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87W

  培訓心得範文一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

我在北師大曆時十天的學習中感受深刻,學習收穫很大。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取專家講解,細心做好學習筆記,用心記下隨時獲得的學習感受,及時交流、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次學習,每個專題講解都很精彩,體現了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新的教學形勢下,如何把握好課標,如何正確把握教學知識體系,用什麼樣地的教學策略,怎麼樣看待教學素材,怎樣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如何看待學生,如何看待自己,真正把教學的各種因素統一協調起來,上好每一節課從而達到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這次學習中,感受最新的是怎樣定位自己,專家把教師定位為研究性的學者,通過對課標的研究、教材的研究、學生的研究、課堂的研究,要求教師準確把握《化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研究教學規律,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留意社會、科技等的最新發展動態。在教學中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實際,人類生存環境等。依靠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這樣做有很多好處,既提高教師自身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能夠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恰當的處理教和學的具體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相長。

感受最深的是,重新認識了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如何應運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為學生的科學素養服務。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三維目標只有真正落實下來,才算真正完成課堂教學,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只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目標基本略掉了。一堂好課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貫穿於整個課程體系之中的,也是貫穿在整個學段之中的。課程標準不等於課堂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課中去的,即把課程目標分解為課堂教學目標。而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要依據教材的內容,更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情況。課堂設計應緊緊圍繞訓練學生的能力與方法,達成情感目標。好課的三維目標應在同一教學過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備課時,如果從知識教學來立意備課,就是在完成知識教學過程中,採用適當教學方法,達成能力與方法目標,達成情感目標。不同型別的知識,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僅僅強調學生的體驗,強調“悟”,課堂上僅有教師的講授,灌輸是不夠的,也是不科學的;反之,僅有學生大量的“活動”,而沒有學生的“感悟”,那也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學生的課堂參與重在思維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中,學生應該是主角。在設計學生活動這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之一。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它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能儘可能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二是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問題的創設需要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厚度和穿透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高效思維。第三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說探究指向問題的解決,體驗則指向學生心靈的感悟,在組織教學中要注意不能為追求學習氣氛的活躍而放棄“靈魂”。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是收穫很多,不僅使我更好的把握化學課程,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認識。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完善,爭做一名優秀的中學教師。

  培訓心得範文二

自己感覺非常幸運,剛剛參加完新教師培訓,又有機會和東營區各個學校的多科老師一起到北京進行培訓交流;能夠和諸多專家學者近距離接觸,聽他們的經驗、研究、總結;能夠把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我感覺收穫很多。

 認清腳上的腳鐐

——形勢篇

首先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當今教育的新形勢。陳鎖明教授深入淺出的剖析了當今學校教育面臨的新困境。現在,教育已經上升到了國計民生的高度。“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辦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設一流國家”,“義務教育的本質,是要為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條公平的起跑線”等等。在講到“中國孩子的幸福指數世界最低”,“沒有幸福的老師,哪裡有幸福的學生”的時候,我想到了曹校長經常說的我們區一中的學校文化中的“保持陽光心態”。 自己整天在學校裡,對於教育的新形勢知之甚少,感覺有道理的東西如果沒有身臨其境也沒有切實的體會,但是北京一行讓我意識到教師面臨的形勢,在瞭解大的背景下才可以有針對性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其實你沒那麼重要”

——心態篇

在心態這一篇裡,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認清自己。古希臘阿波羅神殿上曾刻著這樣一句箴言: “人啊,認識你自己!”古語也有云“畫眉麻雀不同噪,金雞烏雞不同窩”。所以,人首先要認清自己。可事實是,人認識自己是很難的,既不容易認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難以認清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還有就是難以認清自己內心的渴望。一般來說,人們看待其他人的缺點與不足是清楚的,而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則是模糊的;找別人的毛病相對容易,有時甚至是主動的,找自己的毛病卻不容易做到,而且往往是被動的。這就像一個人挑著籮筐,看待缺點和不足時,別人是前面的籮筐,自己是後面的籮筐,眼睛只盯著前面那隻而忽略後面那隻;看待成績和貢獻時,自己又變成了前面的籮筐,別人則成了後面的籮筐。

再者就是認清環境。有時候,人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主要是因為沒有認清周圍的環境,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忽略了領導和周圍同志為自己提供有利條件包括熱情關心、大力支援的事實。一個人工作取得了成績,為單位建設做出了貢獻,事業取得了成功,這固然是他自己不懈追求、拼搏奮鬥的結果,但任何孤立的個人,失去奮鬥的“場”,沒有成才的“境”,缺乏進取的“勢”,脫離系統的“網”,都將一事無成。這個 “場”、 “境”、 “勢”和“聯絡之網”,就是主觀以外的客觀因素。應該記住馬克思的教導:“人,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王曉春教授講的主要問題是問題學生。他總結,對於問題學生,有些你真的可以改變,但是有些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