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3.04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需名師指路;名師指路———名師之路。三天的“名師之路”全國語文“學段融通,打通兒童成長通道”教學研討是短暫的,而留給我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一堂堂精彩紛呈,別開生面的觀摩課,讓我們再次領悟、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課堂讓我們看到了新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真”的自然美、生態美,使我受益匪淺,在此粗淺的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解讀文字理性迴歸

本次教學研討“聚焦核心素養,關注課改內涵”,圍繞各學段(國小、國中、高中)的不同教學側重點,緊扣“教什麼”和“怎麼教”展開研討觀摩。細細想來,“教什麼”是內容,“怎麼教”是形式,內容決定形式。我們的課堂之所以會把握不準教學的重難點,是因為對文字的解讀不到位,領會不了編者的意圖,對教材缺乏正確的理解,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深入。所以,今後我們要想上好一堂課,就應該正確的理解教材,領會課標的實質,因為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教什麼”和“怎樣教”。正如專家所說“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們要通過例子挖掘出經典背後的內涵所在!

二、語文課要簡單、平實、紮實

細細品味、回味專家的每一節課,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在輕鬆愉悅、自然和諧的教學環境中紮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在他們的課堂中語文教學已向“青草更青出漫溯”,已走向平實與質樸、紮實和簡單。王文麗老師的《月之故鄉》將孩子們的詩歌大門輕輕釦開,彰顯了語文學習的精神本質,注重學生通過文字獲得精神體驗,進而達到精神提升的目的,以一堂課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讓語文成為一種綜合性的學習。她的每一步教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細節都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學語文、用語文在課堂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包括寫作背景介紹的插入,音樂的渲染輔助,都是那麼的自然,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三、語文要關注言語本身

“你的言語所及即你的世界所抵”,“無拘無束寫,有章有法練”,“以我手寫我心,寫真話訴真情”,“文章要有新鮮感”,各種寫作方法的引領,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有了方向性,為今後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指名了方向,只有重視基礎,關注言語本身,才能讓孩子真正地學到語文、用到語文,真正做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之,感受頗多,學習讓我的精神和思想得以洗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很多東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體驗、總結、應用。要上好課,需要教師的真功夫。在今後的教學中向專家看齊,以專家為引領、輻射,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聚焦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嚴格要求自己!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2

帶著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著,今年7月20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XXX市“中國小教學名師論壇”培訓活動,培訓主要是圍繞“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髮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等內容展開。

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XXX市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臺。藉助這個平臺,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4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通過聆聽宋曉朋的“基於核心素養”時代的課堂轉型與高巨集娟老師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講座,我收穫頗豐。幾位專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例項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兩天的培訓學習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標,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是“勤於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聽了劉靜老師的《月之故鄉》的觀摩課,無論是老師還是五年級學生的表現,都讓我為之一振。她在課堂上用自己豐厚的人文底蘊去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與感染力,學習的幸福寫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告訴”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勵”學習熱情、“引領”處事方法、態度、價值觀以及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學,教師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火把,課堂中師生“教”與“學”的個性充分張揚,呈現出共生共長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在朗讀環節,在劉靜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朗讀融情於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每一位在場的聽眾,讓文章的思想感情與讀者產生了共鳴,也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這樣的課堂是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課堂;是自覺主動、活潑生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充滿著“愛”、洋溢著“情”、體驗著“樂”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與會教師嘖嘖稱讚?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教師的生活是平淡的',我接受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我更清楚:即使日子平淡,但行走的腳步不要停歇。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3

帶著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著,我很榮幸地參加了20xx年固始縣第X屆名師培訓學習。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縣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臺。藉助這個平臺,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10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等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專家進行講座。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聽了吳勝龍老師講的慕課微課教學法與課程設計,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衝擊著各學科的教學。在網路理論下知識突破,使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觀點,也將被基於新課程教學提出來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鄭曉邊老師的《教師職業生涯和幸福力》和王后雄老師的《成為卓越教師的十項修煉》,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相信本次培訓對自己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會有所幫助。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