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有存在必要嗎?

才智咖 人氣:6.16K

住房公積金系統被爆管理混亂不透明、浪費驚人,讓事業單位的管理和效率再次大跌民眾眼鏡。我們不禁要問:住房公積金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住房公積金有存在必要嗎?

住房公積金本質是工資

有官員稱,中國存幾百個系統管理住房公積金浪費驚人,已經備受爭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再次被民眾拷問其合理性。

依據現行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和在職員工繳納的一種長期住房儲金,並且所有權屬於職工個人。

同時,職工以及單位為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依據上年度員工工資水平的一定比例來確定,可見公積金是從職工工資而來,因此公積金實際本質就是工資,或者說是員工勞動報酬所得。

根據財政和稅務部門相關規定,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可以免稅。

所以,更進一步說,住房公積金是職工繳納給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免稅而強制集中管理的個人工資。

委託代理關係無現實需求基礎

由於住房公積金是職工交給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因此,這時就出現了委託代理人問題。

委託-代理人問題,是指由於住房公積金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住房公積金委託人(所有權人職工)委託代理人(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公積金後,由於缺乏有效監督手段,管理人存在一系列道德風險的問題。

比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外部審計缺失,這是因為這筆錢某種程度是地方政府“小金庫”,誰也不願被統籌管理;再比如,由於管理費用從公積金增值收益中提取,因此公積金管理中心在預算時一定會“浪費”,例如全國存在的幾百套費用高昂的公積金管理系統。

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來觀察公積金管理的混亂:由於地方公積金管理中心各自為政,資料統籌管理困難,住建部於2008年釋出了全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情況通報後,就再未更新過資料。

  (上圖顯示:2008年時全國住房公積金規模,就足以和今天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

但是,讓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住房公積金的委託代理問題,會發現這種委託代理關係並沒有現實需求的基礎。

委託代理理論起源於專業化分工:由於代理人在專業化分工中擁有更多資訊、更多能力、更高專業眼光,而委託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故與代理人簽訂契約,委託代理人為自己謀利。

而在現實中,代理人(公積金管理中心)沒有明確的為委託人謀利的目標。公積金管理中心一手獲取公積金一手放貸,定位為非營利性事業單位,增值收益不高。

而在委託代理關係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委託人,也就是住房公積金的所有權人,最實際的需求,也是街頭巷尾小廣告最常見的——是如何順利取出住房公積金,將自己的勞動報酬變現。從這個角度來看,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失去了委託需求的基礎。

老師”新加坡公積金制度起爭議

大家普遍認為,我國的公積金制度是向新加坡取經學習而來。但是,作為城邦經濟體代表的新加坡,其制度能夠滿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現實需求嗎?

最近,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也遭遇了爭議。據新華社報道,5月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部落格寫手鄞義林提出誹謗起訴,後者在一篇博文中影射李顯龍挪用當地居民繳納的公積金。另據報道,在鄞義林隨後召集的罰款募捐集會中提出“還我們公積金”的口號,得到社會積極迴應,有2000人左右參加。

新加坡上世紀五十年代獨立時,近80%的居民沒有住房或住在貧民窟中。通過中央政府強力干涉住房市場,包括推行政府組屋、公積金制度,以及經濟的騰飛,近幾十年已經解決了大部分住房問題。

但是,新加坡公積金制度也遭遇上述挑戰,如公積金回報率低,透明度有待提高,居民對公積金有所有權但難以動用,國家強制儲蓄是否有必要等等。

這些挑戰和中國是類似的。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有公積金分散,集中管理難度大等難題。我們是花更多成本去修補一個難以完美的`制度,還是有另外的方法?

住房補貼取代公積金制度

用公積金買房有什麼好處?一是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免稅,二是可以獲得較低的貸款利息。如果說公積金制度的缺點,一是公積金中心管理成本的浪費,二是擠佔挪用公積金的貪腐,三是居民當期消費的減少。

採用住房補貼的方法,可以實現公積金買房的好處,避免公積金制度的缺點。

住房補貼可以有很多方法,包括最常見的實物補貼、價格補貼和貨幣補貼。實物補貼就是所謂的房票,低收入人群可以有接近免費的公租房;價格補貼可以是補貼購房款、補貼利息、免稅等,類似目前的住房公積金優惠;貨幣補貼則是直接發放貨幣,如三亞向62萬居民一次性派發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2.2億元。

低收入人群因為收入較低,基礎消費開支大,消費傾向高,實施國家強制儲蓄不甚合理。為了引導其長期儲蓄,可以用價格手段引導其儲蓄。如運營市場化的住房保險基金,提供較高的收益率,同時又有一定流動性,如居民將基金取出用於貸款購房則可以享受免稅減息優惠。

結語:住房公積金是一項運作成本高昂的制度,我們可以用更低成本的辦法代替它,讓老百姓享受更多好處。(王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