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培訓總結7篇

才智咖 人氣:8.03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那麼如何避免教學總結最後成為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培訓總結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培訓總結7篇

教學培訓總結 篇1

20xx年底,通過遴選我很幸運被選為“天津市中國小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的第三期培訓班的學員。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按照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的規劃,通過教科院各位導師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學員們主動配合配合,深入學習,現已完成了研修學習學段、綜合培養學段的各項任務。通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系統、全面地瞭解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高中教育實施的基本規律和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樹立了科學的教學管理觀及教育教學觀,綜合素養和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關於自己教育思想、教學風格或管理特色的具體描述

本人1983年畢業於天津師專政史系歷史專業,分配進入靜海一中,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先後十一年擔任畢業班教學,二十四年任班主任。20xx年成為一名教學管理幹部,主持教務處工作。20xx年被評為天津市第八批特級教師。

我在教學一線的實踐中,能深入研究教材教法,針對歷史學科特點,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歷史教學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逐漸形成資訊結構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思維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設計每節課的課堂板書、每單元的知識線索,使紛紜複雜的歷史現象,變的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知識結構,起到減輕負擔,強化記憶的效果。通過反覆實踐,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資訊結構教學模式,並在《天津教育報》以《高中歷史課堂資訊結構教學模式的探索》為題目公開推介。在教學管理中,結合培訓工程的學習,我努力把學到的教育理論、實踐經驗應用到教學之中。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基礎,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都要服務服從於學生的發展,一切管理也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在學校制定規章制度,既體現出制度管理的嚴格要求,又體現出人文管理的真善美。在工作中關心去愛護每一位同事,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誠待人,重用賢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膽合理地使用人才,讓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得到鍛鍊,從而增長才幹,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大顯身手。通過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我們圓滿通過了天津市高中現代化達標驗收,20xx大學聯考再創佳績。

二、對照自我發展規劃,並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的情況

在培訓過程中,通過聆聽專家學者高屋建瓴、令人深省的講座報告,使我們接觸到最前沿、最新的理論和觀點,讓我們教學管理工作更具有內涵。通過走出去到基地校和教育發達地區先進校的學訪活動,使我們找到自身的差距,更明確趕超的方向。我在工作中注重加強和改進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定了《靜海一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綱要》、《骨幹教師培養暫行規定》、《學科帶頭人工作條例》、《學科質量責任人工作要求細則》等十幾項制度規範。建立教師業務檔案。以教師學期達標制,教學質量評估製為基本內容,以階段性成績為重點,將教師業績量化,構建教師評價體系。積極組織實施了“八功”、“八能力”教學基本功訓練工程,定期對教師的“八功”、“八能力”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每學年都組織一次人人蔘與的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培養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工作中積極推動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為抓手,積極開展課堂教學交流活動,探討切實可行的教研模式,逐步形成具有靜海一中特色校本教研模式。一是開展“備課組人人做課、教研組展示課、學校公開課、專家點評課”四層次課堂展示活動。二是“人人準備、週週研討、先新後老、最後集體定稿” 備課組周教研活動模式;三是“人人蔘與,確定模式,先說後講,逐層推薦,錄象研討”課堂交流評價教研模式。四是“主題研討、提煉規律,展示驗證、推優示範”專題教研模式。課堂教學交流研討活動已成為我校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式和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

三、個人其它發展和學習情況

身為業務領導,我努力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尤其是潛心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讓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在參加培訓的同時,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理論,從中吸取知識營養,增加幹好教學管理工作的底蘊,先後學習了《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做最好的教師》《教師如何做研究》等教育專業書籍,豐富自己的理論內涵。

參加了由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高階培訓活動,聽取多位專家的講座;20xx年7月,在青島參加了由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與中國教育資訊化雜誌社聯合主辦的“高效課堂、有效教學向優秀課堂的嬗變”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基礎教育高層研討會,聽取了11位專家的報告,受益匪淺。

20xx年5月,作為東道主我負責組織了天津山東兩地四校同課異構活動,以及天津市教研室組織政治學科觀摩課、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基地校研修、寶坻一中、楊村一中、天津市外國語學校、新華中學、復興中學、山東莘莘縣實驗中學來津學訪等一些列活動,並走出去到楊村一中、47中、大港一中進行了學訪聽課、教學交流。通過與兄弟學校的相互學習,我們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願望。

回顧近一年的時間裡的學習,我在取得收穫的同時,更在先進理論學習中、到先進校學訪過程中發現了自身在素質上和學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後,我會充分利用好“工程”培訓這一平臺,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將先進學校教學管理方法、專家學者理論觀點,運用到學校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推動學校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思想、有行為、有建樹的專家型校長。

教學培訓總結 篇2

1月11日,有幸到杭州參加為期四天的省第四屆中國小音樂教師合唱與指揮培訓,這次培訓請到了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吳靈芬教授和深圳中學優秀音樂教師劉梅老師。她們分別從合唱的教學方法、指揮法和自身的經歷作了生動而又深入的講授,讓每一位前往的老師都覺得不虛此行。合唱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大齊唱。合唱是指由許多人共同完成一首多聲部歌曲的演繹,合唱效果的好壞不單單取決於某個人的個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體的相互配合協作來共同完成,所以說合唱藝術的魅力在於它的強大影響力,它對人的影響不是臺上的那幾分鐘,而是臺下的長期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達成習慣的養成,它會導致人的行為模式的改變。長期的合唱訓練會使人學會安靜(有了安靜才能聽到要求)、傾聽(傾聽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合作(沒有合作聲音就做不到統一)、服從(自己做錯了就要按照正確的方向改正過來)、尊重(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分享(分享快樂分享失敗);還會使人的自律能力、理解能力、溝通能力、承受能力都會有所提高。但是這些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長期的訓練中做到的,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影響人在無聲無影中。

其實,合唱訓練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艱辛的過程。從這次培訓以及平時合唱排練中讓我感受到要做好學校合唱團這支隊伍,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注重組織工作。需要教師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對學生有影響力和親和力。劉梅老師說至少要保證每週4—6小時的訓練時間,我想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至少保證每週2次訓練時間。第二,要有計劃。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說有點象樣可以參加一些比賽。那麼這幾年的教學得有目標和重點。首先要注意聲音的統一訓練並伴隨氣息的訓練,再慢慢的給予和聲聽覺訓練,多聲部的合唱訓練,音準訓練和歌曲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合唱不是個人表現的舞臺,而是一個團體通力合作的結果。第三,要增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養高了,處理歌曲才會得心應手,聲部聽覺才會敏銳,才能訓練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隊。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吳靈芬老師的一句話:“手之妙用源於心之妙思!”在合唱與指揮藝術當中是這樣,其實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能做好!

教學培訓總結 篇3

為了認真落實“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案相關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全體教師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案的重要意義。露峰辦事處第四國小上窪學點於20××年秋季安裝了這套裝置。在裝置安裝、除錯、執行中成立上窪學點教學數字資源全覆蓋專案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志

具體責任:要抓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案實施及應用、裝置的維護。

一、教學點基本情況

xx學點地處xx。學校現有一至六年級6個教學班,共計307位學生,教師人數為13人,學校佔地面積約4餘畝。學校處於四個自然村之中、清靜優雅、交通比較便利,是教書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資源建設情況

結合我校的實際,按專案實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準備工作

1、合理選擇專案安裝位置,嚴格按照上級檔案精神,使用佈線安裝圖,安裝好強弱的佈線,規範安全用電設施。同時做好防塵、防盜措施。

2、選擇一間教室,作為數字資源接收室和教學應用專用教室。

(二)專案使用管理及應用

1、專案裝置屬於固定資產,學校建立完善專案裝置、驗收入庫、維護保管、資產處置等內部管理制度並具體措施,做到賬、物相符。同時,充分發揮學校管理人員的作用,妥善保管專案設施裝置,幫助專案教學點做好技術維護工作。

2、加強專案使用,我校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進行了合理的佈局、規範的施工、認真的實施。制定制度,配備專職教師進行管理,並對教師進行了使用培訓。讓老師懂得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案的政策背景和積極意義,感受到了國家對農村教學點的政策關懷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學點作業系統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裝置的組成、結構也有了大致瞭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教學學科中的應用數字資源。我校堅持每天利用數學資源進行教學,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並做好了記錄。

三、開展教師培訓

教學點數字資源專案裝置安裝到位後,積極響應教體局遠辦精神,把學校教師應用教學點數字資源,把學校教師應用教學點數字資源落到實處,組織並開展教學點數字資源應用培訓。

四、教學組織應用

根據上級檔案要求,把信心技術作為教育教學應用的主戰場,特別要把信心技術應用作為提高邊遠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徑。我校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要求如下:

1、任課老師在每一堂課中儘量使用專案,發揮它的優勢。

2、教師每上一節課認真填寫使用記錄。

3、實行“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資源共享,任課教師把所下資源運用到多媒體教學上,豐富教學課堂。

五、專案實施成果

1、教師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推動教育資訊化工作的發展,使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2、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課堂教學,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從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3、我校農村孩子通過遠端教育接收到的資訊,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也拉近與城市孩子先進教育的距離.

六、專案實施典型經驗

1、整合教學資源,推動教育資訊化工作的發展。整合IP教學資源和錄製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電視節目和教育部網站資訊廣播節目。

2、加大硬體投入,為我校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奠定了基礎。

3、政策激勵。通過業務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師學習,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業務考核成績記錄在業務檔案表中。

4、典型帶路。學校通過培養典型,以點帶面開展活動。這些老師很快成長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骨幹,通過他們的樣板作用帶動其他教師的進步。

5、每週要求教師至少上一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課,以課堂作為演練的舞臺強化實際操作技能,並擇優上公開課評比,以檢驗教師整合教育技術與實際教學中的水平。

七、存在的問題與今後打算

1、技術生疏。對運用教學點數字資源心有餘力不足,以至於敬而遠之,望而生畏。教學點教師有上了年紀的老師接觸電腦的時間少,接受比較慢,課堂教學幾乎不適用多媒體,只會最基本的開關機的操作,更不要說是下載資源和做課件了。

2、教師認識不到位,思想意識淡薄,墨守成規,改革創新的意識不夠,對新領域的經歷不足。受傳統教育思想以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已經習慣了“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課堂教學模式,認為只要讓學生記住書本知識,能應付考試就行了,沒有必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設計課堂教學和組織學生學習。

3、要充分認識“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案的意義,要利用資訊科技推動教學應用,解決教學點面臨的年齡偏大、師資水平不高的實際困難,變壓力為動力。

教學培訓總結 篇4

瑞雪紛飛送走了20xx年的最後一個夜晚,20xx年的新春氣息撲面而至。新一年的到來總是讓人充滿了新的希望,而過去的一年也讓緊張忙碌的人們充滿了無限的深思與懷念!

20xx年過去了,當人們回想這一年的時候,或許有著成就、或許有著欣喜、或許還有著些遺憾,但不管是什麼,只要我們認真付出了,就是收穫的一年。

20xx年是我們鞍山天使之翼孤獨症兒童培訓中心成長的一年,更是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了社會各界和業內人士及孤獨症兒童家庭的認可。

下面是在20xx年裡中心教學的一些情況總結

一、教學體系的完善:

在三元訓練體系的理論指導及框架下,完成了訓練課程種類、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標準、教學參考等內容的設計編寫,不同層次的教學參考教案總計500餘篇。

二、特色課的設定:

根據孩子和家長的實際需求,開設了語言溝通課、情境交往課、感知覺課、體育活動課、生態實踐活動等特色課程,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深受家長的好評。

三、拓展教學手段:

根據孤獨症兒童的特點,我們積極地探索更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訓練方法,將原始的教學模式進行拓展與改革,使孤獨症兒童的整體訓練效能最大化,中心完全實現了日常教學的多媒體化。

四、教學研究:

我們堅持每天進行教學研究,對每個孩子進行認真細緻的個案分析,力求做到個案訓練的科學化、系統化、針對性,爭取讓每個孩子早進步,快進步以及能持續進步。同時,加強所有老師的理論學習培訓,使之能理論聯絡實踐,中心每名教師都發展成為出色的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教師。

五、師資培訓

1.外出學習:在這一年裡機構數次外派老師去北京、深圳、南京進行學習深造,同時邀請周耿教授及唐山萬老師到鞍山為老師及家長做專業指導培訓,使我們的專業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

2.對外培訓:利用業餘時間為鞍山師範學院、哈爾濱星外寶貝、北京安華學校、海城、阜新、丹東鳳城等單位進行專業培訓,讓更多的兄弟機構掌握更加專業的訓練方法,讓更多的孤獨症兒童受益,得到同行的認可。

3.理念的發展:在眾多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得到了理念上的持續發展與整合,為機構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奠定了內在的動力。我們與周耿教授共同編著的《三元訓練課程體系的指導》一書己完成,即將出版。

4.技術研發:通過我們的總結和實踐,研發了適用於孤獨症兒童的情景思維模式卡片五十餘套,個訓教學相簿三千二百餘張圖片,實用教具十餘套。已投入教學實踐並得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使整個教學體系更加細節化、系統化、科學化。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硬體環境不足。因場地和室內外環境不夠理想,一些專業設施及大型裝置無法投入使用。因此,相關的專業性治療及一些好的訓練專案無法實施。

2.對外交流不足。雖然我們創造各種機會帶老師走出去學習,但因受機構發展中資金困難的限制,對外交流的次數和範圍與我們的理想還有差距。

在過去的一年中,聽過我們極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為了“孤獨的天使”,我們必須不斷地成長與努力。因為專業我們得以發展,因為發展我們更加專業。為了所有孤獨症的父母能露出笑容,我們全體老師仍將不懈地努力,將更加專業、專心、專注於教學訓練,在新的一年裡取得更突出的成績。

鞍山天使之翼孤獨症兒童培訓中心

教學培訓總結 篇5

為期三天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課程眨眼就結束了。可而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實踐才剛開始。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有幾個關鍵的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團隊任務(分小組學習),學生計劃課程任務進度,學生和老師共同制定考核標準。

我20xx年初走上講臺,當時年輕氣盛,講課時激情洋溢。每次課下來我的襯衣都溼透了。那時,使我知道了教師這個職業不僅是一個腦力勞動,還是一個體力勞動。一位老教授聽了我的課,走時留下了這樣一句話,“你對自己的專業和行業都很熟悉,對授課內容熟練,上課也很努力、投入”。我一直不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褒還是貶?那一學期是我上課最累的一段時間,但令人最難過的是,學生並沒有領受我的辛苦和努力,他們該逃課還逃課,該不聽還是不聽。我很失落。事隔六年,在這六年裡,我也不斷地對我的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嘗試,直到聽完這次培訓,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位老教授的話。“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課程開啟我的思維,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教學可以這樣有趣、多樣和充滿希望。老師們不是講授給我們的,而是引導我們在做一項一項任務中體會和掌握這些教學方法。

在過去的教學中,老師總是想盡千方百計地把知識梳理得系統、條理,設法把複雜的內容講得通俗,以便於學生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尤其把重點放在了PPT的製作上,一直認為PPT才是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的落腳點在一個“講”字。老師扮演的是主角的角色。明知這種教法不理想,卻苦於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來改進。

通過這次培訓,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深切認識到,應該把講的心思用在讓學生“學”上。在教學方法上,要將“教、學、做”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枯燥的課堂變為有趣的實用的學習場所;以教學內容為主線,同時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即不僅給他們生存的基本能力,還要給予生存得更好的能力。教師扮演的是導演的角色。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如何變更現有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使我們能遵循新教材的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專案教學為主體的思想,實實在在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學習研究,本次學習的七種專業教學法的培訓,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所倡導的行動導向教學的理念。

本次培訓講師嚴謹的工作作風,幽默、風趣的談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聽取的報告講概念的東西比較多,而這次培訓比較直觀,而且每個教學法都是我們親自體驗,在角色不斷轉換中體驗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上課風格,在這裡總結了所得到的一些啟示和感受,最深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轉換教學理念。課程以實際事例講解,感染學員,親和力非常強,課堂調動能力強,每節課都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學員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每個學員的積極性都能調動起來。這些方法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教育的老師更應該要有以行動為導向的教育認識,我們要更加重視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內容,要更加重視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要更加重視怎樣學,而不是學什麼。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老師講,學生聽,我們以前講課,關注更多的是我們本身的上課內容,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強調教學方法。職業教育強調“教什麼”、“怎麼教”,通過學習,幫助我們理清了如何在課堂上靈活運用七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原則上學生應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實在出現困難時也可與老師商量,老師應指導他如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或結果,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

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以前強調更多的是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忽略了學生的角色轉變,學生不僅僅接受知識,更重要是要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方法能力、學習能力、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最為重要。上課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社會對本專業的實際能力需求去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資訊量和難度不宜過大,要邊學邊做,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課堂上大量採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引進和學習的,因為可以有效地改變我們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被動和綜合能力差的問題。但對我們教師來說,卻是個嚴峻的考驗,不僅要求我們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教育學和專業教學法的相關知識以及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

培訓結束了,而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實踐才剛開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繼續實踐和探索。如果每位教師都能加入到“行動導向教學”的行列來,並堅持不懈地嘗試和完善下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教育教學將會收到更加喜人的成果。我們不在抱怨學生的基礎,而學生也不在埋怨講授的內容枯燥而無用。

教學培訓總結 篇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社會與教育發展的需求

在基礎教育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巨集偉目標的關鍵。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學習化的時代,“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社會的發展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對我們中學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教學則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是主要實施者。

2、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學習的需求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與之對應的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從而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學校與教師長期以來十分關注的課題。在不同的教育發展時期,有效教學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以往主要針對的是教學中存在的以本為本的備課,滿堂灌的教學,單一的、簡單化的教學方式,簡單化的練習,學生追求唯一正確的標準等問題。在新課程改革中,由於對新理念理解貫徹不清,又出現了諸如滿堂問的對話,情境表面化,活動形式化,三維目標把握不準,淺層次的學科活動教學等問題。為此,我們倡導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現在更有效的教學。”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解決在教學中產生的問題,對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師專業技術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學校發展的需求

我校的辦學宗旨是“追求優質,實現主動發展”,多年來在社會與家長中樹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教學上貫徹“以人為本,張揚個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會學習,獲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理念,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隨著課改的深入,一些實踐中的問題也逐漸清晰地暴露出來,

如:由於是新教材,教師在沒有形成系統經驗以前,缺少對整個教材整體的把握,理解不透,不知道這一課教學內容在整個一冊教材體系中處於什麼地位,那麼往往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很模糊的。

如:為體現教學中學生的探究過程,老師們都喜歡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增加“質疑環節”,特別是遇到有人來聽課,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過程的“有的放矢”。然而,在隨堂聽課過程中發 ,教師對於這一環節沒有精心設計,學生的提問顯然是明知故問,只是為了迎合老師的思路,討得老師歡心而已,實際並沒有多大的效果,為質疑而質疑流於形式。

又如:現在的許多教師雖然注意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廣泛參與,但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的問題都要在小組裡討論。結果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要麼講閒話,要麼無精打采的保持沉默;當然也有一些同疑難是學生通過個體學習無法解決的,的確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問題一出現,教師卻沒有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而是立即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解疑。這種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體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無意中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讀書、自我感悟、獨立探究的機會。

隨著課改的深入,面對各方面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急需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徑的系統研究。這一課題,為我校教學工作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機遇。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對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追求教學過程的優質化、教學原則的科學化、教學方法的有效化、教學評估的規範化的課堂教學高效益的目標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課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述評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研究近現代的教學論,我們發現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有效教學”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關注主題。

從誇美紐斯開始,“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大規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將理想寄託在“班級教學”中,努力“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繼誇美紐

斯之後,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直接對“普通教育學”提出有效教學的追求。所謂“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運用”,教師憑藉這種“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教學的方法和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赫爾巴特設計了“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四個形式階段的“普通”教學過程,後來被他的學生補充、調整為“預備——提高——聯想——總括——應用”的“五段教授法”。其後經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加工改造為“組織教學——檢查作業——引入新課程——講授新教材——鞏固複習——佈置作業”的六段教學法,從而形成了追求“教學規模”的有效教學傳統。研讀這一段教學論的發展史,我們認為,誇美紐斯之後的赫爾巴特、凱洛夫等人以及整個現代教學論研究,無不在為“如何在班級教學中有效教學”而努力。

20世紀中後期,隨著科學主義、建構主義和多元智慧理論等多種教育派別與教育思想的相繼湧現,有效教學逐漸走出具體的“教學模式”而進入“教學設計”的道路。現代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調“設計意識”和“反思意識”,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援下展開“教學設計”,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倡導以科學的名義和“人本”的名義理解人。

在我國,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有效教學”的理念也得到介紹,一些有效教學的相關研究逐步展開。通過對資料的學習、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國外的有效教學研究開展時間比較長,國內關於“有效教學”的研究剛剛起步,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正在積累中。

2、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以往研究是多以學生在階段學習後的考試成績為唯一教學目標,以單一的知識掌握來衡量教學的有效與否。本課題的研究是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關注教師的課堂所有行為(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的組織、教學評價等等)是否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與以往從教師層面進行的研究相比較,本課題的研究是在師生之間尋找協調,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身心特點研究入手,創設課堂民主氛圍和教師對課堂紀律控制的統一,啟用師生雙方的創造性,使個別學生、全體學生都有所發展。以新課程理念為本課題的研究指導思想,以學習者為中心,探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方面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三、課題界定與支撐理論

1、課題界定:

“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有效”,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教學”包含三個基本要素:(1)有效果:教學活動結果要與預期的教學總目標相一致,體現教學的目標達成性;(2)有效率:師生雙方為實現教育目標而投入的時間、精力及各種教育資源,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包括學生知識、技能得到增長,身心素質得以進步、成熟,個性成長,創造力獲得培養以及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學目標要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較高。“策略”是指為有效達到目標而採取的程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解決教學問題的程式性方法和教學操作手段。包括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評價策略。

2、支撐性理論

(1)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

有效教學是在研究學生學習過程的基礎上,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達到情感與認知的統一,包括分析智慧、發散性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統一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知識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強調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師生是建構知識過程的合作者,從這些新的視角出發,開發新的教學方法。

(3)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外還有其他七種智力,每個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個體。其觀念的核心在於認真地對待個別差異,教師在教學中對具有不同智力特點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要求,那麼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整體構想、研究目標

1、整體構想

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研究的知識背景,以學習者為中心,探索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進步和發展的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2、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調查分析影響中國小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並更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樹立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樹立課堂教學反饋矯正意識,樹立課堂教學的情感意識,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師開成有效性反思的習慣與能力。

通過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模式,優化師生關係,優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優化學習心理,優化學習習慣。

通過課題的研究,建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評估標準,努力使評估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從“重教”轉向“重學”,從“形式”轉向“效果”;努力使評估手段客觀、準確、科學,真正成為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五、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開,力求在“點”上深入探究。子課題擬定如下:

1.高中化學有效教學設計策略的研究

2.高中化學有效教學關鍵行為的研究

3.高中化學專題有效教學的研究

課題研究方法

幫助教師通過對教學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改進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綜合運用文獻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和敘事研究法。課題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同時指導、提升實踐。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研究方法

本課題屬於應用研究的範疇,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課題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同時通過學

教學培訓總結 篇7

數學組——微課程應用與實踐的思考

伴隨著啟動儀式時激動不已的心情,數學組的教師們打開了課程模組。首先,按照要求,全體教師上傳了自己的《任務單》;然後,大家紛紛開始投入到各自的研修學習中,全組成員共同研討,收穫知識。高二數學組全體老師們收看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周飛的《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收穫很多,當然也有不少對自身和當下教育的思考。

語文組——科技改變教學

在學校的啟動儀式結束後,語文組全體老師積極行動,教研組長邴老師召開研修學習會議,帶領大家圍繞“技術改變教學”這一主題,針對“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的學習套餐,從研修計劃、課程選擇、疑難問題等方面進行討論,群策群力。會後,各位老師紛紛制定自己的任務清單,認真上研修視訊等資料,廣泛討論疑難問題,整個教研組的培訓高效而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炎炎夏日,身懷六甲的隋有瑜老師依然準時參加研習培訓,從早至晚全程認真參與。

今年研修主題較往年更注重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期待今年的遠端研修在更新我們的理念的同時,能真正為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帶來技術的革新。

英語組——研修中收穫提升

20xx年山東省高中教師暑期遠端研修的序幕今天正式拉開,圍繞著“微課程的設計與運用”這一主題,藉助研修平臺和網路課程,我們將開始為期5天的遠端研修。在上午的青島三中遠端研修啟動儀式上,學校領導對去年的研修情況進行了回顧與點評,同時也給大家提出了本次研修的要求,鼓勵每位教師在高質量的完成一名合格學員必須的作業之外,力爭發表更優質的文章、隨筆、深入進行研討,力爭每一名學員在遠端研修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大的提升。

政治組——交流、思考、提升

經過研修第一天的學習,我們首先明確了這次研修的任務和目標,並學習了作為學員的學習要求,明確了合格學員的基本要求和優秀學員的評價標準,從而激勵每位學員在動手操作上和對待作業態度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要求。通過第一天的認真學習,我們每位學員很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各項任務。還有的老師已經通過結合日常的教學發表了自己的感言。

歷史組——研修讓我們更自信

本次研修圍繞微課程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展開,對於指導實際教學有很大幫助,因此,從研修開始前的選課階段,我校歷史組的全體教師便給予了高度重視,對每一項選課內容都進行了認真對比和討論。研修開始後,在研修組長隋芳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體組員針對當天的研修內容進行了集體討論,大家對於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次研修促進教育教學技能的提高,如何認識微課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普遍認為,本次的研修主題與國際接軌,既有助於更新教師們的教育理念,又符合我國現行的新課程標準要求,貼近教學,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

物理組——更新理念,變革技術

一年一度的暑期培訓又開始了,今年的培訓與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今年的培訓更有實效,更具體,更多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課。物理組全體成員積極參加學習、研討以及集體觀看培訓視訊。在集體學習之後又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研討。

綜合組——遠端研修,夏日逐夢

一年一度的“盛事”——遠端研修,如約而至。綜合組的全體老師投入到了這個修煉和提升自己的研修學習當中去。張海紅老師在任務單裡提到了這兩點:“一是如何讓學生真切感受、理解教師期待給予的情境;二是學會製作高質量的微課程,掌握獲取多媒體資源等的能力。”樊勇老師在任務單裡提到了“我希望能夠藉助技術應用,解決學生的層次化問題”。王麗老師提到了“在製作微視訊和設計微課程時,如何更好的做到Creativity(創新), Innovation(創意), and Change(變革)。崔麗娟老師提到了” 屏錄軟體以前我使用的是屏錄專家,但屏錄專家存在螢幕固定、解析度、格式轉換、丟幀等問題,一直很想嘗試一下其它軟體的使用,這次我選擇camtasia軟體的學習,希望學習到更好的操作技能與技巧。孫少軼老師提到了“通過微課程,以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等服務於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貼近社會,聯絡生活,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TAGS:培訓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