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每個人的責任》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32W

以下是一篇關於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每個人的責任》說課稿的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儘快掌握說課稿的寫法。

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每個人的責任》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的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每個人的責任》。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凸顯主體地位。教師轉變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體現主導地位。

二、說教材

首先說說課程內容標準: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二是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接下來說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影及圖片、閱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作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個人反思、情感渲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因為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學生缺乏公德意識,缺乏責任感,無心向學,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培養奉獻精神。我確定的依據是:要求學生具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不少學生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缺乏愛心。在維護公共利益中,有可能與實現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甚至會損害個人利益,這使學生在思想上難以接受。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說學情

國中生的價值取向正處在轉軌時期,由於受年齡限制,不少學生認為維護公共利益是政府、社會的事,與自己無關。因此,本課著重引導學生樹立公益意識,強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

六、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兩種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簡稱EEPO。另一種方法是問題教學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說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學生身邊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角色匯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影,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1)這些角色履行著哪些職責?(2)你在社會中充當什麼角色?承擔著哪些責任?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著,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維護公共利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預習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預習,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作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著說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兩組錄象、圖片,思考兩個問題(1)為什麼下面現象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2)我們在公共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先看一組反映“和諧玉林”的錄影、圖片(學生看),再看一組與“和諧玉林”不相協調的圖片(學生一邊看,教師一邊說)學生通過強烈的對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識,要遵守社會規則,要學會關懷他人、心繫社會,要勇於付出、樂於奉獻。看完錄影后,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說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說一說:(1)自己平時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擔責任的?(2)有什麼不足?如何糾正?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承擔責任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做課堂練習。學生通過做課堂練習,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絡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接著第三個步驟,社會實踐活動。我組織學生組成4——8人小組,任選下列一個活動並積極實施。活動一:每個小組設計一個為學校或社群服務的活動方案,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活動任務。活動二:觀看我鎮大良江河段被汙染狀況的錄影,利用課餘時間到大良江實地考察(注意安全),寫成調查報告,交學校備案,並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我設計這兩個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說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愛的奉獻》,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著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領他們以後的行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積極奉獻公益事業,為建立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奉獻他們的力量。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八、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圖解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九、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絡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奉獻精神;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4個小組活動,內容教多,在1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