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屢碰壁 3昭通大學生稱遇“地域歧視”

才智咖 人氣:6.57K

“我們來昆明快3個月了,錢也快用完了,為什麼到現在都找不到工作?是不是隻有去幹壞事……”7月28日上午,都市時報熱線接到一位讀者打來的電話。電話中,他自稱是昭通人,與2名同是來自昭通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已經長達3個月沒有找到工作。他認為找工作碰壁的原因是受到了“地域歧視”。

求職屢碰壁 3昭通大學生稱遇“地域歧視”

心理專家對此表示,找工作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應抱著“惡狠狠”的心態去找工作。多位高校就業指導老師和已經就業的昭通籍畢業生也表示,只要有良好的心態,掌握了正確推銷自己的方法,工作是不難找的。

3昭通大學生輾轉粵滇求職

24歲的小周來自雲南昭通,於今年6月從重慶某學院網路技術專業畢業,順利地拿到了本科畢業證書。小周家境比較貧窮,曾經輟學一次,後來貸款2萬多元才讀完4年大學。一畢業,小周就想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一方面償還債務,一方面為父母減輕壓力。

聽說沿海一帶工資比較高,機會也多,小周就約上2名同樣來自昭通的同學,拿上畢業證書前往廣東東莞。到廣東後,3名滿懷希望的大學生將目光放在一些大型企業上。然而10多天過去了,3人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無奈之下,他們坐火車來到昆明。

到昆明後,3人又約上了5名同學在各大人才市場求職。不久,其他5名同學順利地找到了工作,而小周等人2個月間應聘了20多次,仍然沒有一家企業願意招收他們,理由都是“你們沒有工作經驗”、“崗位已滿”等。他們還嘗試過單獨出去找工作,結果仍然以失敗告終。其中最令小周他們生氣的是,有一個企業的招聘人員在看過他們的身份證後,竟稱“昭通的,我們不收”。

這下,小周想不通了。他氣憤地說:“經驗是在工作中慢慢總結出來的,只要有了工作,經驗自然就會有;崗位已滿也是藉口,如果崗位真的滿了,那些公司為什麼還到人才市場招人呢?而赤裸裸地說‘不要昭通人’的公司,更是把我們看成了壞人。”

“我們感覺被社會拋棄了”

小周說,他去年暑假期間曾在貴陽當過業務員,還帶著幾個人一起跑業務,工作得心應手。但他現在卻失去了用武之地,招聘人員根本不相信他有過這種經歷。為了找工作,他近3個月來已經花了3000餘元。現在3個人身上只剩下170元錢了。他們在關上一小旅館裡開了一個單間,擠在一張床上睡,以方便麵充飢。每天15元的房租則由3個人分攤。

“我們目前只能這樣過了,雖然知道家境困難,還是得厚著臉皮向父母要錢。”小周說,他們3個人都向家裡打了電話,每個人都要了500元的“找工作經費”,只是一時還沒有寄過來。倘若那500元用完時他們還沒有找到工作,只好放棄了。

“我們在昆明沒有親戚,沒有熟人,更沒有朋友,只要有工作,我們都願意做!”小周介紹,他們多次碰壁後,已經放棄了“專業對口”的想法,只想找到一個能夠填飽肚子的工作。然而,這一切彷彿都與他們3人無緣。想到辛勞的父母,3個年輕人非常難受。他們認為,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來自昭通,受到了“地域歧視”。

“說句實話,我們真有一種被社會拋棄了的感覺。如果還找不到工作,我們就出去幹壞事!”小周情緒激動地說,他們3人曾經合謀過“幹壞事”的整個過程,而且他們認為這是“被逼的'”。但當他們想到家中的父母時,又暫時打消了“幹壞事”的念頭。

心理專家

“惡狠狠”的心理是找不到工作的

雲南心理學會諮詢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朱藝新介紹,大學生就業的關鍵是要調整好心態,不能有“我讀完大學了,就要有工作;有工作了,就要獲得高薪報酬;如果社會不滿足給我工作的要求,我就沒飯吃,就得去幹壞事”這種單一的、“惡狠狠”的邏輯思維方式,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下自己找工作失敗的原因。

朱藝新說,其實找工作完全是一個心態問題。就普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遇到困難和挫折所表現出來的神情都是很慌亂的。比如小周現在的心態,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是,錢用完了,沒有找到工作,沒有地方吃飯,還揹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他急著尋找一份工作,所以對任何一次招聘都非常看重,狀態自然就變成了“我是大學生,我很需要這份工作,你有崗位就趕緊給我吧”。

但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招收的這個人是否有團隊精神,是否能在關鍵時刻犧牲一些個人利益,是否能給單位創收,是否能利用這個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專長為單位謀利益,是否有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和工作態度。“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和家人都不在意,那麼他如何能把工作做好?”

“找工作時只要會推銷自己,讓招聘方覺得這個人確實有實力,給人的第一印象較好,地域歧視應該是不存在的。”朱藝新說,人與人之間不可能一見面就信任,信任是在長期交往中獲得的寶貴情感。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應該儘量從挫折中尋找教訓。倘若真正有地域歧視的話,就不僅僅是昭通,各個地方都有一些幹過壞事的人,如果將這個理由當成報復社會的想法,那麼只會給自己增添焦慮,表現出又急、又氣和惡狠狠的狀態。

“遇到挫折時,要正確面對實際困難。要吃好飯、睡好覺,好好調整幾天,養足精神,調節好身體,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只要放下了眼前的‘被迫’,工作自然就會找到!”朱藝新說。

記者調查

勤勞工作 發現機遇

昭通小夥昆明當經理

一位資深媒體工作人士介紹,昆明是一個多元化城市,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在昆工作,涉足昆明的各行各業。倘若真有地域歧視,不應該只是昭通人。

來自昭通市大關縣的張志成,目前是昆明某旅行社的部門經理,在昆14年,以前曾幫人開過車,做過小生意,後來通過慢慢發展,終於做到了部門經理,並找了個昆明媳婦。張志成說:“任何人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都是一樣的,沒有熟人,沒有人引見,只能靠自己慢慢打拼。”

“找工作首先要先穩定下來,不管什麼工作,只要能吃飽飯,先幹著再說。即使心中有目標,也只能一步一步來。”張志成說,當初他來昆明的時候,隻身一人,租了一間出租屋,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再慢慢地找工作。原本他想當導遊,但跑了幾家旅行社都沒成功。之後看見某單位招駕駛員,他就先去應聘,開了整整3年的車。後來,聽一個同事說某旅行社招工作人員,張志成馬上前去應聘,先從一般辦公室工作人員做起,逐漸做到了部門經理。

“我來昆明的時候身上才幾百塊錢,除去一個月的房租,只夠生活費。”張志成回憶說,一找到工作,他心裡就踏實了。錢還沒用完,單位就發工資了,自己也算是立下了足。

同時,記者瞭解到,在昆明很多大中型企業,外來務工人員佔了其中很大的比例,大多不存在歧視外地人的現象。位於黃土坡的一家造紙廠連老闆都是外地人,員工中也有大部分來自昭通。在正昌水果批發市場,很多搬運工都是來自昭通,他們在一起工作,互相幫助,相互關心,工作順心,收入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