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繞口令的作文3篇

才智咖 人氣:1.7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繞口令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繞口令的作文3篇

繞口令的作文 篇1

瞧!我們正進行中國傳統的語言遊戲——繞口令呢!這時候來,你還沒來晚,我們4位賽手正在臺下“磨嘴皮”呢,請就位吧,比賽即將開始了。

“大哥有大鍋,二哥有……”我們正在訓練當中,聽我身邊的同學們讀繞口令時的速度,我心裡不禁涼了一大截:我怎麼比得過她們?哎,隨機應變吧。時間說快就快一會兒就晃到了比賽時間。李同學先上,她口齒伶俐贏得了下面觀眾的一片掌聲。這還不算,我的同桌才強呢!她一點也不緊張,信心十足地走上臺去,面對我們的幾雙眼睛,她毫不手忙腳亂而且聲音響亮,每一個字都十分清楚,沒有半點含糊,就如一盆水,一倒就完,驚訝的讓我張嘴閉不住,同學們更是議論紛紛。

輪到我上臺了,我一跨上臺,心就怦怦直跳,同學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我。我已經上了臺也只能硬著頭皮讀了下去,前段讀的還好但後段卻因過度緊張而結結巴巴,頭一點一點的,總算是把繞口令“點”完了,雖然我讀的很爛但卻仍得到了掌聲的鼓勵。在冰涼的空調下,我都感到有一股火往臉上竄,在那個時候,我的臉一定像在一個雪白的北極有著殷血般紅的紅富士蘋果一般吧。下臺了,我心上懸石總算是掉下了,我的表演可真不堪啊!

這次的'繞口令賽可真精彩啊,不僅讓我知道了繞口令的傳統,還可以參加這麼有趣的比賽,雖然輸了,但我下次一定會努力,克服緊張的心理,讓下次的冠軍十拿九穩!

繞口令的作文 篇2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這是同學們很常見的一個繞口令,當然這只是一個小例子,像這樣的繞口令還有千千萬萬個。這不,這幾天我們也要舉行一個繞口令大賽:前幾天,老師步置了一項作業:查詢繞口令,並讀熟背誦。星期四組織繞口令大賽,看誰說得好。自從老師宣佈了這件事以後,同學們下課都不想玩了,全部留在班裡背繞口令,進行練習。

時間飛馳,一眨眼地功夫,星期四到了。同學們各個興奮不已,同時有的同學很緊張,因為他怕自己上臺時發揮不好。有的同學很自信胸有成竹。但是他們只要有一點時間都會用在練習上,都想在大賽上一顯身手。他們一個個都期待著趕快上課……

“叮鈴”上課了,老師面帶笑容地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了五個醒目的大字“繞口令大賽”轉過身來用清脆的嗓音說:“今天我們就舉行繞口令大賽。”臺下一片歡呼,接著老師又說:“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從第一排開始,第一個同學先說,如果他說不好,他們組就停一次。看哪一組先說完,就算哪一組贏。”然後老師就把四列的同學分成四組,選了三個裁判。

一開始就是張琪來了一個開堂彩,她的樣子胸有成竹,好像一張嘴就有一串串字串起來一起湧出來。接著又有幾個同學來展示個同學自己的嘴皮子多麼快……不多久到我了,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為同學們說了一首踢毽子,只聽臺下一片掌聲,我非常高興,因為我是開賽以來第一個收到掌聲的,所以我很高興。有好的,當然也有差一點的。這不,該董家亮說了,他平時說我們說不上來的繞口令“喇叭和塔嘛”從他嘴裡說出來就和平常說話沒什麼兩樣。同學們都在期待著聽一聽董家亮的繞口令,為他好好鼓鼓掌,可是讓人亦想不到的是,到了他說時,他說的時候非常磕巴,臉脹的通紅,一滴滴冷汗從額頭裡面擠了出來,甚至兩隻手都在發抖。同學們心裡是多麼著急呀!恨不得把剩下的話都幫他說了,同時心裡也在暗暗地鼓勵他:彆著急,慢慢來。經過裁判的申核,我們組大獲全勝,只聽我們組“耶”的一聲就尖叫起來。別的組有人在說:有本事咱們單挑!

我們期待著再舉行一次類似的大賽。

繞口令的作文 篇3

你會念繞口令嗎?念得流暢嗎?我今天才開始學著念。

我先選了一則簡單的: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我心想:這個不難,千萬別讀錯!我的舌頭繞來繞去的,就像跑100米一樣,很輕鬆就過關了。

我又選了一則難度大一點的:八百標兵奔北坡,北坡炮兵並排跑......我放慢速度,在嘴脣上使了一些力氣,一個詞一個詞連線著讀,勻速前進。一不小心,把一個字讀落了,就像一排長長的隊伍,每一個人都排得很好,在某個位置上卻差了一個人。

我又重新練習了一次,這回可別再讀錯了。到了上次讀錯的地方,我死死地盯著大螢幕,舌頭一伸一縮,上脣與下脣一碰一離就通過了。呀!通過這道坎了!我在心裡暗暗地歡呼起來。真是樂極生悲,在下一句時,我竟然又讀錯了,同學們鬨堂大笑起來。沒事,沒事,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

我死死地盯著每一個字,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大聲而響亮地讀出來,可是,這則繞口令實在太難了,我的大腦控制不了我的舌頭,我還是讀錯了一個詞。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我第一次練習繞口令,等以後讀多了,便會讀好一些的。

學念繞口令,磕磕絆絆的,讓舌頭練了好一會兒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