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扶貧工作日誌

才智咖 人氣:1.3W

農村有一些特困群體需要黨和政府的幫助和救助,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完善和加強民政救助工作,是為這些特困百姓撐起的一片更美的天。以下是要給大家介紹的駐村扶貧工作日誌,歡迎各位的參考!

駐村扶貧工作日誌

駐村扶貧工作日誌【1】

“扶貧開發工作中,我們付出了各方面的艱辛和努力,但是我們也獲得很多東西,獲得快樂、獲得友誼、獲得能力、獲得經驗等,是我們人生閱歷中主要的一筆。”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劉伊曼 | 廣州從化報道

如果站在文藝批評的角度,劉佳強的“詩歌”實在算不上是詩歌。他的創作基本上就是把會議紀要一樣的文字配上感嘆詞分行排列出來,很難判斷究竟是學生腔,還是檔案體。

就像這類:

解決住房難問題,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

走訪慰問貧困戶,帶去政府關懷,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

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

這都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晶啊!

……

儘管文學功底不算深厚,但是學生會主席出身,當過廣州市優秀青年團幹部的熱血青年劉佳強,卻總是在奮筆疾書,激情洋溢地寫作,並且敢於把他的詩歌、散文、“三句半”等等作品發表到印數400份,抄送廣州市各扶貧單位的《扶貧簡報》上。

在跟結對幫扶的貧困戶面對面交流的時候,他時常也扭轉不過來這種語言風格,冒出一句:“我們盡力幫忙,你們也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聽得老農一愣一愣的。

這個稚氣未脫的大男孩是國企上市公司、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派駐從化市鰲頭鎮嶺南村的扶貧幹部。

從2011年3月8日到現在,他已經當了半年“知青”。

“80後”的寫作狂

劉佳強,生於1982年,自小在農村長大,大學畢業後進入珠江啤酒集團做企業內部的宣傳工作。

他有著澎湃的文字熱情,每天,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情況、新聞新知、心情感受記錄下來,就隨手寫在手機上,還配上當天的照片。少則幾百字,多則上千字,記錄著自己扶貧生活的點點滴滴和成長曆程。

作為一名知識青年,他也樂於幫嶺南村年少時沒好好學習的村幹部寫一些文書紀要;作為一名意氣風發的扶貧幹部,他更是義務承擔了整個廣州派駐從化扶貧開發工作隊的簡報編輯工作。每週花兩個夜晚編輯修改幾十頁的《工作簡報》。

每期十多篇的簡報文章,多是來自於四個鄉鎮各扶貧單位幹部的報告總結、心得體會或者文藝創作。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有些人寫的東西真的很難改,文字都不通順,編得我很吃力。”劉佳強驕傲地對本刊記者說,“但是幾十期編下來,我現在手起刀落,已經能很麻利了。一本刊物很快就能編好!”

除了編全工作隊的簡報,他自己還一月一次連採編帶寫作地出一份嶺南村駐村扶貧工作的簡報。記者、編輯、美編、校對、責編全是他一個人。內容分門別類,基本是對口扶貧工作中的標誌性事件、重要的成果、收穫以及自己的思想彙報、文藝創作……

從化“雙到”工作的大事記,在他精心的編撰下一本一本成冊。同時,一個年輕駐村幹部的成長曆程,在這些文字之間,也點點滴滴地浮現。

“難忘三月八,難忘的是今天我們踏進從化的一片淨土,176名精兵強將風塵僕僕,光榮地前行著,但我們心中多多少少有一絲茫然,我們要成為一名駐村幹部了!”

“跟隨村幹部到每個貧困戶家進行走訪和慰問,將政府開展扶貧開發的目的和意義告之貧困戶,讓他們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貧困戶眼中看出一種發自內心脫貧的需求和渴望,也可以看出農民身上的樸實氣質,他們不是甘貧困、怕吃苦,而是怕沒有出路,沒有平臺。”

“8月份,一共走訪慰問了25戶貧困戶家庭,根據貧困戶發展意願,制定詳細的‘一戶一策’幫扶辦法和措施,涉及就業幫扶、養殖種植幫扶、醫療幫扶、學業幫扶、政府救助、危房改造等等方面。”

“扶貧開發工作中,我們付出了各方面的艱辛和努力,但是我們也獲得很多東西,獲得快樂、獲得友誼、獲得能力、獲得經驗等,是我們人生閱歷中主要的一筆。”

……

68份脫貧方案

根據廣州市“雙到”扶貧的任務要求,劉佳強需要代表珠江啤酒集團,對嶺南村68戶貧困戶進行摸底,並且將他們的家庭情況、貧困原因等整理備案,並基於此,擬定和彙報每一戶的具體幫扶方案。

這對他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社會研究實踐。因為有組織作為後盾,劉佳強擬定出來的幫扶計劃並不算太難,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利用自家的捷徑。

貧困戶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總能找到幫忙的方法:

57歲的水泥工張浩明,因為太窮,7年前,老婆丟下他和兩個未成年的兒子跟人跑了。他一人靠每月一千塊的工錢供兩個孩子吃飯、讀書,到現在已經是家徒四壁,自己也逐漸衰老。所幸,大兒子已經19歲,可以工作了。今年珠啤集團對他家的幫扶計劃,就是將他的兒子推薦到旗下的珠江啤酒從化分公司去上班,工資2800一個月,年收入3萬多,馬上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48歲的張煜祥,情況跟張浩明有所類似,他也是一個建築工人,2005年的時候老婆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兩個年幼的兒子,現在都還在上國小。家裡還有個83歲的老母親,日子過得十分拮据。

因為張煜祥曾經有過養殖經驗,珠啤集團對他的幫扶計劃就是幫他買豬苗,讓他重新開始養殖以增加收入。因為小孩也大些了,在家裡也可以幫個手。

真正幫扶起來比較困難的,是那些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又不夠低保標準的村民。比如說三級聽力殘障人士張衛權,一直跟老母親一起擠在一間破舊的房子裡住,沒有低保補貼,也找不到工作,在家待業。對於這一類幫扶物件,他們目前只能採取慰問補貼,幫忙買保險之類的幫扶手段。

而對於整個村集體,他們計劃了啤酒糟銷售專案等可以長期增加村集體經濟的專案。對於一些困難較大的貧困戶,可以幫他們入股村集體經濟分紅,這樣來解決長期的生活來源問題。

在初到嶺南的半個多月裡,劉佳強從早到晚,以每天跑四五戶的速度,做完了68戶貧困戶的摸底和登記工作。

嶺南的機耕道、荔枝林,他都已經走遍,雷厲風行風雨無阻,唯獨到晚上的時候,會害怕四處行蹤不定隨時可能竄出來擋住來路的大土狗。如果手上沒有帶棍子,他會被嚇得腿發軟。

劉佳強告訴本刊記者,跟他一起來的駐村幹部,有很多人初到的時候,都不習慣。但是他因為生於農村,感覺就跟回家一樣,很快能夠適應。並且因為能夠像做志願者一樣親手幫助很多人,相當的驕傲和有成就感。所以那些詩句,全都是有感而發。

他每次跟本刊記者講起嶺南,都很自然地用“我們村”。

駐村扶貧工作日誌【2】

3月4日 在剛剛結束的豐寧豪村溝門村民委員會選舉中,村委會主任和會計實現了新老交替。為了使新村班子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工作組當即建議村黨支部在村委會換屆第二天和第三天召開新一屆村“兩委”會議和村民小組長會議,引導大家向前看,團結、鼓勁、謀發展。會上,村“兩委”和村民組長們都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具體承諾。

3月5日 清晨,工作組成員張喜帶病和組長王金光二人攜帶著給所駐村的電腦、圖片、學習資料等物品,從市裡返回該村。行至灤平縣張百灣鎮,為了止住身上的疼痛,張喜下車找到路邊一衛生所,打了一針後繼續趕路。當晚,在駐地豐寧土城鎮又找醫務所打了一針。

3月6日 早飯後,張喜不顧感冒未好,與組長王金光來到豪村溝門村。在村醫療所打了第3針後,與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一起討論擬報鎮政府及有關部門請求幫助的脫貧致富專案,一直忙到午後。

3月10日 工作組如約到皮匠溝與村民一起商討建大棚搞食用菌專案。農閒時節,村裡人吃兩頓飯。趁此機會,工作組對先到的村民進行了民情調查。工作組與63歲的村民代表張明環交換意見,問他對該村的發展有什麼建議,他希望工作組幫助村裡打機井。工作組組長告訴張明環,工作組正打算為村裡謀劃打機井時,張明環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3月22日 組長王金光和張喜在村幹部引領下來到貧困學生張迪的家。張迪的爺爺張明士把他們迎進東屋。駐村不久,工作組在走訪後發現這是一個困難的家庭。張迪的父親5年前肺癌去世,靠母親打工供12歲的張迪和哥哥上學。下午4時,他們再次來到這個小院,見到了放學歸來的張迪,瞭解了她的學習情況。

3月26日 工作組再次來到家境困難學生張迪家中看望,把他們捐助的1000元助學金和圖書送到張迪手上。接下來,又到老黨員冷傳林家看望,為其送去治療哮喘的藥品。

3月28日 工作組經過研究,整理制定出幫扶計劃。新打機井18眼。建設800平方米冷庫,建設200平方米以上羊圈3處,實現小尾寒羊集中飼養。修建約600畝耕地7000米的防護河壩。硬化該村及附近6500米道路。建一所幼兒園,重新修建村部。

駐村扶貧工作日誌【3】

5月3日 星期四 中雨

節後第二天,坐班車趕往扶貧幫扶地佛坪縣大河壩鎮沙坪村。駐村當天,先和村上幹部交談進一步瞭解村情,學習了駐村工作開始以來的所有檔案,仔細翻看了前期駐村人員的工作記錄,掌握了前期駐村幫扶工作情況和下一步重點幫扶內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著中雨,沒法出門,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書記交談。

沙坪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158戶595人。該村自然條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農村低保物件17戶52人。村上目前產業發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種植、生豬養殖和勞務輸出。西漢高速修建時,村上1-5組住在山上的絕大部分農戶,靠給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帶來的連帶效應,紛紛在路邊修起了樓房,因修建貸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顧小孩的婦女和老人。支書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幫助村上修訂制定了規劃,幫扶部門和各級領導都很重視,在政策和資金上有較大投入。用支書的話說‘感覺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從這點看,我覺得各級各部門的幫扶工作確實有內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幹部和老百姓的認可和歡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規劃和已實施的專案抓緊落實,不求多,求實際,求可行。

5月6日 星期日 晴天

沙坪村1-4組的農戶大多沿著大黃公路兩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組樑清德家裡,家中三口人,低保物件。樑的兒子外出打工,掙錢只能養活自己。樑的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在他家門口剛好遇到他用衛生紙捂著眼睛焦慮的站在門口,一問才知道是昨晚幹活時鐵絲刺傷了眼睛,我扒開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紅腫的很大,無法睜開,忙建議他趕緊去鎮上醫院消炎治療,眼睛不敢馬虎,眼睛有問題,以後連幹小活都成問題了。下午再見他時,眼睛已包上紗布,神情也淡定了許多。農村勞動力好壞是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體好,能幹活,基本生活變沒問題,做的好的話,還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樑清德,因修房勞累等因素導致身體差,蓋房欠款也多,要儘快翻身確實困難,政府的救助就顯得迫切和重要,當然,多保護身體是更重要的。

路邊就是二組穆貴麗家,她今年66歲,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兒媳、兩個孫女一起生活。穆貴麗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斷。當時,兒媳怕影響自己幹活和怕花錢,讓婆婆就近簡單看了看,導致目前骨頭沒扶正,拉下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滿臉愁容的穆貴麗見到我就開始絮叨著自己如何受傷,兒媳如何不管,本來還能做家務帶孩子的她,如今卻只能照顧自己了。在和穆貴麗交流中,她發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儘快好起來,想去看病,家裡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時間骨頭都基本定型了,怎麼辦?我告訴她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去看一看,起碼可以阻止病情的發展,有一份希望總是好的,何況新農合、民政上的醫療救助都可以解決醫療費用問題,自己負擔的也不多。我覺得,轉變思想觀念很重要,有病及時看,不是花錢,其實是省錢。穆貴麗兒媳婦要是當時花點錢、費點時間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飯,又能看孩子做家務,真是利大於弊呀!

5月15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是駐村的最後一天,駐村期間,我進村入戶,共入戶走訪農戶28戶,其中低保物件14戶,瞭解村民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對了解到的問題,及時同村鎮幹部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如對3戶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提出村鎮要按照程式儘快納入低保;對因病導致家庭生活出現臨時困難的,建議村鎮積極給予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對低保物件中生活越加困難的物件,建議鎮村予以提高救助標準,幫助他家庭更好地解決生活困難;對鎮村開展社會救助物件申請稽核評議工作中的一些不規範現象提出規範化建議。

通過兩個多星期的駐村幫扶工作,使我對開展幫扶工作的實際意義,同老百姓交流、增進情感的必要性,為老百姓解決哪怕一個實際困難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多的體會。我覺得下基層開展幫扶工作,直接駐村入戶,群眾對此很關注,所以,每名駐村幹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風形象,都應該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幫扶工作中去。首先要和群眾“拉關係”、“擺家常”,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建立起魚水關係才能把群眾想什麼瞭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幫助,才能完成幫什麼、促什麼的任務。駐村幫扶就是下基層接地氣,更是掌握實情的關鍵。多瞭解民意,多接接地氣,才能增加工作的底氣。通過駐村幫扶工作的開展,我覺得,當前農村、農民最大的憂慮是養老,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身體差、或有殘疾,自理能力缺乏,應該大力發展農村家庭互助式養老服務業;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民缺乏必要的生產技能,創收能力不足,必須加強教育,特別是實用技術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農民就地創業和外出務工的能力;最大的困難是致富缺專案,需要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最根本的瓶頸是設施滯後,需要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廣先進農業機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使新農村建設真正得到發展。當然,還有無法迴避的現實是農村依然有一些特困群體需要黨和政府的幫助和救助,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完善和加強民政救助工作,是為這些特困百姓撐起的一片更美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