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臨時工養老保險是怎樣的

才智咖 人氣:7.02K

臨時工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一般都是做做短工,而也有很多的公司企業違規操作,不和勞動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導致很多人被成了臨時工,所以養老保險公司就以此為藉口拒接繳納。目前我國臨時工養老保險面臨著幾大問題。

關於臨時工養老保險是怎樣的

中山大學社會保障教授表示,目前大廣州範圍內參加養老保險的外來工已經達到121萬人。其中,僅廣州市本級統籌的就有76萬人。在這過百萬參保的外來工中,有多少人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面臨易xx一樣的尷尬境遇呢?

由於沒有做過調研,中山大學社會保障教授表示,目前大廣州範圍內參加養老保險的外來工已經達到121萬人。其中,僅廣州市本級統籌的就有76萬人。在這過百萬參保的外來工中,有多少人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面臨易xx一樣的尷尬境遇呢?

由於沒有做過調研,申xx無法給出答案。但他估計,隨著最早一批外來工陸續達到退休年齡,類似年齡夠了參保年限不夠無法退休的現象,在未來的幾年內會越來越多,乃至成為普遍現象。看樣子,外來工的被迫退出,很可能成為廣州社保部門的一筆財富。

決策失誤卻讓民眾買單

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國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的`確存在很多問題。農民工參保後卻無法享受養老金待遇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因為按規定,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必須累計滿15年以上方可退休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可全國各地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工作,大都是在1998年開始,因此,有不少農民工在未滿15年年限前,就到了退休年齡。

顯然,這種現象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推行時間相對較遲,也就是說,農民工到了退休年齡卻達不到參保年限,責任在於制度漏洞而非個人過錯。然而問題是,明明是政府自身在制定政策時的失誤,如今卻要農民工自己來承擔損失,這就非常不公平。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帶有公益和保障性質的保險,它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要保障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權——老有所依。不說退休後活得多瀟灑多滋潤,至少退休後被保險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得到滿足。

既然當初政府部門並沒有拒絕那些大齡農民工參保,這些農民工實際上也長期連續繳納了保險費,就應該視作政府已經承擔起了將來為這些人的養老“託底”的責任。“現在他們達到退休年齡了,政府憑什麼以未滿15年為由,拒絕給他們發放退休金呢?政府制定15年的繳費下限是為了保證收取足夠多的保險資金,防止有些人投機取巧。但這些高齡農民工又不是投機取巧不願繳納滿15年,而是到了退休年限政府不讓他們繳納了。顯然責任不在農民工身上。”

但眼下廣州的制度卻只給這些人兩條路走,要不選擇退保,但只能領回個人賬戶中的款項,單位為他們繳的費用則要留給當地;要不將養老關係轉移回老家,但要重新購買15年的養老保險。無論哪種選擇,對農民工而言都是不公平。

各地政策不一引分歧

當問及上海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時,這位負責人表示上海的政策比廣州更加人性化。像易女士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在上海,則只需要再自己繳納5年的養老保險金就可以在上海領取退休金了。將來退休後所獲得的基本養老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根據15年的繳費年限來計算

這位負責人還強調說,如果你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還有公司願意為你繳納社會保險金,那就算超過了退休年齡也依然可以繳納,直至繳滿15年。“上海的養老金很吃緊,所以這方面已經管得很鬆了,你願意繳納,當然沒人會攔你,繳到62歲、63歲也沒問題。”

對於戶籍在上海,但繳納社保卻在外地的人來說,情況就要複雜一點。關鍵就在於各地養老金轉出政策不盡相同。這位負責人表示:“比如上海是單位繳納繳費基數的22%,個人繳納8%,而單位繳納的3%充入個人賬戶,所以個人賬戶實際擁有11%,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這樣了。有的能轉11%,有的只能轉8%的個人賬戶資金。有的經濟落後地區則不願意把已經收入囊中的養老金轉出去,因為和上海的養老金支付標準相比,當地標準低得多,所以當地政府會想盡辦法截留養老金或者儘量降低養老金轉出的比例。”

無法給出答案。但他估計,隨著最早一批外來工陸續達到退休年齡,類似年齡夠了參保年限不夠無法退休的現象,在未來的幾年內會越來越多,乃至成為普遍現象。看樣子,外來工的被迫退出,很可能成為廣州社保部門的一筆財富。

申xx表示,易xx在養老保險遭遇到的困局,無疑是不符合社會保障設立時候的目標和原理的。如果她本人願意在年滿55歲後繼續繳納養老保險,廣州市為什麼就不允許?因此他強烈呼籲,政府部門應儘早根據現實情況出臺補救措施,以彌補政策制定時的漏洞。因為這種情況並不是易xx一個人的問題,今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早妥善處理,有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