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手抄報內容的字

才智咖 人氣:8.09K

一、什麼是普通話?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的字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現代漢民族各方言區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國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即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我國《憲法》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2001年1月1日起實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地位。

新中國建立以後,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視。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兩個會議確定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名稱、定義和標準,將它正式定名為“普通話”,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語言,同時從語音、詞彙、語法三方面確定了普通話的內涵,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二、當前社會用字存在哪些混亂現象?應當如何消除?

近年來,社會用字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混亂現象,主要表現為濫用繁體字、亂造簡化字、隨便寫錯別字。根據實地調查,濫用繁體字的現象尤為突出,它嚴重地干擾了社會用字的規範。所謂“濫用”,就是過度地、胡亂地使用。“過度”是指超出範圍,在不該使用繁體字的地方也使用繁體字;“胡亂”是指馬虎草率地使用並非與簡化字相對應的繁體字。當前社會用字的混亂現象,既不利於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兩個文明的建設,也不利於對外文化交流。社會用字的

混亂,是社會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高的表現,是與我們國家的地位極不相稱的,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消除社會用字混亂現象。

如何消除呢?除了應當加強宣教工作,增強規範意識,加強法制建設,實施依法管理,同時也應當重視規範字的學習,在繁體字成風的今天尤其應當重視簡化字的學習。

三、為什麼要開展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

語言文字工作的核心內容是促進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其中標準化是指研究、制定並頒佈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諸要素的,要求全體使用者共同遵循的語言文字使用規則和標準;規範化指的是促使全社會遵照國家頒佈的各項語言文字使用標準規範使用語言文字。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的必要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一)從語言文字同社會的關係上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是基本的社會形態,而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資訊載體,它無處不在,隨時隨地為社會服務。因此,一方面,社會上語言文字的應用水平受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約,另一方面,語言文字的應用水平又對社會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或牽扯、促退作用。拿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來說,它是社會變革的反映,又是社會前進和發展的基礎工程和先導工程,對各社會形態都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在政治上,它有利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政令暢通;在經濟上,有利於形成全國流通的大市場,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不斷完善、繁榮;在文化上,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在科技上,它直接促進了計算機、通訊等資訊產業的發展,並影響到其他一切高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在教育上,有利於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社會發展和進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所以,語言文字工作不僅應該跟社會發展同步,而且更應先行。 (二)從我國解放以來的實踐及當今的建設任務和巨集偉目標來看。解放以來,我國的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和簡化漢字的工作大大促進了全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教育提高,也為中文資訊處理以及其他高新科學技術的應用推廣作了前瞻性準備。如今,十五大制定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巨集偉目標,全國人民正為實現這個偉大目標而努力著,具體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商品交換需要人員大範圍流動,這樣,人們就自覺要求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為了獲得經濟效益,人們自覺要求使用各種高效的資訊化手段和工具,對計算機處理中文資訊的效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又都需要人們提高語文字規範化方面的素質。當勞動者提高了包括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能力在內的素質要求,就能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沉穩應戰,開拓前進。

(三)從中國文化對世界的重要性來看。中國是文明古國,又對當今世界的和平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斷擴充套件和增多,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吸引力和影響也越來越大。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因此,促進漢語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提高它們的規範化、標準化水平,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願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四、當前進行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有什麼時代意義?

資訊化和頻繁的國際交往都是當前的時代特徵。在資訊化時代,對社會起決定作用的是資訊知識。資訊知識的獲得,重要的途徑是依靠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衡量一個國家社會資訊化的程度,主要看資訊處理的能力和資訊傳播的速度。中國正在向資訊化邁進,以加快經濟體制的轉軌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其中,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和廣泛使用就成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在中國,研製和使用電子計算機必須同時解決漢語漢字的資訊處理問題。要對漢語漢字進行資訊處理,其前提條件之一就是漢語漢字的規範化和標準化。

現在,世界各國(包括開發中國家)都通過國際交往、國際合作來發展自己。中國要進行改革開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一切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東西。與此同時,也要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維護中國的國家主權和尊嚴。規範化和標準化的中國語言和文字,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生動象徵。中國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過程中還融合了語言文字標準化方面的國際經驗。因此,在漢語漢字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國的國土上,正確地、合乎規範地使用國家語言文字,也就是在語言文字方面顯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自信。

因此,當前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有利於人們掌握好社會交際工具為社會發展服務,還對當今時代的國家改革開放和資訊化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五、國家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2010年以前,普通話在全國範圍內初步普及,交際中的方言隔閡基本消除,受過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備普通話的應用能力,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與口語表達關係密切的行業工作人員,其普通話水平達到相應的要求。21世紀中葉以前,普通話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交際中沒有方言隔閡。經過未來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民語文素質將大幅度提高,普通話的社會應用更加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需要,形成與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相適應的良好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