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2.9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1

王愛英今年60歲,是淄川區般陽路街道城裡社群居民代表,家住城裡大街房改大院,是淄川第二賓館退休職工。大院裡的居民提起王大媽,都稱讚她是個非常熱心的好人。

在城裡社群,說起王愛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十餘年如一日的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大家格外敬重她。

王愛英是熱心的義務監督、宣傳員。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區期間,天天在社群裡穿行,有時戴著志願者小紅帽在大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拿著文明城區宣傳卡,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講解。碰見可疑人員,就上前盤問;她非常注重保護環境,希望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素質,並始終堅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原則,遇見亂扔亂倒垃圾的住戶,就進行說服教育,時刻監督,並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況,她就會主動上前勸導,心平氣和的把對方說的心服口服。

王愛英為人隨和、開朗,助人為樂是她的家常便飯,更重要的,她還是個義務調解員,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她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汙水管道都已老化,經常出現管道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她跑前跑後,聯絡疏通、挨家挨戶收錢、無一不親力親為,經常累的腰痠腿疼,但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她比誰都高興,她所做的一切,從來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並且無怨無悔。

王愛英精神十足,身體硬朗,動作利索,總是樂樂呵呵的,並且特別關心社群事務,主動協助社群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問她為何這麼關心社群事務,她就很嚴肅地說到,關心社群事務,維護居民權益,支援社群的工作是每一個社群居民應該做的。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社群裡經常都能見到她的身影,有時在幫助年齡更大的老人提菜,有時在幫助殘疾人推車……

這就是社群男女老少都尊敬和愛戴的王大媽。2019年,她榮獲了“淄博市熱心大媽”的稱號。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卻感染著小區裡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動幫忙,鄰里之間非常團結,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2

“小祝,別看她人年輕,但心好,人善良。從她所做的一些小事就知道她的心裡是怎樣想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位長者曾經這樣評價過她。她,只是一名基層最普通的工作人員,卻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每一次助人為樂都讓人生綻放光彩。

愛崗敬業竭全力,心底無私天地寬

修文縣衛計局工作人員祝瓊,在原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期間,常常會有很多群眾前來諮詢這諮詢那的,說一次、兩次,甚至十次他們都可能會記不住,經常會因為提供資料不齊而辦理不了事務,需要來回跑,為了能幫助前到來辦事的人,她就向科室要來許多辦事流程,自己進行加工整理,有群眾諮詢的時候,直接列印一張給他們,按照單子上的東西去準備,省事多了。儘管這不是她的工作範疇,但是她覺得這樣做能讓群眾少跑冤枉路,心裡很踏實。很多時候,鄉(鎮)的前來辦事的同志趕到時早已是下班時間,只需一個電話,她定會趕到指定地方。

一泓清澈的泉水,一顆菩薩的心腸

她是一個樂於助人,而且心地善良的人。有一天中午,一個衣衫破舊的中年男子走進她所在的辦公室,開口便說:“終於到了,口好乾哦。”她給那人遞去一杯熱水,耐心詢問他需要辦理的事。當得知他的事情是需要到另外一個科室去辦理,而科室的人吃中午飯去了時,她叫男子在辦公室坐下等一會兒。那男子說什麼也不坐,說是他的衣服太髒了,怕弄髒沙發,她告訴男子,沒有人會嫌棄他髒,叫他放心坐下......。在她的再三勸說下,男子不情願地把半個屁股掛在沙發的一角。男子告訴她,他從早上七點一直走到現在才到的,快到的時候,他還小跑起來,水都沒顧得喝上一口,來的時候,他看見樓腳有一個自來水管,他還說等辦完了事,再下去喝點水的。男子靦腆地說道“你們這裡的水真好喝。”她問他為什麼不坐車。“坐車要七塊錢呢,都夠吃一頓飯了。”男子回答說。她聽完後心裡很不是滋味。把男子帶到食堂,就到食堂門口的時候,那男子死活不肯進去,說“我不吃,我不餓。”細心的她觀察到那男子有吞嚥的動作,她告訴男子,不用他給錢,只管吃便是。那男子不相信,也許是看見食堂的人多,覺得不好意思,也許是作為一個七尺男兒的的尊嚴,男子轉身往回走,她趕緊說:“你就站在這裡不要動,我幫你把飯端出來。”男子大口大口吃著飯,三下五除二,一大缽飯吃個精光。付了飯錢,她掏光兜裡所有的錢,強行塞給了對方。男子說:“我不要你的錢,我有錢的,我還有5塊錢呢,吃了飯,走起路來有精神得很”。她說:“你辦完事後,回去的時候坐車,剩下的錢買點水喝,給孩子們買點東西回家,你難得進趟城。”男子數了數錢,把它放在了內衣口袋裡面。

同事們問她那男人是不是他的親戚?是不是她認識的人?為什麼要給他錢?面對一連串的問題,她很淡淡地說道:“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看起來可憐,不幫他,良心上過不去。

她,一個滿臉笑容,心底善良,樂於助人。“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一名普通是工作人員,春天的使者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3

王心同學,是大連市西崗區建設國小六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他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他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多年來,各方面表現一直優秀,特別在助人為樂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王心同學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在學校,他對待同學,總愛伸出援手,真誠付出,助人為樂。記得一次體育課上,同學們練習跑步,速度時而快時而慢,使部分同學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一不小心,張策同學由於跑得太快就摔倒在地,搶了個大跟頭。隊伍就這樣被衝散了,有的同學繼續向前跑,有的同學駐足張望,不知所措,張策同學跪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眉頭緊鎖,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王見此情景急忙跑過去,雙手握住張策的胳膊,把他輕輕扶起來“張策,你沒事吧。要不要緊,我扶你去醫務室看看吧”,王關切地詢問著。

“謝謝你!”張策感激地說。

“不用客氣,我們都是同學要互相幫助才行!”王攙著張策慢慢地向醫務室走去。

王心同學在生活中總是用他的真誠之心感動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記得有一次劉子鍵把語文書忘在了教室,回到家後他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這可怎麼辦啊!作業怎麼能完成啊!劉子鍵開始給同學打電話,同學們的回答都是:“對不起,我自己還得先做業沒有時間,你還是找其他人借書吧!”看到同學們都沒有把書借給自己,劉子鍵心情很是鬱悶,他抱著最後的希望給王打電話,王一聽便對我說:“到我家裡去,咱們倆人一起寫作業,這樣你就的作業就能完成了”。聽了這樣的話我的心裡暖融融的,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王心同學有一顆執著的與同學共同進步的責任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自從擔任班級學習委員以來,總是盡職盡責地幫助每名需要幫助的同學。他常常用自己的耐心化解同學的難題,一個個大問號總能在他那兒找到答案。同學們喜歡和他相處。班級中有幾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每當遇到不會的問題就願意請教王,每當這時,他不管手頭上有什麼事情,都會放下筆,用手指著題,和顏悅色地給同學講題。他講得每一步都非常詳細、很清楚,並且還不斷詢問:“清楚了嗎?”直到問問題的同學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才肯放心。在王幫助下,很多同學的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同學進步了,王比自己取得好成績還高興!

王不僅事事助人為樂,而且,心繫班集體,心繫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有一次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放學後該值日的同學都跑了,王就組織幾個同學把教室打掃的乾乾淨淨。結果當天學校組織檢查衛生,我們班受到了校領導的好評。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得很乾脆也很響亮:“為了班集體,為了班級的每一個同學!”

王心同學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當老師誇獎他時,他總會說:“我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就是這樣的王,創造了一個奇蹟,全班35名同學,他以31票通過被評為“區三好學生”。

有王心同學的地方就充滿歡聲笑語,有王心同學的班級暖意融融,讓我們向王心同學學習,用愛的互助充實我們的生活!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4

郝永旭,是龍井市第四中學七年級(七)班的一名學生,也是班級的團支部書記和數學課代表,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陽光大男孩。他愛好廣泛,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富有愛心,受到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伸出援手幫助他人解決困難。

他說,“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伸出手去幫助他們,不但解決了別人的困難,自己也會感覺到很快樂的。”不管誰遇到困難,他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的。

公交車上,他能主動起身為老弱病殘孕讓座;同學忘帶了零用錢,他會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同學的作業本用完了,他會主動遞過去一本新的;記得有一次他和媽媽去看望病人,臨床病人家屬沒在,而這位病人恰巧要下地穿鞋出去,可是,手臂骨折沒法穿鞋,這時,他習慣性的過去幫助那位病人穿上了鞋,就是這一個習慣性的幫助,贏得了那位病人及家屬的稱讚……

班級裡有一位同學,名字叫孫開勤,是一個智障少年,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母親是一個侏儒症患者,家庭條件很差,孩子的生活很困難。作為同班同學,他知道了這種情況後,就主動承擔起了幫助孫開勤學習、幫助她整理書桌、中午還幫她盛飯等一些事情。同時,還把自己的零用錢節省下來主動為她購買學習用品,教她讀生字,讓她安心學習。後來,由於孫開勤父親的患病住院,她家裡遭遇了變故,郝永旭及時號召團支部和全班同學一起為孫開勤捐款。在他的幫助下,我班的孫開勤快快樂樂的在班級裡學習和生活,從沒有任何人歧視她,不喜歡她。他的幫助從七年級入學至今,從未間斷過。他,就是這樣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少年,看到別人快樂,他自己也感到很快樂。

勤學善思,品學兼優,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在老師的眼中,他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每次考試的學習成績都名列學年的前茅。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善於質疑、敢於提問、喜歡專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各種有益的文章,開闊視野,並且,總是把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與身邊的同學共同分享,共同提高,體會共同進步的喜悅。他是老師工作的小幫手,幫助老師為班級出謀劃策,為老師分擔。

在同學的眼中,他是同學們的小導師,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一個可以相交的知己。在學習上他主動關心後進生,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學習成績優異的他,每逢同學遇到不會的問題,他總是熱情、耐心、細緻的幫助他們講解,直至他們弄懂會做為止,從沒有一絲的厭煩。班級裡的韓曉慧同學是一個反映能力慢的孩子,經常聽不懂老師在課上講的數學題,於是,放學後她打電話問他,持續了一兩個小時的解答,郝永旭都不厭其煩,在課下“一幫一”活動中,他也總是不厭其煩的給她講解,從不怕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在他的幫助下,韓曉慧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快,對學習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並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了。

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努力做到全面發展。

他不但品學兼優,還積極向上努力朝各個方面發展。班級裡的各項工作,他都衝鋒在前、積極主動承擔,例如主題班會,手抄報、軟牆文化等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學校組織各項活動,他總是積極響應,熱心組織,動員、鼓勵全班同學積極參與、大膽表現。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推普周手抄報繪畫並獲得了一等獎;參加全國中學生校園文學大賽活動獲得了一等獎;積極參加校學生會,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宣傳部的一份子,聽他在校園廣播裡給同學們宣傳著各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多帥。同時,強身健體也是他不能丟掉的一項工作。每年的體育運動會和每次的長跑活動,都少不了他矯健的身影。

自強自立,是父母親的保護神、小棉襖。

現在的家裡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都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但郝永旭卻不是這樣。平時,像收拾房間、撿碗、洗碗、拖地板、為花澆水等等這樣的事,他都會搶著去做。每一次他都會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講究效率,保質保量,然後,和父母一起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們遞上一杯水,或為他們捶一捶背,或把自己的成績同他們共同分享,或把自己在學校的開心事兒說給他們聽,都可以讓父母覺得很開心、很欣慰。

這就是他,一個全面發展,孝敬長輩,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樂觀向上的陽光少年,不斷地進取、完善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明天的美德少年。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5

張婧,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兒,今年11歲,漢族,現在且末縣國小五年級學習,擔任五(6)班數學課代表,中隊委員。她從小接受長輩善良淳厚,樂於奉獻的薰陶,得到了心靈的洗禮,養成了良好的品質。在老師眼裡,她是一名自尊自強、富有理想的好少年;在同學眼裡,她是樂於助人、好學上進的好夥伴;在父母眼裡,她是聽話孝順、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鄰里眼裡,她是誠實可信、熱心公益的好公民。父母的悉心薰陶,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個寶,她也不例外。她是家裡的獨生女,但她從不與別人攀比物質,也從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負擔,不比物質比精神,她選擇用人格魅力來得到他人的讚賞。她逐漸長大,在父母的影響下,她也努力成長為一個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孩子。平時,每天吃完晚飯,她就主動收拾碗筷,幫媽媽整理廚房。每到週末,做完功課,她都會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媽媽做飯時,她總愛在一旁幫忙,淘米、擇菜、打雞蛋,都是她的拿手好活。在父母眼中,她是個勤勞乖巧的孩子,她從來無須讓他們為她操心,她更是奶奶的心肝寶貝,奶奶年紀大了,細心的她有空時陪老人散步。奶奶心情煩悶時,她就講一些學校發生的幽默滑稽的事來逗奶奶開心。 “百善孝為先”,她孝敬老人,體貼父母,得到大家的由衷誇讚。

張婧同學不僅品學兼優,還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凡事以集體利益為先。平時她嚴以律己,甘於付出,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高度責任心,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班裡其他同學的表率。她擔任班級幹部,經常組織同學出黑板報,從版面設計到抄寫,她絞盡腦汁,翻看資料,她和同伴精心製作的黑板報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讚賞。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她盡職盡責。只要是班級裡的事,她都會很用心地去完成。

張婧同學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實體現了一名現代國小生所具有的中華傳統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蹟材料6

樊三平,男,現年49歲,系鹽湖區王範鄉王範村第七居民組人。

該同志父母均是中共黨員。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家訓、家風、家教,以德立家,以愛傳家,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樊三平同志的行為中予以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為三平同志提供了展露才華的時機,他辦起了紙箱廠。辦建紙箱廠十餘年來,一段段艱辛的創業,一路路的風雨行程,取得了創業的豐厚回報。但此時此刻,他不忘黨和政府的支援,不忘村民的關愛幫助,他積極參與各項公益事業,熱心幫助父老鄉親。其主要表現如下:

一、村裡修路兩次積極捐款。

二、村裡幾年來,為村民唱戲積極捐款。

上述兩項捐款共計2.8萬餘元。

三、鄉里鄉親有人得病或者農業每搞投資或者家有婚喪大事經濟緊張時,只要向他開口,從不拒絕。借給鄉親3萬餘元。

四、無論誰家有急事需要用車,一給該同志說出,他毫不推辭,幾年來,為村民出車100餘次,行程1萬公里之多,從未收取分文。

五、只要是王範村民需用瓜果梨、桃各種紙箱5-10個,只管拿走從不要錢。

平凡的事業,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顆致富不忘黨之恩,致富不忘眾村民。

樊三平同志常說:“我是共產黨員的兒子,我的行為也必須符合黨的原則,只要為村民服務,就不計較個人利益,只要能幫助身邊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他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王範村的經濟發展做貢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