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13W

幼兒園社會活動說課稿:《生活中的安全標示》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說課稿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著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建立“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

、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我以“棋”的有關問題性情景,匯出學習內容:安全標誌。 在活動的開始我設計了大部分幼兒都接觸過的 “棋類”問題引出一張嵌有各類安全標誌的棋盤,繼而通過“要想下這盤安全標誌棋,首先要認識棋盤上的一些安全標誌”為要求,提出今天學習的任務,這樣就能讓幼兒很有興趣的進入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裡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說出這些標誌的名稱?請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選擇一類標誌進行研究、討論、相互交談。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聯絡生活經驗進行回憶,並藉助於孩子社會見識資源及能力發展差異來實施“生生互動”型學習。

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間,我一是隨機地結合幼兒交流程序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當心火災(應怎麼辦?)、當心觸電標誌(應該怎麼做?)、必須戴安全帽(在哪兒見過?)、必須戴防護手套(什麼地方,什麼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兒通過生活經驗圖景在幼兒腦海中的再現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二是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為白色,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勢利導的進行社會規則及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問與答適時地讓幼兒明確:安全標誌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應該怎樣去做。所以,

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安全標誌上規定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大家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層面主要用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第一及第二個活動目標,我認為應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中體現如何把握《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念,為此我在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絡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大班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大班社會活動《安全標誌》說課材料

活動來源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著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建立“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 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我以“棋”的有關問題性情景,匯出學習內容:安全標誌。 在活動的開始我設計了大部分幼兒都接觸過的 “棋類”問題引出一張嵌有各類安全標誌的棋盤,繼而通過“要想下這盤安全標誌棋,首先要認識棋盤上的一些安全標誌”為要求,提出今天學習的任務,這樣就能讓幼兒很有興趣的進入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裡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說出這些標誌的名稱?請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選擇一類標誌進行研究、討論、相互交談。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聯絡生活經驗進行回憶,並藉助於孩子社會見識資源及能力發展差異來實施“生生互動”型學習。 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間,我一是隨機地結合幼兒交流程序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當心火災(應怎麼辦?)、當心觸電標誌(應該怎麼做?)、必須戴安全帽(在哪兒見過?)、必須戴防護手套(什麼地方,什麼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兒通過生活經驗圖景在幼兒腦海中的再現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二是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為白色,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勢利導的進行社會規則及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問與答適時地讓幼兒明確:安全標誌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應該怎樣去做。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安全標誌上規定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大家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層面主要用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第一及第二個活動目標,我認為應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中體現如何把握《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念,為此我在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絡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說課稿:《神奇的筷子》

一、選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麵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裡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通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峰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說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通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通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匯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

1、匯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裡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裡我為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通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五、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不一樣的車

一、說教材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鑑於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說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脫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於是把本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活動都是圍繞著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著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後是通過遊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遊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於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突發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

所以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活動中,我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遊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鬆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採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採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例如: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遊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出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圖片,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說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不同作用,再出示110、120、119的號碼卡片,讓幼兒瞭解電話110、120、119的作用,讓他們初步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可撥打這些電話,為下面環節做鋪墊。

第二環節:觀察探索。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明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小明沒開門,陌生人就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麼辦呢?”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觀看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自己探索知識,形成對安全知識的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討論。在關鍵時採用中斷法,讓幼兒在的情景中,通過看、說、獲取相關經驗,巧妙設定疑問“小明這時該怎麼辦,我們幫他想想辦法”,讓幼兒運用自身已有的社會經驗大膽地發言討論,教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讓幼兒瞭解遇到危急情況時應該緊急報警,並再次出示三個報急號碼卡片和三種車輛的圖片,讓幼兒討論與選擇:這時該請哪輛車來救援?該撥打哪個報急號碼?把幼兒討論選出的號碼卡片與車輛圖片貼在黑板上,通過下個環節確認幼兒選擇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幼兒在這個活動環節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

第四環節: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看看小明是怎麼做的。(幼兒看到小明撥打了110,說清事故情況與地點,警車出現,把陌生人抓走)這個環節既教給幼兒正確的報急方法,同時也驗證了幼兒討論的結果。(學習撥打120、119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些環節來完成的)

第五環節:遊戲體驗。幼兒獲得報警知識後,出示大掛圖,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在遊戲“該打什麼電話”的活動中,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電話,要求幼兒要說出相應的報急電話號碼,會正確撥打電話,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充當電話中的工作人員,在遊戲中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什麼地方危險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在遊戲中真正地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這樣不但能使幼兒真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真正掌握正確的報警的方法。

第六環節:教師小結。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危急事件時,要及時撥打相應的號碼求救。這樣才能讓自己很快地脫離危險,但我們不能隨便地撥打這些號碼,只能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撥打。

七、說活動延伸: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我在活動室擺放一個電話,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援。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有趣的名片》說課稿

本次活動源於孩子們的一次對話。記得在發放幼兒接送卡時,許多孩子圍在一起交流,對接送卡上的照片、名字、班級等資訊津津樂道,這時候騏騏說:“我家裡有一種卡片和接送卡差不多,明天我就帶給你們看!”第二天,騏騏真的從家裡帶來了一本名片夾,裡面全是他媽媽收集的各種名片。班上的小朋友都非常好奇。接下來的幾天,又有不少小朋友將家裡的名片也帶到了班上。大家饒有興致地看著,比較著……看著孩子們對小小的名片這麼感興趣,我就嘗試設計了這節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是我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因為活動過程中任何教學環節的展開、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圍繞著目標而進行的。因此,根據大班幼兒身心特點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我將本節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瞭解名片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2.初步學習交換名片的相關禮儀

3.嘗試為自己製作個性化名片。

4.樂意與同伴交換名片,體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

如何使目標達成最優化?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怎樣的方式去實現目標?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幾次的試教以及今天活動的呈現,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發放名片,重細節處理

活動一開始,我從介紹自己入手,丟擲:“你們瞭解桑老師嗎?”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孩子們正無從回答的時候,我巧妙地從名片盒裡取出我自己的名片分發給每一位幼兒,讓孩子們感覺到老師是非常尊重他們的。在孩子接名片、保管名片環節不經意間滲透名片禮儀教育,讓孩子模擬成人雙手接過名片並致謝、小心保管名片。孩子們非常興奮,他們紛紛在名片上尋找關於老師的各種資訊,而且能充分遷移現有的生活經驗,回答出關於網址、QQ號碼等資訊,並能大聲地表達。看得出,幼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2.層層揭祕,重鞏固鋪墊

通過名片瞭解老師之後,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小朋友在故事中感受到名片給人們帶來的方便,也產生了瞭解猴子醫生名片的興趣。在引導幼兒看猴子醫生名片的時候,我巧妙利用大班幼兒喜歡猜想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層層揭祕”中進一步鞏固了對名片的瞭解。

3.PPT呈現,重拓展延伸

接下來的環節,通過追問:“你見過誰的名片?他為什麼要用名片?”幼兒能夠充分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作答。考慮到幼兒平日所見的大多是比較普通的名片,因此我的PPT裡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名片讓幼兒在欣賞中知道了名片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進一步開闊了幼兒視野,拓展了知識面。

4.嘗試製作,重理解提升

呈現的各類名片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名片的強烈願望,我順勢提出三個問題“你想做什麼形狀的名片?想在名片上寫上什麼內容?怎麼知道是你呢?”讓幼兒對自己設計製作名片進行大膽的設想。我為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各種形狀的彩色卡紙,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設計、美化,孩子們能有意識地將自己的自畫像、家庭電話號碼資訊填寫於名片上,並能進行簡單的裝飾。

5.互換名片,重情感體驗

在幼兒製作完名片後,我讓幼兒和好朋友交換名片,並練習說簡單的對話,在說一說,換一換的過程中體驗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音樂《認識你呀真高興》的旋律將活動推向高潮,同時也使得這種美好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教學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想對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仍將繼續。我堅信,只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多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機,一定會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冬天的動物

一、說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物件,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點,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慾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

2.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書、資料。

3.動物過冬的課件。

4.操作卡四張,動物圖片若干,自制拼圖四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電教法、討論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操作法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快樂中習得經驗,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樂於探索的習慣。

三、說活動過程

1. 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匯入活動。

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季,天氣很冷)

冬天到了,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還有呢?(安裝取暖裝置、開空調)除了剛才說的,我們還可以怎樣就不覺得冷呢?(跳繩、跑步、拍球、)。小朋友們想出了這麼多的過冬方法,真聰明。

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運用多種策略,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

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記一記"的方法,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達成第一個教育目標。

(1)"猜一猜"。根據幼兒的猜測,出示ppt兩種動物,總結講述動物的過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課件,教師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動物們其他的過冬方式。

(3)"記一記"。幼兒合作完成"動物怎樣過冬"的記錄表。

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3. 分享記錄

看"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教師和幼兒共同回顧小動物過冬的方式。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

比如:冬眠過冬:蛇、烏龜、青蛙、熊(刺蝟);遷移過冬:大雁、小燕子(丹頂鶴);加厚皮毛或羽毛過冬:鹿、老虎、兔子、(雞、鴨、貓、狗、小兔子、狐狸);儲存食物過冬:螞蟻、蜜蜂、(松鼠);躲藏過冬的有:蒼蠅、蚊子;讓卵過冬的有:螳螂、蝗蟲

四、遊戲互動:我來演演小動物

1.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

2.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活動延伸

1.益智遊戲《拼圖》:幼兒自由結伴拼出動物圖片後,送其到相應的過冬地方,通過這一環節拓展幼兒思維。

2.在圖書角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供幼兒查閱,支援並推動幼兒繼續探索動物的過冬方式。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