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實習心得: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

才智咖 人氣:5.13K

教師實習心得: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1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以前對這句話最大的感觸主要還是來自於家庭,那時的自己單純的只是父母的孩子;如今,當自己嘗試著去接受自己未來很有可能成為的另外一個角色——一名人民教師時,對於這句話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教師實習心得: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

可能是因為自己現在的身份比較微妙,自己既是一個正在學習的大學生,也是一名實習語文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自己一直在思考,有時候很困惑、有時候卻很堅定,就像是走在一條單槓上,最後是不是能成功到達終點的那一頭,其實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行走的過程中一直在專注於腳下邁出的每一步,在行走中越來越堅定自己的目標,也越來越悟出了一些道理:關於自己、學生以及教育。

這一週主要的工作是帶著孩子們做好期會考的複習、完成期會考試,複習的這段時間最主要的上課內容是講解各種習題,在講解習題的同時也是讓他們對前段時間的學習進行回顧;在講題的過程中必然得讓同學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講題的時候總會問他們為什麼選這個選項,其他選項錯在哪兒?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這週三下午第二節在給他們講題的時候,他們的看法和我的出現了一點偏差,很高興的是有同學表達出了他們的困惑,面對他們的困惑我選擇用道理說服他們,一開始我說明原因時班級裡絕大部分的同學開始動搖了自己原先的看法,傾向於贊同我的看法;原本這應該讓我覺得有些滿足,但是當我問他們有沒有其他異議的時候,有兩個同學仍然小聲地堅持自己的看法,於是我便鼓勵這兩個同學讓他們起來反駁老師的看法;在這一個過程中,聽到學生的理由自己重新又做了解釋,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對這個解釋並不是很認可,但是為了讓課堂進行下去,我對同學們給你說有意見咱們下課可以再探討,然後繼續下一道題的講解,但是有點尷尬的是下面的這道題中有一個選項和前一道題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著兩個同學繼續堅持咬著前面的題不放,堅持用前面的題來推翻這道題的正確選項,同時他們又找了一些參考書上對這句話的賞析對我的觀點進行反駁;可以說,這節課上得很是尷尬,而且自己在講解的過程中和他們就如同在爭辯一樣,因為意見不同不免情緒有些波動,當時的我臉都紅了。這節課結束後我讓他們在課下再想想這道題,然後下節課我會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

下課後我趕緊找到同一年級的兩個語文老師和他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並上網查了一些相關資料,老師們一開始也同意我的看法,但是聽了我描述的學生的看法之後她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過最後還是統一了一個觀點。過後我重新想了想這件事情,雖然被學生反駁時確實有些尷尬,因為學生說的有其道理所在,甚至自己也懷疑是不是自己想錯了,如果是自己講錯了那豈不是在學生面前丟臉了;但是其實不管最後怎麼樣,他們做到了自己上課時反覆強調的:你們要有自己的想法,敢於挑戰權威,就算是老師說的你們也要想一下再考慮是否接受。所以在當天上晚自習的時候我對他們提出了表揚,因為他們確實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在他們心中至少我這個語文老師和他們一樣都是平等的,可以在課堂上針對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像傳統的教育一樣,學生只會盲目地聽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想作為一名施教者,在教學生學的過程中,並不應該為了所謂的樹立威信而讓學生們無自我判斷地接受老師所說的任何一句話,威信的樹立不是說這個老師有多凶,而是這個老師在專業素養上很厲害,能夠對學生負責,做到愛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平等地和你一起去探討每一個問題;雖然他們很多時候需要你去引導,但他們絕對不能失去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有思想,不能只是被動地去接受。

通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所謂“教育的力量”。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因為懼怕老師總是覺得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而且不管是爸媽還是老師,他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你不準做······,你如果做了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他們很少能夠和顏悅色地說明原因去讓他們信服,然後孩子們只知道這件事做了之後會有可怕的懲罰等著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不能讓他們做的事究竟為什麼不能做,為什麼不讓他們做是為了他們好;所以有的孩子長大後不再害怕父母老師所謂的懲罰了,他們就開始體現出叛逆的那一面,父母、老師怎麼管也管不住。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從小鼓勵學生們獨立去思考,讓他們不要喪失作為人最基本的判斷力,這樣不管是誰說了這是對的或錯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不至於被別人的言論牽著鼻子走。當然讓孩子們有自己看法的同時有一個環節非常關鍵就是用道理說服他們,或者是說讓他們去實踐一下他們認同的這個不對的觀點,實踐自然會告訴孩子他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所以,不要猶豫讓孩子們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

教師實習心得: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2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以前對這句話最大的感觸主要還是自於家庭,那時的自己單純的只是父母的孩子;如今,當自己嘗試著去接受自己未很有可能成為的另外一個角色——一名人民教師時,對於這句話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可能是因為自己現在的身份比較微妙,自己既是一個正在學習的大學生,也是一名實習語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自己一直在思考,有時候很困惑、有時候卻很堅定,就像是走在一條單槓上,最後是不是能成功到達終點的那一頭,其實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行走的過程中一直在專注於腳下邁出的每一步,在行走中越越堅定自己的目標,也越越悟出了一些道理:關於自己、學生以及教育。

這一週主要的工作是帶著孩子們做好期會考的複習、完成期會考試,複習的這段時間最主要的上內容是講解各種習題,在講解習題的同時也是讓他們對前段時間的學習進行回顧;在講題的過程中必然得讓同學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講題的時候總會問他們為什麼選這個選項,其他選項錯在哪兒?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這週三下午第二節在給他們講題的時候,他們的看法和我的出現了一點偏差,很高興的是有同學表達出了他們的'困惑,面對他們的困惑我選擇用道理說服他們,一開始我說明原因時班級裡絕大部分的同學開始動搖了自己原先的看法,傾向於贊同我的看法;原本這應該讓我覺得有些滿足,但是當我問他們有沒有其他異議的時候,有兩個同學仍然小聲地堅持自己的看法,於是我便鼓勵這兩個同學讓他們起反駁老師的看法;在這一個過程中,聽到學生的理由自己重新又做了解釋,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對這個解釋並不是很認可,但是為了讓堂進行下去,我對同學們給你說有意見咱們下可以再探討,然後繼續下一道題的講解,但是有點尷尬的是下面的這道題中有一個選項和前一道題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著兩個同學繼續堅持咬著前面的題不放,堅持用前面的題推翻這道題的正確選項,同時他們又找了一些參考書上對這句話的賞析對我的觀點進行反駁;可以說,這節上得很是尷尬,而且自己在講解的過程中和他們就如同在爭辯一樣,因為意見不同不免情緒有些波動,當時的我臉都紅了。這節結束後我讓他們在下再想想這道題,然後下節我會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

下後我趕緊找到同一年級的兩個語老師和他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並上網查了一些相關資料,老師們一開始也同意我的看法,但是聽了我描述的學生的看法之後她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過最後還是統一了一個觀點。過後我重新想了想這事情,雖然被學生反駁時確實有些尷尬,因為學生說的有其道理所在,甚至自己也懷疑是不是自己想錯了,如果是自己講錯了那豈不是在學生面前丟臉了;但是其實不管最後怎麼樣,他們做到了自己上時反覆強調的:你們要有自己的想法,敢於挑戰權威,就算是老師說的你們也要想一下再考慮是否接受。所以在當天上晚自習的時候我對他們提出了表揚,因為他們確實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在他們心中至少我這個語老師和他們一樣都是平等的,可以在堂上針對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像傳統的教育一樣,學生只會盲目地聽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想作為一名施教者,在教學生學的過程中,並不應該為了所謂的樹立威信而讓學生們無自我判斷地接受老師所說的任何一句話,威信的樹立不是說這個老師有多凶,而是這個老師在專業素養上很厲害,能夠對學生負責,做到愛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平等地和你一起去探討每一個問題;雖然他們很多時候需要你去引導,但他們絕對不能失去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有思想,不能只是被動地去接受。

通過這事我也明白了所謂“教育的力量”。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因為懼怕老師總是覺得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而且不管是爸媽還是老師,他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你不準做······,你如果做了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他們很少能夠和顏悅色地說明原因去讓他們信服,然後孩子們只知道這事做了之後會有可怕的懲罰等著他們,並不知道這不能讓他們做的事究竟為什麼不能做,為什麼不讓他們做是為了他們好;所以有的孩子長大後不再害怕父母老師所謂的懲罰了,他們就開始體現出叛逆的那一面,父母、老師怎麼管也管不住。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從小鼓勵學生們獨立去思考,讓他們不要喪失作為人最基本的判斷力,這樣不管是誰說了這是對的或錯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不至於被別人的言論牽著鼻子走。當然讓孩子們有自己看法的同時有一個環節非常關鍵就是用道理說服他們,或者是說讓他們去實踐一下他們認同的這個不對的觀點,實踐自然會告訴孩子他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所以,不要猶豫讓孩子們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