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省級示範村申請報告

才智咖 人氣:8.57K

尊敬的領導:

建立省級示範村申請報告

近年來,XXX黨支部、村委會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態、文明、小康”為主題,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群眾,抓住機遇,科學決策、發場“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使xxx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較好較快的發展,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華章。

 一、村莊概況

XXXX位於享有“XXXx”美譽的XXX鎮南面,是距離鎮政府約2公里的XXXX委會全力打造的一條“品牌村”,是北江河畔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

XXX現有農戶133戶,總人口576人,共有耕地390畝,人均耕地面積0.67畝,村集體年純收入45萬元,人均純收入6331元。2006年xxx被評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市生態文明村、城區清遠第一村”等多項獎項,如今又向建立“廣東省名村示範村”闊步前進。

村莊地理環境優越,美麗的母親河——北江河繞村而過,南接三水市,水陸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林豐物茂,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和“嶺南水鄉”。村莊整體佈局科學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盡顯“水鄉、園林、綠色、時尚”風格。居住區四面綠水環繞,建築物依水而建,處處綠樹成蔭、綠草如茵、花團錦簇、鳥語花香。在碧水、綠樹、紅花的簇擁之下,一座座整齊劃一的現代化兩層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盤狀排列,村道、巷道縱橫交錯,暢通無阻。村莊全部實現通硬底化路、通自來水、通排汙渠、通固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上網。投資 300 多萬元打造的大型綜合性文化廣場與居住區隔荷塘相望,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完全滿足了村民求知、求樂、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風淳樸,鄰里關係融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設成果

(1)、狠抓全村經濟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生活 ”。

經濟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因此,靈洲村委會緊緊圍繞鎮委、鎮政府提出的“固農業、強工業、發展特色產業”的經濟建設方針,引領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實施“農業立村”戰略,大力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水產業。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靈洲村委會根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制定科技興農戰略。針對農民缺乏技術的現象,先後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引導村民學習高產水稻種植技術、果樹栽培管理技術、生豬塘魚養殖技術等農業科技知識,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農業科技知識。同時大力興修水利基礎設施,想方設法解決養殖戶的資金困難。目前的靈洲村,糧食生產實現自給自足,並建成規模化火龍果種植基地和畜牧水產業養殖基地各一個,農業生產呈現著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2、實施“工業強村”策略,大力發展“再生銅”產業。

近年來,石角鎮“再生銅加工業”已經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同時亦帶動鎮內許多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靈洲村民自然不甘人後,通過自資、合資、貸款的方式加入到廢舊金屬加工的大軍,並賺到創業的第一桶黃金。村委會也抓住這一契機,合理引導村民從小作坊、家庭式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通過產業基地轉移,科學規劃加工場地,提供貸款擔保,加大資訊扶持,加強技術指導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銅”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也通過土地流轉、出租魚塘等途徑,得以發展壯大。

(2) 、狠抓物質文明建設,全面打造“生態園林示範村”。

隨著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村支部先後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三項重點民生工程”, 全面打造“生態園林示範村”。

1、 全面實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幾年來,我村先後投入150多萬元,實施“四化”建設,即硬底化、綠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13200平方米,硬化率達到100%;修建綠化帶12000平方米,建造綠色生態長廊2500平方米;新裝路燈105盞。投入50多萬元,實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電、通渠、通三網(電話、電視、寬頻)。修建排汙渠3500米,鋪設自來水管道1000米,改造村中電網2500米,戶戶實三網接入。

2、 全面實施文化廣場建設工程。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們先後投入300多元興建了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廣場。文化廣場括籃球場1座、羽毛球場1個、乒乓球室1間、兒童樂園1個、休閒公園1個、圖書閱覽室1間等。整個文化廣場,佈局科學、設施齊全、動靜搭配、老少咸宜,極大地滿足了全體村民休閒娛樂的需要。每當夜幕降臨、月色溶溶、華燈初上之際,這裡便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輕柔的音樂指揮下,翩翩起舞。這時池塘邊的垂柳盡情摟動著腰肢,稻田裡的青蛙也放聲高歌,加入到歡樂的隊伍中去。

3、 全面實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10多萬元,免費為全體村民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使農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杜絕了農民因病致貧、返貧的現象發生;加強貧困戶的社會求助,提高全村低保護、五保戶的生活補貼;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對家庭困難學生實施“助學”制度,對優秀學生設立“獎學金”制度,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都達100%,輟學率為0;定期做好殘疾人的供給保障工作,為村中的殘疾人、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3) 、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塑造文明村風。

抓基礎設施建設僅相當於給人披上華麗的'外套,只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村莊才能散發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能僅僅著眼於硬體建設,還應著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文內涵,提升軟實力。

1、 引導村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