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瑪曲社會實踐報告

才智咖 人氣:2.98W

一、 屐痕匆匆

走進瑪曲社會實踐報告

8月11日早晨我們從蘭州出發,由於開往瑪曲的班車已經滿員,我們只好先到合作然後再轉到瑪曲,正所謂好事多磨,從合作到瑪曲的最後一班車也是滿員。最後廖姐痛下決心包車去瑪曲。

其實,包車自有包車的好處,我們可以看到坐在班車內無法看到的風景,從合作到瑪曲共192公里,一路上都是真正的草原風光。

國道兩旁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而草原完全覆蓋在山上真的就是為大山披上了一席綠被。放眼望去,全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成群的牛羊悠閒的在山坡上吃草,簡直就是錦被上的顆顆珍珠,閃爍出銀光。草原上不時有牧民的帳篷出現,時已是晚飯時分,帳篷裡冒出了裊裊炊煙,優哉遊哉的飄向蔚藍色的天空。藍天、白雲、草原、羊群、帳篷、炊煙……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讓人陶醉,讓人神往,大自然的造化真的是精彩之極,無與倫比!此情此景,真得讓我產生出一種衝動——不辭長做甘南人!

8月12日我們拜訪了瑪曲縣環保局局長劉森,他告訴了我們一個不太好的訊息,由於降雨較多現在的沼澤無法進入,即便是邊緣,好像也無法成行。瑪曲縣近期正在籌備旅遊節、賽馬會,下邊的工作人員也大部分抽調過來了,看來我們只好把精力集中在黃河一線的草原上去了。自瑪曲沿黃河路往南大約五公里,就是黃河了。瑪曲黃河大橋便坐落於此,這座大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它坐落在草原上,那便別有一番風味了。站在橋上極目遠眺,天水茫茫,綠色無邊,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人們常說“大河向東流”,但是在這可真應了蘇軾的話了:“門前流水尚能西”,此處的黃河啊,不是滾滾東流,而是浩蕩西去!沿河而上大約三公里,就到了舉世聞名的黃河首曲。我們步行到黃河首曲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天氣正熱,由於回去還有五六公里的路要走,我們不敢久留,觀察了植被後我們就匆匆離去,據說首曲勁射最漂亮的時候是在傍晚時分,那會兒夕陽西下,金色的餘光照耀在河水之上,反射出粼粼波光,極為壯觀,可惜沒能親眼所見,實為憾事。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調查草原沙漠化。而黃河岸邊卻也有起伏的沙丘,有的甚至是連起來了!對於這些沙丘的形成,我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這邊的降水量是很大的,在600毫米左右,沙丘表面10釐米以下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溼沙層。看來不是水的原因,後來遇到了申小云博士,據他介紹,原來黃河沿岸的沙丘是由於北方吹來的沙粒降落堆積形成的。來自蒙古及黃河北岸草原上的沙粒北風吹起,帶有靜電,南下經過黃河時與黃河流水中和後落在了黃河南岸,果然在北岸沒有任何沙丘,全部集中在南岸。

現在瑪曲草原的主要問題是草場過牧!牧民們的牲畜數量遠超出了草場所能承載的範圍,從而引起了草場退化,在六七十年代,草有一米多高,真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而現在的草僅有20多釐米,大不如前了。走在瑪曲寬闊的草原上我時時在想,莫非環境退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二)人文感受

以前曾經看過一些旅遊方面的書,凡是提及藏民的幾乎都說他們是極其熱情好客的,是一個誠實善良的民族。但畢竟只是聽說,還要親身感受一下才對。

剛到瑪曲縣城時。滿大街都是把摩托開得飛快的藏民,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留著長髮,裹著藏袍,有的把頭整個都包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有的戴著墨鏡,從你眼前呼嘯而過。所以我對這些騎摩托車的藏族同胞感覺不好,確切說來有點害怕,我覺得他們實在是太彪悍了。其實我不止是對這些飛車族有些害怕,對草原上的那些藏民我也有些畏懼感,他們一般都穿著藏袍,大部分年輕人留長髮,面板由於長年的高原日晒都是特別黑,最讓我恐懼的是,當你從它附近經過的時候,他會直直的看著你,看得你毛骨悚然!我的這些感覺使得我不敢與藏民搭話,但是在我迫不得已與他們說了一次話後,這些感覺頃刻間煙消雲散,其實我只是害怕他們的`外貌而已。

那天是在黃河岸邊,我們沿著黃河網上又走,我走在最外端,忽然發現在我右邊有兩匹馬正在吃草,草地上趴著一個藏族年輕人,旁邊站著一個小孩,正在注視著我們,確切說是在盯著我們,因為我距他們不過五米,我真是感到頭皮發麻,你說我是不是要與他們打招呼呢?那個年輕人長髮披肩,臉龐較黑而且瘦,說實話,我有些害怕,但離他們那麼近,不打招呼也太不禮貌了。我只好硬著頭皮,把墨鏡摘掉跟他說:“你好。”他好像很驚訝於我的問候,但隨即滿臉笑容。哦,天,原來他笑起來這麼和善。很快,他們仨也過來,一會就熟悉了。我們在一起拍照、騎馬、吃東西,特別高興,就這樣簡單,我們成為好朋友。在隨後的幾天裡,他們幾個出去的時候,也都遇到了藏民的熱情招待。藏民外表看來確實有些彪悍,讓人有種畏懼感。但是他們真的是一個善良誠實熱情的民族,如果你到甘南走一圈的話,肯定會同意我的話的。反正我是下定決心了,要是再去甘南,不住旅館,就住在藏民家裡。

藏民們能歌善舞,熱情奔放。每天早晨早期我到廣場去打拳,都會看到有一群認為在一起跳“鍋莊”,音樂不同,舞姿不同,這些人有年歲大點的,也有年輕人,我真的好想加入呢。但是裡邊沒有男性,再說以我的智商,估計是學不了的!在瑪曲縣城裡藏民不多,因為他們大多住在草原上,縣城裡做生意的多為漢民和回民。比如說飯館吧,多為川菜館子或清真館子,藏式餐館是很少的。對於人文的東西我知之甚少,而同行的巨煒則是知道很多的,也很感興趣,本來嘛,他就是學人文地理的。恰巧我們住的“雪山賓館”是藏民開的。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了。夜裡我們拜訪了主人——一位熱情好客的老爺子。

民族間的交融是一種趨勢,在縣城裡和城郊的藏民漢化的很厲害。當然,所謂的漢化也只是觀念的變通,對於傳統他們是沒有改變的。比如說這位老爺子,他原是若爾蓋草原上的牧民,後來到瑪曲做生意。他就很注意教育問題,不斷地向我們詢問有關大學的一些問題,老爺子說想讓自己的十幾個孫子都接受大學教育。在瑪曲縣城有兩所國小,來自草原的孩子就住在學校,兩週回家一次。在藏區,小孩上學是不多的,看來教育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三)路在何方

幾乎中國所有的草原上都面臨著草場過牧、草原沙化的問題。瑪曲也不例外,據環保局的同志介紹說,在沙化最嚴重的曼日瑪鄉,六年前不過是幾座沙丘,而今已有幾百畝了。瑪曲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溼地草甸化。溼地是地球之腎,生態功能及其顯著,拯救溼地刻不容緩。

瑪曲現在的做法是對退化比較嚴重的草場、溼地實行禁牧,以緩解草原所承受的過重畜牧壓力。還有現在正在實行的牧民安居工程。在縣城東南有兩千多畝建設用地,就是為以後的牧民新村準備的,但這樣也似乎有不安,牧民們願意捨棄他們的生活方式嗎?定居後不再放牧或者是牲畜少了,他們樂意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民族盛衰的關鍵.縣城的辦學條件還是可以的。但來上學的藏族小孩畢竟不多。藏區的基礎教育不很好,這是個問題,如何解決?現在有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那麼能不能每年輪換著去些大學生,加強一下這裡的師資呢?或許已經有了,我們不知道罷!政府是不是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藏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呢?瑪曲縣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金礦,這種經濟結構似乎不太合理,那麼瑪曲應該大力發展旅遊業嗎?這次的“格薩爾文化節”賽馬會無疑是在向世人展示瑪曲。目前來瑪曲的遊人不多,說實話我可真不想它像桑科草原那樣遊人如織,那樣的話草原該會多累啊!在桑科草原,牧民讓遊人騎馬來賺錢,雖然無可厚非,但總覺得不是滋味,似乎失去了些什麼!

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每年給下游的山東省帶來18個億的損失!上游的水土流失顯然是因為草場過牧,植被減少的緣故。其實畜牧業的產值能有多少呢?那麼能不能國家財政對牧民進行補貼,讓他們少養或者不養牲畜呢?就像退耕還林一樣。其實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或許國家也正在這麼做罷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在這裡為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祝福吧。

閱讀更多: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論文
“關愛老人”實踐活動方案
社會實踐報告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