰當講解,讓我彷彿突然回到了曾經師範的舞蹈教室,身體開始不自覺的模仿起來,感覺挺好!

潘廬兵授課的《淺談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陳俠授課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常規及教學法》讓我進一步認識了《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對於體育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體育教師的生存狀況並不是很樂觀,他們的生存壓力很大!有來自制度的,有來自家長的,有來自文化課教師的,更有來自學校領導的,使我課上陷入了沉思。壓力的緩解需要集體的智慧,一切都值得期待!

傅玲授課的《教研引領聚焦課堂—善學、勤思、樂探》雖然理論性很強,但全體學員學習的積極性絲毫不減。據瞭解她是七位專家中級別最高的,是教育部講師團授課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專家,省特級教師。學員們難得遇到如此高級別的講師,有種受寵若驚的激動,聽得都很認真。她向我們介紹了《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的過去和現狀,使我們瞭解了《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的歷史與現在,我們受益匪淺。

總之,七位專家的專業水準和體育素養都很高,他們通過生動的語言以及具體的影像資料和直觀的演示,讓我們對《體育與健康》這門既陌生而又熟悉的課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領悟。通過這次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懂得了如何去上好一節《體育與健康》課,如何預防學生在課堂上發生意外,如何去引導孩子們對這門課產生興趣,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體育與健康》的樂趣,使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提高身體素質。

七天的體育培訓是短暫的,但培訓的影響是深遠的,專家的話語不時的還遊蕩在我的耳旁,專家傳達的體育知識與智慧不停得在我的血液裡流動,在不久的體育課上它們將影響我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一切都值得期待。最後我代表因此受益的學生們向精心組織這次培訓的領導和同仁表示深深的感謝,您們辛苦了!

體育培訓心得體會2

時間過的很快,“國培計劃”國小體育學科培訓快結束了。通過這次培訓收穫很多。知道國小體育學科培訓中有我時,真是很興奮,培訓內容安排上既有課程標準等與實踐緊密聯絡理論的解讀,也有最新的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指導。從事國小體育教學的這些年,教學之餘一直希望能對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有個系統的學習和提高,這次的培訓無疑超出了我期待,不僅全面、系統,而且起點很高,使我更加期待這場培訓了。

在每次的專家講座和教學實踐中,都有大量的交流和研討機會。參培的學員們積極與專家們互動,希望心中的疑問能得以解惑,也希望能將自己的所思所獲與同行交流。大家帶著問題而來,但不要帶著問題回去。學員們在解答佈置任務時,通過小組間積極研討和交流,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很好的體現了批判性思維的運用。這樣的案例不勝列舉,通過研討,學員們理論學習能力、實踐運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提高。

這些天的學習,安排的豐富而有序。有國小體操教學、國小田徑教學、國小乒乓球運動和國小武術教學等,並講解了各自的方法、作用、以往的缺點等;既有課程標準等指導性檔案的學習,也有一線體育教學課的觀摩。在每一天的學習中,大家認真聆聽和思考,與專家老師踴躍線上互動,並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課後能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上交學習反思、研修日誌、教學敘事、教案等。在一次次的反思和交流中,學員們個人專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通過學習大家也掌握了一些教學方式和方法

包括教材內容,這些都可以直接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改善我們的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學習是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能力。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們在理論認識和專業發展上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將學到的知識用於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但我們不會止步於此,不能滿足於自己是一名好的“教書匠”,而要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擇研究方向,在研究中不斷自我學習和提高,形成教師專業成長的良性迴圈。“國培計劃”的培訓在期待中開始,於期待中結束。結束不意味著是終點,而是意味著新的前進方向,這幾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更多的教學探索和研究才剛剛開始。我們堅信並期待著,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個人專業發展和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多的成績,迎來體育教學更美好的未來。

體育培訓心得體會3

多少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語言講授為主,單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學模式,禁錮了教師的思想,限制了學生的空間。國家為我們配備了遠端教育接收裝置,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去採集和利用各種教育媒體資料。通過網路本學習了各類豐富的專題講座、課例觀摩,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實時視訊教學更是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的藝術。這段時間的網上培訓學習,是對教育思想的洗禮和昇華,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收穫挺多的。

1、轉變觀念,才能讓教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人們都說,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體育教師也是如此。教師只有認識到了體育課的重要性,理解了體育課的教學目標,那麼就要想法設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因此教師必須強化自己的體育綜合素質,就應該加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多學習和掌握體育方面和與體育有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上好每一節體育課。

體育教師過硬的身體素質,不僅是身體強壯、意志堅強的體現,還是體育教師在學習和工作中,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的表現。因為體育教師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經常帶領學生一起運動,不僅課時任務重,還要長年累月地在室外上課,教學強度大,如今各種競賽和評比競爭又激烈,不得不在工作之餘積極地充電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以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甘於吃苦就是要求體育教師要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組織好每天的“兩操”,課外活動的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學校參加各種田徑球類比賽的集訓等工作,認真、踏實、任勞任怨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和成績贏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援,以及領導對自己的賞識和關注。體育教師要想學到更多的東西,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就離不開一個優秀體育教研組的影響和培養。

首先,一個優秀的出國留學體育教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過程中少不了體育教研組優秀教研文化對自己的影響。積極參加教研,能吸取同組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科研方法等。學海無涯、勤能補拙,一個不甘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教師,通過教研定會有從優秀教師身上學到很多知識,為自己的綜合素質錦上添花。

2、轉變觀念,才能明確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人們對體育課的概念模糊,特別是農村中學,因為體育器材缺乏,人們認為體育課就是跑跑步、做做操。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懂得了中學體育的教學目標。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該徹底地從心理上轉變觀念,把體育課當作一堂與語數等科目相同的課程來組織教學,而不應該把體育當作副課雜課來上。

語文數學課不應該取代體育課,我們應該按課表的要求正常給學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應該無情地剝奪學生上體育的權利。真抓實幹,把體育課落在實處。學校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搖籃,不是囚禁犯人的牢房,玩是學生的天性,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給學生上體育課。

3、轉變觀念,才能讓教師上好體育課的熱情。

中學體育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全體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師明白了這一教學目的,就會增強工作責任心。上課前鑽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時精神飽滿,示範準確,指導更到位;下課後,認真反思,總結經驗和教訓。這樣做,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水平越來越高,教學形式更加豐富,讓學生越來越喜歡上體育課。

觀念的轉變,教師也就有了愛上體育課的動力,有了動力,那還有什麼體育上不好的呢?體育課上好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的思想素質,在長年累月的鍛鍊中,不是能更好地提高嗎?體育課有各種活動,難免會發生意外傷害。但是如果教師能在學生活動前就做好的準備,就能避免因為活動對學生的傷害,而一個轉變了觀念的教師就能做到這一點。讓教師更關愛學生,讓學生不受傷害。首先,教師在備課時,就會十分注意容易造成學生傷害的細節。

例如,跑步,教師就會讓學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並且交代一些注意事項,從細節做起,指導學生認真按教師所說的去做,以免傷害的發生。

其次,教師在上課時,出於對學生的關愛,教師一定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像有病的,女生的特殊情況的,手腳有傷的等情況,對他們進行區別對待,以有利於體育的順利的進行。

第三,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會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經鬆。語言上予以鼓勵,動作上加以糾正。讓學生在體育上學到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受到思想教育。轉變了觀念的教師一定會想方設法把體育課上得豐富多彩。有器械會充分利用好這些器械,沒有器械,也會想辦法找到或製作器械。有了器械,就能讓學生在體育上得到充分的鍛鍊。

總之,通過前一階段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深深認識到了,農村中國小遠端教育資源實為寶貴,對提升我們教師的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支援!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所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充分利用遠端網路提供的資源,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程度!

體育培訓心得體會4

先借這次機會感謝各級領導給了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感謝主辦方給我們提供了生活的保障。在短短的四天學習中,能和全市優秀的教師們一同聆聽專家的講座,受益匪淺。

在第2天下午的學習中,由大學教授——國小教師的專業成長中,我深感慚愧,蔡教授提出了一個問題,自己寫出近幾年讀的書籍,我回想起這兩年的日子,汗顏。沒有讀過所謂的書籍,作為一名教育者,真的是內心五味雜陳,說不出味道。回家後我在反思,不讀書的`我給予孩子們什麼?能教給他們什麼?我下定決心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要多讀書,讀好書,讓知識武裝自己,儘自己的所能給予孩子們更好的幫助。

下面針對自己的學科,來談談體育教師為什麼要讀書。有人說:“體育教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介武夫而已”。雖說此話有失偏機,但也折射出體育教師的不足之處——有勇無謀。可見傳統的體育教師文化修為不高,只是以“教師文人隊伍中的一個武人”的形象存在著,顯得與時代脫節,這也正是制約我們體育教師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體育教師要想進一步發展,要想文武兼備,要想成為“有為”之人,讀書就是最好途徑之一。但真正能靜下心來讀書的體育教師為數不多,養成讀書好習慣的體育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多讀書、讀好書”對我們體育教師來說已是迫在眉睫。

在計算機發達的年代,體育教師為什麼要讀書?

1.體育教學的需要。

體育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就是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知識面越來越寬,教學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現代教學理念和先進教學方法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傳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術跟不上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不斷充實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傳道、授業、解惑”。

2.運動訓練的需要。

學校運動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體現體育教師價值的主要平臺,抓好學校運動隊成績離不開體育教師系統、科學的運動訓練理論的指導。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充電”、“補缺”,更新訓練觀念,夯實運動訓練理論功底,強化專業能力,提高訓練水平,實現從“體育師傅”到“研究型教師”的轉換。

3.教育科研的需要。

大量事實證明,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一線體育教師有的是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但最缺乏的就是把這些實踐經驗綜合上升到理論高度的方法和能力,許多體育教師一生始終處於教學技能型的“教書匠”位置,我們只有不斷讀書,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書中獲取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積極從事體育教育科研,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才能成為理論型的優秀體育教師。

4.示範引領的需要。

體育教師是培養人、塑造人的職業,體育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及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家長和社會大眾的素質。

5.職業幸福的需要。

如果體育老師能在繁忙工作之餘,凝心靜氣地閱讀高品位的書籍,那麼還能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而提高職業的幸福感。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體育老師,也應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書籍是別人成功的精華,有別人許多年奮鬥的經驗,“多讀書,讀好書”,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少走許多彎路,可以踩在別人的肩膀上更快更好地走向成功。讓我們的體育教師多些書卷氣,個個成為“文武兼備、剛柔相濟”的體育教師,享受職業快樂,美麗幸福人生。幾天的學習,匆匆過去,讓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