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才智咖 人氣:3.1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

老師們: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2課《花手帕》。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五說"的說課模式。 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課後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齊放,其中歷史悠久的"染纈"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為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絡,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我所授的內容為活動一——染製紙手帕。

"活動一"即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效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不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花手帕》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和水性顏料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因而在備課上我結合課改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講授示範的教學模式,力求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操作領域:掌握染製紙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啟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圖案美麗的紙手帕。

教學難點是: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欣賞感受——方法指導——觀察分析——自主表現——評析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啟發法2.演示法 3.交流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在為學生創設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啟發教給學生賞、做、評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折法多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多種摺疊紙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物件,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具體如下:

(一)欣賞感受

1、展示實物布手帕,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紙手帕的特別之處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們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會仔細欣賞其圖案美。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過之後就隨手丟棄的白色紙巾。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就展示了幾塊實物布手帕,而後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種美麗圖案的紙巾,紙手帕的豔麗花紋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正在他們詫異布手帕和這種手帕的不同之處時,我讓幾個孩子上臺自己觸控兩種手帕,感受材質上有何不同,()通過體驗學生說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紙材。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也想親自動手製作一方美麗"紙手帕"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花手帕》。

(二) 方法指導

1、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同學上臺自行用彩水染制。通過很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折——染。

2、折法啟示

1)將以前學過最基本的兩種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過課件直接展示,學生回顧並跟著課件的演示動手摺疊。

2)折完基本折法後,提問學生:你能在這兩種折法的基礎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狀來嗎?小組間同學進行折法演變的探討和嘗試。請代表上來演變不同的折法。

3)學生演示後,老師小結:在這兩種基本折法的基礎上稍加變化原來還可以折出這麼多形狀。課件展示老師演變基本折法後折的幾種形狀,如在田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雙米字""兩端輻射""中心輻射"等折法。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範

1)老師用浸染、點染的方法示範染紙,讓學生分析摺疊後的紙巾哪些部位適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點染。並且觀察浸染時間的長短對染色有何影響。

2)師生共同總結染製紙手帕的要點: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種顏色為主,與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淺的搭配;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控制,浸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面積大,反之則吸色少,染色面積小。

(三)、觀察分析

欣賞課件裡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 為什麼?

(四)、自主表現

1、學生分小組動手製作紙手帕,每人分別摺疊出三張不同折法的紙巾,然後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製作三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學生適可而止。

(五)、評析交流

1、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1)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喜歡的理由?

2)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總結:靈巧的手加會創新的腦,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五、課後反思

這節課按教材是推薦用生宣紙和皺紋紙染色完成,在準備前期可以說我是花了很多心思來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因為當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即會變暗啞;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後。我就想用餐巾紙是不是會更合適。首先餐巾紙本身的意義就是手帕;再者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自行反覆嘗試。在染制了範品之後,我就覺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鮮豔性在紙巾上絲毫沒有減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處。因此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學生在展開紙手帕發現美麗得出乎他們意外時,我看見他們是異常興奮的,在我總結全課話說到一半"我們只要有一雙靈巧的手,一個善於創新的腦……"一個學生在下面脫口而出"我們就能將平凡幻化為神奇!".學習的熱情也在這種成就感中得到了極大的激勵。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____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乘風破浪》。下面我將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乘風破浪》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目前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本課以"我心中的船"為主線,帶給學生無限的期待、無盡的遐想和無窮的創造欲。通過線條、形狀、色彩把學生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中高段學生具備了不錯的色彩基礎和造型基礎,感覺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學內容有助於本課的教學。本課以實物投影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現出製作的技法、步驟。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瞭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精心製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

五、教學準備:紙、畫筆等

六、教法和學法

(一)、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範畫等圖片材料匯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二)、興趣激發法

運用謎語匯入,生活中沒幽默是乏味的,同樣美術課上沒有幽默則是枯燥的。在美術課教學中,如能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學過程會更輕鬆、更有效。我在上《乘風破浪》這一課時,先謎語匯入,再取出學生常見的船的圖片給學生看,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變得非常興奮,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發法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裡,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船》這一課我根據內容採用謎語"不著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匯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運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學過程

這一課我分為兩個課時完成,接下來我著重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活動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採用謎語"不著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匯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這一課的主題"船".

(二)、嘗試作業(畫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用線條勾畫一艘船。

2.嘗試作業點評(1)船的外形結構瞭解。(2)作業分析,船體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種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組合。

3.教師質疑:怎樣畫得更美,更具體,更有特色?

(三)、資料欣賞

;(看各種各樣的船)師生共同拿出收集的關於船的圖片資料傳觀,瞭解各種不同型別的船的外形特點。

(四)、教師示範

;(提供寫實性繪畫指導)

1.教師選擇一艘艦船模型進行示範描畫。

2.質疑;(1)繪畫作品是否畫得像船模型?(2)教師怎樣刻畫船的區域性;(3)船艙的表達採用的是平面形組合還是立體形組合;

3.教師選擇學生嘗試作業中的一幅進行改畫。

4.師生交流寫實性繪畫的特點。要求:表現出立體感,注意前後遮擋、形體穿插。

(五)、自主表現;(畫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業方式;(1)根據自己帶的圖片資料或模型畫船。(2)提供兩幅船的大型攝影圖片,讓學生選擇描畫。

2.作業要求:將自己喜歡的船模型或攝影圖片描畫下來。抓住船的外形特徵細緻刻畫。

3.學生作業。

(六)、對比評析

1.學生將兩次作業比較欣賞,談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再現真實的生活。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13、乘風破浪

立體感船

前後遮擋物

形體穿插

由於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將這節課總結如下:

第一、時間把握能力的不足,這也是我們每個教師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細準備,合理引導和安排,才能駕御課堂,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第二、在學生作畫,教師應再次強調,船的形狀多樣。可以裝飾不同的圖案,讓船更有特點更好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勵,讓自己迅速成長起來,讓課堂精彩起來!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樹葉貼上畫是國小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樹葉貼上畫說課稿在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的內容,是結合國小生的思維特點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部分教材要求貼出形象生動的小動物,是樹葉貼上畫中最接進兒童生活的內容。樹葉貼上畫說課稿就是這樣來的。樹葉貼上畫說課稿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想象,有步驟的貼好動物畫。

教學目標: (1)掌握樹葉貼上畫的方法。(2)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3)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美術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培養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尋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範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2)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膠水、漿糊、剪刀、樹葉、範畫、投影片等。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式的: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好,今天我帶來許多小動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接著播放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教師在學生看完錄象後,學生可以提問:你們看見了哪能小動物呀?它們長得什麼樣呢?學生不難回答:長腿的駝鳥、長脖子的長頸鹿,有胖乎乎的大熊貓等。

這樣的開頭,使學生熟悉動物的外形特徵,激發學生表現動物的創作慾望,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接著,教師拿出範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裡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說,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髮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匯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貼上畫。

板書課題:樹葉貼上畫———————《動物》,這樣匯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2)、分部講授新課:

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對樹葉貼上畫的極大興趣,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將範圖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新授,揭示講解樹葉貼上畫的方法:

a、 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才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幹什麼呢?匯入下一步:

c、 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象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樹葉貼上畫),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貼上畫的最後一步。

這時播放輕音樂,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大約十幾分鍾後,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針對作品情況進行評比,教師可以這樣說:“好,比賽結束,下面我們要評出優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師生共同評出佳作,並給他們一個“金葉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學、練結合,發現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五、說板書: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國小三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用中國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現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課《水墨遊戲》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後安排了《我愛大熊貓》一課學習形體的筆墨造型。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為畏懼。所以要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樂趣是關鍵。《跳舞的點和線》說課,就是抓住學生髮展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中感悟“新發現”,在不自覺中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中國畫的簡單知識,欣賞及嘗試點、線的各種造型練習。第二課時則用點、線完成有節奏的造型練習。在這裡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二、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執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乾溼的趣味變化。

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領域:通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遊戲式練習,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發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乾溼變化的趣味性。

四、教學難點。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啟發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五、教法、學法分析

在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利用其在繪畫過程中已出現的自發性點、線、面傾向,因勢利導,運用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學生對水墨畫充滿了好奇心和表現的慾望,在本課中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次次的欣賞、觀察研究出點和線不同的表現方式,再進行獨立的造型表現。

六、教學流程

1、觀察發現,激發審美期待

(我先請學生在宣紙上畫出一個點和一條線)“小朋友,你覺得這樣的點和線漂亮嗎?想讓你的點和線活起來、跳著舞和你見面嗎?”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課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國畫吸引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三幅彩墨中國畫,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這三幅畫中的點和線為什麼會跳舞?分析其中點、線、面構成的疏密、粗細、節奏等韻律變化之美。“原來普普通通的點和線竟然能組成這麼多漂亮的水墨畫,你也想讓自己筆下的點和線會跳舞嗎?”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跳舞的點和線》,從觀察欣賞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的衝動。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點和線都是有規律的。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2、遊戲體驗,學習中國畫的基本知識

由於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所以在認識繪畫工具後我讓學生用筆在宣紙上自由的揮灑,讓其在塗鴉遊戲中體驗中國畫的筆與墨、色、宣紙的特性。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接下來的過程中將畫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實物投影展示辨析,評述水墨的乾溼濃淡變化規律。我將一邊示範一邊讓學生也試著畫一畫以此來認識用筆、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從而讓學生直觀的掌握水墨的變化規律。

3、自主創新,展開創作過程

有了前面的鋪墊和學習,學生都躍躍欲試。在作業之前先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激起學生創作的慾望。再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現你心中的點和線?它們會帶著怎樣的色彩?跳著怎樣的舞來和你交朋友”?

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圖畫貼到黑板上。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才欣賞過的圖片,迴圈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不同構圖的畫,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4、評畫析畫,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張畫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點線的組合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5、總結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中國水墨畫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絢麗的瑰寶,那麼作為新世紀的小主人你應該怎麼去繼承和發揚呢?請小朋友在課後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為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裡,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國小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國小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為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著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著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絡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國小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是面試國小美術的XX號考生,下面我將進行我的說課,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遠近的奧祕》。我將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程式七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本次說課。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

一. 教材分析

《遠近的奧祕》一課節選於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學生對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和對視平線,消失線的概念理解。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具有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所知道的東西。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但觀察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的想法。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學習正確的透視規律。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學習,瞭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生活情景中,通過觀察,探討,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養成有序思考問題的思維,並以這樣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遠近的實踐活動,搭建美術與生活的橋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周圍的事物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理論和規律。並在繪畫實踐中應用。

教學難點是: 如何講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教學材料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範畫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作業紙等。

六、 教法學法

(1)教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本課的內容,本課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看路的寬窄、欄杆的疏密、樹木的大小

2.創設情景法,通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藝術源於生活,並服務與生活。

(2)學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講究方法,學習也不例外。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通過設問,觀察,合作交流,創作,互評,讓學生積極參與並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七、教學程式

(1)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況。

(2)創設情境 欣賞圖片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圖片”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遠近奧祕的圖片,把學生帶入圖片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圖片,為後面同學自我創作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圖片的意義,從而引出本課課題—《遠近的奧祕》

(3)引導啟發 瞭解透視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讓同學們瞭解透視變化的規律。 由於每個學生成長曆程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透視”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近大遠小”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從而得到本課的重點,透視的變化規律以及視平線,消失點的概念。

(4)大膽創作 繪製遠近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繪製遠近”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生活的事物進行自己的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透視規律的使用,以及視平線和消失點的尋找。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5)展示欣賞 自評互評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自評互評”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講述自己作品的構思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講出各自的優缺點。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 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圖畫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 圍繞著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物件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20xx黨建工作總結髮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區域性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各種造型,理解彩燈的審美性和實用性。

2、體會彩燈增添節日氣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燈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彩色紙、卡紙、竹篾、膠水、水筆、金色的錫箔紙等。

2、教師準備一些彩燈圖片及一些製作彩燈的實物材料。

三、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分小組,並確立組長,統一小組意見。

2、匯入:

扎糊是 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廣泛用於彩燈、風箏等工藝品的製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用扎糊的方法制作一個彩燈。板書課題:第8課 扎扎糊糊

3、新授。

(一)欣賞扎糊的彩燈的圖片。

小朋友們,你們見到過 扎糊的彩燈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彩燈的世界。

教師逐張出示彩燈的圖片,你們可要看清楚了哦:我們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你喜歡哪種呢?

(二)並列放置彩燈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的同時說說喜歡哪種,並說說理由

(三)扎糊的製作演示

⑴師:下面我先要講解扎糊的基本步驟

設計樣式----扎骨架----裱糊彩紙----剪紙貼花或是繪彩裝飾

⑵演示製作魚燈的步驟

①將一個竹篾彎成圓形,用繩固定住介面處

②在彩紙上畫出一條魚的形狀不能小於竹圓的大小

③用膠水將竹圓粘在魚形彩紙的背面,再用同樣的方法制作一個同樣的魚形,魚的表面用金色的錫箔紙進行裝飾

④將兩條紙魚的一端粘好,另一端用一張小卡紙連線固定,並留出空間

(四)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製作前先讓學生看看以前畫過的彩燈圖,如小雞,小兔,桃子等,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並大膽想象

四、作品評比。

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來,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表揚有創意、有特色的作品,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

五、課後拓展。

平時多注意觀察,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什麼民間藝術的存在?(剪紙什麼的)

六、課程結束。

教師引導學生把熱烈的掌聲送給製作出最優秀作品的同學,結束本課。

《扎扎糊糊》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認為成功的是:我能夠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並根據五年級學生特點,選擇了難度一般的彩燈來進行製作,親自示範製作過程,耐心指導學生製作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本節課也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課堂上示範製作彩燈的過程稍顯仔細使課堂時間把握不夠準確,有點拖堂。今後,我會努力鍛鍊自己,改掉不足,積極吸取其他教豐富的課改經驗,努力充實自己,爭取在以後的課堂上,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