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2.25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蹟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工作者,從走出校門到如今細算已工作十二年了,12年在護理這個工作崗位上我經歷了成長有風風雨雨,磨練了自己,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我做過急診的護士,外科病房的責任護士,現在是手術室護士長,在這些崗位上,我都是一個極其認真負責的人,因為在我的心中有一份承諾,那就是善待他人,無私奉獻!

也許,有人認為,工作投入是壓力所致,而我則認為工作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穿上白大褂,踏入醫院大門,我的心中便只有醫院和病人,同事們看到的是一個言語爽朗,工作風風火火的好同事,病人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愛心,耐心細緻的好護士。09年4月9日我們手術室來了一位年僅21歲的骨科患者,診斷是“左股骨髁,脛骨平臺,髕骨骨折,”患者家裡經濟非常困難,據說是賣了拖拉機才來看病的。面對如此大的手術,術後劇痛的難免的,小夥子恐懼不安,我看出了小夥子的擔心,便耐心的向他介紹,術後的止痛方法,並一直陪伴著他,直到病人情緒平靜,手術很順利,可全麻一清醒,病人像發狂了一般嚎啕大哭,喊著:“痛死了,痛死了…”聽著病人的哭喊,我的心也跟著著急,怎麼辦?我要幫幫他,我急忙找麻醉師,“快,再想想辦法,能否再加用一些止痛藥!”麻醉師估量後,決定再用一定量的鎮痛藥,“可能要半小時起效”,“痛死了,痛死了…”病人還在叫,我也心急如焚。“再堅持,一定要堅持”,就這樣,從手術室到復甦室,我一直守候著病人,終於,漫長的半小時過去了,病人漸漸平靜,我也鬆了一口氣。病人安全的回到了病房,而我也重新開始了忙碌。下班了回到家,想著一天的工作,忽然想起還有一件事沒做,不行,我得回醫院,我要去看那個病人,不知道他疼痛是否緩解了,想到這裡,我返身回到醫院,匆匆走進了病房,看到病人已安然入睡,我便悄悄退出病房,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很快樂,為自己的善良和病人的平安而幸福!

每天我們都在緊張而有序的忙碌,身為護士長,我帶領著五位年輕的護士,要完成十幾臺的手術配合,及時完成手術間的地面及手術器械的清理消毒,更換工作,以便隨時可以接待新的手術病人。在我的肯吃苦下,我的團隊也是工作第一,特別團結肯吃苦,只要有未做完的手術或其它工作,沒有人會去休息。科內成員24小時通訊通暢,無論節假日還是白天黑夜,只要工作需要,我們都會及時趕到,毫無怨言。手術室護士長就像一個大管家,年輕的我,有時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婆婆一樣管這管那,滴水不漏。平時一塊紗布,一根針,都不許大家亂扔,及時關燈,節約用水,我經常對科內年輕護士說:“對待醫院的東西就要像對待家裡的東西一樣,隨手關燈,懂得節約,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每次手術時,醫生都會開玩笑的說,你們管家婆呢,我們沒有浪費哦!

近兩年,我們醫院傳統的'膽囊切除術已被先進的腹腔鏡微創技術所取代,前列腺汽化電切代替了損傷較大的開放手術,膽道鏡,胸腔鏡等微創手術的成功開展,都傾注了我和我的團隊的辛勤付出。

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我就是擁有天使的本色,我願像那盞溫馨的無影燈,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我叫王小梅,33歲,本科學歷,護理師,2004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熱愛本職工作,8年來,沒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護士的天職。

2000年大學聯考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護理學這個專業,就是因為喜歡,不光因為純潔白大褂的誘惑,還因為能為患者解除病痛,多年來我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每天清晨迎著朝霞出門,我都懷揣著職業陽光心態,對這份工作傾注了熱情。

我院在院病人多為療養的老榮軍,平均年齡78歲,在年齡偏大又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住院,生活護理和治療全由護士承擔,每天的工作都很瑣碎,比如:冬季的晚上在大廳看電視,不停地囑患者要披上軍大衣,避免著涼;患者的手機開不了機;患者不會撥電話,每每這時候我都會以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幫助他們,因為我想做病人心中“有求必應”的小王護士。我們科護患關係相處融洽,有位25床張爺爺,82歲,他看到護士每日很辛苦,當我們送藥到床旁時,在床上躺著的他會立馬起床,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丫下床拿住藥杯,儘管我們多次囑咐他不要下床,送藥到床旁是我們應該做的,他不聽,他說不想讓護士再多跑路,看著他慈祥和藹的臉,我感動過無數次,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我才能感恩生命。

當每天坐上上班的公交的時候,我的思緒就飛到了科室,今天有幾位病人該換床單了,天氣暖和了病人的軍大衣該收庫了,4床的王爺爺想住靠窗戶的床位,今天上班給他換床。走到科室,白大褂一穿,滿腦子都是病人。

記得過年的時候,病房27床王爺爺的家屬沒來接他回家過年,正好我大年三十值班,看著老人拄著柺杖在樓道等女兒,我就給遞一把椅子,說:“王爺爺,我陪您過年,咱一起看春晚。”老人眼眶溼潤,激動萬分,向我頭來感激的目光,我暗暗告訴自己,因為我的存在,我要讓每位患者有淚流卻不悲涼。病房近年來一直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無論從治療到生活護理,護士們都以病人為中心,記得有一病人輸液,考慮保護病人血管,護士給用了安全留置針,液體完後,護士很是盡心,巡迴病房很勤,觀察患者的留置針是否有回血,儘管已經解釋的很到位,可病人依然要拔出當天留置的留置針,怕自己的了什麼嚴重的疾病,這種“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的場面也經常發生。應為年齡偏大,一個病人不光有外科病,也時常伴有內科病,經常是腰椎間盤突出、風溼、前列腺增生、高血壓、支氣管炎等等幾種病綜合,有時候突然發病,護士會整夜的守在病人跟前,無怨無悔,我亦是如此。說起病房的事情,我就像說撫養自己女兒的過程一樣,順手拈來,因為我親身經歷了,每件事情歷歷在目。

其實我院每位護士都很敬業,工作勤懇,不怕髒不怕累,都是最美的護士,我感謝同事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感謝我的患者使我擁有這份榮譽,古人說“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我會把這當做自己的又一次起點,在自己白衣的道路上再去譜寫篇章。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護士——盧敏,她用真摯的愛心為患者拂去滿身的傷痛,用火一樣的熱情點燃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工作,護士隨時可能面對意想不到的危險。有一次,盧敏在護士站內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揚言要掐死她。在緊急狀況下,盧敏面不改色,以多年的護理經驗冷靜沉著應對,同時採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發事件。

在這裡,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症、癲癇性精神分裂症等。他們發病時經常伴有幻聽、幻視、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狀,發起病來異於常人,經常辱罵、踢打醫生和護士,拒絕做治療,拒絕吃藥。所以,護士常常傷痕累累,有些皮外傷也是家常便飯,但盧敏一點怨言也沒有,而是更耐心地幫助病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盡全力配合醫生做好護理工作。

值夜班的時間,是不能睡覺的,因為隨時要巡視病房。平時盧敏就守在靠門邊的位置上,每隔20分鐘在病區巡視一次,看看病人有沒有按時休息,有沒有自殺輕生的異常情況,就連去廁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筆記錄下來。

無論是從細緻的生活護理還是到複雜的心理護理,盧敏不以工作累工作苦為藉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聲載道,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把工作做好為己任。

盧敏說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註定選擇了奉獻,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她無悔當初的選擇。

護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6月22日,在我們市第三人民醫院溫馨的精神三科病房裡,一位白衣天使仍在忙碌著,她叫王玲,是一名護師,一直在“三院”精神科護理一線工作,從青春年少一直到中年,用滿腔熱情的愛來修復精神病人破碎的心靈,努力讓他們走出生活的陰霾。

由於精神病人受幻覺和妄想等症狀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經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對待護理人員,每遇到這種情況,王玲總是以極大的耐心去撫慰病人受傷的心靈。小岑(化名),一位22歲的妙齡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剛來的時候,王玲每次給她打針服藥時,她都會理由多多,大罵不止。一天早飯時,她拒絕進食,將菜打翻,並將一口唾沫吐在王玲的臉上,嘴裡不停地喊道:“快放我回家!”此時王玲沒有惱怒,而是忍著委屈的淚水,耐心地勸道:“你父母今天沒有時間來,你好好吃飯,等明天叫你爸爸媽媽來。”小岑根本不聽勸說,並把杯子裡的水往王玲身上潑去。同事們連忙趕過來,王玲卻說:“小岑是爸媽的小女兒,沒這麼快適應的!”第二天,小岑便乖乖的吃飯了。另外,小岑存有幻聽,經常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而且紙塞得很深,王玲發現後立刻報告醫生,並嘗試用鑷子把紙巾取出、但是紙巾塞得太深了,需用專門醫療器械來取。小岑父母年紀大,出遠門不方便,於是由醫護人員把小岑帶到市人民醫院,把耳朵裡的紙巾取出來。並囑咐小岑不要再把紙巾塞到耳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精神病人常常被社會冷落,很多人住在醫院裡,常年沒有親人來探望,他們也渴望著親情和友情。每天,王玲微笑著走進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親人和朋友。經常為她們買水果,生活用品,而且還是我科名副其實的理髮師呢!一有空就幫有需要的病員修剪頭髮。病房裡有一位長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風燭之年身患多種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老人的子女象徵性探視一兩次,而王玲像親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

現在,小岑可勤快啦!主動幫忙掃地,拖地,參加文娛活動,也沒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小岑的家屬擔心女兒遂來探訪。王玲熱心地接待了岑老爹,並告訴他小岑這段時間的表現,這使從大老遠趕來探望女兒的岑老爹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真是給岑老爹過了一個欣慰的父親節啊!岑老爹感動得還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王玲!信上寫道:您那種高尚風格、樂於助人的美德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坎裡,留下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象。

晨會上,護士長還特意表揚了王玲,並囑咐大家要好好向王玲學習。讓我們把愛灑在每個角落吧,並把這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