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6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

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kfn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裡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並說說為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塗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麼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裡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並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裡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為什麼。接著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後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解決問題》是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內容,在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問題解決的一些基本策略。

2、教材選擇了某旅遊團到賓館住宿的事情,提出了小組合作幫助導遊設計幾個住宿方案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與同學合作。鞏固除法的知識,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聽取同伴得以斯,在各種方案的制定與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3、教學目標:

(1)、結合旅遊團的住宿問題,經理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3)、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1)、結合旅遊團的住宿問題,經理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4、本節課在教材的處理上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熟悉的旅遊話題來展開討論。

3.在教材處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他們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授課的手段。教學力求體現自覺性原則、運用培養自學及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採用自學講練結合的方法進行。自主性教學原則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主動自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為主線。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訓練的密度。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如何讓學生由“學會”轉變“會學”,主要要突出如下三點:

1、本節課所要採用的.是提出小組合作幫助導遊設計幾個住宿的方案,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由學生獨立思考

2.男遊客的住宿問題在老師的教扶下進行,學生的思路已經被打開了,在解決女遊客的住宿問題上,已經有法可依了,仍然是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說明白教師怎樣指導學生掌握所確定的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從具體例項中抽象出

結論的方法,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看書自學思考的學習能力,從而落實教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程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與教學思想的展示過程。

我教學全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抽象概括——適時強化。

(1)導人新課。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旅遊開始談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2)學習新課。A觀察情景,找出資訊;B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者是問題(男女分開住,導遊和司機的問題);C設計13名男遊客的住宿方案,歸納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或者說是策略;D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女遊客的住宿方案的問題,進一步形成策略。

(3)鞏固練習。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形成,必須反覆應用中強化鞏固。所以,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吃飯用碗和登山統一帽子的問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同步發展。

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二課時內容時間的計算。時間的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習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可以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時間觀念。教材先通過例1及做一做第1題,教學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由於學生還未學習兩位數的乘除法計算,所以只出現數目較小的,能夠用加法計算的把較大單位變換成較小單位的換算。例1中求2時等於多少分,由1時=60分,就可以推出2時就是60加60(分),等於120分。再通過例2及做一做第2題,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教學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例2編排的是學生早晨上學的情景,圖上提供下列資訊:7:30離家,7:45到校,要求算出: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種思路,有從鐘面上數格的,也有列算式的,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題編排的是一學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動的畫面提供了兩條資訊,即商店的營業時間和該學生到達商店的時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時間。本課時內容是後面運用時間解決較繁問題、計算時間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因為這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2、教學難點:退一小時當60分的時間的計算。(與其它單位十進位制進率之間的不同)

四、說教學法:

1、教法:

1)遊戲法:兒童的生活是快樂無邪的,學習也應該是美好、愉悅的。這節課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用遊戲、活動、童話吸引學生,用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例如:本節課開始的猜謎語遊戲,口答競賽等環節對學生學習新知、鞏固新知無疑起著非常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2)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節課中,學生處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例如,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最後回顧一節課40分鐘的經歷,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2、學法

1)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學習例1簡單的單位之間的換算,學生在已知1小時=60分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這樣子的學習就會是主動的,高效的。

2)動手操作的方法。課上可讓學生在在黑板的鐘面上撥一撥,學生輪流操作,驗證自己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理解不同的計算方法,及演算法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面

六、說教學流程設計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還在於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儘可能把實踐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11時20,12時05分,4時15分,5時25 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鞏固已有的知識,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復習,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時間觀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 60+60=120分

b) 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 )分 2分=()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提取已有的知識概念:1時=60分,再通過合作探究得出2時=120分的計算方法,並學會運用。]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 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 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例2,使學生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當中進行簡單的時間的計算。鼓勵學生想出各種計算時間的好辦法,實現演算法多樣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題,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鞏固練習、做遊戲,讓學生從練習當中找到知識的影子,並懂得運用到實際中去。]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國小數學三年級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展。在丟擲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本課取材於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為生活創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絡。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絡,形成正確的表象。

3、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通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鬆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七、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引出小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開始我便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月嗎?(三月)對,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你們願意做小雷鋒嗎?(願意)有個小朋友聰聰到百和超市買文具,可他看不懂標籤上的價格,大家能不能幫幫他?(能)大家一起幫他讀出這些文具的價格是多少好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愛心和自信心走進課堂。然後請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數,跟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這些數有什麼共同特點呢?通過小組同學交流發現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從而引出小數的概念。(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通過師生交談: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中間有一條線叫什麼?(分數線)那麼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的思考過程,認識了小數點。

3、教學讀法

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廣度。聰明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讀出小數,有的學生家長教過或聽到過小數怎樣讀,所以我讓學生大膽試一試,然後經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尤其是超市裡隨處可見的價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充分相信兒童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組有關小數的資訊,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以外,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然後由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進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的方法,學生通過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關係。然後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出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關係,並瞭解到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又通過學生自己的測量活動、彙報身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小動物的跳遠比賽成績,促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從而鞏固了對小數含義的認識。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展開第二個練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到更多關於小數的知識。

(四)回顧總結 ,完善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這麼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又一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首尾呼應,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