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市屬醫院取消現場放號新政解讀

才智咖 人氣:3.01W

北京部分醫院擬取消現場放號,專家:應避免頭痛醫頭。具體下面就跟本站小編來了解一下!

2016北京市屬醫院取消現場放號新政解讀

這是一場持續了近20年的博弈,醫管部門在過往與號販子無數次的交手中屢屢敗下陣來,由此,徹夜排隊的患者及其家屬掛不上號,原本就不便宜的專家號變成天價。昨日,市醫管局放出大招,宣佈2016年底前,市屬22家醫院將全部取消現場放號,總體預約掛號率預計將達到75%。治亂用重典,但此舉也引發消費者頗多質疑,如可能會造成老年人就醫不便等。其實,患者的擔憂也是源於以往“頭痛醫頭”的措施,在優質醫療資源短缺之時,如何鎖死號販子的生財之門也成為擺在醫院和管理部門面前的一大難題。

新政頻出

節前,針對“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牛”視訊事件,國家衛計委和北京市衛計委相繼表態,要嚴打號販子,並於2月6日出臺了包括落實“實名制”掛號在內的多項舉措。北京公安機關也採取執法行動,抓捕數十名號販子。但現實卻是,春節剛過,不少患者仍能在各大醫院門口看到號販子準點“上班”。

為此,昨日,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在工作會議上強調,到2016年底前,市屬醫院將全部取消現場放號,總體預約掛號率預計將達到75%,除影響生命體徵的急診病症外,其餘患者均通過手機App、微信、電話、網路或現場自助機等預約方式就診。

據介紹,除了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之外,今年北京市將建立醫療機構間層級轉診網路,依託醫聯體保障本市轉診患者優先就診,在部分市屬醫院建立跨省區預約轉診會診機制,派出專家組前往部分對口支援與合作地區解決當地疑難就醫需求。

另外,在包括同仁醫院、朝陽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市屬醫院內部,將建立移動預約掛號系統,實現普通號在集團內部統籌調劑。嚴格加號管理,由醫院統一管理加號許可權和額度,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條。“在打擊號販子中,還需嚴格管理醫院和醫生與商業掛號網路平臺的合作,建立違規利用醫療資源監督舉報和處罰制度,對醫院內部人員參與倒號現象實施 零容忍 。”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質疑頗多

“預約制是醫療服務的一個大方向,國外醫院大多采取這種模式,且現有網際網路技術完全可以支撐,這對於提升就醫體驗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說出發點很好,但考慮到當下中國患者的情況,年底市屬醫院一刀切的方式有些過激。”昨日,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認為,很多老年人以及來自貧困地區的患者,大多不太適應通過電話或者App等方式預約就診,過早地推行,可能會帶來醫院掛號現場的混亂,甚至影響患者的就診,故應該給患者更長的適應期。

針對新政,一位網友也吐槽稱,此前婦產醫院就不允許醫生加號,但患者到醫院去掛號時會發現,排在前面的全是號販子,就拿特需來說,前十名全是號販子,病人自己在凌晨4點以後到醫院別想掛上號,現場的保安以及醫院員工明明看到號販子叫賣號卻熟視無睹,故不切斷其中的利益鏈條,採取預約掛號也照樣有可乘之機。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1998年,北京東城公安分局就針對同仁醫院的號販子展開打擊號販子的統一行動,抓獲“號販子”138名。此後,幾乎年年都能看到號販子被打擊的`新聞。但令人遺憾的是,每次打擊之後用不了多長時間,同樣的問題又再次上演。醫院以及管理部門推出的“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的舉措,也被視為打擊號販子中的“敗筆”。

痼疾待消

對於外界的擔憂,昨日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外界的議論以及不理解,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此次批量出臺的措施,並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會有配套方式,比如在取消現場放號後,各醫院會增加志願者、導醫的數量,幫助患者在醫院使用自助掛號機,另外,醫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在掛號環節逐步擴大第二代身份證讀卡機具使用,探索落實 實名制 掛號,讓患者在預約掛號時同步完成掛號繳費,建立退號隨機投放機制”。

不過,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孫巨集濤指出,每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外來就診患者達數千萬人次,外來就醫流動人口數量也很龐大,在這種優質醫療服務供需不匹配下,號販子就有了生存的空間,很難通過制度來完全堵死,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豐厚的利潤面前,就算抓再多號販子,仍有人前仆後繼,再周到的措施,也有漏洞可鑽。

另外,按照以往的慣例,打擊行動往往屬於一陣風式,號販子在長期的“鬥爭”中更是早就積累了“經驗”,摸準了“治理規律”,在嚴管時期,他們會收斂甚至選擇休息,但由於多項措施都是治標難治本,等同走過場,所以最多幾個月後,號販子又會捲土重來。

一位長期研究醫藥領域的專家也分析,打擊號販子其實不是衛生這一個部門能管理的問題,比如現在在掛號時,沒法和身份證完全掛鉤,這就需要和公安部門協調。再比如說,對於號販子和醫院內部醫生甚至保安相勾結的嚴打,也不是衛生部門能夠自己解決的。所以,規範掛號秩序,還要建立長效機制,從完善分級診療,充分利用社會辦醫、醫生集團等市場手段增加供給等方面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