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彙總5篇

才智咖 人氣:9.38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彙總5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貓的生日》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過生日為內容,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畫面富有探究性,觀察推理是幼兒自主閱讀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一個又一個隱性藏玄機的影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通過層層提問激發幼兒運用想象、推理,從區域性到整體進行推測,既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判斷力,也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了動腦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課件畫面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能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區域性輪廓大膽猜測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三、說教學準備《小貓過生日》課件、小貓圖片、糖果、大圖書

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

難點:根據影子的明顯特徵猜動物,體驗動腦筋的快樂。

五、說教學方法

嘗試用觀察比較、對應匹配等方法,從影像的整體或區域性輪廓猜測朋友以及朋友贈送的禮物。在活動中樂意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在看看、猜猜、找找、配配的過程中體驗為小貓慶祝生日的快樂。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題,觀看課件1(小貓)師:寶寶,看看這是誰?跟它打個招呼!(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與小貓打招呼)師:小貓今天特別高興,知道為什麼?(觀看課件2)哪裡看出小貓要過生日?

(直接引出,通過觀察封面,讓幼兒獲取有關於故事的資訊,發展幼兒語言的完整性,瞭解故事的封面隱藏的內涵。)

(二)理解故事,聽聲音,觀看大圖書3(停電)師:哎呀,小貓過生日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家裡停電了!請幼兒上前找出停電的那頁)師:停電了,什麼也看不見,小貓怎麼辦的?(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解決停電的辦法)(一片漆黑的畫面,帶給幼兒視覺的衝擊,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幼兒語言及推理解決能力。)

(三)觀看圖書4(小貓拿著電筒照)師:看看小貓找到了什麼?(手電筒)

(四)觀看課件5(門鈴,客人來了)

1.師:叮咚:門鈴響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解疑故事中的解決方法。)師:這是誰啊?你們幫小貓猜猜看,(是小兔)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請小貓開啟門看一看(課件6)猜對了嗎?(小兔,你好!請進請進!)

2.叮咚:又有人來按門鈴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這是誰啊?誰來猜一猜?(刺蝟)為什麼?開啟門看一看,真的是刺蝟來了!(刺蝟,你好,請進請進!)

3.叮咚:又有客人來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會是誰呢?長長的尾巴是誰啊?快請他進來看一看吧,(小猴,你好!請進請進!)

4.現在小貓的家來了幾位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吧!(數1.2.3,同時出示課件)(推過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探疑的興趣,在充分推測的過程中,用區域性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完成的語言描述瞭解故事的內容與情節。)

5.叮咚:還有朋友來啊,小貓的朋友可真多,我們來看看,哇!這次一下子來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誰呢?開啟門看看(長頸鹿,梅花鹿,熊貓你們好!請進請進!)(能分辨主人與客人,感受朋友共慶的歡樂場面。)

(五)完整講故事(幼兒在推測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了解,本環節通過互動式讀大書,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以生動的語言適當修改原文中的語句,讓幼兒享受在以圖示文的過程中。)

(六)引導幼兒給小貓送祝福,唱生日歌1.師:現在小貓家裡更熱鬧了,哇,電來了!小動物們一起給小貓過生日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小貓一起過生日啊?

2.生日歌響起,引導幼兒唱生日歌。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給小貓唱生日歌好嗎?

3.分享糖果。

(感受小貓生日的快樂,在高潮中自然結束,讓幼兒一起分享糖果,讓自己也身在小貓的生日Party中,感受好朋友過生日時的喜悅之情。)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天冷了,幼兒也會自己思考或者問老師:“冬天來了,小鳥去哪裡了呢?”,而《大樹和小鳥》這首詩歌就很好地回答了幼兒的這個問題,整首詩歌描繪了大樹和小鳥間共同生活、快樂遊戲的畫面,既表現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又體現了動物和植物間親密友好的情感。詩歌結構清晰,句式對偶,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童趣性。

2、學情分析:整首詩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和年齡特點,中班幼兒正處在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具備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過讓幼兒學習詩歌的句式,感受動植物友好相處的情感,從而萌發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並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係(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

3、情感目標:體驗詩歌活動帶來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我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讓幼兒“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係”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將活動的難點定位於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創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圖譜一份、課件一份、自制教具一份、音樂一份、教學掛圖一幅

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已玩過大樹和小鳥的音樂遊戲(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驗基礎,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情境表演法、自主學習法、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佔主導,因為中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地探索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過程。我將活動過程共分為五大環節:一是音樂匯入,激發興趣;二是課件引入,自主探索;三是完整欣賞,動作表演;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寓舞蹈,結束活動。這些環節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得到逐一展現。

一、音樂匯入,激發興趣(音樂匯入,幼兒與教師一起玩“大樹和小鳥”的遊戲。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小鳥,小鳥圍著大樹做一些親密動作,如:捉蟲、抱抱等等)師:小朋友,剛剛我們做了個大樹和小鳥的遊戲,你們開心嗎?大樹和小鳥真是親密的好朋友,今天呀,大樹和小鳥又在做遊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遊戲也能很好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一開始就讓幼兒產生學習的慾望,對於活動的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課件引入,自主探索

1、播放無聲課件提問:畫面中,你看到了大樹和小鳥在做什麼?(如幼兒說大樹在笑,小鳥好像在唱歌,教師就說:“好的,那我們一起來學大樹笑笑。大樹在笑,小鳥就為她伴奏,我們也來學習一下小鳥吧。)師:小朋友觀察很仔細,我們這次一起邊看邊聽聽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同時注意聽詩歌裡是怎麼說的?

2、播放有聲課件師:現在,誰來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將詩歌內容自己呈現出來,而教師則是起支援、引導作用,同時將內容以圖譜的形式展現在黑板上。)(這一部分,先讓幼兒感受畫面,嘗試將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而後,再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內容與畫面結合,並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圖譜“這一形式,也比較清晰明瞭。)

三、完整欣賞,動作表演

1、完整欣賞詩歌(出示掛圖)

2、師幼共同朗誦:教師讀前半句,幼兒接後半句

3、女孩讀前半句,男孩讀後半句(通過出示掛圖,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意境。第一遍教師完整朗誦,讓幼兒加深總體印象,第二遍則是師幼共同朗誦,增加了互動,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幼兒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這麼美的詩歌,大樹又想和小鳥一起來表演了,小鳥們,你們願不願意啊?(教師詢問幼兒)

1、師做大樹,幼兒做小鳥(邊朗誦邊做動作)

2、請一名幼兒做大樹,讓大樹自己選擇一些小朋友做小鳥3、分組表演:分成四大組,每組選一名幼兒做大樹,每組的剩餘幼兒就做小鳥(這一環節,教師先帶領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讓幼兒有了總體的感知之後,就將主動權歸還給幼兒,讓幼兒來體驗大樹的感覺。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個別差異和群體需要,所以第三項則分組進行,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大樹和小鳥間的親密友好。)五、情寓舞蹈,結束活動師:大樹和小鳥真是友愛的好朋友,好了,小鳥帶領樹媽媽一起回到座位上吧。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麼呀?你們喜歡嗎?大樹和小鳥這麼友好,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啊?

師:讓我們一起為大樹和小鳥跳一支舞吧。(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結束活動)(最後一環節,先是對活動的總結和情感的遷移,而後,則是讓幼兒在動作和音樂聲中表達自己的快樂。也是對詩歌快樂氣氛的一種延續……)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

1、在美工區為幼兒準備圖紙,讓幼兒在課餘時間將詩歌內容表現出來

2、語言區可以將詩歌和圖譜裝訂成冊,供幼兒閱讀和欣賞家園共育:

家長帶領幼兒繼續複習詩歌《大樹和小鳥》,同時欣賞其他的詩歌。有條件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遊戲。

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修改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活動過程:

一、音樂匯入,激發興趣播放音樂《童心是小鳥》:“小朋友,你們聽,音樂當中把誰請來啦?(小鳥),小鳥是怎麼飛的呢?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鳥的動作。呀,小鳥飛得累了,它會去哪裡休息呢?(大樹),那我們也來做一棵大樹吧!

(教師指導,若看到幼兒做了一棵高高的樹,就說”這棵樹呀真高,站得真神氣。那誰來做一棵挺拔的大樹呢?真不錯)。

“大樹和小鳥呀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遊戲,這不,他們又在做遊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音樂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同時將幼兒帶入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去,活動一開始,就開門見山,讓幼兒瞭解本次活動的主角,同時在一系列簡單的模仿中,鞏固幼兒對小鳥和大樹各自特徵的印象。也為詩歌內容的學習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圖片展示,自主探索

1、展示表現“小鳥叫叫,大樹笑笑”的圖片

(1)、師: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小鳥好像在唱歌)觀察得真仔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邊上有音符,而且小鳥嘴巴張得很大。)哦,小鳥真的像是在唱歌哩,你們聽過小鳥唱歌嗎?小鳥是怎麼唱歌的?(幼兒說:“喳喳喳喳”,教師說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邊說的時候可以邊配以節奏)

(2)、師:小鳥唱得歌真好聽,唱得大樹怎麼樣啊?(大樹在笑),你是怎麼看出來大樹在笑的啊?(嘴角上揚,眼鏡眯成一條縫。)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笑。(對於表現力好的幼兒,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如:XXX小朋友笑得可開心了,都笑彎了腰。XXX小朋友呀,都笑得捂住了自己的小肚子。)

2、展示表現“大樹搖搖,小鳥跳跳”的圖片

(1)、幼兒觀看後教師提問:大樹笑得可開心了,它是怎麼來表達它的開心的心情呢?哦,大樹笑得怎麼樣?都搖晃著它的身子了,那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的樣子。

(2)、師:小鳥看到大樹在搖晃著它的身子,它怎麼樣啊?(也跳了起來)哦,小鳥也跳起了舞蹈。我們也來學學小鳥跳舞的樣子。(此過程教師有針對性的對一兩個動作優美的幼兒進行點評“呦,你的怎麼跳舞的呀?在繞著圓圈跳呢,真好看。”“你又是怎麼跳舞的呀?她在向左邊跳呢,真優美。”

3、展示表現“大樹小鳥,快樂陶陶”的圖片師:大樹和小鳥做的遊戲好不好玩呀?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在一起,怎麼樣?(很開心)。恩,你是從哪裡看出來他們很開心的呢?(他們抱在一起,他們一起跳舞)。

師:他們生活在一起呀,真得很開心,老師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說,叫“快樂陶陶”。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這一環節,教師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的過程中自主地去學習詩歌的內容,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同時也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而教師則是作為活動的引導者,將幼兒的思維始終集中在詩歌的內容周圍。同時整個活動過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內容與內容之間層層遞進,緊密相聯,使呈現在幼兒腦中的不是斷斷續續的知識,而是一幅完整連貫的畫面。)

三、圖譜呈現,完整欣賞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師:大樹和小鳥的遊戲真好玩,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提問幼兒聽到了什麼,同時將幼兒聽到的內容以圖譜形式呈現。

如:你聽到了什麼?(我聽到了小鳥跳跳,教師便說“哦,你聽到了大樹搖搖,小鳥跳跳。”教師貼圖譜}

3、完整呈現圖譜後,教師提問幼兒最喜歡哪一句師:那你最喜歡詩歌裡的哪句話呢?(幼兒說出後,教師便說“來,我們一起說一說”,這裡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地讓幼兒聽1--2遍,取決於該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的高低)(在自主探索完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完整朗誦詩歌,使幼兒加深鞏固內容,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的境界。而圖譜的形式,既清晰明瞭,又能夠為幼兒自主地朗誦詩歌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

1、配樂朗誦讓我們在優美的音樂中把這首詩歌一起來朗誦一遍好不好?(播放背景音樂)

2、分角色朗誦詩歌

(1)、讓幼兒選擇自己先做大樹或小鳥,教師則做幼兒選剩的角色(“你們想做小鳥還是大樹呢?老師讓你們先選。好的,那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吧”)

(2)交換角色朗誦(師:這麼美的詩歌,老師還想再朗誦一遍,你們想不想。剛才老師做大樹,這次我們交換,老師朗誦小鳥的詩句,你們來朗誦大樹的詩句,好不好?)(在這裡,教師通過多元的練習,既能反映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進行師生間的互動。讓幼兒自主選角的形式,也是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主體性的充分尊重)

五、情感遷移,結束活動

1、簡單創編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名字叫什麼呀?(大樹和小鳥),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大樹和小鳥呀真會做遊戲,你們猜猜他們還會做什麼遊戲呢?請你也用“大樹XX,小鳥XX”的句式來說一說

2、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的想法真好,今天天氣不錯,那讓我們一起去和大樹小鳥做遊戲吧(帶領幼兒走出教室)(簡單創編根據時間來安排是否進行,如果活動時間達到上限,則可以放在延伸活動中進行。)注:紅色部分的字是對每個環節所做的說明。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為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

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

3、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二)知識準備:瞭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徵。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兩點: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怎麼樣了?秋天又怎麼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1、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遊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遊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遊戲中加深體驗。

說教學程式:

1、幼兒交流匯入活動: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以經驗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徵。

2、完整欣賞散文。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裡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麼?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

4、集體朗誦並表演一遍散文。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6、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學前某班班第四組說課稿的同學某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教育活動《寶貝們要健康》。

一、說教材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此可見,社群及家庭中蘊涵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它的開發利用有利於拓展教育的空間,豐富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

1、教材內容分析:本教學內容選自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的社會教育內容中“個性心理”這一項內容作為主題,我創設的這個主題與幼兒的飲食情況密不可分的。大家都知道,隨著生活越來越好,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口味也越來越好,好多的小朋友都忌不了口,而且很多的孩子偏食、挑食的現象比較嚴重,而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來安排孩子每天的膳食,往往覺得吃越貴越好,而對於粗糧、蔬菜等綠色食品則不以為然,導致幼兒肥胖症氾濫。為了幼兒的健康,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怎樣合理搭配膳食,均衡營養,還知道擁有一個健康強壯身體的重要性,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就本次活動我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可定為以下幾點目標:

<1>豐富幼兒的飲食生活經驗,瞭解基本的營養常識;

<3>讓幼兒關注自己的健康,逐部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2>不平衡的飲食的圖片若干張

<4>肉類圖片若干張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