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才智咖 人氣:1.43W

大力推進資訊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歡迎閱讀。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篇一:

通過最近的網上研修學習,我聆聽到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論;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和本班的教師們一起討論,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好。通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與反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教好語文。

此次培訓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李達武老師的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雖然她面對的是教師,但是她的教學風格卻是罕見,一路的歡聲與笑語,見到李老師的笑容,學習的倦容也會褪去,我想,要是我的學生能夠聽到這麼好的課,他們也就不會課上講小話,打鬧嬉戲,開小差了,確實挺失敗的,自己都覺得枯燥乏味,怎麼能央求他們認真聽,他們即使坐著聽了,那麼乏味的東西怎麼能夠記住呢?想一想,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抱怨學生不專心,太笨,然而該反思的是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說更多的責任是自己,需要更好的指導學生,能讓他們自主學習。

其次,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於現代化的教育,對於我們年輕人都想省時省力,因此必不可少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用到最多的便是PPT,可是又有幾個會自己製作呢,往往更多的時候都是百度下載,其實不止是PPT,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百度,現代化的我們都缺乏一個思考的大腦,我們都在用著我們的雙手敲擊,再去列印,懶得連抄都不想了。作為鄉村教師,老師是受害者,學生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作家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無獨有偶,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

兩人的指向明確無誤,讓適齡孩子讀書,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才能學有所成,起碼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於走入歧途。最後,適當給自己”充電“。縱觀很多優秀教師,他們本身不是優秀的,好比是一個童的成功,是靠後天的努力而來,我們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中學生整處於叛逆期,對於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努力鑽研,悉心指導。自己也要適時的治療懶病,不能什麼都靠百度,複製貼上,教學的東西還是得研究琢磨,摸索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既快捷又有效,儘量做到花費越少收穫越多。以上就是我培訓以來的收穫與反思,教師的職責任重道遠,我希望能肩負重任,認真負責到最後。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篇二:

如今我們正處於高速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而計算機是高度資訊化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和技術支持者,沒有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就沒有當今社會的高度資訊化,因此資訊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

為了適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要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這就要要求我們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裝置,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與教學課程整合在一起,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基本特點,對於資訊科技教材教法,我體會如下: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我們認真研究資訊科技發展的歷史,反覆考察現有教材的知識體系等。仔細關注能力要求“可持續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著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為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裡,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是提高資訊科技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雖然現在計算機存在於家庭的普及率節節上升,但是我校的學生由於大部分來自農村,對他們來說,家裡擁有一部電腦還只是一種未能實現的夢想。因此,他們對資訊科技比較陌生,瞭解甚微。在教學中,要多向學生演示資訊科技的神奇魅力,增加學生了解資訊科技和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慾望。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漢字輸入時,若是僅找一些字、詞和文章讓學生機械地進行練習,他們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很快就會厭倦,甚至還會反感。而玩遊戲是他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難易不同,並帶有進級獎勵得分之類的打字遊戲,最好還帶有排行榜功能,激發他們求勝的心態。通過這些遊戲,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這種技能。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篇三: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有關資訊科技的教學與教法,同時也使我提高了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的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在研修期間,我堅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在網上學習,通過研修,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了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在研修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瞭理論,通過與專家,學員的線上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闢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專家的專題文章,每一專題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借鑑和啟迪。此外,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資訊科技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資訊科技方法,體現資訊科技課的靈魂,使資訊科技課上出“資訊科技味”!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資訊科技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國小生,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國小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於未來,採取資訊科技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本次網上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要感謝這次培訓為我們提供這難得的充電過程,讓更多的人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技巧,能更好的去為學生們服務。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篇四:

通過最近的網上研修學習,我聆聽到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論;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和本班的教師們一起討論,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好。通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與反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教好語文。

此次培訓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李達武老師的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雖然她面對的是教師,但是她的教學風格卻是罕見,一路的歡聲與笑語,見到李老師的'笑容,學習的倦容也會褪去,我想,要是我的學生能夠聽到這麼好的課,他們也就不會課上講小話,打鬧嬉戲,開小差了,確實挺失敗的,自己都覺得枯燥乏味,怎麼能央求他們認真聽,他們即使坐著聽了,那麼乏味的東西怎麼能夠記住呢?想一想,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抱怨學生不專心,太笨,然而該反思的是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說更多的責任是自己,需要更好的指導學生,能讓他們自主學習。

其次,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於現代化的教育,對於我們年輕人都想省時省力,因此必不可少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用到最多的便是PPT,可是又有幾個會自己製作呢,往往更多的時候都是百度下載,其實不止是PPT,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百度,現代化的我們都缺乏一個思考的大腦,我們都在用著我們的雙手敲擊,再去列印,懶得連抄都不想了。作為鄉村教師,老師是受害者,學生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作家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無獨有偶,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

兩人的指向明確無誤,讓適齡孩子讀書,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才能學有所成,起碼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於走入歧途。最後,適當給自己”充電“。縱觀很多優秀教師,他們本身不是優秀的,好比是一個童的成功,是靠後天的努力而來,我們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中學生整處於叛逆期,對於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努力鑽研,悉心指導。自己也要適時的治療懶病,不能什麼都靠百度,複製貼上,教學的東西還是得研究琢磨,摸索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既快捷又有效,儘量做到花費越少收穫越多。以上就是我培訓以來的收穫與反思,教師的職責任重道遠,我希望能肩負重任,認真負責到最後。

我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篇五:

通過這學期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資訊科技這一門科目。在各個工作領域中,每個職業都離不開資訊科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會學生學習,對於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資訊科技課來說,是最佳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資訊科技課學法指導應著重這幾方面: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就會更好。要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對資訊科技課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 習內容精心設計好課堂任務,比如在畫圖軟體的學習中,可以展示優秀作品,學生自行設計作品;在網路應用上,讓學生上網體驗;在程式設計上編些小程式解決數 學問題等等,這樣讓學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興趣學習。

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