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手抄報保護森林

才智咖 人氣:2.54W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手抄報保護森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國小生手抄報保護森林

保護森林手抄報

森林的作用

一、是森林能夠平衡地球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研究表明,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幹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碳庫。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森林植被,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一條主要途徑。

二、是森林能夠防風固沙。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以減少風蝕的強度,同時,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種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並通過生物改良成為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固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就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過林草植被建設,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5%提高到21.2%,1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治理後無霜期延長了5.3天,平均風速降低了0.52米/秒,沙塵暴日數下降了60%,有效地遏制渾善達克沙地與科爾沁沙地的擴充套件和合攏。

三、是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是大小江河的水源區和蓄水庫。森林通過涵養水源能夠調節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森林還可以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只要有1釐米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是純草的1000多倍。還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有2600多億元,森林在防止河床升高,防止水旱災害,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四、是涵養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具有很大的保水能力,它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迴圈。大雨降落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枯枝落葉和雜草截留並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夠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量為3473億噸,相當於現有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價值達2500多億元。

五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森林是“物種之家”,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基因資源的最大儲存庫。世界上物種的50%以上在各類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棲息繁衍。

【擴充套件閱讀】

【植樹節的由來】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於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的好處】

1.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一輩子。

2.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3.樹林能減少噪音汙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汙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4.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裡只有300-400個。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為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5.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溼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二十幾度左右。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佔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