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士求職一年終有著落

才智咖 人氣:2.09W

●一直以為學習成績代表一切的她,發覺自己連簡歷都不會寫。

名校碩士求職一年終有著落

●求職一年,工作最終塵埃落定,然而她發現起關鍵作用的只是一個家庭地址。

●一位名校碩士畢業生在求職路上所遭遇的一切,或許能給許許多多仍為工作奔波的人們以啟示。

穿上碩士服的那一刻,從一所在京著名的“985”院校畢業,哲學專業碩士生、北京女孩楊筱逸,如釋重負。

“本科‘211’”、“碩士‘985’”、“北京本地人”、“研究生”,甚至畢業於北京市東城區知名高中,楊筱逸的求職標籤幾近完美,她以為這是一個堅固的“整體實力”,但是,求職一年她發現,“真的不知道哪個能幫助你,”。最終工作塵埃落定,她卻說,“起關鍵作用的只是一個家庭地址,這麼微不足道‘一磚一瓦’。”

同學有的卻沒有她這般幸運,還有16人沒有著落。“53名畢業生,3人出國深造,10人讀博,24人簽約,16人待就業”這是這所985院校哲學院院長告訴學生們的就業情況。

不會寫簡歷的名校碩士

簡歷上要有好看的照片,要有生源地和戶籍地、家庭資訊,甚至高中學歷,一直以為學習成績代表一切的她發覺自己連簡歷都不會寫

“11月,我剛知道,自己找工作的思路有點問題。”在所有人眼裡,楊筱逸是個當之無愧的好孩子,本科畢業於在京的農林類211工程院校,專業是數學,當時正巧有個保研機會,成績優異的她順利進入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985”院校讀研,專業是邏輯學。

剛入研三的楊筱逸,以為“找工作是下半年的事情。”剛緩過勁兒來,很多心儀的單位已經筆試結束了。

楊筱逸的碩士同學的處境,並不比她好到哪裡,她所有的同學都參加了公務員考試,為了提高“命中率”,這些名校的碩士生們,報考的`全部都是縣城裡的街道辦和鄉鎮,甚至還有人花了上萬元報輔導班,但是最終依舊鎩羽而歸。

楊筱逸不得不去找她那些沒有考研,本科畢業後已經工作三年的同學尋求幫助,這是她僅有的“關係網”,有經驗的同學們告訴她,“要關注那些在普通校上釋出的資訊,你和普通校學生競爭,才有優勢可言,投要求本科生以上的職位。而不是投只要碩士生的。”

她把自己辛苦做好的簡歷交給了同學,希望幫助她多投幾個單位,被同學“痛批”了一頓。“所有的情況要儘量寫在一張紙上,招聘方沒功夫看那麼多頁,簡歷上要有照片,長相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要有生源地和戶籍地、家庭資訊,這才是你的優勢,要有高中學歷,招聘方查北京生源的學歷能查到高中去……”這些東西都是楊筱逸第一次聽說,“人家招聘方一天看幾百上千封郵件,檔名不能是‘簡歷’,要寫上名字,否則下載後會被無數個叫‘簡歷’的檔案自動覆蓋。”

楊筱逸改了好幾次簡歷,才算“合格”。她按照同學的經驗,把所有可能招哲學專業的單位都列了一個表格,記下單位的網站,然後每天上網海投。這樣的投法倒是幫她爭取到了不少筆試的機會,但往往筆試面試之後卻音訊全無。

從小到大,家長老師總是教育楊筱逸只要好好學習就有好的將來,但是當畢業時,學習成績很好的她卻發現連簡歷都寫不好。

在自己的家找不到工作

“你一個北京孩子,還怕什麼?”頂著北京本地人的光環,她發現,自己身邊的外地同學,大不了還可以回老家,自己沒有任何退路可言

“你一個北京孩子,還怕什麼?”找不到工作的楊筱逸頂著北京本地人的光環,2013年1月,她尋求老師的幫助時卻得到這樣一句話。

到了年底,楊筱逸和她的同學們,都感覺到這一屆畢業生和往年不一樣,往年此時都會有人簽約,但今年卻毫無動靜,但是從學校到學院,她們並沒有得到多少幫助。“學院就組織過一次講座……”。

“在親朋好友眼裡,我是個學習特別好的女孩,如果我最後連份工作都沒有,大家會怎麼看我?”還有一點是,楊筱逸發現,自己身邊的外地同學,大不了還可以回老家,北京土生土長的她沒有任何退路可言,“一個曾經在擁有200萬人口的區裡考前200名的學生,卻在自己的家鄉找不到工作。”楊筱逸覺得這個笑話真的很冷。

有人點撥她,找工作免不了要“拼爹”,但是出身普通人家的楊筱逸只能靠自己。

為了讓自己的簡歷“豐富”起來,楊筱逸四處尋找實習單位。甚至去了專業並不對口的新聞單位,為了能夠在報社發一篇文章以便求職,“實習生”楊筱逸在數九寒天,跟著賣菜農民工的車去了南五環外的城中村……

“文科就業面太窄了,而且收入低”,“許多文科單位能解決戶口,外地生源爭著去,所以競爭更加慘烈。”楊筱逸的好朋友告訴她,“女生更是劣勢。”為了找到工作,楊筱逸的身段“不斷放低”,最開始只投中直系統的事業單位和央企,後來開始投地方事業單位和國企,最後連民企的機會也不放過。

2013年1月6日,北京市“畢業研究生專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招聘會”,數萬人參加。“那天國展裡全是人,我見著個單位就把簡歷放下去……”

到今年3月,楊筱逸還沒有得到任何單位的錄用意向,她的同學們也是如此。許多女研究生選擇了消極等待,但也有不少人繼續四處“碰壁”。

上班每天往返50公里

她家的地址離招聘人員家並不遠,所以招聘者對她有印象,翻出了她的簡歷,如同學所說,看似最沒有用的地址資訊,恰恰幫了她

“3月,我找到工作了,今天就簽約,一年裡最開心的日子。”楊筱逸的簽約物件是位於北京朝陽區五元橋附近的一家從事工業類的地方國企,職位是做文化創意產業。當時,這家公司參加了研究生專場招聘會,不過招聘崗位都是工科崗位,好心的招聘人員,破例收下了楊筱逸的簡歷,告訴她如果公司再補招文科生,會第一時間通知她。

讓這家企業的招聘人員能夠在幾個月後還想起她,打電話給她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她家的地址離招聘人員家並不遠,所以招聘者對她有印象,翻出了她的簡歷。

如同學所說,看似最沒有用的地址資訊,恰恰是幫助她的最後稻草。

簽約完成後,楊筱逸興奮得到處打電話報喜,她斷然回絕拖一拖的建議,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奔波了大半年,得到一份工作多麼不容易。

楊筱逸家住在通州,從通州到五元橋附近的單位,每天往返將近50公里,要奔波將近四個小時。每天早高峰,名校碩士成為地鐵一號線上百萬人次通勤者中的普通一員,在四惠東站她擠不上去,在悶熱的車站裡望著滿載的地鐵欲哭無淚。

楊筱逸清楚,讓自己加分的主要是自己是北京生源,不用幫著解決戶口,提供宿舍,就業面也廣了不少。而她同宿舍的三名外地同學,一人因未找到工作而讀博,一人因未在京找到工作選擇回老家創業,唯一一名找到工作的外地同學,去了北京遠郊的一所中學當政治老師,不少同學都後悔當年讀研,也後悔學了文科。

“在我本科畢業那年,許多崗位連普通學校的本科生都能順利得到。”楊筱逸說,2010年畢業的中學同學,如今年收入能達到十幾萬,儘管那時他們的成績並不如楊筱逸好。

記者也找到了2010年時,這所985高校哲學院的就業情況,當年該院非定向本科生畢業33人,找到工作者6人,單位分別是中海油、央視、南方電網等,出國5人,國內讀研12人,創業5人,自由職業2人,繼續考研3人。出國讀研或在國內讀研者,大多在今年畢業。從2010年以後,在這所學院的網站上就再也找不到就業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