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十篇

才智咖 人氣:2.56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十篇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這個暑期的8月2號至8月4號我有幸參加了沂南縣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對待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我異常珍惜,感到受益匪淺,對網路集體備課和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教師以鮮活的教學課堂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靈魂得到了淨化。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朱老師對網路教研的細微指導,有名師的的精彩課堂,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回眸這幾天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僅讓我瞭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一些教育教學例項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

二、加強科學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當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要讓識字寫字貫穿始終;要重視語言文字教學,真正讓學生踏踏實實學好母語,提高語文素養。要注重文章整體的把握;要整合的提問;在語言學習中滲透人文情感的薰陶;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要真正為學生的將來考慮,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授之以漁”而不要“授之以魚”。

三天的暑期國小語文教師培訓結束了,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我一定會用今天學到的東西去指導我今後的教學。在三天的培訓中我感受著新課程理念的和風,沐浴著新課程改革的陽光,懂得了要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就必須讓孩子們多讀書,多寫作。我異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為我提供了讓我從自身出發尋找差距,反覆的琢磨和鑽研,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對我來說,不論從理論還是教學上,這都是一個讓我進步的有效良機。在交流過程中,我也能積極參與交流討論,聆聽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讓我對教學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我非常清楚“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明白了,沒有深厚的積澱,沒有長期的浸沉,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來縱橫捭闔,駕輕就熟。總之,這個暑期的語文培訓,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我不僅得到了不少教學上的啟迪,更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讓我們意識到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是永不枯竭的河海,應有廣闊的知識,飽滿的激情,橫溢的才華。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培訓我們學習了

一、計算機基本操作

二、WORD基本應用

三、EXCEL基本應用

四、powerpont基本應用

五 、網路應用。

通過此次的資訊科技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通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優化數學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暑假,經過我自己積極主動的爭取,終於得到了假期培訓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作為一名剛工作不久的新教師,我深知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一個多月來在永達集團的實習,我學習到了很多,感觸頗大。

首先,我馬上能感受到的是4S店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踏實的工作態度。一進入車間,馬上能感受到的是乾淨,地面一塵不染。中間是一條寬闊的走道,兩邊是整齊劃一的升降機,每個升降機上都有穿著統一制服的維修人員在辛勤忙綠著。雖然氣溫很高,但是他們或是一個人在專注的維修車輛,或是兩個人在小聲的討論著什麼疑難問題,每個人都在認認真真的做著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因為溫度高而耽誤客戶車輛的維修工作,大家都很忙綠,但是整個車間卻是像一臺發動機一樣有條不紊的運轉著。

其次,我能深刻體會到的是師傅們用心良苦、毫無保留的經驗傳授。說實話,因為大學一畢業就踏入了教育崗位工作,所以我的維修實踐經驗很不足。在小修工位實習的時候,我有時會請教我的帶教師傅——思想彙報專題鮑師傅一些他看來很簡單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我的問題簡單而敷衍我,總是手把手的教我,直到我弄明白為止,而且毫無保留,問的不問的都教。在鮑師傅的悉心教導下,我從一開始的茫然,到現在基本能獨立完成新車的PDI檢測和車輛日常保養,我的經驗在增長,我的知識在豐富,真的非常感謝教過我的師傅們。

時間非常快,2個月實習一半的時間已經過去,雖然我放棄了很多,甚至在家帶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但是我沒有後悔,因為我學習到了很多汽修實踐知識,這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人都說“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汽修專業的教師,我很汗顏,不過現在我能感覺我的底氣足了不少。最後,非常感謝4S店裡的各位領導給予的大力支援,感謝各位帶教師傅。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隨著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的不斷深入,“班班通”裝置已在全縣中國小全面普及開來,暑期“班班通”應用培訓心得體會。高新教學裝備的全覆蓋只能看做是我縣教學硬體設施的一次更新換代,然而,光有先進的硬體設施是遠遠不夠的,對操控裝置的教師進行一次系統深入的培訓勢在必行。為此,縣教育局在8月下旬分三個批次舉行“班班通”應用培訓。本次培訓工作準備充分、聲勢浩大、服務周到、高效實用,受到了參訓教師的親睞和追捧。作為培訓隊伍中的一份子,對本次培訓印象深刻,下面就本次培訓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次“聲勢浩大”的培訓

本次培訓由縣教育局負責組織實施,在正式培訓開始前,縣教育局從相關科室抽調了18名責任心強的幹部擔任班主任,並從全縣35名資訊科技骨幹教師中遴選了18名精通“班班通”裝置的輔導教師,組成了十八個“班班通”培訓班。本次培訓共有1500多名中國小一線教師參加,考慮到人數眾多,培訓共分為三期。在培訓中,不管是組織者還是參訓學員都能夠嚴格遵守培訓紀律,忠實履行自身職責,使整個培訓活動井然有序。學員們在課堂上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專心聽講,認真做好聽課筆記,積極參與互動交流,踴躍參加上機操作,自覺撰寫心得體會及反思文章。整個培訓工作雖難度較大,但秩序井然,教師們都很珍惜本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都希望通過培訓熟練掌握“班班通”裝置的操作和運用,儘早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教學實踐,心得體會《暑期“班班通”應用培訓心得體會》。

一次較真務實的培訓

本次培訓雖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給人的感受是十分務實。本次培訓沒有搞形式主義,更沒有走過場,使廣大學員在緊張高效的培訓中學習到了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技巧。在培訓中,學員們系統學習了電子白板操作應用、一體機操作應用及優課資源運用的相關知識。在培訓中,班主任認真對參訓學員的考勤進行逐一登記,組織學員在課堂上提問、互相探討交流,安排學員進行上機操練。依據學員的考勤、學習態度、聽課筆記質量、心得體會撰寫情況、上機操作熟練度及結業考試成績等相關指標對學員進行考核,進而評選出優秀學員。輔導教師在講解中能夠做到操作熟練、細緻深入、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能夠做到講練結合,突破重難點,對學員存在的困惑和問題進行細緻答疑,對學員上機操作不當的地方進行耐心指導。在培訓結束後,針對學習內容,全體學員還進行了一次結業考試,以檢驗教師們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縣教育局對於不認真對待此次培訓的學員將進行嚴肅處理。具體內容包括:對於培訓不合格者,不予報銷培訓費用;本年度不予登記繼續教育學分,不得晉身高一級職稱,不得參加各類優秀的評選,不得安排高一級培訓。此舉從制度上保證全體學員能夠認真對待本次培訓,進一步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一次及時難得的培訓

隨著“班班通”裝置在全縣的迅速推廣和普及,亟待培養一批可熟練操作該裝置的人員,使教師們儘快將先進的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實踐,使“班班通”裝置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優勢,讓廣大山區的學生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努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從而提高全縣的教育教學質量。本次培訓很及時也很難得,在秋季開學前一週的時間舉辦培訓,待學生入學後就可以將培訓所學到的內容及時運用於實踐,指導教師們的教學。本次培訓很難得,是因為本次培訓是在各學校舉行“班班通”培訓的基礎上,對教師們進行再指導、再鞏固。力爭讓每位參訓教師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真正打造深受教師歡迎的培訓。

一次體貼入微的培訓

本次培訓人數、班級眾多,為使培訓取得實效,教育局及各中心學校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培訓工作開始前,縣教育局精心選拔了18名班主任和18名“班班通”輔導教師,隨後還專門召開了暑期”班班通”培訓工作籌備會。各中心學校在暑假前專門召開了暑期“班班通”培訓動員會,在培訓正式開始前,各學校的師訓幹部通過電話、簡訊通知本校教師按時參訓。同時,縣教育局安排了條件最好、培訓裝置最佳的培訓地點,精心準備了學員手冊、中性筆、筆記本、培訓大綱、行動式資料袋,全天候為學員供應茶水,使學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領導的關懷。有了貼心的服務作保障,教師們培訓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學習勁頭十足。

總之,本次暑期“班班通”培訓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使參訓學員收穫滿滿,讓教師們真正體會到了培訓的重要性,體驗到了培訓的樂趣和成就感,讓教師們對以後的優質培訓充滿了期待。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培訓,個人認為,觀念和方法在輔導員工作中非常重要。正確的觀念、合理的方法能使工作更高效。因此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思考,不僅僅是本職工作的完成,更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專業積累,逐步完成從事務性工作向研究性工作的轉變,逐步向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

輔導員工作涉及到學校的諸多部門,工作繁瑣、但因為涉及到學生問題,在"以學生為本"的形勢下,工作又非常重要;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倦怠情緒,但作為輔導員不應抱怨工作的繁雜,不應產生不滿的情緒,因為這是輔導員的本職工作,但經過幾輪的鍛鍊後,你可能會思考,這樣的工作怎麼完成起來更有效,怎麼才能實現"雙贏"?這樣的思考可能會促使你產生很多的想法,甚至會想出很好的解決辦法,你可能會寫一篇部落格來表達自己的體會,你也可能寫一篇論文來闡述自己的心得,這就是一種進步,這就是一種素養的養成,這其實遠比永無休止的抱怨更好,會讓你產生一種"成就感"、"成功感",姑且將這認為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更新吧!

大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經歷要求輔導員也要勤于思考,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善工作方法。這其實類似於我們經常所說的"因材施教",但又不完全相同。例如,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專業、不同省市的學生等等,可能面對同一件事情,處理方法的不當,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因此要求輔導員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能照葫蘆畫瓢,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增長見識,不斷學習和探索學生工作的新觀念、新方法,而不僅僅是在事情處理完成之後就不了了之,要學會總結,學會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成長,才能成為一名至少是合格的輔導員。

其實觀念和方法,本身也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輔導員要勤于思考、勤於總結,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簡單的問題細緻化,不斷在實際工作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魏書生強調,不寫研究文章的老師只不過是經驗型的,而常寫者極有可能是創造型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1、教後記。

它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小結,也是對自己教學行為和體驗的自我評價與對話,是改進教學策略、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的好方法。教後記,通常是教師依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氛圍與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與總結,是教師教學的再備課。一篇好的教後記,可反映出教師是否具有課程意識和吸納新理念、新經驗的能力,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總結教學得與失,經驗與教訓的能力,學科教學測量和運用評價能力,教育科研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後記可長可短,長可千言,短可幾百字,可總結經驗之得,可反思敗筆之處,可分析問題原委,可指定補救措施,還可捕捉課堂上的機智亮點等。教後記要力爭體現紀實性、客觀性、思想性和針對性。

2、教育日記。

即教師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用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蘇永新教授認為:“中國小教師,我是不大主張去進行對他們而言比較遙遠的理論探討,絕大部分的老師的科研可以是日記的形式,隨筆的形式。”寫教育日記夠自己和自己對話,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法寶。

3、教育隨筆。

即教師記錄觀察到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屬於散文體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是從實際出發,寫自己的心思、體驗與感悟。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們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隨筆。著名學者李鎮西是這樣評價教育隨筆的:“對於普通教師,甚至可以提倡這種表達——教育理念可以樸實地闡釋,教育情感可以詩意地抒發,教育過程可以形象地敘述,教育現象可以激情地評說。”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7

雖然本學期我執教的是數學學科,但聽了孔令權老師的《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講座,仍感受益匪淺,因為語文課堂與數學課堂有很多相似之處。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以後教學的思考。

一、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麼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覺得,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按高質量的課堂要求先定好教學目標,然後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同時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做到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絡教材。

二、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珍惜課堂每一分鐘,善於把握最佳時間。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以後的課堂教學要把握時間分配,提高效率。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以前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儘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後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於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後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四、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愛”是學習的動力!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全班學生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求比一比、賽一賽,。如發現膽小的學生也舉手發言時,我會及時鼓勵他:“你今天的表現真棒!明天能更大膽嗎?”等。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五、恰當的使用多媒體。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資訊,為他們實現資訊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我會注意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8

為期2周的英語培訓落下帷幕,在這緊張、充實而又快樂的日子裡,我感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給了我教學上很大的幫助,聽了的培訓老師的理論指導,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讓理論聯絡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

通過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了英語教學,作為一線教師,我知道了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不僅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主體等,但我覺得關鍵還有對教材的把握,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們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要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說在課堂中,Pairwork和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勇於張口,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英語課堂。對於我們自己,能有機會和外國的老師用英語交流彼此的思想,我覺得真的是非常的快樂。不僅鍛鍊了我們的英語口語,而且也瞭解了很多有關英語的文化。

所以我覺得在以後的英語教學生涯中我應該這樣做:

一、不斷充實自己,掃除自己在英語知識方面的盲區,尤其要紮實課堂用語。教師除了要熟悉書本上的詞彙、短語、句子外,還應結合生活實際,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語,英語中常用句子、短語,尤其是在課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師要達到熟練使用。比如說教室裡的每個物件用英語怎麼說,學生和老師以及和同學之間的簡單對話等。在平常的時間,多多的看有關英語的雜誌和有聲讀物,時刻都要裝備自己。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師達到在課堂上能無所顧忌地使用英語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去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培訓中,指導老師們提出了許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經驗之談,但經過我在實際中的實踐反思,我發現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實用於我所教學的班級,因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 摸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借鑑並變通使用別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調整,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三、合理使用直觀教具,充分發揮教具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提到直觀教具,我們首先想到的將會是多媒體裝置,但通過參加培訓以及和老師們的交流,我覺得,多媒體裝置的確有其先進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麼時候用,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一個課題。老師們在培訓中告訴我們,他們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進行教學,同樣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說明,不管是什麼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會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種直觀教具。

四、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使英語學習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愛好。培訓中,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不喜歡學英語,學校裡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問題提出來後,我就在思考,沒有氛圍,那我們就應該去營造氛圍,多多的給學生們設定英語的情景,就應該從自身做起,首先,教師要做好榜樣,在平時教學中或和學生的交流中要儘量使用英語,至少在自己教學的班級是可以實現的,雖然這做起來的確有些難,就像普通話的推廣一樣,這麼多年了,依然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們要知難而上,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去嘗試,只要你做了,就總會有收穫的,當你通過努力使一部分學生喜歡使用英語說話、交流,喜歡學習英語的時候,你會覺得你沒有白付出。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說的確是受益匪淺,從中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我覺得做為一位新時期的英語教師應該與時倶進,不斷的學習。希望以後多舉行這樣的培訓,讓我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9

在漫長的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有幸聽到了省女子學院、省學習教育著名專家董旭光教授的精彩報告即“20xx暑期全縣園長及骨幹幼兒教師學習培訓”——《幼兒園教學活動、問題及對策》、《幼兒園戶外遊戲環境規劃》、《幼兒園室內區域環境規劃》,特別是《區域活動的規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學習區域遊戲活動的價值、內容及策略及看了那麼多的案例,我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而且,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願望,主動進行的活動。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孩子們不再是直接面對老師,面對同伴,面對教育要求,而是通過與材料的互相作用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幼兒的年齡特點經常體現在“假戲真做”,老師巧妙地設定故事等情境,就能使幼兒自然融入故事等情境之中。區域活動是一種人為創設自然情景下的幼兒自願、自發的遊戲,是我們現在普遍採取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那麼,如何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自主活動的一扇門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有這樣幾點反思:

1、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準確把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麼?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援性指導是有別於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後臺,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願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老師們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於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2、教師介入指導要適宜。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援、幫助,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侷限,致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援。所以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具有敏銳地觀察力和判斷力。比如當孩子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製作活動時,老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活動。(當孩子用橡皮泥在捏一個蘋果時,不要去問:你在幹什麼呀?捏的是什麼呀?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不能推動幼兒的活動,反而會影響孩子)

3、要體現教師的隱性指導。皮亞傑曾經指出:“在遊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動區中,如果老師的指導太突出,完全處在一種主導、主動、主持的地位,有時反而會限制、影響幼兒的活動。比如在指導創造性遊戲時,當面對孩子的無所事事,老師此時的適時引導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師的隱性參與指導要適度,只要達到引發、深入遊戲的目的即可,不必長時間參與遊戲,而且這種長時間的參與還會影響老師對其他孩子的觀察和指導。

此外老師本身還應該注意指導個別孩子時的音量,儘量不要影響其它正在活動的幼兒。(區域活動基本以自然觀察為主,要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儘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表現中的有益資訊和其發生的時間、背景等,必要時可做一定紀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瞭解幼兒,教育指導才能有更好的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觀察者。)

4、材料提供的層次性。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美術區操作材料、益智區投放的拼圖等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是我們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指導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灌輸。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老師教的慾望太強、太主動,必然使幼兒學習變得被動。確實如此,如果老師教的多多的,填得滿滿的,孩子們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反之,當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和關注,孩子們的主動性、探索性就會多一些。幼兒的自主發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動空間。讓我們一起為幼兒創設、提供這樣的空間,而不是佔有。

新的學期馬上開始,幾天的培訓,再加上《廣饒縣幼兒園管理工作手冊》的學習,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指導我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儘快理解其中的精髓,學以致用,把董老師拋給我的石頭快快變成金子,發光,發亮!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自古就有著這樣的譬喻: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行走,是攀登,是逾越。這其間,“勤”與“苦”固然有之,但是卻也不乏樂趣所在;這樂趣,就是在行走中發現獨好的“風景”。而這“風景”,總會開啟一扇思維之窗,從而使我們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新想法,也有了克服困難再去實踐的新動力。這裡,我就擷取此次江浙之行的幾處獨好的“風景”記之——

景之一:花苞心態

這是一個多麼含蓄而又溫馨的命名啊!

當我看著XX市XX區行知國小的專題片《鄉村裡的世界學校》,當我聽著校領導楊瑞清老師對行知國小的介紹時,我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話:一件事,只要堅持去做,努力去做好,就一定能做出成績。這句話,不是楊瑞清老師現場說出來的,而是我從他的介紹中感受到的。

行知國小,走的是“行知”路,踐行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行而後知,知而再行”;“教人求真,學做真人”。這些教育思想,行知國小沒有單從理論上做學問,而是一邊研究,一邊踏踏實實的去實踐,去探索,堅持走出了一條“行知路”。就是這一條“行知路”,讓我不禁思量:平日裡我們所學所做,一樣的忙忙碌碌,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是否“見好就收”了,等不及踏出一條“路”就終止了一段行程呢?其實細想起來,不僅僅是行知國小,更多的“特色”與成功都有著堅持的過程,都有著堅守的磨礪。於是自勉,記得“行知”,記得“堅持”。

行知國小的“堅持”,使這一所原本普通的農村國小,發展成一所承接全國乃至世界學子的實踐基地校,贏得了眾多參觀者的讚譽。作為參觀者,最欣賞的就是這“花苞心態”。其實,“花苞心態”並不是第一次聽說,然而唯有這一次卻觸動極深。我想,這觸動大概是源於特定的場景吧:配合著楊瑞清老師的介紹,螢幕上出現的朵朵荷花,顆顆花苞,真的就像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也都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愛育愛。但是,情急之中,我們有時候還會有抱怨,有牢騷。那麼如果我們真正的把“花苞心態”植入心中,我想,在教育教學中,在面對學生時,我們的心境就會開朗,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教育靈感。

景之二:課的“遺憾”說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句話常常被我們拿來一用。但是這裡的“課的遺憾說”,卻並不是重複這句話的意思,而是XX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院長引用的於漪老師的'一句話:“我當了一輩子的老師,我一輩子學做老師;我上了一輩子的課,我上了一輩子令人遺憾的課。”程院長是在進行“專家評價課堂”這一話題時引用的這句話,其意在指出一節課,無論執教效果如何,總還是有可以再改進的地方的。然而,除了這層意思,我還想到了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追求”。於漪老師,是教苑之“大家”,其課堂教學已然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之一。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家”,卻有著這樣的課的“遺憾”說,不得不令我欽佩與敬仰。從於漪老師的課的“遺憾”說中,我感受到了一顆傾心於教學的心靈,感受到了一腔熱衷於課堂的熱情,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教育至上的忠誠。這是一種“追求”的境界,不侷限於過去,不沉緬於成績,一心只想把課上好;上好了以後,再去想怎樣上得更好……

我們也說“遺憾”:當一節課上得不夠滿足的時候,我們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那是一種自我安慰;當一節課上得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們也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那是一種謙虛。然而,說過以後呢,我們是不是就此繼續去思考,去追求一種似乎是永遠追求不到的“完美”呢?也或者,我們是被這“永遠的遺憾”牽絆了吧,追尋完美的腳步不那麼堅定,總是走走停停。我想,於漪老師的“課的遺憾說”,應該是可以讓我們警醒的,於警醒中自覺,於自覺中追求,這才是成長,這樣才能成長。

景之三:“眼界”與“作為”

“有多大的眼界,決定你有多大的作為”。讀到這句話,你是否想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誠然,眼界的開闊,需要走出去,走過的地方越多,見識也就越多,想法也就越多,靈感也就越多。於是,我們常常把自己的狹隘,歸咎於一點——沒去過太多的地方。而這裡的“眼界”卻與“走出去”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程院長講到“對教材要做比較研究”的時候,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有多大的眼界,決定你有多大的作為”。從程院長的話中,我體會到:作為教師,要做研究;研究教材,是基本的研究;把各版本的教材進行比較研究,是必須的研究。

我想起了自己去年參加雙優課的經歷,雙優課的“說課”環節的比賽,選手們拿到的課題都是除了人教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其實,在參賽前,我還是多少的看了一些別的版本的教材的。但當時自己拿到的課題,卻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只能是快速調動大腦的所有細胞,去思考,去構思,去設計。然而,如果我也曾做過這樣的“教材比較性分析,想必一定會“心中有譜”的。

當然,程院長所講的要做“各版本的教材的比較研究”,絕不是讓我們單去為某一次比賽而做準備。——單看教材的內容,不理解教材的實質,這樣的理解是偏頗的。程院長所倡導的,是將各版本的教材聯絡起來,既看教材內容,也要看教學的價值取向,更要結合課標去看教材的編輯意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根本上把握課堂,從全方位認識課程。我想,這樣的“眼界”,是我們必須有的,是我們今後應該努力讓自己具備的。

景之四:聚焦課堂

一直說“聚焦課堂”,一直沒有對這四個字做深入的思考,只是潛意識裡覺得“聚焦課堂”,就是要深入研究課堂、思考課堂、改進課堂,要將課堂作為教學的根本,發揮課堂效用,落實課堂效率。程院長簡短的幾句話,卻讓我對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程院長說:“課程是立體的,教學是線性的,課堂是點狀的。點連線成線,線組合成立體圖形。聚焦課堂的這個‘焦’,就是‘焦點’……。”

關於“焦點”的重要性,這裡自是不言而喻,我不贅述。我所想到的,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聚焦課堂”的時候,一定還要清楚,課堂不是獨立的,不能上一節課說一節課,那樣我們教學的這一條“線”就不能連線成行,沒有成行的“線”,那麼何以去建“立體的課程”呢?

以往工作中,聽課評課是常常要做的。現在想起來,包括我自己執教的課在內,我更多的思考的是:這樣的一課書,上得怎麼樣;哪裡好,有實效;哪裡不好,教學不到位……如此看來,我曾經的思考是有些侷限性了。不過,好在現在是清晰起來了,上一節課,評一節課,且不能就課論課,一定要做足“焦點”的功夫,讓“點”連“線”,用“線”建“課”(課程)。只有這樣的“聚焦課堂”,才是真正研究課堂,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突破。

景之五:命卷說

“一個合格老師的標準之一,是能夠命出一張合格的試卷。”聽到程院長說這句話,我趕緊把它記到了本上。我一直以為,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自己都拿不準自己所教的學科考試題有哪些型別,自己都不清楚課標中對自己所教學年級段的評價標準,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是那樣,這位教師肯定會有一種失落感,那就是累沒少受,但是卻成績不佳。

當然,這裡首先要指出來,這裡所說的教師要會“命卷”,並不是倡導應試教育;我們的素質教育也是要有評價的,而卷面評價也是評價的途徑之一。既是如此,那麼我們就不能迴避考什麼,如何考的問題。在鑽研教法學法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分一點心思過來,來看看我們平日裡所教給學生的,如何才能檢測出他們學的成效,這裡就涉及到了教師命卷。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師也是要學會命卷的,那就是從“要減負”的角度說。“題海戰術”作為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然被我們所杜絕;可是學生要考試,不做題不練習也是不行的。那麼做什麼題呢?這就要求教師動腦子了。倘若不加分析的見題就做,勢必會回到“題海”中去,是使不得的。因此教師必須是要研究教材,研究課標,要熟知評價的方式方法,從而給學生設計出最佳的練習方式,這樣的設計,不是侷限於一張試卷的設計,而是著眼於課標,著眼於課程的。記下了程院長的這句話,也開啟了一種教研的思維,開學在即,有待於落實吧。

景之六:何以為教師?

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徐文斌所長,在《教師學習與教師發展》的專題講座中對“教師”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他說:不學習無以成為教師,不發展也無以成為教師。他指出,教師要做視思考、學習成為習慣的人;這樣的人,學習就成為了生活。他還指出,教師要力求做視思考、學習為空氣的人;這樣的人,學習就成為了生命。

讀著徐院長的話,心中不免有些慨嘆:是啊,教學者首先應該是為學者。自己倘若都不能視學習為了,那麼何以去引導學生走進學習之門呢?試想這些年來,每每於導師侯老先生談話,總會激起心中渴學的願望;而每每見到侯老先生,又總是會深深的愧疚。原因很簡單,無論什麼時候去拜訪,總能見侯老師書桌上攤開著的書,總能見書旁的手稿。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抱怨:工作太忙;瑣事太多……然而,倘若如徐院長所說,視學習為生活、視學習為空氣,想必這些抱怨就將不復存在了吧。

都說人的成長是需要引領的,行走於江浙的求學路上,攜“景”賞“趣”,真是其樂也融融埃諸上數言,並不能綜合所有的感受,待閒暇下來的時候,再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