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 德藝雙馨的馬秋華事蹟

才智咖 人氣:2.89W

馬秋華,著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音協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聲樂家協會執行主席,中國音協理事,全國文聯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及全國多所音樂藝術院校客座教授。曾多次擔任中國音樂金鐘獎、文化部文華獎以及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2010年獲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2011年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獎”;曾獲“全軍育才突出貢獻獎”。

春華秋實 德藝雙馨的馬秋華事蹟

馬秋華教授從事聲樂教學和研究工作至今已30年,在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聲樂教學與實踐中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她培養的學生有近百名在國際、國內聲樂大賽中獲獎,其中不乏眾多觀眾熟悉和喜愛的歌星和歌唱家,如:戴玉強、王莉、王瑩、呂薇、王麗達、薛皓垠、王慶爽、索朗旺姆、阿魯阿卓、曹芙嘉、姚貝娜、白雪、張邁、韓延文、薩仁呼、喬軍、吳彥凝等。她在聲樂教育上形成了一套獨特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三種唱法的系列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創新了音樂表演藝術的多種表現形式。通過不懈的辛勤努力和耕耘,馬秋華教授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聲樂人才,為我國的聲樂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1982年,馬秋華老師開始了執教生涯,到如今已經三十個春秋了。三十年來,她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聲樂人才,這些學生如今已經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成為我國聲樂舞臺上的中流砥柱。

馬秋華老師曾經任教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現任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在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的二十年間,馬秋華老師雖然工作在軍藝,但同時也在中國音樂學院做了二十年的兼職教授。多年來,她一直穿插在這兩所著名的藝術院校從事教學工作。她決定告別軍藝而選擇中國音樂學院,也是經過她慎重考慮後做出的決定。在部隊工作了二十年,如今的馬老師認為應該在聲樂教育的第一線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一生就幹這一件事,要幹好、幹精!

無論是整個聲歌系的師資隊伍建設還是搭建藝術實踐平臺,馬老師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德藝雙馨的高階聲樂人才。在採訪中,馬老師強調在完善和完成許多硬性指標的同時更要關注一些軟實力的提高。在她來看,學校除了“教、授”這個內容之外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老師要做的不光是教給學生技術,還要指導他的人生方向,包括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做人。要通過五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素質的專業人才。”

馬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她將學生的素質培養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並提出了培養創新人才“四求”理論。“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常常對學生講‘求問、求學、求思、求行’。講教育創新,不僅僅是對老師的要求,要及時更新理念。在如今這樣一個文化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對自己更應該高標準、嚴要求。五年的大學時光應明確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的習慣。現在的學生在責任感和使命感方面都很欠缺,所以學校應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思想素質等方面下功夫。”

作為幾十年如一日培養聲樂人才的老師和領導,馬秋華老師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不僅讓他們成為專業方面的人才,還應該讓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做實事的人才。我覺得作為領導要把握住大方向,把握好大局。”巾幗不讓鬚眉,相信在這樣氣魄與才幹並舉的領導帶領之下,中國音樂音樂學院聲歌系定會迎來一個又一個輝煌。

無論是整個聲歌系的師資隊伍建設還是搭建藝術實踐平臺,馬老師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德藝雙馨的高階聲樂人才。在採訪中,馬老師強調在完善和完成許多硬性指標的同時更要關注一些軟實力的提高。在她來看,學校除了“教、授”這個內容之外更要注重教育和培養。“老師要做的是不光教給學生技術還要指導他的人生方向,包括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人。要通過四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素質的人才。”

馬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她將學生的素質培養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的位置,並提出了人才培養“四求”理論。“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思路只有一個。我常常對學生講,對學生而言其實現今社會的各方面壓力是很大的。要想成為人才就得做到“四求”,也就是求問、求學、求思、求廣。講創新,不光是對我們老師的要求。創新是相互的,對學生而言創新也很有必要。在如今這樣一個文化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對自己更應該高標準、嚴要求。四年的大學時光也許我們做不到讓學生出名,但是一定要做到讓學生明白如何給自己的人生地位,如何明確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培養出讓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的習慣。現在的學生在責任感和使命感方面都很欠缺,所以學校方面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思想素質,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的事情。”

作為幾十年如一日培養聲樂人才的老師和領導,馬秋華老師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不僅讓他們成為專業方面的人才,還應該讓他們成為真正的有責任感的給國家做實事的人才。我覺得作為領導要把大的方向把握住,把握好大局。”巾幗不讓鬚眉,相信在這樣氣魄與才幹並舉的領導帶領之下,中國音樂音樂學院聲歌系定會迎來一個又一個輝煌。

記者:您是怎樣協調教學和行政管理上的安排?

馬秋華:聲歌系在人數上是中國音樂學院最大的系,我的工作除了日常教學外還有科研專案,合理安排好時間很重要。2010年我升為博導後除了上課以外,要寫很多文章,還有科研專案,與過去相比明顯感覺時間不夠用。

記者:您在學生的選擇上有哪些要求呢?

馬秋華:現在時間少,上課依然很多,本科、碩士、博士。教學量非常大,週一至週五都要上課,週六日寫東西,暑假寒假都還要做一些科研。

記者:作為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能談談做了系主任和之前只做教授有什麼不一樣的體會嗎?

馬秋華: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在全國各音樂學院聲樂表演專業屬於領軍,聲歌系在中國音樂學院也是強勢學科,對全國的聲樂教學而言,我們每個學術動向都會受全國同行關注,更重要的一點要帶領著團隊共同發展進步。中國音樂學院從建院招生只有兩三個人報名的'情況下發展到今天成了全國教學科研民族聲樂核心的一個陣地,這是付出了很多艱辛很多汗水的,我和金鐵霖教授共同參與、見證了整個發展的歷程。其實無論當不當領導,做事業就會有一種無形的責任感。

記者:聽說您正在北京市申報一箇中國聲樂教育多樣化研究的創新團隊。

馬秋華:其實在這三十年教學當中已經將多樣化教學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聲樂演唱是個大學科,至於唱法只是學科下的小專業,所以我教的學生各種唱法都有,它都屬於中國聲樂。比如美聲、民族、通俗、原生態……如:戴玉強、王莉、王瑩、呂薇、王麗達、薛皓垠、王慶爽、索朗旺姆、阿魯阿卓、曹芙嘉、姚貝娜、湯非、白雪、張邁、韓延文、薩仁呼等教的很多學生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因為我們的團隊是多元化的。很多從國外回來的老師吸收了國外的一些音樂理念而欠缺中國聲樂作品的演唱,包括中國傳統戲曲這塊他們不瞭解。對於民族聲樂的教學團隊來講,他們對中國傳統音樂很熟悉,但是戲曲的種類還是欠缺,我現在考慮怎麼樣在繼承這塊更加豐富。團隊的學科建設上繼續完善,包括教材建設等,查漏補缺,在中國音樂學院以中國傳統音樂研究教學表演為一體,能夠給大家全面發展的平臺。

記者:現在的年輕人比起老一輩人有哪些欠缺?

馬秋華:現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制,孩子的說話、做事權利都被家長包辦了,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的一種惰性、依賴性,導致責任性下降,我很不贊成這樣的做法。我們現在要培養的是創新人才,而同學們認為培養創新人才主要靠老師,老師固然要有新理念、新思想,但對學生也有創新要求,有好奇心,善於發現問題,善於去問,善於思考,並付之行動以實現結果,這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採訪後記:

雖然日常的工作非常繁重,但是馬老師依舊面色紅潤、精神飽滿,時刻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馬老師說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感覺很幸福。她說自己一生沒有離開過學校,一輩子都在教學,雖然只做了這一件事情,但她很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樸實的話語留給我們的卻是長久的感動。相信有這樣的好領導、好老師,中國聲樂教育事業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美好。

眾所周知,中國音樂學院是我國聲樂教育的最高學府之一,多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聲樂人才,在金鐵霖教授的帶領下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無論從教學上、科研上,還是整個團隊的建設上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面。作為新一任的聲歌系主任,馬秋華老師認為:“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是全國重點學科、強勢學科。我們的教學水平、演唱水平關係到整個聲樂發展的現狀。”

馬秋華老師也向我們簡要介紹了自己的構想。馬老師認為首先教學上要不斷完善現有的教學體系,把最前沿的東西融合到聲樂教學中去,讓學生享受到高階學習資源;此外以聲歌係為依託,為老師們提供更多的演唱平臺,鼓勵他們開音樂會。“這對教學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爭取讓老師和同學們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一方面讓他們得到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讓社會也對我們有進一步的瞭解。走出去不僅是展示,更是向民間學習、向基層學習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