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北養老保險繳費標準

才智咖 人氣:2.72W

2016湖北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是多少呢?據悉,個人繳費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個檔次。

2016湖北養老保險繳費標準

一、養老保險繳費標準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 8%記入個人賬戶,12%記入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退休時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待遇與企業職工沒有區別。

個人繳費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繳費檔次,一年一定,參保人憑社會保障卡(或有效身份證件)在指定的金融機構按年繳費。

據瞭解,目前,湖北省175個機關事業單位已開始辦理幹部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登記手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登記系統已在全省佈置,對參保範圍內單位和人員的基本資訊稽核、比對、錄入,退休人員統籌專案和標準的稽核工作已全面展開。

二、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用人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職工個人按本人工資的8%繳費。

職 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繳費基數是本人工資。在實際操作中,本人工資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月平均工資按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專案計算,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月平均工資超過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基數;低於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基數。

三、養老保險保障物件

1、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含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應當參加職工養老保險

2、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養老保險

3、農村居民可以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4、城鎮未就業的居民可以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5、被徵地農民到用人單位就業的,應當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對於轉為城鎮居民、未就業的,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也可以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未就業且繼續保留農村居民身份的,可以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6、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按國務院規定的辦法參加養老保險

7、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參加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與我國簽訂了雙邊或多邊協定的除外。

拓展閱讀:2016年湖北省企業養老金上調方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2日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本次養老金上調6.5%左右是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的總體水平,而不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分別以各自養老金水平為基數,都按6.5%的比例調整。

並非每個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上調6.5%左右

李忠說,本次養老金上調6.5%左右是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的總體水平,而不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分別以各自養老金水平為基數,都按6.5%的比例調整,更不是簡單地對每個退休人員都按6.5%增加養老金。

李忠說,確定6.5%左右的調整水平,是綜合考慮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的。

這次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來調整,這也邁出了統籌各類退休人員待遇調整的第一步。

21個省份企業可降養老費率

李忠說,目前各省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都是8%,單位繳費比例上海是21%,山東和福建是18%,廣東和浙江是14%,其他省份都是20%。按照要求,全國共21個省份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條件。

在這21個省份中,上海可由21%降到20%,其餘20個省份是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新疆、甘肅和寧夏,可以由20%降低到19%。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6年5月1日起兩年內,一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份,將繳費比例降至20%;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計結餘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以階段性降低至19%。

全國醫保“漫遊”2017年基本實現

李忠介紹,2016年要實現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到2017年基本實現符合轉診條件的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

李忠說,市級統籌已經基本實現,60%以上的異地就醫問題得到了解決。解決省內異地就醫的問題,就能夠再解決30%的異地就醫問題。目前,已經有30個省份實現了省份內異地就醫聯網,其中有27個省份能夠實現省份內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剩下10%的問題,就是解決跨省異地就醫的問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是進一步加快國家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建設;二是指導各地做好異地就醫結算的相關工作;三是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進一步完善週轉金、分級診療制度,包括加強醫療服務監管等政策。”李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